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離開德格印經院,經川藏界去白玉寺,住宿亞青寺附近。</p><p class="ql-block"> 金沙江,川藏分界之江,與西藏一江之隔。看到江對岸的西藏,忍不住道一聲:你好,西藏。“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對四川最初的地理概念應該來自上學時背誦的這首氣勢磅礴的《長征》吧。江水滾滾,帶走了艱苦卓絕,留下了光輝歲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們行駛地215國道上,一路伴著金沙江流轉南行,進入白玉縣。在金沙江第一灣,看金沙江與歐曲交匯。歐曲的清澈碧綠與金沙江的厚重金黃,涇渭分明。</p><p class="ql-block"> 金沙江,它的上游叫通天河(聽過吧),再上一段叫沱沱河(耳熟吧)。對,金沙江就是長江的上游,自宜賓納入岷江后,就稱“長江”了。</p><p class="ql-block"> 白玉系藏語譯音,意為吉祥盛德的地方。一說因縣城駐地的地形呈吉祥的圖案而得名;二說因“婢藥”部落對音“白玉”而得名,白玉之名源于隋代。總之此白玉非彼“白玉”。</p> <p class="ql-block"> 白玉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城西南的白玉山,為康藏地區三個最大的寧瑪派寺廟之一(另兩個是白玉縣的甘拖寺和德格縣的竹慶寺),為德格土司供養的五大家廟之一。</p><p class="ql-block"> 沒想到白玉寺與德格土司也有關聯。八邦寺 、竹箐寺、協慶寺、噶拖寺、白玉寺為德格土司的五大家廟,加上更慶寺,這六座寺廟包括了格魯、寧瑪、噶舉、薩迦四大教派,土司對各教派采取兼收并容的態度。同時,也顯現了德格土司強大的地方勢力,他是西藏四大土司之一。</p> <p class="ql-block"> 白玉寺始于清康熙14年(1675年)選址,由根絨協繞大師創建,已歷12代活佛主持。</p><p class="ql-block"> “靈鷲蓮花院,人間明鏡臺”。白玉寺,四周地形具有吉祥之相,故命名“吉祥尊勝菩提洲”,藏語全稱為“白玉朗杰絳秋林”,一般稱白玉寺,其中“白玉”意為“吉祥之地”。</p><p class="ql-block"> 白玉寺的金頂是按照宗教里壇城的模樣修建的,上面一共三層。底層是蓮花生,中層是四壁觀音,三層是釋迦牟尼。</p><p class="ql-block"> 壇城下僧舍與色達明顯不同。僧舍一般下面是白色石頭的基座,上面是紅色木質的房子,房檐窗戶裝飾藏式風格彩繪。窗戶三到四扇不等,房屋面積應該相對色達寬闊,且建造精致。</p> <p class="ql-block"> 僧舍依山層疊而建,紅白兩色,亮麗而明快。</p> <p class="ql-block"> 白玉寺寺院規模宏大,造型精美,雄偉壯觀。主要建筑有經堂七座,佛殿三座,靈塔三座,大型轉經房八座及僧舍等,有僧眾千余人。</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越野車停在經堂前的廣場上,仰望是一排宏大的藏傳佛教經堂,經堂外墻顏色不同, 建筑高度錯落。</p> <p class="ql-block"> 我們穿上鞋套進入中間最大的一座經常-金剛薩埵殿,繁復的彩繪門額上用漢藏文字書寫。</p><p class="ql-block"> 經堂寬大而幽深,立刻隔絕了川西正午赤熱的高溫,涼爽舒適。陽光穿透高高的窗戶照射在經堂,與長明的酥油燈輝映。殿內莊嚴的金色佛像,斑斕的色彩經帳,滿柜的經文典籍……總之 金碧輝煌,富麗堂皇。</p> <p class="ql-block"> 依次參觀了幾座經堂,最后一座經堂的殿頂不似傳統的建筑,有著現代穹頂的風格,還有玻璃吊燈。</p> <p class="ql-block"> 最驚艷是看到了佛像前供奉的酥油花,傳統的佛家八寶造型,色澤艷麗而不失莊嚴,巧奪天工。</p><p class="ql-block"> 酥油花是一種用酥油(黃油)塑形像物的特殊技藝,酥油花最早產生于西藏苯教,是供品上的小小貼花。以潔白細膩的酥油為原料,調入各種礦物質顏料制成,造型精妙,麗彩柔嫩,花色品種層出不窮,充滿吉祥喜慶的視效。