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神秘的西夏

非非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賀蘭山東麓的西夏王陵 攝影 王建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除了被黃沙掩埋消失的樓蘭古國,還有一個曾經十分輝煌、彊域面積達我國現在面積十分之一、與遼、宋對峙三足鼎立近二百年、卻最終消失于鐵血征戰無影無蹤的神秘國度——西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夏史,至今是我國歷史和考古研究中未能破解的一段歷史。在西夏曾經的都城銀川市,存有西夏皇家園陵;在寧夏大學,有我國最權威的西夏學研究所;在國內多地,都有西夏博物館。但是,古今史書中沒有獨立的西夏史,有關西夏的考古發現少之又少,在西夏國黑水城發現的多達八千多件文物,也早已被外國人掠奪,保存在俄羅斯圣彼得堡的東方文獻研究所內。所以,有關西夏的歷史研究,一直因為其撲朔迷離神秘莫測而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西夏駝鈴 攝影 王建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夏國,是由一個尚武善戰、極具神秘色彩的黨項族建立的國度。這個從青藏高原遷徙走來,與大唐朝兼融并蓄和睦相處,與宋遼兩國拼死征戰,在寧夏平原、河套平原、陝西北部和河西走廊定居建國的民族,最終卻像風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元昊,這個在祖父兩代人基業上創立西夏國的建國之君,如今在寧夏地區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但是,自元代以后八百多年,西夏歷史卻煙飛灰滅,無人知曉。豎立于銀川西郊賀蘭山東麓巳達千年的九座西夏王陵,人們竟然不知道它是何物。直到1972年6月,蘭州軍區某部在施工挖掘時,發現了墓葬文物,才知道這是帝王陵墓。西夏王陵的發現轟動了考古界,成為當年我國一項重大考古發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1972年發掘西夏王陵時出土的西夏文字,當時竟無一人能識。盡管,早在1804年,清朝金石學家張澍就在一塊石碑上發現了西夏文(石碑名為“涼州碑”,現存武威市西夏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但他的發現仍被歷史塵封一百多年。直到1909年,俄羅斯人科茲洛夫根據張澍的記載數次潛入我國西北和內蒙,在當年西夏國重鎮黑水城(現內蒙額濟納旗境內)一個佛塔內發現并掠走幾乎全部的西夏文物。俄國人的這一發現,轟動世界,被稱為二十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并由此開啟了西夏文的破譯和西夏學的研究。而我國史學界卻渾然不知,遲遲未開展西夏學的研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個起于唐僖宗丁亥年,至宋仁宗戌寅年李元昊稱帝,再至宋理宗三年滅亡,通計三百四十七年,凡二十一傳,內有九人稱帝,這么一個朝代,它的歷史,它的臣民,連同它的文化,為什么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的無聲無息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歷史,還得從成吉思汗說起。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公元十三世紀初,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鐵騎,征服了從漠北高原到黑海沿岸的大片土地。他擁有的版圖,相當于四倍的亞歷山大帝國、兩倍的羅馬帝國(蒙古帝國巔峰時期的疆域面積超過了3000萬平方公里)。成吉思汗是人類戰爭史上,征服足跡最遠的人之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然而,公元1227年,一代天驕的生命,卻在征服西夏的路途上,在西夏的六盤山深處,走到了盡頭。