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擺宴坨?</b><div> 這名字耳目一新、有點誘人、有點文化味,從字面意思來看,肯定跟“吃飯”有關系。所以,看到“天下朋友”戶外群發出活動公告后,就想隨同參加,前去一探究竟,究竟是個什么所在,去揭開那略帶神秘的面紗。</div><div> 整個活動走下來,感覺超出預期,不虛此行,來得值,來著了!</div> 8月10日周六,參加天下朋友組織的擺宴坨-騾切崖-閻王鼻子徒步登山活動,在“大汗”、“大浪淘沙”的帶領下,30人左右走了大線,事后“木子”總結說走了23公里,遠超原計劃的18公里,即使每個人記錄有誤差,也應當有20多公里,爬升倒是沒有多少,可能也就620米左右。另外十幾人在“護花使者”的帶領下走的休閑小線。<div> 公告中提到的“擺宴坨“的風采算是全方位領略到了,雄渾大氣,美到極致;“騾切崖”就在我們回撤走到16:44分時那個地點的左側不遠處,秀美的風光吸引大家在路邊停留了好幾分鐘,但當時不知道那就是騾切崖;“閻王鼻子”?可能就是“燕王逼子”的諧音,說來話長,也有一段令人唏噓的歷史傳說。<br><div> </div></div> 擺宴坨,又叫白日坨,與東、西甸子梁相對應,也叫北甸子梁,位于蔚縣宋家莊鎮,海拔2306米,是河北第五高峰。它的名稱來源于春秋戰國時期趙襄子在此附近設宴,指使廚師以銅木勺殺死赴宴的代王及隨從,故以此命名,據傳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擺宴坨這條徒步線路,在戶外地位很高,尤其在北京,有驢友稱之為河北省除了小五臺之外的另一處戶外圣地。最近石家莊有自駕前來的,但好像沒有聽說石家莊戶外群有組織的。領隊“大汗”說“天下朋友”是第一個發這個活動的群,他也是第一次來這里。 <p class="ql-block"><b>微風,從臉龐掠過,輕吹,清爽;</b></p><p class="ql-block"><b>云層,黑白交織,霸滿了天空,有氣勢,自由飄蕩;</b></p><p class="ql-block"><b>小雨,一陣淅淅瀝瀝,淋在身上,甚至聽不到聲響;</b></p><p class="ql-block"><b>風車,數也數不清,從沒有離開過視線,占山為“王”。</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擺 宴 坨</b></h3> <div> 擺宴坨,號稱河北第5高峰,但上去后才發現,原來是一片裸露的巖石群,也就是一塊不太起眼的石頭,周圍也是相對開闊的區域。但是歷史賦予了它一段慘烈的歷史,使它帶著這段歷史聞名于世。</div> 擺宴坨是我們這次徒步的目的地。從10:10分開始到中午12:50分到達,大家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在大石頭上玩了會,打卡拍照,到附近樹林的邊緣午餐后,13:30分,領隊“大汗”催促大家上路,因為走大線,后面的路還長著呢。 <h5>因為大家一路上基本已經汗透衣衫,加之這里地勢較高,溫度較低,上來后感到有些冷涼,不少人加了衣裳。</h5> <h5>從這個角度看,“擺宴坨”稀松平常,可能還有點失望,“原來如此”。</h5> <h5>“大汗”熱心的幫大家拍照,不少人已經開始去附近的樹林避風處午餐去了。</h5> <h5>最后從擺宴坨下來的“大汗”。</h5> <h5>如果不是徒步,自駕可以直接開車到達擺宴坨。這不,這輛白色越野車就是。</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蘑菇帶來的快樂</b></h3> 因為剛剛下了雨,蘑菇猶如雨后春筍般從地里冒了出來,林中、草甸里,我們一路上可是開了眼,或者孤獨一個,或者連串如珠,大小形狀顏色各異,給大家帶來了不少樂趣。大家觀賞拍照,或者小心采摘下來,手持把玩;像“華藥掃地僧”風格大變,也不拍照了,更是顧不上看風景了,一門心思忙于采挖,收獲最大,據他回家后說采挖了有足足20斤,可真是賺大發了! <h5><b>成了道具</b>。