藏族同胞深信,凡誠心歡喜以酥油花供養諸佛菩薩和護法者,可息災增益,必得安樂、大福德等。</p><p class="ql-block"> 國內最著名的是青海塔爾寺的酥油花,是“塔爾寺三絕”(酥油花、壁畫、堆繡)之一。</p> <p class="ql-block"> 白玉寺其中的一座轉經房,很高很大,四面都是雙層經桶。再次跟隨著藏民還轉了一遍經房。在廣場邊又跟著藏民轉了一座小房子,原來是座靈塔。</p> <p class="ql-block"> 站在廣場邊的欄桿邊,俯瞰下面的白玉縣城。教學樓、操場、藍球場和練習舞蹈的(可能吧)學生,一座現代化學校非常明顯地出現在視野,那里白玉縣完小。</p> <p class="ql-block"> 繼續前行,路過4616米的昌臺山,這次感覺挺好啊,沒有高反。</p> <p class="ql-block"> 全體成員感覺也都好,看看舒適地坐姿就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 國道215,省道314,縣道037,這是甘白路,從高山到平緩的昌臺大草原,住宿納塔鄉-目前為止海拔最高的住宿地,4100多米,明天去領略另一個傳奇-亞青寺。</p> <p class="ql-block"> 亞青寺全稱亞青鄔金禪林,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白玉縣阿察鎮,建在章臺大草原中間,四面環山,地勢開闊。始建于1985年(時間不長啊)。亞青寺的建筑包括扎巴和覺姆兩個區域,圓滿光明殿,蓮花生大士雕像和紅色房屋等標志性建筑,昌曲河穿流整個寺廟群。河西為覺姆島,河東是主寺區,也是扎巴區。</p><p class="ql-block"> “覺姆”為藏語女尊者之意,男者則為“扎巴”。</p><p class="ql-block"> (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 亞青寺以覺姆島聞名,2萬余眾覺姆住菩提葉般形狀的小島上,昌曲河三面環繞。覺姆是藏傳佛教中對女性出家修行者的尊稱,她們通常住在寺廟或尼姑庵中,遠離塵世,過著嚴格的宗教生活。每日誦讀經文、虔誠祈禱,恪守戒律,參與法會、聆聽教法、禪坐閉關等活動,致力于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心靈的解脫。</p><p class="ql-block"> 亞青寺的覺姆,冬季要在獨立的只能容下一人的簡陋的小房子閉關修行三個月。在此間,少吃少喝,不能與任何人交流,靠祈禱和冥想來度過這一百多天。</p><p class="ql-block"> 站在修行山上,可以俯視整體覺姆島,圖片下部分的星羅棋布的小房子就是閉關小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覺姆居住的小屋形制與色達相同(同屬寧瑪派),建筑質量,生活環境也差不多。這里海拔更高,天氣更寒,修行更艱苦。學院會每個月給僧侶發300元學費,用以購買生活必需品。洗衣,種菜,擔水,做飯,搭建維修房屋,每一件事情都親力親為。</p><p class="ql-block"> 在這里看到了許多年輕的面孔:羞澀與堅韌,淳樸與陽光,透徹與干凈,一種天然的純美。看到她們,看到對生命和自然的敬畏與尊重,看到對信仰和宗教的虔誠與堅持。她們如此年輕啊。愿經筒轉動中,能接收到世間的希望和美好,能傳遞出生命的勇氣和力量……而不是對世俗生活的無奈與逃避。</p><p class="ql-block"> 圣·奧古斯丁說:信仰是去相信我們所從未看見的,而這種信仰的回報,是看見我們相信的(圣·奧古斯丁,公元4世紀至5世紀初的著名神學家和哲學家,他的思想對西方基督教教會和哲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透徹,深邃,同感。</p> <p class="ql-block"> 我們遠遠的看著,看著。無人解惑,無法理解,打卡就滿足了。</p> <p class="ql-block"> 修行山上,金光閃閃的蓮花生大師金身坐西向東,俯視蕓蕓眾生,聆聽渺渺梵音。日出日落,暑往霜來,周而復始,生命輪回。</p><p class="ql-block"> 蓮花生,非常佛系名稱,是印度佛教史上大成就者之一。