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公元1226年冬,西征勝利歸來的成吉思汗,親率數十萬大軍,從東西兩個方向進攻西夏。這一次,他要一舉征服西夏,完成他的進軍中原之夢。畢竟在過去二十年間,蒙古人曾五次征戰西夏而無有建樹。這次,蒙古鐵騎一定要跨過黃河,踏平六盤山,徹底殲滅西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然而,這一次征戰,蒙古人仍然遭到了西夏前所未有的頑強抵抗。蒙古軍隊先后攻占了西夏的沙州(今甘肅敦煌)、肅州(今甘肅酒泉)、甘州(今甘肅張掖)、西涼州(今甘肅武威)。十二月,蒙古大軍從河西走廊直撲寧夏平原。他們一面將西夏都城中興府團團圍困,一面切斷外援進攻靈州(今寧夏靈武)。靈州守軍與蒙古軍隊激戰于結了冰的黃河上,西夏將士英勇抵抗,死傷無數,最后城破,無一人投降,軍民全部被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靈州失守,中興府成了一座孤城,被蒙古軍圍困長達半年,援盡糧絕,西夏末主李睍一籌莫展,恰逢這時又發生強烈地震,篤信佛教的李睍承認天不佑西夏,只得向成吉思汗乞求投降,條件是寬限一個月,然后出城納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接下來,在圍城待降的同時,成吉思汗率大軍向六盤山進攻。但所到之處,仍遭到西夏軍民全力抵抗,就連七歲的孩子,被俘時也不求一生,只求一死?!熬蟹兲斒?,肉盡一無聲”。蒙古軍在取得勝利的同時,自身也遭到西夏的重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成吉思汗本人,也在六盤山中箭不治身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帶著不甘和仇恨,臨死前,成吉思汗留下遺言,他讓蒙古軍在他死后密不發喪,等西夏君臣出城受降時,全部斬殺,一個不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西夏末主李睍在獻城投降時,這位西夏末代皇帝和文武百官均被蒙古人斬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緊接著,蒙古大軍進入中興府,對西夏貴族和黨項族居民進行了滅絕性殺戮。隨后,又將賀蘭山離宮燒殺搶掠一空。最令后人驚嘆的是,蒙古軍還將賀蘭山下的西夏王陵付之一炬,甚至連那些石碑陵建,全部搗毀成碎片。歷史上歷次改朝換代,都遵循毀朝不毀陵的約束,這是孔子儒家文化的蒂固,蒙古人卻置之不顧,可見其對西夏人戰殺其英明大汗的仇恨有多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一代戰神成吉思汗,前后六次出兵,用了二十二年時間,付出極其沉重代價之后,才將西夏滅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成吉思汗死后五十年,公元1271年,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和他的父親、叔叔開始了那次驚動世界的東方之行,他們從新疆經河西走廊進入寧夏平原,來到銀川,探訪了傳說中的“唐古特”(蒙古人對西夏的稱呼)舊地。這時西夏屬地已歸蒙古人所建元朝的版圖,統治他們的,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馬可·波羅所到之處,看到的仍然是戰爭過后的千里焦土,耕地荒蕪,人煙稀少,一片荒廢的景象,沒有人能告訴他,唐古特人都去了哪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國亡史作”,歷史上,后朝無論如何都要為前朝立史。但是,翻遍二十四史,唯獨沒有西夏史。忽必烈建立了元帝國以后,給宋、遼、金都編寫了正史,唯獨沒有為西夏修史。這是元朝人發泄的世紀大恨,他們要把西夏從歷史上抹去。</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被遺忘的傳奇,這是一個絢爛而悲壯的中國故事。在史學家們的努力下,華夏歷史不可或缺的一章,如今逐漸攤開在我們面前。</p><p class="ql-block"> 黨項民族是一個游牧民族,從青藏高原遷徙來到黃土高原,得到了大唐帝國的包容和庇護,唐太宗賜李姓給拓跋氏。