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七十多年前,祖國解放的硝煙剛剛散盡,友鄰朝鮮國土上又燃起了戰火。在一代偉人的統帥下,我們的父輩又重披戰袍,扛著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b></p> <h1><b style="font-size:22px;"> </b><span style="font-size:22px;"><b>祖國各地的八一學校也先后誕生在這個時代里,它們專門接收志愿軍、部隊和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烈士子女?!皷|北軍區第一小學?!笔瞧渲凶畲蟮囊凰髞砀拿麨椤吧蜿柊艘粚W?!?......</b></span></h1> <h1> <b> 回首歲月,只要一提起“沈陽八一學校”,大家都會想到方榮同學,當年,她是全校少先隊員們最受敬重的大隊長,是同學們朝夕相處、親密無間的童伙伴,是老師、叔叔、阿姨們公認的好學生,是男孩子心中珍藏著的最美麗小姐姐......</b></h1> <h1><b> 另一位校友是林小安(左),是方榮(右)的同年級同學,時任少先隊副大隊長,她們互為工作中的親密搭檔。每次少先隊集會“出旗”儀式,都有</b><b style="color:inherit;">這一對美麗的小姐姐,她倆戴上紅領巾,舉起右手致敬少先隊禮,踏著咚咚鼓點,護衛隊旗,走到主席臺前。那些已經久遠了的場景,永遠停留在校友們的記憶中......</b></h1> <h1><b> 這不,她倆又從高年級老教室樓匆匆走過來了,穿著帶格、印花的童服,盤上長發,扎起辮花,手拉著手,快速跑下了臺階.........</b></h1> <h1><b> 原來她們聽到了一個特大喜訊,彭德懷元帥要到沈陽八一學校來看望同學們了!</b></h1> <h1><b> 全校師生都要到操場集合,大隊輔導員劉喜坤先把方榮(右)和林小安(左)叫到了辦公室里嚴肅地說,“彭德懷元帥馬上要到學校來看望同學們,學校決定派你倆去迎接,并給彭伯伯獻花,馬上去準備一下吧?!?lt;/b></h1> <h1><b> 這是一張來自抗美援朝前線照片,敬愛的</b><b style="color: inherit;">彭伯伯(左側)是前志愿軍司令員,沈陽八一學校孩子父輩們的老首長,右側是前</b><b style="color: inherit;">志愿軍副司令員鄧華伯伯(時任沈陽軍區司令員)。</b></h1> <h1><b> 1958年9月20日下午,最美好的時刻來到了,在鄧華司令員陪同下,彭德懷元帥微笑著向全校師生隊伍走過來了,他向迎候的師生們頻頻揮手。在一片熱烈的歡呼和掌聲中,小安跑上前,向彭伯伯敬了一個少先隊禮,把手中的鮮花獻給了他老人家......</b></h1> <h1><b> 彭伯伯接過鮮花笑道說,“哦,這么漂亮的鮮花是從哪里弄來的?謝謝你們了?!彼舆^來看了看</b>,<b>竟又把這捧花還給了小安,他繼續說,“你們都是祖國花朵,</b><b style="color: inherit;">像這些鮮花一樣美麗,未來屬于你們這些孩子們?!?lt;/b></h1> <h1><b> 彭伯伯和鄧伯伯穿著一身戰地軍服,來到了師生隊伍中。此刻,彭伯伯卻一臉凝重,不久前剛剛打完的那場慘烈戰爭中,有多少官兵將士血灑異國疆場,其中有一些是這里孩子們的父親。獻完花后的方榮(上、下圖右1)和小安(下圖右3)同學手捧鮮花,依偎在前輩們身旁,這一瞬間被記錄下來了.......</b></h1> <h1><b> 聽到彭伯伯這些語重心長的話語,孩子們猜想到了他也一定是個好爸爸,不禁脫口問他,“彭伯伯,你有孩子嘛?”他笑了,撫摸小安的頭說,“你們都是我的孩子啊!”</b></h1> <h1><b> 就是這樣,站在彭總身邊,</b><b style="color:inherit;">代表著全校師生獻花的方榮和小安小朋友一下子成了彭總女兒,她們開始了漫漫的人生旅途.......</b></h1> <h1><b> 方榮(左圖左1)和小安(右圖左1)父親都是紅軍時期參加革命的老戰士,曾做過彭總部下。抗美援朝戰爭中,他們在祖國后方,做些分工不同</b><b style="color:inherit;">的工作......</b></h1> <h1><b> 這是解放后幼兒園時代</b><b style="color:inherit;">兩個女娃照片,1946年,她倆都出生在父輩們南征北戰的征途中,當時大軍</b><b>隊伍</b><b style="color:inherit;">鐵流滾滾,日夜兼程。