約于摩揭陀國天護王時出生于鄔金國王族,由佛心所幻化,生之于五色蓮花上,圣誕日:藏歷六月初十。公元八世紀應邀入藏弘法,創立了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他又從印度迎請無垢友等大德入藏,將重要顯密經論譯成藏文,創建顯密經院及密宗道場,開創了在家出家的兩種圣者應供軌范等等,是藏傳佛教的主要奠基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另一座金光閃耀大佛塔坐落在寺廟群北部,塔身四面皆有佛像,每座像下面是兩位護佛神獸,基座是四面相連的轉經筒回廊。</p> <p class="ql-block"> 佛塔塔頭上四面也有那雙慈悲雋秀的法眼 ,平靜地注視著世間萬物。</p><p class="ql-block"> 佛塔代表佛的意,是最殊勝和最嚴厲的對境。在藏區,金塔并不是每一座寺院都能建。佛塔的大小、高低、比例、方位、裝藏的物品、里面壇城的擺設、開光的儀軌等等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亞青寺的寺廟建筑反映其在藏區眾寺院中擁有極高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長長的回廊,經桶吱吱地轉動,轉動……連接著極樂凈土與滾滾紅塵。“不為超度,不為來生,只為你的溫暖”。隨著人流,我們又虔誠地轉了一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金塔南面是六層的塔林,層層減少堆疊而上,護衛著正中一座金塔,金塔造型與大金塔相似,規模要小許多。最下一層塔下仍是轉經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層層疊疊的小塔,并不是純白的,塔身兩側對稱的是藍色的如飛翅般的裝飾,塔身上亦有佛像。</p> <p class="ql-block"> 河東主寺院區,建有巨大的佛殿、佛塔、扎倉(學院)等。新建的壇城大殿規模巨大,坐落在潔白的漢白玉欄桿的紅色基座上。正方形主體四角各又凸出一角,形成十二角,如蓮花綻放。殿宇高闊,金色重檐,裝飾輝煌。大殿單邊長100多米,高度在40米左右。主寺區也有民居、商店、旅館等一應生活服務設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壇城大殿外廊的彩繪圓柱、方柱與門廊。</p> <p class="ql-block"> 殿前廣場上豎立著一高大的圓形的塔臺,中心位置坐落著有四面金剛的塔樓,它是大殿的鎮守者。</p> <p class="ql-block"> 我們到達大殿時,殿內正在講經,不能入內。我們圍繞著莊嚴的大殿轉了一圈,欣賞宏偉建筑,細觀雕梁畫棟。</p><p class="ql-block"> 講經結束后,紅衣僧侶洶涌般走出殿門,紅色傾刻四射奔放,紅色一下子充滿街巷。讓人瞠目結舌,應該有幾千人吧。</p><p class="ql-block"> 色達佛學院,德格印經院,白玉寺,亞青寺……哪座寺院讓你印象最深刻?聽說附近還有座嘎陀寺,以佛像精美絕倫著稱,有機會去拜訪。</p> <p class="ql-block"> 中午在亞青寺的街上吃了素餡餃子,老板是愛嘮嗑的東北銀。街上只有素菜喲。</p> <p class="ql-block"> 在友誼鄉,這次舒舒服服地泡了溫泉:女隊員泡腳,男隊員泡澡。</p> <p class="ql-block"> 最驚艷的是行駛在國道227上,山谷中車窗外忽然出現的紫色,是熏衣草。立刻想停車觀賞的紫色,迫不及待想深入其中的紫色。我們也確實停車了,可惜路邊封閉不得入。領隊說酒店拐彎就到了,希望紫色與酒店有關。哈哈!果然,老天聽到了心聲,放下行李就撲進花海。果然,風景都是在路上,誠不欺我。</p> <p class="ql-block"> 這是國道227路邊的金象居新龍門客棧的“私家花園”。告別濃郁佛韻凈土,現在展開人間山水畫卷。</p> <p class="ql-block"> 措卡湖,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新龍縣麻日鄉境內。當地稱措卡海子,又稱贊多措那瑪,藏語意為亂石叢中的黑色海水。