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孔圣人說過:“小人喻于利。大人喻于義”。俗話說:“無利不起早”。 馮衛東做的事,反其道而行之。他做事媳婦和家人不理解,眾人也不理解,他出版刊物往里搭錢,到底圖個什么? 早在2005年時,創意人張雷雷創辦了巜國際實業家》這本刊物。他知道馮衛東喜歡寫作且上癮。他找到馮衛東合編這本刊物。由馮衛東擔任主編,他媳婦李淑敏為編輯,馮的照片可以上封面。馮受寵若驚,興奮不已,激情滿懷。當主編,上封面對馮衛東來說,可謂有生以來破天荒第一次。馮的父親是木匠。他自己從北大荒回北京后,也當過兩年木匠,后來當脫產干部坐辦公室了。寫作只是業余愛好。當主編上封面真是一種提升,一種跨越,一種直沖云天的飛升,可謂一步蹬天。該刊物雖然是民營企業,不是國字頭刊物,雖然是香港的刊號,但是,對老馮來說,仍然有一種神圣感,仍然充滿信心,豪情滿懷。</p> <p class="ql-block">他深知自己什么斤量,無非是北大荒知青,退休老頭,布衣草民。雖在“魯迅文學院”學習過,但并非正式文憑。國字頭的巜當代》《收獲》等大型刊物,您老馮恐怕削尖腦袋也別想鉆進去。民營刊物,香港刊號可以使老馮實觀文學夢,實現理想和目標,既滿足精神的需要,又能在文壇露出頭角,又能在文友中牛逼,顯擺自己。馮衛東青年時暗戀上了文學寫作,文學這神奇的姑娘也許壓根兒沒看上他,他只是單相思。他嗜書如命嗜寫作如命。在北大荒在新建連隊在土坯房內在油燈下,他偷看《苦菜花》,那書當年正受批判。 世界文學,外國文學,他博覽群書,博聞強記。雨果,福樓拜,莫泊桑,契克夫,斯湯達,高爾基,托爾斯泰,他聊起來若懸河,滔滔不絕,如數家珍。中文系畢業的大學生,未必比他讀的書多。他摘錄名人名著名言十幾大本。歇后語十幾天本。其談笑中自稱:“賴蛤蟆吃碗碴子,滿肚子名瓷(名詞)。 馮衛東是文道上不入流的老兵。1984,1985年曾為劉紹棠寫傳。后來先后寫過浩然,鄧友梅,寫過畫家韓美林,陳少梅的兒子陳小梅,穆永瑞,文毓珣等。寫過幾十篇人物專訪。在《當代》,《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過文章。</p> <p class="ql-block">2005年他56歲,正是年付力強時,感謝單位讓他提前退休。他可以全力以赴寫作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可以說走就走,到各地旅游,可以獲得更多的自由。 編寫巜國際實業家》知青作家版,他簡直像打了雞血,在興奮與激情中,他廢寢忘食。此欄目的文章幾乎都是他用實名或筆名寫的。有詩人李國棟,書法家高亞立,知青楷模于世閣,銀行家張志國,有央視農村頻道劉育麟,有北京朝陽報主編孫帥。 2005年時,在馮衛東所認識的記者圈內的人,有些人以記者的身份,理直氣壯向被采訪的人張嘴要禮物。記者是“兄冕皇帝”。誰也不愿得罪記者。筆桿子文權可以決定一個人一個企業的生死友亡。例如有人反應某酒廠酒瓶中發現蒼蠅,記者采訪廠長,廠長要好吃好喝招待,還要送禮品紅包。招待不好禮不到位沒有紅包,報上一發表,酒廠倒閉。 有的記者吃,拿,卡,要,己成習慣了,此為潛規則。采訪人物,傳主要付費用,送紅包,是已成為約定俗成的規矩。 馮衛東采訪過多少少個人物,從來不張嘴要禮物和紅包。有時傳主問:“要交多少錢?”馮回答“免費,我義務勞動”。對方非常敬重他,對他另眼相看,贊美他的人品。古詩云:“君子無求品自高”。 馮衛東精神上享受了被敬重,被贊美,被推崇的美好滋味。享受了當主編上封面的滋味。到2005年,他己出版8本書。</p> <p class="ql-block">他認為:讀書著書滋味長。他對文友說、沒出過書,不知出書的滋味。沒生過孩子,不知生孩子的滋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平县|
东城区|
SHOW|
双城市|
永定县|
台东市|
瑞安市|
浮山县|
崇左市|
紫阳县|
定襄县|
霍州市|
壤塘县|
新邵县|
鞍山市|
黄陵县|
苍溪县|
兰考县|
杭锦后旗|
邢台市|
子长县|
高邮市|
天镇县|
礼泉县|
龙山县|
依兰县|
自贡市|
兰西县|
武安市|
上林县|
佳木斯市|
乐陵市|
高碑店市|
南丰县|
湖南省|
辉南县|
南充市|
化州市|
定远县|
航空|
汶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