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1898年3月,清政府在德國的武力威脅下,被迫簽定不平等條約《膠澳租借條約》,將青島“租借”德國99年。自此,青島淪為德國的殖民地,被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城市規劃和建設,館陶路成為被重點打造的商業中心,后逐步形成以各國銀行公司為主的金融貿易聚集區,民國時期就稱其為“青島的華爾街”,如今叫青島德國風情街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館陶路最繁盛時,一公里的街道上有八個國家,包括德國的德華銀行,日本的正金銀行、朝鮮銀行、英國的匯豐銀行、麥加利銀行,法國的萬國儲蓄會等六十家洋行入住,故被稱“洋行一條街”,想象得到,列強經營者當年西裝革履,坐著小甲殼蟲樣的小轎車出入的盛況有多空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與青島現代化大都市的繁華熱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館陶路仿佛被歲月遺忘的清幽寧靜,連導航都有些難找到它,反復確認,才肯定這就是目的地。來到這條街,與想象中風情街該有的景象完全不一樣,街道上冷冷清清,偶見三兩老頭老太坐在路邊的梧桐樹下聊天乘涼,連路過私家車也很少,到是還見公交車經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原來,頗具歐洲風格的建筑,大都隱隱藏在遮天蔽日那法國大梧桐樹后面了,還基本大門緊鎖,好在依然看得出來這些建筑充滿了異域風情,紅色屋頂上,蘑菇狀的小塔樓,或深或淺的褐色墻壁,袖珍好看的立體方拱形小窗,雪白的籃框,精致的窗眉。配著墻壁上的英文,還有1917、1918等字樣,感覺好遙遠,再細看幾處門旁墻壁上釘的簡介牌,才知它們都是二十世紀初期的老建筑,到現在已經一百多年了,卻跟當年建成一樣完好無損,只不過因年代久遠,有的被綠藤了的所覆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原來,每幢都承載著一段悠遠歷史的老建筑還是精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館陶路22號為日本取引所舊址,如新的建筑是當年日本官辦證券與物品交易場所。門前六根高大的白色羅馬柱,柱頭有精美立體花雕裝飾,渲染得整個建筑有莊嚴肅穆的歐洲古典主義氣息。茂盛的蔓藤纏滿了最邊側的兩根大柱子,又蔓延至子柱上方精致的橫梁,將“館陶路22號”的刻字隱隱藏在了碧綠中,顯得神秘而古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大門橫梁上方的三角形墻體上,有顆立體的五角星,再后是兩個高起的精美小塔樓,大門兩邊,是對稱延伸出去,非常寬闊雄偉的三層建筑,難怪它能成為當時亞洲體量最大的證券交易場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看看前面圍墻上釘的數個牌子,才知道這取引所舊址的履歷不簡單,它曾是國民黨青島警備司令處,解放軍32軍軍部,解放軍青島軍備司令處,海軍青島基地籌備委員會,北洋艦隊軍人俱樂部等八個重要的核心機構所在地,靜靜矗立的老樓見證過太多的歷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日本的橫濱正金銀行青島支店舊址,正面八根方形花崗巖壁柱,凸檐金字塔型花飾,當是仿古羅馬神廟手法的建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方拱形的正門上,有立體篆刻的“春光里”三個字,飽滿圓潤,精美得讓人感嘆,一看這極富中國韻味的漢字,一種沐浴在春光里的濃濃暖意竟油然而生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與此不同的是,門前立著一對雕刻十分精致大石獅,作為百獸之王的它們披著長毛,瞪大眼睛,張著露出獠牙的大口,面孔很是兇惡。