所以,西夏深受唐文化影響,篤信佛教,開放、豪善,女性地位很高,從元昊建立西夏王朝,到成吉思汗滅西夏,一百九十年,有一半時間是女性掌權,并在其歷史中上演著一出出酷似唐朝后宮的精彩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現在,就讓我們走進這些悲壯的中國故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公元1038年,黨項人元昊稱帝,建立大白高國,宋朝稱其為西夏。在此之前,元昊一直向宋遼稱臣。稱帝,意味著元昊要與宋遼皇帝平起平坐,這可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p><p class="ql-block"> 元昊稱帝,首先要獲得宋遼的認可。而要做到這一點,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戰爭。</p><p class="ql-block"> 西夏建國,宋仁宗大為震驚。公元1040年,經過兩年的精心準備,宋帝國決心要與新生的西夏一決勝負,大批宋軍集結西夏邊境,準備進攻西夏。元昊率領十萬大軍抵御宋軍。他釆用圍城打援的戰術,先佯攻宋朝的延州(今延安),延州知州范雍驚恐不已,一面緊閉城門,一面命延慶劉平派兵增援。元昊在三川囗以逸待勞,將劉平增援的五萬人馬團團圍住,一舉殲滅其一萬多人,活捉宋將劉平、石元孫。元昊轉而圍攻延州,激戰七日不下。因天突降大雪,西夏才罷戰收兵。</p><p class="ql-block"> 三川囗之戰,初次展現了元昊天才的軍事指揮才能。</p><p class="ql-block"> 三川囗戰役的失利,使北宋延州以北的橫山一帶淪為西夏的勢力范圍,也讓宋朝再也不敢輕視西夏。</p><p class="ql-block"> 公元1041年(宋仁宗康定二年),宋仁宗重新調集五十多萬軍隊,指派夏竦、韓琦和范仲淹奔赴西北前線,尋找西夏主力決戰。這一次,元昊又一次故伎重演,先是派小股兵力佯攻范仲淹駐守的延州,誘使宋軍調集重兵布防延州,而自己卻率領十萬兵力直撲韓琦防守的渭州(今甘肅平涼)。韓琦似乎心里早有準備,一面領兵正面迎擊元昊,一面派大將任福率一萬八千人從懷遠(今寧夏固原)趕赴羊牧隆要塞,迂迴包抄到西夏軍后方,企圖給元昊來個前后夾擊。任福是大宋名將,這次卻犯了致命的錯誤,由于輕敵,他忘了韓琦的囑咐,在向羊牧隆要塞進發途中,遇到幾股西夏軍隊,一經接觸,西夏軍即潰敗而逃,任福便乘勝追擊,追到一個叫“好水川”的地方,這里距他的目的地羊牧隆要塞已經不遠。好水川地形兩山夾一溝,任福一看便大驚失色,西夏軍若在此埋伏,則兇多吉少。任福正要退兵,士卒抱來十幾只泥巴箱子,說是逃亡的西夏軍丟在路上的,不知里面何物。任福命士兵把箱打開,幾十只鴿子騰空而起。遠處的元昊騎兵和步兵看見鴿子,知道宋軍已進入埋伏,策馬殺奔而來。這是一場十萬對一萬八千兵力的不對稱戰斗,任福父子和他的所有將士,都陳尸于好水川這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好水川古戰場,地處今天寧夏隆德縣南部,已開發為經典軍事戰例展示基地。據說這里農民耕地,經常會耕出累累的白骨。</p><p class="ql-block"> 公元1042年,宋夏之間的第三次大戰——定川砦之戰,也以宋朝被殲九千多人的結果而結束。</p><p class="ql-block"> 經過三次大戰,宋朝經濟日益困難,已無力殲滅西夏。宋朝便釆納范仲淹的建議,改變軍事策略,變積極進攻為積極防御,在邊境修建了軍事要塞大順城(在今甘肅慶陽市境內)以防御西夏。</p><p class="ql-block"> 戰爭給西夏也帶來不利影響,西夏國內民眾怨聲載道,不願再戰。</p><p class="ql-block"> 宋仁宗慶歷四年(公元1045年10月),宋與西夏簽定和約,西夏向宋稱臣,宋默許元昊在國內稱帝,每年宋朝向西夏賞賜幣銀七萬兩和絹茶等物資。宋朝以一種模糊的方式承認了西夏國。</p><p class="ql-block"> 西夏建國,使宋朝失去了對西北的控制,中原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也由此阻斷。連年戰爭,嚴重削弱了宋朝的國力,為北宋最終的覆亡埋下了病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直接受西夏稱臣的遼國,也不能容忍元昊稱帝。