在馬背上和簍筐里,已經記事的方榮、小安就經常聽到叔叔阿姨們講彭伯伯橫刀策馬、英勇殺敵的故事;從父母不離身的挎包里,她們看到過老人家剛毅的面龐.......</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當好孩子首先要學習好,圖為1956年年初,八一學校全門功課都是5分同學們合影。田寶珍同學(二排左1)還記得那時情景,“九位都是女同學,方榮也在其中</b><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22px;">(</span><b>二排右1</b><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22px;">)</span><b style="font-size:22px;">,大家都穿上了統一制作的校服,生活老師幫我們整理頭發,扎好兩個大的蝴蝶結,學校用車把我們拉到了照相館?!闭掌春煤?,每人一張,田同學保留至今,她曾問過方榮,“你是不是每個學期都是5分,年年拿獎?。俊狈綐s回答,“獲獎很多,像這樣照相的機會僅此一次?!?lt;/b></h1> <h1><b> 方榮和小安同學多才多藝,非常喜好文體活動,做到了“德、智、體全面發展”。方榮有音樂天賦,有一副甜美歌喉。在一次新生入學開學典禮上,方榮演唱了《牧童之歌》,歌聲悠揚抒情,回蕩在整個禮堂?!俺柍抗饫?,牧童吹著小笛,露珠兒灑滿了青草地,我們和朝霞一塊兒起床,趕著那牛兒上牧場.......”</b></h1> <h1> <b>小安的體育成績更勝一籌,在學校體育大賽六十米短跑項目中,她多次奪冠拿牌........</b></h1> <h1><b> 圖為參加完和平區運動會,田徑隊獲獎歸來合影,右1是林小安。</b></h1> <h1><b> 小安和方榮都還是學校樂器組成員,最初,方榮學小提琴,小安(前排左4)學二胡,后來改學小提琴,方榮(前排左2)</b><b style="color: inherit;">成了她的小老師。除了指導持琴姿勢、揉弦技巧、弓法外,連給琴弓、馬尾上松香這樣小事,方榮都耐心教。后來通過抽簽的方法,小安當上了樂隊隊長,方榮為副,小安覺得別扭,方榮卻說,“咱倆在大隊那頭是我正你副,在樂隊是你正我副,這樣的搭配多好啊?!?lt;/b></h1> <h1><b> 有一次演出即將開始了,樂隊指揮杜陸軍同學感冒上不了臺。情急之下,李恒茂老師把指揮棒直接交給了小安救場,可是她從來都沒有指揮過呀?方榮小聲鼓勵說,“別緊張,我們都會配合你的,記住你就按照小提琴譜指揮!”“對呀!那個琴譜早就記在腦海里了,只要不出錯,指揮就完成了。”小安心里這么想,鼓足勇氣走上舞臺,在樂隊配合下,指揮順利完成 ,演出成功。</b></h1> <h1><b> 從六年級開始,方榮(左)和小安(右)被選送到遼寧人民廣播電臺少兒組做小小播音員,在邢萊延老師(木青,著名作家)的帶領下,每個周日上午,都要到臺里錄制少兒</b><b style="color: inherit;">節目,節目的名字叫《小鈴鐺》。邢老師不僅是組長,還同時兼任編輯、錄音師、配樂、剪輯、合成等工作,</b><b style="color: inherit;">節目形式主要以詩歌、故事和廣播劇為主......</b></h1> <h1><b> 兩位童星的名字傳遍了遼沈山水,《小鈴鐺》廣播伴隨著這一代人的童年、少年和長高、長大。東北地域冬季較長,最有印象的是,寒假里夕陽落窗的時候,孩子們玩完冰雪,剛剛進屋,在暖氣旁烤著凍紅小手,常在這時候,老式收音機里傳過來兩位小姐姐暖暖的嗓音.......</b></h1> <h1><b> 1959年10月1日是建國十周年的喜慶日子,沈陽百萬市民舉行了盛大的游行慶典</b><b style="color:inherit;">活動。那一天,遼寧人民廣播電臺廣播車開到了遼寧賓館前,直播活動現場實況,方榮和小安小朋友負責介紹少先隊方隊。這樣第一次大型直播害怕出錯,方榮鼓勵小安說,“不要緊,跟平常一樣就行。”直播結束了,一個字也沒有讀錯,成功了!車里面的大廣播員們都為她們高興。</b></h1> <h1> <b>后來,邢老師專門</b><b style="color:inherit;">著文,介紹了這次直播活動,“當她倆那脆亮動聽的嗓音從布滿全市的大喇叭中傳出時,成千上萬兒童們為之興奮。尤其當少先隊方隊邁步走過主席臺,接受父輩們檢閱時,小安和方榮響亮地喊起來,看!