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封龍山頌》是刊刻于東漢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十月的一方碑刻,全稱“元氏封龍山之頌”,又稱“封龍山碑”和“封龍山之頌”等,無撰書人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原在河北元氏縣王村山下,已下落不明,現有重立碑存于河北元氏縣封龍山雙龍寺。</p> <p class="ql-block">《封龍山頌》無額無穿,碑文15行,每行26字,記述常山相蔡爚、長史沐乘等修祠祭祀封龍山以求國富年豐之事。書法上,其線條圓實,筆力遒勁,波磔不甚明顯,立體感強,有篆籀筆意;結體宏闊,博大雄偉,氣象宏大,豪放中見凝重。</p> <p class="ql-block">書法風格:《封龍山頌》屬于隸書書法作品,其線條圓實,筆力遒勁,波磔不甚明顯,立體感強,有篆籀筆意。結體宏闊,博大雄偉,氣象宏大,豪放中見凝重。</p> <p class="ql-block">結構特色:在結構上,《封龍山頌》的結體方正,較一般漢隸字形略方,但結字緊湊而有寬松之感,方正而有活潑之妙。隸法中有篆書遺趣,古意盎然。其用筆精細勁遒,直而不肆,彎而不柔,轉折方圓皆備,懸針鈍錯并施,筆意和諧統一。</p> <p class="ql-block">用筆特色:《封龍山頌》的用筆以圓轉遒勁為主,采用篆書筆法,強調“澀進”的運筆方法,以增強遒勁的線條。運筆的速度不宜太快勻,應該有起、伏、徐、疾的節奏變化,以使線條生動、有質感。</p> <p class="ql-block">藝術鑒賞:《封龍山頌》在藝術鑒賞上具有獨特的魅力,其氣魄雄偉,書法方正古健,點劃之中有篆籀之意,粗獷俊朗,有獨特的陽剛之美。在結體上也很有特色,大多字形偏長,重心較高,下半部時見散開,而左右兩角又時有偏移,加上橫畫的運用或上斜,或下傾,從而形成了平中出奇,穩中有險的生動筆致。</p> <p class="ql-block">綜上所述,《封龍山頌》不僅在書法風格和結構上展現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其用筆特色和藝術鑒賞也使其成為東漢隸書中的一件不可多得的書法名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义县|
宜丰县|
兖州市|
青阳县|
松阳县|
城固县|
福安市|
老河口市|
邢台县|
新蔡县|
色达县|
疏附县|
蒙城县|
宁陵县|
普宁市|
华坪县|
本溪|
宣武区|
陆河县|
宜章县|
灵山县|
城口县|
湘乡市|
孝昌县|
郯城县|
洪江市|
徐汇区|
吉林省|
专栏|
措勤县|
县级市|
延寿县|
平阳县|
铁岭县|
静宁县|
天峨县|
全椒县|
东乌|
宜宾市|
巨野县|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