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戶苗寨景區坐落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山麓,是中國最大、世界無雙的天下第一大苗寨。</p><p class="ql-block"> 在這里,苗族農耕、節日、銀飾、服飾、飲食、歌舞等民風民俗世代相傳,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被中外學家和民俗學者譽為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比較完整的地方,有"中國苗都"的美譽。</p><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戶苗寨,是苗族第五次大遷徒的主要集結地,被譽為苗族的大本營。距省府貴陽市約280公里,由十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四面環山,重連疊嶂,梯田依山順勢直連云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由于受耕地資源的限制,生活在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這里的地形特點,在半山建造獨具特色的木結構吊腳樓,千余戶吊腳樓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層巒疊嶂,鱗次櫛比,蔚為壯觀。西江每年的苗年節、吃新節、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等均名揚四海,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臺。</p> <p class="ql-block"> 我們是下午五點半到達的苗寨,吃的是苗家的長桌宴,關于長桌宴有著它樸素的由來:傳說很早以前有親朋好友翻山越嶺來到寨子里,由于寨子里人太多,很難做到去每家每戶做客拜訪鄉親,寨子人家又很想表達自己的熱情好客,因此,寨子里主事的苗王就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即每家每戶都親自做上各家拿手好菜,每家一至幾桌,統一擺放到寨子里開闊的地方,按順序一路擺下去,這樣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長桌宴。</p> <p class="ql-block"> 進入景區,發現商業化太嚴重了,有些不喜,轉了幾道街,便回苗家吊腳樓住宿了。心想,還是明早再欣賞清晨靜謐的苗寨,尋覓一點苗寨的古樸原生態吧。</p><p class="ql-block"> 晨,6時,我和朋友洗漱完畢,步行欣賞著,塵霧籠罩著古寨,店鋪關閉著,只有幾家賣早點的門開著,供旅行團和散客吃早餐。</p><p class="ql-block"> 我們沿著盤山路而行,享受著古寨難得的寧靜古樸。此時,隱去了夜晚的嘈雜喧囂,少卻了燈酒霓虹人影散亂,讓人感覺清凈宜人,舒服多了。</p><p class="ql-block"> 放眼望去,山腳,山腰,山頂,都有著吊腳樓的存在,層層疊疊,灰色古樸,塵霧環繞,儼然一幅水墨畫。</p><p class="ql-block"> 我們欣賞著一道一道的獨特別致的風雨橋。橋上有三三兩兩的行人通過,或駐足凝望,或行走款款,悠閑愜意!西江水汩汩流淌,訴說著千年的苗家文化,吊腳樓靜默著,譜寫著苗家的歷史,青石板锃亮斑駁,記錄著苗家的興衰歲月。</p><p class="ql-block"> 我們也靜靜的走過,感慨一個沒有語言的民族卻用別樣的方式傳承者自己的歷史文化。</p><p class="ql-block">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說只能夠講話,但是不會寫字,通過什么來傳承自己的歷史,傳播自己的文明呢?就是你們祖先的祖祖輩輩的這些事情,通過什么來把這個歷史傳下去呢?圖畫,對!苗族的很多的圖案上面都代表了他們苗族人的一段歷史。最簡單的,叫做口口相傳。但是口口相傳呢,有的時候容易把歷史傳丟。因為父輩在傳的時候,如果說沒傳到位,有的就傳丟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苗族人有很多記錄歷史的另一個方式,就是在他們的歌聲里面,他們的舞蹈里面,都包含了他們的歷史。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記錄歷史的一個方法,就是把他們的歷史穿戴在身上,苗族人是號稱把歷史穿戴在身上的一個民族,通過繡娘手中的繡花針,銀匠手中的篆刻刀,把衣服首飾穿戴在身上。</p><p class="ql-block"> 走在苗家的大街小巷,尋覓著苗家的種種,抬頭仰觀鱗次櫛比的吊腳樓,感慨苗人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這里流淌著苗家發展的長河,但愿我們外界不要這樣蜂擁而來,過度的打擾,過渡的商業化,還他們以古樸,還他們以自然,還他們以原生態吧!</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南市|
安福县|
台东县|
吴川市|
临夏县|
荔波县|
广丰县|
宁国市|
区。|
怀来县|
博客|
兰考县|
广灵县|
神农架林区|
大同县|
滨海县|
乌恰县|
密山市|
沅江市|
常德市|
富平县|
黄陵县|
罗江县|
治多县|
西平县|
梁平县|
勐海县|
紫阳县|
阿拉尔市|
丹东市|
文安县|
平遥县|
离岛区|
青海省|
丹寨县|
汝阳县|
房山区|
综艺|
工布江达县|
镇远县|
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