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昵 稱:怡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號:56557092</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玩愛好者聯盟】推出的【我與古玩收藏】主題征文評選活動快要結束了,我一直有興趣參加這一活動,只因對看過的每一件寶物都喜歡,選擇就成了困難,時間一緊,有了放棄的念頭。昨晚再翻照片,洛陽博物館珍寶館中的一件展品,很是亮眼。氣宇軒昂的三彩駱駝,國家一級文物,成了我最終選擇的寶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彩駱駝,1981年龍門安菩夫婦墓出土(唐代)。寶物高88厘米,長76厘米,駱駝體形高大,昂首嘶鳴,負囊呈緩行狀,尾卷于臀部。駱駝面部獰厲,巨目猙獰,與優美穩健的駱駝形成完美對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件三彩駱駝,整體施棕黃釉,頭上、頸下和前肢處的毛和駝尾均為白色,尾曲卷附于臀上,駝背上墊著黃、白、綠三色花毯,駝背上兩峰從毯的圓孔中露出,峰間搭獸面馱囊,囊下墊托板,囊的前后有綠色絲卷和絹卷,絲卷的兩頭分別系有小口瓶、雞首壺、干糧袋和肉塊。駱駝背負托囊、絲絹,在絲路上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細觀駱駝,其神態與我們常見駱駝不一樣,它是在沙漠中行走,有可能遇到了風沙或者危險,它在仰頭嘶鳴情緒激動時,駝峰就會微微的翹起并且來回擺動,顯的特別生動和形象。脖子上的鬃毛,根根分明細膩非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到駱駝腿上的腿毛像風吹過,腿毛被風刮成的樣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駱駝背上有個獸頭的背囊,這個用來放貨物的背囊,鼓鼓囊囊的,說明里面貨物比較多。它的眉毛緊簇眼睛瞪著并且獠牙外翻,好威武的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代,因絲綢之路帶來多元文化影響,中國制陶業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其中陶瓷品種唐三彩最具代表性。唐三彩為低溫鉛釉陶器,造型以馬匹、駱駝、仕女等俑為主,生活器皿為輔。釉面多為黃、白、綠,部分器物釉面為紫、藍、黑。二次燒成,素坯先經過1050℃-1150℃素燒,后在胎面刷上幾種低溫色釉,回窯在800℃-950℃的氧化焰氣氛下燒制完成。燒制后,不同色釉互相浸潤,形成自然協調、花紋流暢、絢麗多彩、光彩奪目的藝術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三彩,全名為唐代三彩釉陶器,主要以”黃、綠、白三色為主。唐三彩之名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深刻表現,“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三命名表明其恢宏多變、氣象萬千的藝術特征,“唐三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的珍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駱駝被譽為“沙漠之舟”,是“絲路”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唐三彩駱駝更被寓意為招財之駝,它們隨著西域商人穿越茫茫戈壁,來到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之一:河南洛陽。三彩駱駝,以肌肉飽滿,神態自若,色彩明亮,馱起的正是盛唐氣象。唐三彩沿絲綢之路走向世界,實現了中華優秀文化的廣泛傳播,其影響遠至歐洲、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北非等地,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載體的代表,是唐以來絲綢之路上璀璨的光華。</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水县|
濉溪县|
大丰市|
五指山市|
宜城市|
礼泉县|
高清|
虹口区|
苍梧县|
泸水县|
牡丹江市|
横山县|
怀柔区|
余庆县|
沙河市|
泰来县|
万年县|
星子县|
上饶市|
曲沃县|
洞头县|
含山县|
扬州市|
松桃|
五大连池市|
噶尔县|
若尔盖县|
丹巴县|
黔江区|
老河口市|
衡山县|
沈丘县|
桦南县|
林周县|
江西省|
延吉市|
闻喜县|
刚察县|
四川省|
稷山县|
桂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