公元1044年,遼興宗以嫁給元昊的遼國興平公主病死為由,親率十七萬大軍,兵分三路入境,欲一舉滅夏。雙方在賀蘭山北麓遭遇,夏軍大敗,于是元昊主動后撤,誘敵深入,然后利用遼軍后勤供給不繼人困馬乏之機,在河曲一帶突然反擊,遼軍大敗,遼興宗也差點被捉。河曲之戰,創遼立國以來損失之最,遼遂放棄滅夏,與之議和。</p><p class="ql-block"> 至此,西夏經過先后戰勝宋、遼兩大強鄰,真正建立了三國鼎立的格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主政十七年,稱帝十一年,在宋遼兩大強國的夾縫中創立了百年基業??墒?,和唐明皇一樣,他沒能走出后宮麗影的噩夢,他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宮闈陰謀之下。元昊死后,西夏馬上進入了太后掌控皇權時期。</p> <p>  </p><p><br></p><p> 李元昊的結局,甚至西夏國的歷史走向,都與這位極力效妨武則天的沒藏太后密不可分。</p><p><br></p><p> 沒藏氏,氣質高雅,美艷無比,曾嫁給了野利皇后的哥哥旺榮為妻。元昊稱帝后,旺榮被元昊所殺,元昊喜沒藏氏美貌,便將其接入宮中。生性仁慈的野利皇后,不能容忍元昊將自己的嫂子接納為妻,便將沒藏氏逐出皇宮逼其到興慶府戒壇寺為尼。和當年的武媚娘在感業寺幽會唐高宗李治一樣,沒藏氏在戒壇寺里經常與元昊幽會。五年后,她為元昊生下了兒子諒祚。</p><p> 沒藏氏深知,雖然她深得元昊寵愛,且為他生下兒子,但她們母子的地位仍然岌岌可危,因為野利皇后的兒子寧令哥已經立為太子,她們的地位乃至生命,隨時可能化為烏有,她在靜靜地等待時機。</p><p> 機會終于讓她等來了。公元1047年,元昊在太子寧令哥的成婚大典上,看見兒媳沒移氏美藐動人,便將其占為已有,納為貴妃。這和唐朝天寶年間唐玄宗將自己的兒媳楊玉環納為貴妃如出一轍。</p><p> 野利皇后對元昊父納子妻的做法多有怨言,元昊便干脆廢了野利皇后,另立沒移氏為新皇后。太子寧令哥對父親心生怨恨,卻也無可奈何。</p><p> 沒藏氏和她哥哥,當朝國相沒藏訛寵抓住這個機遇,乘機挑唆太子刺殺皇上。此計可謂一箭雙雕,如果寧令哥剌殺成功,國相便可以弒君之罪捕殺太子;若刺殺不成,則元昊也必定會殺掉太子,無論結果如何,太子必定不保,必死無疑。</p><p> 公元1048年元霄節,元昊與沒移皇后通宵飲酒娛樂,太子寧令哥怒怨爆發,沖入內宮,揮戈向元昊刺去。元昊急忙躲閃,自己高縱的鼻子卻被削去,血流如注,又痛又氣,第二天便氣絕身亡。</p><p> 元昊死后,國相沒藏訛龐以弒君之罪處死了太子寧令哥,策劃自己妹妹年僅一歲的兒子諒祚登上帝位,是為毅宗,從此開始了西夏歷史上首次太后擅權。</p><p><br></p><p><br></p> <p class="ql-block">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矗立著一座雄偉的佛塔——承天寺塔,塔身11層,塔高64.5米,銀川人稱其為西塔。公元1049年,年幼的皇帝諒祚剛剛繼位,沒藏太后下令,在都城以西承建一座寺院,以保佑她們母子長治久安。公元1055年,歷時六年,寺塔建成,并樹立建寺石碑一座,因碑文中有“承天顧命”一句,所以此寺稱為“承天寺”。</p><p class="ql-block"> 可是,游牧民族的情愛觀仍然潛伏在西夏女人的血液里。艷麗的沒藏太后未能沉迷于對權力的享受和對佛的承諾,她開始陷入情愛的漩渦,分別鐘情于自己的管家和侍衛長。最終,沒藏太后便在這兩個男人的一場情殺中喪生。</p><p class="ql-block"><br></p> <p>  </p><p> 沒藏太后之后,西夏國又迎來了第二位太后執政,這就是西夏史上非常有名的“征戰太后”——梁太后。</p><p><br></p><p> 公元1060年,在舅舅兼國相沒藏訛龐家,年僅13歲的少年皇帝諒祚,遇見了舅舅的兒媳梁氏,兩人一見鐘情。歷史證明,這是一次改寫西夏命運的美麗邂逅。</p><p> 情竇初開的少年皇帝,完全沒有料到,其后他與梁氏的幽會充滿了殺機。他們的隱情很快便被沒藏父子得知,沒藏父子便密謀弒君自立,可是這驚天機密卻被梁氏所知。在危機關頭,梁氏沒有選擇站在沒藏家族的立場,而是選擇了向諒祚告密。</p><p> 年僅15歲的諒祚,迅疾出手,在皇宮設伏將訛寵拿下并處死,誅殺沒藏家族八十余人,沒藏家族被一網打盡。