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深秋鳳凰嶺上游,藍天白云景色優。</p><p class="ql-block">峰巒疊嶂多險峻,林清石怪清泉流。</p> <p class="ql-block">云橫天際霧遮半,懸崖峭壁難攀緣。</p><p class="ql-block">登高眺望蒼山遠,透過層林賞秋天。</p> <p class="ql-block">鳳凰嶺高入云端,爾來萬古不知年。</p><p class="ql-block">昔聞鳳凰居此地,安得險峻絕人煙。</p> <p class="ql-block">2023.10.25日,天氣晴朗,微風拂面,我到北京鳳凰嶺景區和大覺寺游覽。</p> <p class="ql-block">鳳凰嶺自然風景區位于北京市海淀區西北部蘇家坨鎮鳳凰嶺路19號,距天安門51公里,距頤和園23公里,總面積10.62平方公里。鳳凰嶺名字的由來,源于一段鳳凰降落此地為民除害蟲后化作鳳凰嶺的美麗傳說。鳳凰嶺1996年開發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7年,景區被評為“北京市旅游標準化示范單位”。</p> <p class="ql-block">來到景區,看了一下鳳凰嶺景區游覽圖:登鳳凰嶺有南、中、北三條路線,中線是一個小閉環,我選擇中線,從龍泉寺上山,經仙人洞、水簾洞、雄獅峰、云梯,到大塊地,然后再轉到南天門、十八盤、觀音寺、蔭涼亭、到白塔水庫后下山。</p> <p class="ql-block">8點47分來到龍泉寺山門。龍泉寺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始建于遼朝應歷初年,約公元951年后,對應的是中原的北宋時期,己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北京(幽州)是遼國契丹族的駐地,遼國的民族就是歷史上所說的契丹人,在公元907一1125年共存在218年,相對應是中原的北宋時期,期間遼國不停地侵犯中原大地,楊家將抗遼的事跡就發生在這個時期,后來遼國被金國所滅,契丹人也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p> <p class="ql-block">據傳,當時洛陽白馬寺的僧人釋繼升離開白馬寺,以手上的《金剛經》為指引,向北行進,來到鳳凰嶺創建了龍泉寺。現在山門前兩株遒勁的翠柏有六百多年,寺內還有兩棵粗壯挺拔的銀杏樹和兩株古柏,己有上千年樹齡。寺內一座獨孔古石橋還保存完好,己近千年。經山門進入龍泉寺。</p> <p class="ql-block">龍泉寺坐西朝東。寺內沒見到和尚,齋堂也空無一人。</p> <p class="ql-block">走過龍泉寺,開始爬山。沿途以奇特的石山和美麗的風光令人稱道。9點16分爬到雄獅峰。</p> <p class="ql-block">鳳凰嶺北部與北京昌平區陽坊鎮接壞,是通往居庸關、八達嶺、十三陵等著名旅游區的要道之一。鳳凰嶺東鄰稻香湖旅游區,南接鷲峰、大覺寺和陽臺山旅游區,西部與妙峰山接壤,是古代民間去“娘娘頂”進香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山路非常陡峭,爬了將近一個小時,9點41分來到了中線最險要地段一一云梯。這里巨石擋路,旁邊只有一個懸空的、類似古代攻城的云梯,幾近垂直,100多級臺階,很多人到此望而卻步。</p><p class="ql-block">天塹云梯無憑欄,百步九折易蹣跚。</p><p class="ql-block">途橫巨石驚無路,曲徑通幽復巖巒。</p> <p class="ql-block">爬這條云梯必須趴在上邊,兩手緊緊的把著扶手或臺階,慢慢的往上爬,不然身體稍微往后一傾斜就會翻下去,十分危險。我手腳并用,把著臺階,匍匐在上,不敢回頭,一鼓作氣,爬了上去。</p> <p class="ql-block">哈哈,回頭一看,真的很驚險。</p> <p class="ql-block">鳳凰嶺景區內野趣天成,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層巒疊嶂、密林曲徑、奇花異草遍及山野,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上風上水的地理優勢,素有“京城綠肺”之稱。</p> <p class="ql-block">景區凈化空氣純度為市區5信,含負氧離子150倍以上。</p> <p class="ql-block">景區奇峰、怪石、林海、神泉為其天然景觀,有“京西小黃山”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11點20,爬到中線相對高點的下山連接點,如繼續往上爬,就到西線最高點飛來石塔。</p> <p class="ql-block">飛來石又名灌漿石,是鳳凰嶺景區最高的景點,海拔748米,但要下一段山,再上山,山路非常陡峭,時間也不夠用,就沒有去北線,在網上下載了照片。</p> <p class="ql-block">飛來石是高達17.6米的灌漿石,石上的塔高2.95米,為7層六角形小塔,每層各雕佛像6個,除佛塔碑銘外,共雕佛像40尊。該塔小巧玲瓏,雕刻精致。原塔建于清光緒二年(公元1877年),現在的石塔為1998年重建。