少年先鋒隊方隊走過來了,他們甩動著臂膀,邁著矯健步</b><b>伐</b><b style="color:inherit;">,多么神氣,多么驕傲.......”</b></h1> <h1><b> 小學三年級時候,方榮和班里的另一位同學李曉英被選送到市文化宮學習朗誦。有一次,剛剛上完高爾基《海燕》朗誦課后,她倆走在返程道路上。這時已是下午時分了,落日余暉灑滿大街小巷,方榮競手足舞動地復誦起篇中名句,“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方榮的肢體造型和脆亮的嗓音震撼著曉英,時日至今還清晰地留在腦海里........</b></h1> <h1><b> 1965年夏季,彭總的兩個好孩子都走進了北京兩所名校。方榮(右)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學院,而小安(左)則被保送到</b><b style="color:inherit;">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圖為她倆一同購好車票,準備進京,留下了這張合影.......</b></h1> <h1><b> 在北外,方榮(前排右二)被分到一年級四班,她被指定為班長。照片上的方榮活潑可愛,淺淺小酒窩配上兩根長辯,笑口微張,再搭上亭亭玉立身材,太受同學們愛戴喜歡了......</b></h1> <h1><b> 這是大學期間方榮的課堂筆記,翻開每一頁,筆跡密麻工整,漂亮</b><b style="color: inherit;">端莊,字如其人</b><b style="color: inherit;">;課堂上,她還有超人聽力和記憶力,悟性極好,做到了過目進耳不忘</b><b style="color: inherit;">.......</b></h1> <h1><b> 1965年9月,入學不久的英語系同學們在西院階梯教室里舉行了迎新聯歡晚會,方榮登臺領唱“農友歌”,“霹靂一聲震天響.......,”頭句剛出,歌聲繞梁,全場震撼,頓時掌聲響起,給師生們留下深刻印象........</b></h1> <h1><b> 1970年,北外師生們來到湖北沙洋五七干校勞動。暑期天氣酷熱,同學們埋頭給棉花整枝,汗流濕背,</b><b style="color: inherit;">疲勞不堪。突然間,方榮同學引吭高歌,帶頭唱起了經典紅歌《少先隊之歌》、《我們的田野》、《團結就是力量》、《我們走在大路上》。歌聲此起彼伏,響徹田野,同學們興高采烈,沉浸在歡樂中,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任務.......</b></h1> <h1><b> 由于文革的耽擱,方榮在大學競停留了八年之久,學校歸定,男女年齡之和超過五十就可以戀愛。當時北外校園里傳送著一個“校花”和“校草”的故事,令師生們矚目的美女方榮有了自己男友李東生,他是法語系英俊小生,一對佳人“天地絕配”,愁煞了學校里的單身男女.......</b></h1> <h1> <b>后來,大家這般評價方榮新同學,“她聰明好學,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她待人誠懇,樂意助人;她出身高干家庭,來自大城市,身上沒有驕嬌二字,平易近人;作為班長,她工作認真負責,與同學打成一片,諸事親力親為,有很強的凝聚力;她多才多藝,音樂修養頗深,能歌善舞,會拉小提琴,歌聲純正美妙?!?lt;/b></h1> <h1><b> 那個風云動蕩的年代里,兩位青春少女很不開心,1967年,敬愛的彭伯伯競被打倒了,北京街頭張貼著許多標語和大字報。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彭德懷平反昭雪、恢復名義了,這時的方榮和小安已經走出了校門也有一段時間了,她們非常懷念彭伯伯,經常想起來站在他老人家身邊的難忘時光......</b></h1> <h1><b> 方榮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了國家外貿部亞洲司工作,她謙虛謹慎,寡淡名利,樂于助人。有一次,司里同事于世宗在為方榮辦理任職手續時,發現她還不是主任科員,這很反常。一問本人才知道,她已評上了經濟師,競把主任科員名額讓給了年輕同事.......</b></h1> <h1><b> 婚后的方榮改變了發型,依舊光彩照人,丈夫東生常年在國外,她獨自挑起了家庭重擔,既要照看年老體弱的姥姥和母親,又要細心呵護年幼的兒子安安。