這個年紀,比康熙制服鰲拜時的年令,還小一歲。在危機關頭,作為元昊的兒子,諒祚展現了非凡的智慧與膽略。</p><p> 諒祚正式掌握西夏大權。漢族人梁氏被封為皇后,并在不久之后為諒祚生下了兒子秉常。</p><p> 七年之后,諒祚舊傷復發,英年早逝。梁皇后七歲的兒子秉常即位,是為夏惠宗,系西夏第三代皇帝。秉常年幼,由其母梁太后攝政,開啟了西夏歷史上一段非常壯麗的歷史。</p><p><br></p><p><br></p> <h3>  秉常繼位以后,子幼母壯,梁太后和她的家族統攬了西夏大權。早在諒祚時期,西夏大力推行儒家文化,梁太后掌權后,作為漢人的她,卻代表黨項貴族的利益,廢除儒家文化,恢復黨項習俗。她沒有想到,第一個出來反對她的,竟是自己的兒子——渴望獨立治國的秉常。秉常宣布廢除傳統的黨項習俗,推廣漢人禮儀。梁太后不能容忍皇帝挑戰自己的權威,便下令囚禁了年幼的皇帝。</h3><h3> 梁太后攝政后,采取了對宋朝武力擴張的政策,不斷騷擾侵犯宋朝邊界,令宋神宗非常頭疼。當時北宋大文豪蘇軾的詩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對那時宋夏形勢的寫照。</h3><h3> 梁太后囚禁皇帝的宮廷變故,給了宋神宗極好的借囗,公元1081年,宋神宗以解救西夏皇帝的名義,在上千里戰線上兵分五路發動了宋夏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戰爭,史稱“五路伐夏”。</h3><h3> 西夏,又一次面臨一場生死攸關的考驗。</h3> <h3>  戰爭開始,宋軍依靠軍力和國力的優勢,連連獲勝。西夏邊境重鎮相繼失守,宋朝的五路大軍,從不同的方向,直逼西夏都城興慶府。</h3><h3> 西夏方面,梁太后囚禁皇帝的行為,引發了皇室勢力的極大不滿。梁太后處于內外交困前所未有的危機中。</h3><h3> 在國家面臨災難的時候,年輕的太后出奇地冷靜。她親自帶領軍隊,親臨前線,樹立了絕對的軍事權威。宋軍開始在延州附近構筑一座叫永樂城的軍事要塞,作為進攻西夏的橋頭堡。梁太后意識到,永樂城一日不破,西夏的咽喉將被宋軍牢牢扼住。</h3><h3> 極具軍事天才的梁太后對地形進行了認真研究,她發現永樂城雖然堅固,卻缺乏水源。如果切斷水源,永樂城將很難堅守,便親率大軍直撲永樂城。</h3><h3> 經過二十天的苦戰,梁太后終于攻下了缺乏水源的永樂城,并全殲宋軍十萬多人,這是宋朝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失敗,西夏大獲全勝。一個女人拯救了整個國家。這場戰爭對宋神宗的打擊是致命的,他企圖征滅西夏的信心完全破滅,三年后,宋神宗去世,宋朝再也沒有對西夏發動戰爭的能力。</h3><h3><br></h3><h3> 軍事斗爭的勝利樹立了梁太后的權威。為了緩和國內政治矛盾,梁太后讓皇帝秉常復位,但條件是將自己的姪女嫁給秉常做皇后,這便產生了西夏歷史上的第三位太后——小梁太后。</h3> <p>  三年后,秉常駕崩,皇位由小梁太后的兒子乾順繼承,國政大權完全落在小梁太后手中。</p><p> 小梁太后比起大梁太后更為好戰,在她執政西夏的十三年中,先后發動了針對北宋的十幾場戰爭。她的強勢也惹怒了遼國,最終,遼國特工在酒中下毒,結束了小梁太后的生命。</p><p><br></p><p> 在唐朝,武則天結束了她的武周政權以后,還政李唐。但太平公主、上官云珠、韋皇后、安樂公主兩派女性的身影繼續活躍在政壇上,大唐經歷了一段著名的“紅妝時代”。幸虧這個由女性左右國家政治的時代,改變了歷史走向,才開啟了大唐的開元盛世。</p><p><br></p><p> 有史學家把西夏自沒藏太后以來長期的太后執政,定義為外戚母黨統治的黑暗時期,這是一種正統皇權史觀,不足為是。實際上,西夏在長期的太后執政時期,經濟社會得到了發展,國力得到了增強。尤其是西夏版圖的河套灌區,水利設施先進,農業生產水平很高,成為西北高原的糧倉。西夏覆亡后,河套灌區無人管理,陷于溝渠破敗、生產衰退的慘淡景象。</p><p> </p><p><br></p><p> 西夏的女人,不僅膽識過人,而且能征善戰。走向戰場的大小梁太后,都曾是激勵將士奮勇戰斗的精神象征。西夏的女人象男人一樣創造了歷史,也是中原王朝后宮專權的女人們不可比擬的。