“那蘭”手持著大蘑菇。</h5> <h5><b>如獲至寶。</b>“看看咱的”。這個蘑菇應該最大,舍不得扔掉,后來她放到塑料袋里帶回了家。</h5> <h5>兩人都拿著一個蘑菇,亮亮相,比一比,看看誰的大。</h5> <h5><b>收獲最大</b>。看,“華藥掃地僧”這次挖到寶了。彎腰采挖蘑菇,以及風風火火的向前,再去找尋更多的蘑菇,以至于后來因為太過于專注,眼睛向下,總盯著地面,一度與大部隊失聯,后經過一通緊急聯系,才順利歸隊。</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多 次 相 遇</b></h3> 這里牛羊成群,尤其是牛群格外多,公路上旁若無人的溜達、草甸上悠哉悠哉的享受著美餐、緩坡上與世無爭般的臥著閉目養神,對旁人經過非常淡定,因為它們是這里的主人,它們自己的家園。所以,那么淡定坦然。 <h5>這好像是一家三口。</h5> <h5>田園風光,如畫般美好!</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拍 呀 拍</b></h3> 一路上,峰巒疊嶂,山勢連綿起伏;云霧變幻、云卷云舒、或明或暗;視線所及,風車林立,望不到盡頭;舒緩的高山草甸,依山就勢高低錯落的松林,美到極致,移步換景,一幅幅畫卷徐徐展開。雖然步履匆匆,但還是情不自禁駐足,一次次停留拍照,留下美好的瞬間。 <h5><b>駐足片刻</b>。看看,前邊的隊伍走遠了。</h5> <h5><b>崖邊自賞</b>。大線組前面的領隊“大浪淘沙”。</h5> <h5><b>流云飄動</b>。“那蘭”</h5> <h5><b>拍個不停</b>,不忍離去。</h5> <h5><b>融入其中</b>。正因為有了我們的加入,大自然的景色才更有活力。</h5> <h5><b>美景如畫</b>。在“大汗”的指導下,兩位美女擺出了漂亮的POS.</h5> <h5><b>自我陶醉</b>。肩膀上擔著登山杖的“木子”在拍視頻。</h5> <h5><b>不約而同</b>。“大汗”和這小伙神同步。</h5> <h5><b>流連忘返</b>。拍了一張又一張。</h5> <h5><b>嗨起來吧!</b>幾位美女來個美背小合影,右側下方的村莊就是西高莊子村。</h5> <h5><b>情不自禁</b>。沿公路左轉,在轉彎處,走在前面的人都停下來,定格各自理想的畫面。</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過 石 林</b></h3> 這片獨特的石林,只有很短的一小段,但分割了不同的植被,一側是山坡草甸,一側則是茂密的松林。歷經千百年的風吹雨打,看起來充滿了歲月滄桑。 <h5><b>獨一無二。</b>因為只有“大汗”爬了上去拍了這張。石頭風化嚴重,“大汗”上去后用杖撥了撥,邊緣的石頭立馬就碎了。</h5> <h5>父子兩個走石林。</h5> <h5>往擺宴坨方向前行時,從石林下方繞過來,回來的時候,則是從石林的另一方松林中穿過。</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走 公 路</b></h3> 這次徒步,走公路占了相當一部分路程。這邊的路,雖說不上好,但如果不想走路,開車可以直接上到擺宴坨或者其他自己想去的地方,還是很方便,所以周邊自駕過來游玩的人很多,有的路段還會出現堵車現象。 <h5>前面就是西高莊子村了,這是村邊附近的一處水洼。</h5> <h5><b>避水側行</b>。由于剛剛下了雨、而且看起來還不小,路面坑洼處出現了渾濁雨水的聚集。路面泥濘,大家只好在公路外側繞道過去。</h5> <h5><b>泥濘路段</b>。又一處雨水聚集的路面。</h5> <h5><b>公路彎彎</b>,蜿蜒盤旋。</h5> <h5><b>小雨輕灑</b>。此時,天空飄起了小雨,看前邊的人穿上了雨衣,后面收隊的“大汗”堅持沒穿,本來就下的不大,時間不長就停了。</h5> <h5><b>雨過天晴</b>,陽光明媚。