措卡湖是一個淡水湖泊,湖面面積約3平方公里。這方碧綠被譽為“人間仙境,九天瑤池”。</p><p class="ql-block">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p> <p class="ql-block"> “風波不動影沉沉,翠色全微碧色深。”措卡湖不大,深水的藍,淺水的綠,晶瑩剔透。似炫彩的萬花筒變幻著藍天、白云、綠樹、青山、紅寺、黃屋的身影。水中的魚兒歡快,岸邊的黑牛悠閑。世間萬物都要在此迷人的水影中留下美好。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方向,都是最美的圖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蒼山碧水寧靜,彩屋綠樹相映。最愛水中倒影,半幅瑟瑟相融。</p> <p class="ql-block"> 湖邊措卡寺還有座噶舉派寺廟-措卡寺(沒有進入)。建于1358年,寺內有精美的壁畫和佛像,寺外有白色的經幡和佛塔。</p> <p class="ql-block"> 措卡湖海拔4100米,水中的魚是冷水魚。因為沒有天敵,沒有人為干擾,膽子不小。</p> <p class="ql-block"> 一群放假的當地兒童將身影,將歡樂充滿湖面。</p> <p class="ql-block"> 這個季節的措卡湖當真是不大,看軌跡應該環湖一周不到2公里。我們沿著湖,時而漫步欣賞,時而闊步向前;時而快樂拍照,時而驚嘆美景。</p><p class="ql-block"> 本來措卡湖景區修路,游客禁止入內。找當地藏民說須早晨6點前進山才能瀏覽。該說我們人品爆棚,還老天眷顧了我們。修路的機械因故障停用,我們順利上了措卡湖。</p> <p class="ql-block"> 最驚呼的是看見了“藏馬雞”。我是在下山的車窗外驚鴻一瞥,隊友則是在寺廟邊的民居后。</p><p class="ql-block"> 藏馬雞體長約為72至81厘米,體重約1500克。它們具有灰色的體羽,白色的耳羽簇較長,與黑色頭蓋形成對比。尾羽披散下垂,具有銅紫色光澤。藏馬雞主要棲息于海拔兩千五百至五千米之間的高山和亞高山森林、灌叢和苔原草地。它們適應力強,不恐高、不怕冷。</p><p class="ql-block"> 藏馬雞性溫順,不愛遠飛,常集結成群活動,夜晚則棲息于樹上。它們主要以植物的葉、芽、果實和種子等為食,也吃少量昆蟲等動物性食物。藏馬雞在西藏分布廣泛,尤以昌都地區的左貢、江達、察雅等地數量最多。2021年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p><p class="ql-block"> 哇哇哇,太美了,我在川西看到了。</p><p class="ql-block"> 隊友在川西稻城亞丁拍的藏馬雞。</p> <p class="ql-block"> 順便科普一下,中國有“四馬雞”:白馬雞、藏馬雞、藍馬雞、褐馬雞。褐馬雞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出過郵票。1989年2月21日發行的特種郵票,志號為T.134。第一張圖是出過郵票的褐馬雞。</p> <p class="ql-block"> 感覺隊友拍的是白馬雞,又稱雪雉。藏馬雞顏色應是介于褐馬雞與藍馬雞之間。</p> <p class="ql-block"> 在車上見過傳說的禿鷲,在路邊喂過饞嘴的猴子,在草地目睹小巧的鼠兔。當然,一直還沒有與土撥鼠相遇,好想好想。</p> <p class="ql-block"> 拉日馬石板藏寨,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拉日馬鎮扎宗村境內。</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民居不同于傳統的藏式民居。底樓一般用塊石或兼用泥土夯墻,少窗,無地板,舊時一律作牛馬圈,現通常用來堆放農具、柴禾。二樓為主人居室,中間一室寬敞,光線明亮,通常做客廳和廚房,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頂樓是棚殼房,房頂先用泥土覆蓋,整平夯實后再鋪上石板。