</p><p><br></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西夏黑水城遺址 攝影 王建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內蒙額濟納旗居延海湖畔,曾經有一座西夏北方最繁華的城市——黑水城,城里城外,有大大小小幾十座佛塔。西夏滅亡后,黑水城也毀滅得無影無蹤。</p><p class="ql-block"> 公元1909年,俄羅斯人科茲洛夫潛入額旗,用重金收買了當地頭人,得到了向導,終于在荒漠中發現了黑水城遺址,便大肆挖掘,毀壞了許多佛塔之后,他打開了一座12米高的佛塔,俄國人狂喜致極,塔內堆滿了大量西夏文獻和佛經,足可以裝滿一座圖書館。更讓他驚奇的是,在這些文獻的中央,立著一具完整的人的骨骼。</p><p class="ql-block"> 俄國人把這些文獻,連同那具骨骼,全部盜運回國。</p><p class="ql-block"> 俄國的人類學家對那具人骨進行了分析,認定那是一個60歲左右的女性,屬于西藏蒙古人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夏學家分析了這些資料后認定,這便是西夏歷史上的最后一位執政太后——羅太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公元1167年,夏仁宗在位29年時,迎娶了漢族人羅皇后入主后宮。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西夏第五位皇帝夏仁宗李仁孝是西夏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其在位53年,西夏的經濟文化都發展到鼎盛時期。羅皇后精通漢文化,又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在她的大力推動下,西夏境內上下崇佛、寺廟林立、僧人眾多、信徒廣布,西夏完全籠罩在了佛的光環之下,成為一個佛的國度。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西夏皇室女性推崇宏揚佛教,在各個朝代中均為一幟?,F今西夏留給我們最多的歷史印記,就是佛的文物。今天,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依然留存著眾多的佛塔,如拜寺口雙塔、興慶區承天寺塔、海寶塔、青銅峽峽口一百零八塔,都在以其恢宏的氣勢,講述著西夏人對佛的敬仰與寄托。在甘肅省武威市西夏博物館中,國家一級文物《涼州碑》,則記述了公元1093年大梁太后重修涼州感通塔的盛況。在甘肅省張掖市,還存有一座小梁太后修建的大型寺廟大佛寺,以及令人敬畏不止的中國最大臥佛。尤其令人難忘的是,在敦煌莫高窟眾多石窟中,現存有八十二個西夏窟,成為研究西夏歷史珍貴的史料。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羅太后對佛教的最顯著功績,是她組織翻譯的《大藏經》。漢文《大藏經》,共有六千余卷,翻譯經歷了大約一千年。羅太后組織翻譯了西夏文的全部《大藏經》,共計3579卷,耗時只有五十多年。這個女人對佛教的虔誠,實在令人驚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公元1193年夏仁宗去世,他17歲的兒子李純佑繼位,但軍政大權實際掌握在羅太后手中。羅太后掌權十三年,母子矛盾逐漸尖銳。公元1206年,羅太后聯手她的侄子李安全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自己兒子夏桓宗李純佑的皇位。她想效仿武則天,作西夏的女皇,可是,沒有成功。羅太后低估了李安全的野心。李安全利用羅皇后的權力,竊取了西夏的皇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從此,羅皇后便從歷史上消失了。史學家們四處尋覓而毫無蹤影。直到俄國人打開黑水城的佛塔,人們才知道,羅皇后是去了黑水城與佛祖一起度過余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二十世紀初,在殷虛甲骨文、敦煌文獻之后,黑水城的西夏文獻成了中國震驚世界的第三大考古發現。西夏文明在中華文明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已經沒有人懷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中國歷史上,太后和皇后臨朝主政者有三十多人,最著名的有漢代的呂后、唐代的武則天、遼國的蕭太后和清代的慈禧太后。