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由于近些年來,我們文縣一中、文縣碧口二中的高、初中的很多老同學,退休后前往四川省的綿陽、江油、成都等地定居了。因此,在羅翔老同學等的精心策劃和組織下,在四川江油舉行了老同學的聚會。</p><p class="ql-block"> 10月18日,我與余柏青、曾夏蘭一同從蘭州乘火車赴四川江油。19日,統一安排游覽了李白紀念館、太白公園。20日上午,游覽了竇圌山“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北川九皇山猴王洞“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下午,游覽了北川縣城地震遺址和北川新縣城“國家5A級旅游景區”。游覽結束后,隨同家居甘肅碧口的老同學夜宿綿陽。20日從綿陽赴碧口,途中游覽了梓潼縣七曲山大廟、劍門縣劍門關,傍晚抵達碧口古鎮。</p><p class="ql-block"> 文縣碧口古鎮是我的第二故鄉,1966年初家父從吉林省八家子林業局調國家林業部直屬白龍江林業管理局工作,10月份舉家搬遷甘肅就定居在碧口。我在文縣一中讀高中三年,1970年離開碧口在白龍江林管局迭部林業局旺藏林場參加工作,1972年從迭部林業局調白龍江林業管理局(地址武都兩水),期間曾回過一次碧口。后到蘭州上學,畢業后就留在了蘭州。此次別離碧口44年后故地重游,到曾住過的白龍江林管局家屬樓轉了轉,一幅破敗的景象。到南山坡外婆的墓地去看了看,連蹤跡也見不到了。在碧口游覽了古鎮街市、吊橋、石龍溝景區等。23日上午乘碧口—蘭州大巴,全程高速460公里,晚7點30回到蘭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 ★ ~ ★ ~ ★ ~ ★ ~ ★ ~ ★ ~</span></p><p class="ql-block"> 四川江油為詩仙李白故里。太白公園為紀念李白而建,公園占地面積18.6公頃,坐落于江油市區昌明河畔,毗鄰李白紀念館和海燈武館。園內環境優美,風光獨好。以李白文化為主題并保護利用清代古堰遺跡,是江油城區內富含李白文化底蘊的綜合性公園。2021年2月19日太白公園被省住建廳命名為“四川省重點公園”;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油聚會李白紀念館全體同學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白紀念館留影<i></i></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李白故里碑刻留影</b></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左起:董義林、趙定宇、劉承俊、羅經武、朱耀緒、余柏青、于洪波。</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白故里碑刻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白堂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太白公園留影</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起:馬有華、曾夏蘭、朱耀緒、于洪波</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白公園假山石</h3> 太白公園內“郡候少穆蔣公德政坊”,始建于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原立于太平鎮河西伍家坡綿江公路西側,1984年江油因市政建設需要,移至太白公園內。據《江油縣志》記載:“知府蔣德鈞任龍安八載,清廉勤敏,弊革利興,循聲卓著,光緒十八年士民同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 ~ ★ ~ ★ ~ ★ ~ ★ ~ ★ ~ ★ ~</font></h3> 江油竇圌山是劍門蜀道“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江油市北25公里處,是國內著名的丹霞地貌風景區。竇圌山以奇特的山峰、驚險的索道、古老的廟宇及各種特色旅游項目,吸引著中外游客,詩仙李白少年游此,曾留下了“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的千古絕句。竇圌山有“六絕”稱奇:奇峰、鐵索飛渡、飛天藏、白皮松、云巖寺和天造滑翔。竇圌山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地質公園"。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竇圌山風景區聚會全體同學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與羅經武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與劉生立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竇圌山云巖寺</h3> 云巖寺興建于唐乾符年間(公元874~879年),寺廟臨巖負山,氣勢磅礴,經歷了唐、宋、元、明、清的毀葺交替,及佛道相爭,最終形成“東禪林、西道觀”,佛道文化與古建筑融為一體的格局,是目前國內寺廟建筑中極為特殊的古建筑群。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擎天峰步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與馬有華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與馬有華、曾夏蘭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與趙定宇、劉承俊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 ~ ★ ~ ★ ~ ★ ~ ★ ~ ★ ~ ★ ~</font></h3> <p class="ql-block"> 北川九皇山生態旅游景區位于大禹故里、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景區集人文與自然景觀之大成,以神秘的西羌文化為主線,完整地保留和真實再現了古老的西羌文化遺跡與生活習俗,春觀奇花,夏品綠黛,秋賞紅葉,冬戀雪景,景色各異,四季如畫。