</p> 繼續攀登 <p class="ql-block">這塊巨石酷似一只巨龜在奮力向上爬</p> <p class="ql-block">鳳凰嶺山路陡峭,很難攀爬,不適宜老人和孩子,適合登山健身的愛好者,所以游人很少,沿途只遇到這3位游客。</p> <p class="ql-block">云騰霧泄生腰壁,青冥浩蕩野寂寂。</p><p class="ql-block">眺望蒼山景色遠,聽聞神泉水潺潺。</p> <p class="ql-block">攀爬觀景臺的路非常陡峭,兇險,一般人很難爬上去。</p> <p class="ql-block">鳳凰嶺區域內分布有野生動物42種,鳥類28種,獸類14種。</p> <p class="ql-block">其中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8種,分別是短耳鸮、蒼鷹、勺雞、橙翹噪鹛、貉、豹貓、中華斑羚和獼猴;</p> <p class="ql-block">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5種:灰頭綠啄木鳥、大斑啄木鳥、黃腹山雀、寶興歌鶇、灰喜鵲、紅嘴藍鵲、燕雀、果子貍、環頸雉、東北刺猬、狗獾、黃鼬、豬獾、狍和野豬。</p> <p class="ql-block">這次登山見到了一些鳥類,獸類很難看到。</p> <p class="ql-block">爬到龍鳳閣,然后開始下山。</p> <p class="ql-block">鳳凰嶺的秋天,山花爛漫,姹紫嫣紅。</p> <p class="ql-block">峰巒起伏瓊崖美,峽谷藏嬌碧海穿。</p><p class="ql-block">一路攀登多坎坷,風光無限當休閑。</p> <p class="ql-block">崇山峻嶺好風光,石級通天不覺長。</p><p class="ql-block">遍訪鳳凰無去處,野花招惹滿身香。</p> <p class="ql-block">轉到這里看到了飛來石,石上的小塔隱約可見。</p> <p class="ql-block">鳳凰嶺屬于北京西山山脈,為特殊的石質山區的低山區,獨特的古海蝕地貌,典型的花崗巖地表,有大量裸露的山石和巖生植被,整體坡向朝東,多為東坡。</p> <p class="ql-block">花崗巖是地球深處的巖漿在上升過程中,未來得及抵達地表就冷卻凝固而形成的巖石。</p> <p class="ql-block">受地球內部構造運動的影響,花崗巖被抬升到地表后,由于缺少地表土層的保護,不斷接受陽光、風、雨、動物、植物等外力的侵蝕。</p> <p class="ql-block">而且鳳凰嶺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旱,夏季炎熱多雨,日溫差和年溫差大,因而風化強烈,形成現在的地形地貌。</p> <p class="ql-block">花崗巖節理發生傾斜,簇擁在一起的比肩錯落巖柱,均向一方傾斜,有的形成如犬牙交錯的花崗巖嶺脊。</p> <p class="ql-block">其實,每一處“怪石”,都代表著豐富多彩的花崗巖微地貌類型,蘊含著地質科學的內在美。</p> <p class="ql-block">爬山觀光之時,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怪石”千姿百態,參差不齊。</p> 兩大巨石之間有棧橋相連 <p class="ql-block">正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洶濤巨浪,潮水浩蕩。頑石剛強,渾圓形象。</p> <p class="ql-block">日月輪轉,風云激蕩。大地震動,陰陽對撞。峭壁崛起,勢不可擋。</p> <p class="ql-block">峰高谷深,泉涌流長。樹木繁茂,野卉芬芳。蟲鳴蜂舞,兔奔鷹翔。</p> <p class="ql-block">雖然偏遠,但有人訪。望峰而拜,構筑道場。</p> <p class="ql-block">晨鐘暮鼓,動人心房。自然俊秀,令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鑿石為徑,盤旋而上。有亭翼然,憑欄遠望。</p> <p class="ql-block">有塔聳立,云霄蒼茫。刻字絕壁,道德益彰。</p> 馳騁心懷,名稱鳳凰。 <p class="ql-block">奇峰飛至千層遠,怪石嶙峋萬古雄。</p><p class="ql-block">隱跡林泉情不老,山間原野趣無窮。</p> <p class="ql-block">沿途領略繁花美,體驗云梯之險危。</p><p class="ql-block">白塔水庫鐘靈秀,匯成一汪神泉水。</p> <p class="ql-block">鳳凰嶺上鳳凰游,道去觀空客自流。</p><p class="ql-block">北魏佛經猶在壁,南朝荒冢己成丘。</p> <p class="ql-block">風雕小徑楓葉落,日隱蒼山暮色收。</p><p class="ql-block">深淵怪石多險峻,白云生處有何愁。</p> 奇石重疊 <p class="ql-block">山花爛漫,景色怡人,鳳凰嶺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相映成輝。