但象西夏,一個朝代擁有如此眾多的太后執政,一個朝代的歷史,有一半時間是由女性在書寫,還是絕無僅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西夏的歷史,距今并不算太遙遠。西夏的文明,如今在中華大地隨處可見??墒牵飨牡拿褡?,一個曾經風馳電掣的民族,一個人囗曾經達到三百萬的黨項族,卻在幾百年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在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中,沒有她的位置,這未免令人惆悵,也令人不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西夏歷史,是一個存有太多未解之迷的歷史,我們期待著歷史學家的更多發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電視中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詞是這樣說的:塞上江南,神奇寧夏。您還不趕快動身,去"西夏國”探尋一下究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p><p class="ql-block"><br></p><h5><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18年3月初稿</span></h5><h5><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18年5月二稿</span></h5><h5><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24年8月修訂</span></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西夏國疆域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去探尋消失的西夏王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巍峨的賀蘭山是西夏的一道天業屏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位于賀蘭山東麓的西夏王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西夏王陵出土的女力士像基座</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科茲洛夫從西夏黑水城盜掘的西夏泥塑彩繪雙頭佛像,現存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圖片釆自地球知識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國家一級文物,現存甘肅省武威市西夏博物館的《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涼州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小梁太后修建的甘肅省張掖市的西夏大佛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張液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县| 鲁山县| 盱眙县| 合肥市| 山东省| 谷城县| 永吉县| 澄迈县| 永靖县| 永胜县| 南丰县| 昌吉市| 盐边县| 深泽县| 虹口区| 丘北县| 平遥县| 武义县| 乐平市| 西藏| 嵊泗县| 延吉市| 宜君县| 呼伦贝尔市| 泰来县| 舒城县| 洮南市| 徐闻县| 凤翔县| 海口市| 勐海县| 阳信县| 龙岩市| 栾川县| 抚顺县| 辽阳县| 吴堡县| 德兴市| 额尔古纳市| 镶黄旗| 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