探險獨異的絕壁風光,探秘500萬年前的川西北第一大高山溶洞猿王洞。九皇山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皇山景區石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羌族文化建筑</h3> <p class="ql-block"> 相傳,猿王洞生活著一群猿猴,白天猿王率領著它們覓食、抵御猛獸,晚上棲息在溶洞中,過著舒心安閑的生活。傳說天上的仙女也戀慕這里的美景,常在此游玩。猿王愛慕仙女,攀著古藤,蕩過深澗,來此與仙女相會,后猿王與仙女終于成為情侶,永結同心。為發展旅游人們在猿王成仙的地方建起了飛仙閣,為紀念猿王與仙女的戀愛又修建了“鳳凰亭”,在猿王攀藤蕩澗的地方建起了“情人橋”。</p> <p class="ql-block"> 猿王洞高懸在數百米的峭壁上,面臨連綴群山和深澗峽谷,氣勢十分宏偉,洞內景觀獨特,集奇、秀、險融為一體,有世界罕有的鈣化五彩池,被人們稱之為“地下黃龍”。為中國西南第一大高山溶洞,中國西部旅游的名洞,具有極高的旅游開發價值。</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猿王洞地下溶洞景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體聚會老同學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縣一中部分高中老同學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皇山景區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 ~ ★ ~ ★ ~ ★ ~ ★ ~ ★ ~ ★ ~</font></h3> 上午結束九皇山景區游覽后,大部分同學就乘車返回了江油,我隨同碧口的幾位同學分乘三輛小轎車,前往北川老縣城5.12汶川地震遺址(北川地震遺址博物館)參觀。<div> 北川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主要包括地震博物館及綜合服務區、北川縣城遺址保護區與唐家山堰塞湖三大重要組成部分。遺址展示區分為以下幾類景觀區:山體滑坡破壞景觀區、泥石流景觀遺址區、建筑倒塌廢墟景觀區、街道損壞展示景觀區、重大傷亡遺址紀念景觀區、老縣城遺址景觀區、濱河景觀區等,向游人們展示地震事件形成的不同景觀場景。北川地震遺址博物館不僅是中國歷史上最悲慘的地震遺址博物館,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災難紀念地。</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汶川地震紀念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汶川地震后的北川老縣城圖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近兩萬同胞在這里遇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震遺址展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緬懷遇難同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震后的北川中學遺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組地震后北川遺址的照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 ~ ★ ~ ★ ~ ★ ~ ★ ~ ★ ~ ★ ~</font></h3> 北川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被夷為平地,整個縣城遭到了毀滅,損失慘重。震后,原來的北川老縣城已經不適合居住,隨后建成了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國家提出了再造一個新北川的計劃,北川新縣城位于黃土鎮與安昌鎮之間,距離老縣城23公里左右,緊鄰安昌河,依山傍水,地勢平坦。縣城所在地為永昌,名字取相鄰的永安、安昌兩鎮首尾一字,寓意著北川新縣城永遠繁榮昌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北川縣城的禹王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禹王橋碉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北川巴拿恰(意為做買賣的地方)商業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北川縣城商業街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川巴拿恰商業街</h3> 新北川抗震紀念園石碑:“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胡錦濤。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 ~ ★ ~ ★ ~ ★ ~ ★ ~ ★ ~ ★ ~</font></h3> 游覽完北川新縣城后,返回綿陽入住。次日早餐后啟程趕赴碧口,途徑綿陽梓潼縣七曲山。七曲山位于梓潼縣城北,唐天寶十五年,唐玄宗幸蜀途經此山時,侍臣中有人留下了“細雨霏微七曲旋,郎當有聲哀玉環”的詩句,從此“七曲”之名便名揚天下,更是被道教譽為“天下第九座名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曲山石牌坊<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曲山石牌坊</h3> 七曲山大廟,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始建于晉,為蜀地百姓祭祀張亞子而建。元初,張亞子被封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道教宮觀"文昌宮"。后經元、明、清三代多次擴建,逐步形成了由三條軸線組成的道教文化建筑群。七曲山大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景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區外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曲山大廟前留影</b></h3><div> 左起:趙定宇、寇漢祿、唐敏坤、董義林、曾夏蘭、朱耀緒、張東耀、余柏青、于洪波。