同事們多次路過“安貞西里”陋室家門,看到了忙里忙外的</b><b style="color: inherit;">方榮在操持家務,屋子也收拾得井井有條......</b></h1> <h1><b> 又過了一段時間,方榮夫婦調到塞內加爾達喀爾建點。李東生任使館商務處參贊,作為參贊夫人,她深知維護內部團結重要性。大局面前,她支持東生參贊的組織決定;私下里,她耐心為老李補臺,做了許多細微工作,但在使館同事心中,她是大姐,像摯友,與其共處猶如春風細雨、夏季甘露........,</b></h1> <h1><b> 方榮關心著小單位里的每一位同事,無論是干部,還是工勤,了解他們的個人困難和利益訴求,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但她從未為自己提出任何特殊要求。大家有什么話都愿意同她講,她會靜靜傾聽,然后輕聲細語地表達看法,即使有分歧,她也抿嘴一笑不作聲。同事們有什么心情都愿與她分享,把她視作親人........</b></h1> <h1><b> 她也常挑重擔,照片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吳儀部長出訪韓國,方榮站立在吳部長身后.......</b></h1> <h1><b> 方榮后來又回到了國內,升任外貿部亞洲司二處處長,工作繁忙,她經常下班后帶上材料回家,夜間加班、加點工作。她當時血壓已經很高了,也沒太注意,一心撲在事業上......</b></h1> <h1> <b>一天,一位同事悄悄告訴她,”中組部考察后備干部來了,我投了李東生一票。”可方榮聽了后,并不怎么開心,她說,“我可不愿意東生當官了?!贝蠹叶忌钣懈形虻?,工作生活中,真實的方榮淡泊名利,不圖官位,只謀默默干事,不愿出人頭地。</b></h1> <h1><b> 這是九十年代期初,兩小丫已到中年,這是她倆在北京的一次相遇后合影,大學畢業后,各奔東西,很少見面......</b></h1> <h1><b> 再說小安,1972年,她從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b><b style="color:inherit;">畢業后留校做老師,隨后被國家選派到法國??怂?馬賽第一文學院進修法語。圖為她同國家第一批公派法國留學人員合影,</b><b>前排右2是林小安</b><b style="color:inherit;">。</b></h1> <h1><b> 1974年回國后繼續在第二外國語學院任教,并擔任西歐語系黨總支副書記兼教師黨支部書記。</b></h1> <h1><b> 小安法語水平進步快,水準很高,1985年8月,她應邀來到瑞士,在日內瓦國際電聯大會上擔任同聲傳譯........</b></h1> <h1><b> 1987年,應巴黎第十大學的邀請,小安</b><b style="color: inherit;">以客座教授身份來到了法國;2002年,她應聘到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教漢語,2023年,成為了中國文化中心漢語三級水平主考官......</b></h1> <h1><b> 2020年,小安獲得國務院僑辦頒發的“優秀海外華語教師獎”.......</b></h1> <h1><b> 小安還為中法兩國文化交流做了許多工作,上圖為她與法版《花為媒》中,扮演張五、阮媽的洋演員合影,在這個“洋戲”中,她傾注了不少心血;下圖為與新鳳霞弟子高闖在巴黎見面,商量評劇藝術海外傳播.......</b></h1> <h1><b> 2024年是中法建交六十周年,5月4號(周六),隨同國家領導人訪法的</b><b style="color:inherit;">央視記者康輝(左2)來到了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采訪,他同小安老師(右1)握手,并請她做了與孩子們溝通的“臨時翻譯”.......</b></h1> <h1><b> 歲月漫漫,同學情不斷,居住在北京的小學同學們經常去方榮家做客,一起暢聊,一起憶往昔,共同做飯。1994年春季,余昂進京開會,在京停留了幾天,抓緊時間,由林爭平召集,在方榮家聚會。多年沒見了,同學們喜氣洋洋,坐在沙發上,牽手合影.......</b></h1> <h1><b> 這天的晚餐由方榮擔任主廚,其它人各做一個菜,來自成都的余同學亮了手藝,做了拿手的川菜“豆瓣魚”........</b></h1> <h1><b> 餐桌上美酒飄香,菜肴豐盛,</b><b style="color: inherit;">大家舉杯共飲.......