</h5> <h5><b>已近黃昏,</b>光線明暗對比更為凸顯。</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踏 草 甸</b></h3> <h5><b>碧綠如毯</b>。</h5> <h5><b>校對線路</b>。走在前面的“大浪淘沙”在看軌跡對不對。</h5> <h5><b>第一方陣</b>。“大浪”領著幾個人,走在最前面。</h5> <h5><b>談笑之間,</b>步步向前。</h5> <h5><b>接近目標</b>。前面風車處,就是擺宴坨。</h5> <h5><b>林中草甸。</b></h5> <h5><b>加了鏡框</b>,你已如畫。</h5> <h5><b>加快步伐,</b>步履匆匆。</h5> <h5><b>盡收眼底。</b>登臨高處,一眼望去,美不勝收。</h5> <h5><b>重新出發</b>。擺宴坨旁邊樹林午餐后,大家已經先行出發,這是在后面斷后的“大汗”。</h5> <h5><b>小心翼翼</b>。</h5> <h5><b>不知不覺</b>,走著走著,已在畫中。</h5> <h5><b>烏云壓頂</b>。</h5> <h5><b>緊追不舍</b>。</h5> <h5><b>比比大小。</b>這是我們從一個還沒有安裝的風電葉片旁邊經過,比較一下就知道,人是那么渺小。</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穿 樹 林</b></h3> 穿過了幾片松樹林,既有平坦的林間小路,又有下行的輕松跳躍,更有費勁向上攀爬的陡坡,噓噓帶喘、汗水不斷。但地上滿是厚厚松軟的落葉松針,踩在上面,如踩到地毯上一樣讓人舒心,伴有野花綻放,形狀各異的蘑菇見了一波又一波,就忘了疲憊。 <h5><b>身材修長。</b>松樹挺拔,樹姿頎長;人也苗條,很是和諧。</h5> <h5><b>悠閑行進。</b></h5> <h5><b>林中遠眺</b>,外面的風景誘人。</h5> <h5>黑森林的誘惑。</h5> <h5><b>出林入甸。</b>走出松林了,踏上了草甸。</h5> <h5><b>奮力向上。</b></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 個 村 莊</b></h3> <h5><b> 10:15分</b>,剛開始徒步不久攀登一個小坡,身后的小村莊叫“<b>分水嶺</b>”。</h5> <h5> <b> 10:45分</b>,途徑西高莊子村。這個村比較熟悉,7月21日周日跟隨“大汗”徒步“山崩天路”時,這是徒步的終點,我們曾在村邊等候大巴車接應,但沒有進村,這次我們川村而過。</h5> <h5><b> 14:57分</b>,午飯后往回走時,父子兩個不再跟著走大線,沿公路下撤走近路,靠著路邊欄桿休息。問了問領隊“大汗”,身后的山坳里的小村莊叫<b>“化疙瘩”</b>。</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其 他</b></h3> <h5> <b>17:50分</b>,行進途中回望,一個自駕者與他改裝后的車輛。車頂好像加裝了一頂帳篷,旁邊有梯子可以上去。嘿,真不賴!</h5> <h5> <b> 18:13分</b>,天色暗淡下來,我們徒步即將結束,而自駕前來、打算在此扎營的人們還在路邊山脊上不慌不忙、悠閑愜意的游玩、騎馬。</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坪县|
乌拉特前旗|
洛阳市|
襄城县|
龙胜|
紫阳县|
循化|
中西区|
龙泉市|
错那县|
和龙市|
石渠县|
迭部县|
朔州市|
鄄城县|
苍溪县|
白山市|
凤台县|
临邑县|
綦江县|
弥渡县|
合作市|
紫阳县|
小金县|
沾化县|
彰武县|
长春市|
永康市|
宜兴市|
乾安县|
恭城|
牟定县|
左权县|
太原市|
嘉定区|
东乌珠穆沁旗|
徐州市|
高阳县|
博野县|
个旧市|
新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