然仔細一瞧,那獅子一只踩著圓繡球,一只撫著小獅子,倒也溫和慈善有許多,踩繡球顧玩的該是公獅,扶小獅慈愛的應是母獅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日本的三菱洋行,門前兩顆頂著百色圓球的小羅馬裝飾柱上,每顆迎街一面有銅刻的“館陶路三號”門牌號,它與門眉上“洪泰山海會”,以及街邊立桿上,高懸的“青紡聯控股集團”銅牌漢字一樣,歷經百年歷史,塵封了百年前的一段往事,竟沒有一點歲月滄桑的痕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洋行為三段式建筑,八根巨大的大石柱貫通上下層,柱礎直抵基座上一層平臺,柱頭直頂上方厚重的屋檐部,因全用花崗石砌筑,故整幢建筑異常地雄偉壯觀,給人一種無比厚重而堅不可摧的牢固感。</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麥加利銀行青島分行建于1910年,舊址是兩層正方形的建筑,因底部有半層地下室,屋頂有閣樓層,這種巧妙的設計使它看上去更像是四層的雄偉大樓。一百多年的風雨也沒有給它留下點歲月的痕跡,而今依然有嶄新如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舊址最特色的地方,是門前有個銅鐵女神雕塑,她雙腳并攏,高挑地站在纏著鐵鏈的大鐵錨上,向上展開的雙手,神奇地變成了一雙凌空翱翔的大長翅膀。這個創意,大概寓意了樓主人漂洋過海來到這里,將能從此大展鴻圖的意思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館陶路5號的英國匯豐銀舊址,是經過三年的精心施工,于1917年建成的最歐式?的磚木石結構建筑。建筑在館陶路和吳淞路交叉口,成T字形,轉角的兩堵山墻及門窗也各不相同。因夸張性使用孤形、橢圓形和圓形構圖,整體建筑呈現圓潤簡約的歐州風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最好看的,是兩旁有兩根白色小圓柱的正門這面,正門上有橫孤凸形山花石條嵌套作裝飾。二層樓之上是閣樓,閣樓為紅色的斜屋頂,頂上有采光通風用的老虎窗。這窗孤形的小紅頂,墨綠色的方窗框,窗頂與框間有好看的小三角形綠漆墻,閣樓凸出的老虎窗中間至連通二樓處,有夸張的橢圓形裝飾壁,上書1917及字體流麗的英文。一層的側墻上,很夸張地繪了一個有底座的黃色帶把大酒杯,杯身上同樣書寫精美的英文藝術字體,藍綠色的啤酒正汩汩地溢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僅樓體一角,便有濃濃的德國人文氣息,再看整幢建筑,不但立體感十足,還盡顯歐式建筑的奢華大氣。</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一公里長的館陶路上,兩旁還有二十五棟原封未動的老建筑,其歐式設計的精巧古典,建造工藝的精致細膩,建造質量的一流上乘,使得每一幢古樓都成建筑史上的精品,雖經百年風云變換,這里的時光卻不老,每幢老樓竟歷久彌新地保留了其當年的樣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當年的繁華是已不復存在,但回顧歷史會知道,交通博物館之類的老建筑,每幢樓還就是一個老故事,它們都因塵封著百年前的一段往事,凝固著百年前的一段歷史,成為了山東省重點保護的文物。漫步在郁郁青青的梧桐樹下,仿佛還能聽到它們在輕輕訴說著曾經的過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而今的館陶路上,雖幽靜人少,但很具歐洲風情的咖啡廳、餐廳、酒店,商店酒吧等還在營業,加上這里還定期舉辦有德國法國風情的音樂會、舞蹈表演、戲劇演出等各種文化活動,信步館陶路,仍有種置身德國小鎮的美妙感覺。</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郁南县|
吐鲁番市|
吉首市|
五河县|
大同市|
二连浩特市|
台南县|
措勤县|
云阳县|
正安县|
鄱阳县|
通化市|
新乐市|
阜康市|
遂宁市|
龙岩市|
石景山区|
富川|
丹凤县|
信宜市|
闸北区|
天水市|
井陉县|
浦北县|
东光县|
枣阳市|
丰镇市|
米泉市|
静安区|
绥德县|
滕州市|
彭阳县|
平原县|
台北市|
建湖县|
城固县|
和顺县|
邵东县|
墨玉县|
包头市|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