</p><p class="ql-block"> 房屋布局緊湊、錯落有致,一宅一院,木柵欄、青石路、石板屋頂,對研究當地藏文化有重要參考價值。拉日馬石板藏寨子里大街小巷也由石板鋪建。</p><p class="ql-block"> 在寨子邊的山坡觀景臺上,用一根羽毛當前景拍了打卡照。</p> <p class="ql-block"> 拉日馬,“美如仙境、安居樂業”之意。這是地勢平坦,三面環山,水草豐茂,形成拉日馬在草原,牛羊成群,風光旖旎。遠遠是傲然屹立的拉日馬神山,神山腳之下有許多用石板砌成的佛塔。曾經的新龍至康定茶馬古道貫穿寨子。</p> <p class="ql-block"> 一路沿著鮮水河蜿蜒北上,再至道孚縣又一次行駛在中國熊貓大道上-國道350。</p><p class="ql-block"> 國道350被稱為熊貓大道,主要是因為這條國道經過的地區大多屬于熊貓國家公園的范圍,這些地區以其豐富的自然風光和熊貓棲息地而聞名。國道350沿途的風景如畫,包括臥龍、四姑娘山、貓鼻梁埡口、長坪溝、海子溝等著名景區,這些地方都是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因此,國道350不僅因其美麗的風景被稱為熊貓大道,還因為其沿途的生態保護區和熊貓棲息地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從八美鎮上248國道路過中國墨石公園,沒有進入景區。墨跡公園面積5平方公里,海拔約3500米。黑藍色的巖石,山石竦峙,褶皺聳立,變幻雄奇,千姿百態,雄奇壯觀。大自然風雨流水的侵蝕把它雕塑成了中國高原石林景觀,世界地質石林奇觀。</p><p class="ql-block"> 八美石林含鈣鹽,其中所含的結晶水受空氣濕度的影響,干燥季節呈淺灰色、淺藍色,濕潤季節呈蒼黑色。不僅一年四季顏色不同,一天之內的顏色也有不同,主要和空氣濕度和陽光照射度相關,在不同的適度環境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p> <p class="ql-block"> 越野車停在景區外圍的山巖上,我們上前近觀。著急地“抓撓”了兩把,安慰今天自己去過了。其實,幾年前我真的去過。身臨其境,如異域星球。</p> <p class="ql-block"> 清麗的塔公大草原,金色的木雅金塔,日落的亞拉雪山。果然,回到藍色星球最適合。</p><p class="ql-block"> 塔公草原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塔公鎮境內,海拔3730米的高原地帶,川藏公路穿境而過。交通方便,是甘孜州最著名的草原,“是菩薩喜歡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亞拉雪山位于道孚縣東南與康定縣交界處,海拔5820米,山頂終年白雪皚皚,云霧繚繞。在塔公草原看見的亞拉雪山,呈花瓣簇擁的蓮花寶座形狀,是我們的好福氣。</p><p class="ql-block"> 木雅大寺,也被稱為扎西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之一,始建于公元1272年,是康區歷史最悠久的寺廟之一。木雅大寺由覺母廟、喇嘛寺、佛學院和藏醫學院等組成,是甘孜州規模僅次于色達的又一個佛學圣地。</p><p class="ql-block"> 木雅藏族是古代西夏黨項羌人的后裔,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木雅語,分為東部和西部兩種方言。東部地區的木雅人受漢語影響較多,自稱“木勒”;西部地區的木雅人受藏語影響較多,自稱“木雅”。</p><p class="ql-block"> 可惜大寺在草原深處,離的有些遠,沒在計劃內。</p> <p class="ql-block"> 木雅金塔位于四川省康定縣新都橋鎮塔公鄉境內,是由寧瑪派(紅教)六大佛寺之一的竹慶寺活佛多吉扎西活佛捐資于1997年建造的,是為紀念十世班禪大師于此灌頂布法而修建的佛塔。金塔位于雅拉神山、夏古冬青山、文殊山、觀音山等八座神山所環繞的中心,藏語稱“古汝塘”,意為“蓮師道場”。建造時共用了一百多公斤的黃金(也有說是八十公斤黃金),據說寺廟開光時,天空出現五彩祥云,七色光環。