</b></h1> <h1><b> 時光似箭,轉眼間就到了1993年夏季,迎來了沈陽八一學校四十周年校慶。那一天,各屆校友們從祖國各地趕到沈陽,方榮雙手擎著“53屆”年級標識,站立在合影隊列的頭一排,大家又相聚在一起了......</b></h1> <h1><b> 方榮代表校友們激動地上前與每一位老師們握手,凝視著張張難忘的臉龐,驚喜地呼喚出每位師長的名字(上圖);下圖是方榮給當過班主任的李紹作老師戴上了紅領巾.......</b></h1> <h1> <b>1997年,經群眾推薦和組織考察,李東生被任命為海南省副省長。隨后,方榮也被派到外經貿部駐海南辦事處工作,夫婦都來到了海南,一家人團聚到了一起。1998年12月5日夜,一個令人心碎的晚上,方榮送走了來訪客人后,自己卻昏倒在了自己家.......</b></h1> <h1><b> 她立即被送到海南農墾第三醫院,但昏迷不醒,病情垂危。好同學胡小玲請來了軍內最好專家,從沈陽飛到了??冢瑤捉浥?,也沒能挽回方榮生命。12月6日,方榮還是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生命定格在52歲......</b></h1> <h1><b> 方榮同學長眠在了北京萬安公墓,這里樹木成蔭,花草繁茂,山谷淡幽,碑石靜屹。她的墓前擺放著一個綻放多色菊花的花籃。哦,<span style="color: inherit;">“斯人已逝,但生者如斯......”</span></b></h1> <h1><b> 同學、發小、朋友們這樣評價她,“方榮德才全備,內外兼修,是學霸,是文藝翹楚,是集眾多光環于一身的女神。然而,她展示于人的永遠是沉穩大氣,認真做事,誠懇待人,是一位漂亮可親的鄰家女孩,這里面既有與生俱來,也有后天的自身修養與嚴格要求......”</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2018年12月6日是方榮去世20周年的忌日,當年的深秋時分,她的發小、同學、朋友和同事一起建群“方榮—永遠的思念”。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手機屏上出現了大量的回憶、祭文、詩詞和圖片。美好時代造就了許多優秀完美的人,方榮就是其中代表,大家回憶方榮,緬懷方榮,肯定方榮,贊美方榮,也是對追夢未來的憧憬和向往.......</b></h1> <h1><b> 過了不久,“方榮紀念群”解散了,經過加工、整理,微信群里大量文字、圖片被編輯成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永遠的思念》。前幾天,總院心內科同事胡小玲把書快遞給我,細讀了許多遍,深深地為學姐所感動.......</b></h1> <h1><b> 小安常年生活、工作在國外,不能常與老師同學們見面。在今年暑假期間,她再次回到了祖國,同學們已經都是耄耋老人。有的坐了輪椅,有的每周接受透析治療,有的需要攙扶行走,還有的確診為早期癡呆癥,李紹作老師更是年過九旬。在北京和沈陽,小安逐個看望了患病同學,還上門拜訪了李紹作老師。</b></h1> <h1><b> 在暫短的假期里,她還邀好后代、發小,共走前輩紅路。一同參觀了西柏坡紀念館、邢臺抗大陳列館、陳莊殲滅戰陳列館......</b></h1> <h1><b> 彭伯伯一生沒有孩子,他把許多烈士遺孤,戰友、部下的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子女,方榮和小安都是幸運兒。她們畢生都以彭伯伯為榜樣,樸實、勤勞、善良、正直,時刻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彭總身邊兩小丫,生涯璀璨如夏花,”方榮和小安,我們這一代人的笑貌風華</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水埗区|
库伦旗|
阜平县|
嘉义县|
清水河县|
澎湖县|
红河县|
海城市|
昆明市|
姜堰市|
肇源县|
竹溪县|
亚东县|
莱西市|
昌江|
和顺县|
贵定县|
宾川县|
晋中市|
赤峰市|
宁国市|
仁化县|
黄大仙区|
威远县|
佛冈县|
仙桃市|
万宁市|
鱼台县|
商城县|
甘南县|
稻城县|
陕西省|
彭州市|
霸州市|
静乐县|
台中市|
墨竹工卡县|
衡南县|
夏邑县|
长宁区|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