</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 ~ ★ ~ ★ ~ ★ ~ ★ ~ ★ ~ ★ ~</font></h3> <p class="ql-block"> 離開七曲山景區之后,途徑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旅游區,在街上吃了午餐(劍閣豆腐)后,因大家以前都游覽過劍門關景區(我1987年曾游覽過劍門關),所以只在景區門前轉了轉,就啟程趕往碧口了。</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劍門關景區重建碑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區導游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區遠景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區游客中心</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 ~ ★ ~ ★ ~ ★ ~ ★ ~ ★ ~ ★ ~</span></p> 已臨近碧口鎮,因下游廣元市利州區寶珠寺水電站水庫蓄水,庫區回水已臨近碧口鎮,碧口下游的白龍江的水面顯得十分寬闊。 <h3 style="text-align: left;"> 碧口古鎮位于隴南市文縣的東部、白龍江的下游,為"甘肅四大名鎮"之首。歷史上碧口是甘川兩省的水旱碼頭,商賈林立,1952年其稅收占到甘肅省的14%以上,其商貿繁榮程度可見一斑。碧口屬于北亞熱帶氣候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四季常綠、景色秀麗,棲息著“國寶”大熊貓和金絲猴,有“小江南”之美譽。1966年家父從東北舉家搬遷甘肅,便定居于碧口,生活近四年,是我名副其實的第二故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張興濤宴請老同學</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碧口吊橋建于1964年,是早陽壩到碧口街的必經之路,在碧口生活期間,經常去吊橋上玩耍。回到碧口后,看到欄桿、橋面都進行了整修,比原來漂亮了很多,特意在吊橋上拍了幾張照片留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碧口吊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碧口上街古鎮牌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茶韻廣場與陸羽塑像</h3> 1967~1970年我家就住在這片白龍江林業管理局家屬院內,后因管理局定址在武都兩水,這些家屬住宅樓劃歸白龍江林管局水運局,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成了“廢墟",幾乎無人居住,一幅破敗不堪的景象。但這里曾留有我青少年時期許多美好回憶。 石龍溝位于碧口鎮以南,與四川省青川縣相鄰,境內綠樹成蔭,生態良好,茶園風光獨特。是“文縣綠茶”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的茶葉主產區之一,也是文縣確立的生態旅游示范區。 文縣碧口種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可上溯至清代道光年間。宜茶區涉及碧口、中廟、范壩三個鎮,主要分布在海拔600~1560米之間的白水江自然保護區邊緣的山地之中,生態環境好,無污染,云霧繚繞,漫射光多,所產茶葉品質優良,是典型的“高山云霧茶”。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茶園與旅游民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岷山山系高山景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龍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肖家壩新村</h3> <p class="ql-block"> 懸馬關,地處隴上名鎮—碧口鎮東南方向的肖家鄉境內,距碧口46公里,是川北西進的第一奇關,也是碧口的天然重門,關外是四川疆域。碧口白龍江畔建懸馬關城樓與仿古城墻。</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船碼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碧口白龍江風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碧口白龍江風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碼頭盼歸雕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懸馬關城樓與仿古城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碧口古鎮街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濱江大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碧口古鎮白龍江畔夜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 ~ ★ ~ ★ ~ ★ ~ ★ ~ ★ ~ ★ ~</font></h3> 注:文章中相關旅游景點等信息,多來自網絡,特此說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丰县|
绥化市|
湾仔区|
三台县|
黔西|
马山县|
湾仔区|
宝清县|
宿州市|
新乡县|
女性|
大埔区|
长岛县|
连南|
理塘县|
登封市|
兴安盟|
若羌县|
棋牌|
应城市|
永康市|
乌恰县|
图木舒克市|
长武县|
凤庆县|
东兰县|
定陶县|
射阳县|
西青区|
区。|
隆昌县|
江西省|
临汾市|
金昌市|
增城市|
平邑县|
榆社县|
白朗县|
南平市|
松桃|
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