</p><p class="ql-block"> 木雅金塔是一座壇城式佛教寺廟建筑,占地35畝。金塔黃金帖頂,共分三層:第一層為顯宗殿,供奉有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等八大菩薩和十八羅漢像;第二層為密宗殿,供奉有蓮花生大師和密宗傳承上師像,佛殿四壁的精美唐卡繪有釋迦牟尼佛本生傳和蓮花生大士傳,還有藏、漢《大藏經》和密宗四續經典;第三層為佛陀尊身塔,塔內裝藏了《大藏經》、五種舍利和伏藏品等,三層分別代表著佛法、僧三寶和大、小、密三乘。金塔外檐還有金鹿、鰲頭、金翅鳥、寶幢等帖金飾物。</p> <p class="ql-block"> 塔公寺是甘孜州著名的薩迦派(花教)寺廟,就在塔公草原上。寺廟建筑宏偉壯觀,主大殿為漢藏建筑風格結合。寺廟有與文成公主入藏時攜帶相同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極具法力的檀香木法杖、八思巴大師足印、10余米高的千手觀音鍍金巨幅銅像等等鎮寺之寶。時間晚了,也沒去。</p><p class="ql-block"> 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 登上亞拉雪山觀景臺,臺中央上有的巨幅經幡。在這圓形的觀景臺上,希望能看到日照金山,在寒冷中默默地等待……唉,又沒成。在夜色中進入攝影天堂新都橋。</p> <p class="ql-block"> 清晨,出國道318進國道248。路邊,河邊,咖啡;黃花,碧草,棕馬。愜意中途小憩。</p> <p class="ql-block"> 沙德鎮,兩次路過的美麗藏族小鎮。</p> <p class="ql-block"> 兩次路過的還有古瓦寺,兩次都被拒絕入內。究竟有怎么樣的吸引力讓領隊棄而不舍。這條去古寺的鄉間小路完全穿行在綠色的山路中,古寺也隱藏的大山里。</p> <p class="ql-block"> 古瓦寺位于康定縣沙德鄉俄巴絨二村,是古瓦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始建于公元十六世紀(1556年),是由二世達賴喇嘛的弟子,也是阿里古國王子崗日丹巴尼瑪建立。在當地一直香火旺盛。由于完全是“深山藏古寺”,幾乎不為外界知曉。該寺在歷史上也曾出現過許多大學者,第八世寺主為西康省主席劉文輝的上師。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嚴重的破壞,可以說整個寺廟的房屋被夷為平地。</p><p class="ql-block"> 1983年木雅活佛回到寺院,號召和帶領當地的老百姓,憑借自己的建筑方面的天賦和才能,在沒有任何外來資金的幫助下,恢復重建了整個寺院大殿等一系列佛堂。在1992年重新恢復合法的位。</p><p class="ql-block"> 古瓦寺日來殿位于古瓦寺背后的山頂上海拔4300多米,“鎮寺之寶”-如來銅佛高近10米,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p><p class="ql-block"> 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 248國道邊山上的山林,大規模地出現紅棕色,象缺水,似蟲災,還是沉醉在冬天未醒?總之,像春天里偶遇了秋色。</p> <p class="ql-block"> 下午2點到達了目的地:上木居,攝影之家客棧。目前為止,入住客棧時間最早的一次。</p> <p class="ql-block"> 干凈整潔的客棧里,酥油茶與麻將,高原休閑絕配。誰和了?</p> <p class="ql-block"> 子梅埡口,觀看貢嘎雪山日照金山的最佳觀賞地之一。陰天云霧,還是期盼奇跡出現,再次等待。等待貢嘎雪山露出真容,等待落日金紅妝染潔白。</p> <p class="ql-block"> 等待</p> <p class="ql-block"> 等待……</p> <p class="ql-block"> 等待中出現了雙佛光。</p> <p class="ql-block"> 等待中出現了雙彩虹。</p> <p class="ql-block"> 等待中云海升騰,迷漫山谷;光影變幻,明暗交替。