</p> <p class="ql-block">向對面的大山望去,天空是一望無際的湛藍,千姿百態的大山黃白相間,與姹紫嫣紅的楓葉??,織就一幅特有的美麗的“鳳凰”畫卷。</p> <p class="ql-block">近處的一只巨大無比的烏龜,還在奮力的爬山。</p> <p class="ql-block">我喜歡登山,國內攀登過泰山、黃山、華山、恒山、綿山、峨眉山、青城山、樂山、武夷山、嵩山、廬山、長白山(天池)、新疆天山(天池)、祁連山冰川(冰川4828米)、玉龍雪山冰川(4550米)、五臺山、千山等。國外:加拿大落基山冰川、韓國最高山漢拿山(1950米)。</p> <p class="ql-block">北京附近的八達嶺、古長城、水關長城、居庸關、金山嶺、司馬臺、香山、八大處、蟒山、百花山、百望山等。我喜歡登上山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p> 來到山下 <p class="ql-block">嗟呼鳳凰今何在,恐今不得見其顏。</p><p class="ql-block">去兮蒼茫當珍重,別兮問君幾時還。</p> <p class="ql-block">13點41分,下到景區路口。</p> <p class="ql-block">13點47分,離開鳳凰嶺景區,用時5個小時。</p> <p class="ql-block">15.15來到大覺寺。大覺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區陽臺山麓,占地面積9500平方米,始建于遼咸雍四年(1068年,相當于中原北宋時期),金代曾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因寺內有清泉流入,故得名“清水院”,后又稱靈泉寺。</p> <p class="ql-block">寺院依山而建,自東向西,主要建筑由中路寺院、南路行宮和北路僧房組成。中路為六進院落,包括山門、碑亭、功德池、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無量壽佛殿、大悲堂、舍利塔、龍潭、龍王堂。北路是僧房,南路行宮有戒臺殿、四宜堂、憩云軒、領要亭等。后邊是一處寺廟園林。</p> <p class="ql-block">大覺寺坐西朝東,體現了遼統治者契丹人“朝日東向”之俗。元朝時期重修,明宣宗于宣德三年(1428年)重修,賜“大覺寺”之名。此后經明正統十一年(1466年)成化十四年(1478年)及清康熙至乾隆朝不斷重新擴建,形成今日之規模。大殿雄偉古樸,布局嚴謹深廣。</p> <p class="ql-block">大覺寺1979年被北京市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作為大覺寺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己成為京郊著名的游覽圣地。</p> <p class="ql-block">大覺寺地處群山懷抱之中,林茂泉清,景色優美,早在遼金時就是有名的風景區。這里古柏參天,翠竹蔥郁,其中又以玉蘭和銀杏名冠京華。</p> 四宜堂 舍利塔 <p class="ql-block">寺內現存許多珍貴的文物,遼代石碑是重要的實物資料,刻于1068年,記載著寺院修繕和刻經的情況,及大覺寺早期的歷史,是大覺寺信使的開始,對砌究契丹歷史有著較為重要的價值。</p> <p class="ql-block">無量壽佛殿內的觀音壁塑,堪稱古代藝術珍品,此外還存有許多清代帝后御制的碑文匾額。</p> <p class="ql-block">九子抱母銀杏樹為雌樹,樹高10余米,樹齡300多年,樹在主干周圍衍生出9棵小樹,形成了“獨木成林”的奇特景觀,此景很像是9個孩子環抱母親而立,又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九子抱母”。</p> 原大覺寺用過的大鍋 大覺寺的古柏 鼓樓 <p class="ql-block">領要亭,位于寺內西北角,為全寺最高點,在此處可一覽全寺風景。亭子建于清乾隆年間,造型古樸雅致,乾隆曾賦詩:山水之趣此領要,賦予山僧閱小年。</p> 大覺寺放生池(功德池) <p class="ql-block">夕陽西下,走出山門,結束了大覺寺的游覽。</p> <p class="ql-block">此次游大覺寺,沒有游人如織的喧囂,可以從容地走,靜靜的看,細細的品味,就像跟大覺寺的一次約會。去掉繁花密葉的粉飾和遮蓋,大覺寺與陽臺山呈現出清晰的輪廓。大覺寺的青磚黛瓦,以及屋脊房檐的圓潤敦厚,無論是色彩還是線條輪廊,都與陽臺山如此協調契合,渾然天成地融為一體。</p> 再見了!大覺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中阳县|
郑州市|
长宁区|
瑞丽市|
丹东市|
运城市|
临洮县|
老河口市|
隆回县|
阳曲县|
祥云县|
田东县|
沐川县|
淮北市|
桦川县|
北安市|
霍山县|
澄城县|
集安市|
巴塘县|
刚察县|
山西省|
灵川县|
屯昌县|
沙坪坝区|
宁夏|
登封市|
安义县|
锡林郭勒盟|
额敏县|
甘德县|
织金县|
民丰县|
灵川县|
永吉县|
河东区|
定日县|
罗江县|
九台市|
涟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