佛說: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爭其必然。參觀了眾多寺廟,沾了點佛性。收工吧。雖然再次與“日照金山”失之交臂,然而領悟了更多。</p> <p class="ql-block"> 這是今晚可見的最柔和的暖色了。</p> <p class="ql-block"> 下次再來!</p> <p class="ql-block"> 這是領隊之前在此拍的貢嘎雪山日照金山,濃郁金紅,磅礴壯觀。</p> <p class="ql-block"> 在上木居難得住兩晚,第一天子梅埡口觀貢嘎落日,第二天去華泉灘與冷卡措,都是能看見貢嘎雪山的地方,是否真的能看到呢?</p> <p class="ql-block"> 泉華灘位于貢嘎山西坡的康定市貢嘎山鄉(原六巴鄉)玉龍西村,海拔約4000米,屬于高山河谷草甸地貌。東南面是貢嘎山,在泉華灘觀看蜀山之王之稱的貢嘎山是絕佳的位置。泉華灘因一種含有大量化學物質的泉水在地表產生化學沉淀而成,長達900多米,寬100余米,依山而下形成8個泉華階地。每個階地上有十幾個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五色彩池,水深40-70厘米。</p><p class="ql-block"> 就是下山的時候,沔化溝涓涓鈣化水遍布斜坡而泄,“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p> <p class="ql-block"> 彩池水顯得十分清澈,斑斕的水景還會跟著陽光的移動變換出不一樣的顏色,像五光十色的夢境,疑為瑤池降臨人間。最重要的是游客稀少,靜謐美景,空靈清靜,滿足私享心愿!</p> <p class="ql-block"> 泉華灘的源頭,最大的一股泉水。噴渤的泉水達到半米左右,源源不斷,潔白如玉。</p> <p class="ql-block"> 在泉華灘的山坡上真的看到了貢嘎雪山的真容啊。雪山白,遠山黛,林蔥蘢,草碧綠,水清淺。</p> <p class="ql-block"> 白云終于舍得將貢嘎面紗撩開,高聳的山峰傲然挺立天際。</p> <p class="ql-block"> 冷嘎措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貢嘎山鄉玉龍西村,海拔約4500米,是一個高山湖泊,也是觀賞貢嘎雪山日落、倒影的絕佳地點。冷嘎措被稱為“貢嘎之眼”,是一個集雪山、森林、湖泊、草原于一體的景觀,還可以欣賞到壯麗的日照金山景象-看天氣。觀貢嘎雪山,觀雪山倒影,觀云海,觀湖泊,觀星空。但由于景區處于未開發狀態,并沒有完善的管理,上、下山只能徒步或乘坐摩托車、騎馬。</p> <p class="ql-block"> 冷卡措,4千多米的海拔,從景區大門到水邊大概4公里的路程,上升大概6百米。大部分隊員選擇騎馬上山。心驚膽顫地騎行了40多分鐘,連手機都不敢用,第一騎行這長時間,更別說是窄窄的山路了。</p> <p class="ql-block"> 下山,我坐了摩托車,就更加驚險刺激了。騎手加乘客都沒有頭盔,好在只用了20分鐘。</p> <p class="ql-block"> 冷卡措的面積不是很大,一眼可觀全貌。4千米的海拔,讓我們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放慢腳步。</p> <p class="ql-block"> 當順時針轉到湖對面,回頭望見,這才是冷卡措正確的“打開方式”:連綿起伏雪山屹立天際,藍天白云飄飄,山頂白雪皚皚,山體黛藍森森,湖水無波平平。每個人都有瞬間的凝神,然后是震撼了。這就是雪山應該的樣子,就是湖水應該的樣子,就是上到4千米應該的樣子。“皇天不負有心人”,貢嘎雪山終于出現應該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 貢嘎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瀘定縣、九龍縣和雅安市石棉縣之間,為橫斷山系大雪山主峰,被當地人稱為木雅貢嘎。</p><p class="ql-block"> 藏語的“貢”是冰雪之意,“嘎”為白色,意為白色冰山。貢嘎山主峰海拔7508.9米(2023年公布),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稱為“蜀山之王”,為世界上高差最大的山之一。周圍有海拔6000米上的高峰45座。</p> <p class="ql-block"> 以貢嘎雪山為中心的貢嘎山風景名勝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環境容量最大的風景區。在長期冰川作用下,山峰發育為錐狀大角峰,周圍繞著60°~70°的峭壁,攀登困難。</p><p class="ql-block"> 1932年,美國人Terris Moore與Richard Burdsall首次登頂貢嘎山。1957年6月13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中國登山隊前身)六名隊員攀登貢嘎山成功。</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川西之行,圍繞著貢嘎雪山,遠遠地靜靜地欣賞他雄偉壯觀得身姿。我們已在子梅埡口、在泉華灘、在冷卡措觀賞了雄偉的雪山英姿。我們還將在魚子西、牛背山繼續“圍觀”。</p> <p class="ql-block"> 貢嘎雪山高聳的主峰,在冷卡措的天際線上,施舍地露了一下下,又躲藏在厚厚的云層里,始終保持著神秘。我們只能等待日照金山了。</p> <p class="ql-block"> 貢嘎雪山“殘忍”隱身,土撥鼠熱情相會。一塊面包,一片餅干,吸引胖胖的萌萌小可愛跑來。</p> <p class="ql-block"> 土撥鼠,學名旱獺(Marmota)是松鼠科下的一屬,俗稱土撥鼠,共有15種物種。<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撥鼠</span>是大型嚙齒類動物,體長超過400毫米,體重通常在3~7千克之間。頭部短而寬,耳朵較小,上、下顎各有兩顆門齒突出,尾巴末端略扁。毛發長而濃密,多為黃褐色。</p> <p class="ql-block"> 旱獺棲息于平原草原、山地草原、高原和高寒草甸等。是草食性穴居動物,白天在洞穴附近覓食,夏季中午會返回洞穴避暑。冬眠時間因地區而異,通常持續6至8個月。旱獺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以家族為單位生活,并通過聲音和姿勢進行溝通。</p><p class="ql-block"> 你一定見過身體站立咆哮的表情包。其實,它真實的叫聲像口哨聲。話說,它的正面像是不是有點丑哈。</p> <p class="ql-block"> 川藏線上的土撥鼠讓游客喂肥了身體,喂肥了膽子。只要有吃的,“死”不撒手,怎樣都行。</p> <p class="ql-block"> 小可愛的出現,緩解了在冷卡措觀貢嘎雪山日落的緊張情緒,引得我們上下左右,拍照,拍照,拍照。</p> <p class="ql-block"> 冷卡措的天氣變化無常,剛才還藍天白云,現在云霧升騰繚繞。大霧彌漫了整個冷卡措,湖水與群山全部隱藏了身影。水沒了,山沒了,日照金山又沒了。</p> <p class="ql-block"> 還好,還好,有領隊掛上以前在此拍的日落金山,絕美的畫面……主峰也不明顯哈。大師也無奈啊,貢嘎雪山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王者”。</p> <p class="ql-block"> 明天去康定,那個“跑馬溜溜”的康定,那個唱情歌的康定。</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冈县|
克什克腾旗|
岳阳县|
金塔县|
望都县|
台北市|
陈巴尔虎旗|
泗水县|
盐源县|
阳江市|
兴业县|
巴彦淖尔市|
建阳市|
大邑县|
个旧市|
柏乡县|
黑龙江省|
连州市|
连城县|
茌平县|
阳春市|
黄石市|
郴州市|
大英县|
北流市|
商河县|
福建省|
新昌县|
南通市|
靖江市|
喀喇沁旗|
文化|
教育|
民丰县|
吉木乃县|
杭锦旗|
棋牌|
海南省|
剑川县|
麻江县|
大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