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藏地區使用“二牛抬杠”犁耕法的歷史悠久。約公元前2世紀,古代藏族人民已“制犁與軛,合二牛軛,墾平原以為田”。</p><p class="ql-block">在西藏的農業發展史上,從“二牛抬杠”到‘鐵牛’滿地,這是翻天復地的變化。</p><p class="ql-block">作為藏族人民因地制宜采取的犁耕方式,在西藏也有2000多年歷史。上世紀50年代,西藏仍使用木犁,鐵制農具尚未普及。舊西藏農業生產工具十分落后,生產工具總量也不足。</p><p class="ql-block">藏民最常用的鐵制農具之一是鐵錛。?鐵錛是一種長柄農具,?用于收獲、?挖穴、?作壟、?耕墾、?筑除草、?碎土、?中耕、?培土作業皆可使用,?屬于萬用農具,?是最常用的工具之一。?</p><p class="ql-block">藏族耕地的傳統開始日期是3月17日。在這一天,西藏會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盛大傳統春耕儀式。</p><p class="ql-block">“耕作”,水彩,繪于2024年8月。</p> <p class="ql-block">耕作,是生命的贊歌,見證著人們與土地千年來的相知相守;是農耕文化的傳承,鐫刻著人們對辛勤耕耘、奮發有為的執著追求。</p><p class="ql-block">繪于2024年8月。</p> <p class="ql-block">藏民最原始的鐵鶴嘴鋤并非特定于藏民,?而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和多種用途的工具。?</p><p class="ql-block">(鐵鶴嘴鋤圖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b>阿里</b></p><p class="ql-block">阿里,刻下了大地最優美的曲線。</p><p class="ql-block">秋季的阿里,是大地?爛多彩的調色板。</p><p class="ql-block">紅、黃、綠、藍……。</p><p class="ql-block">曲線優美,色彩華麗。</p><p class="ql-block">在這片3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美與蒼涼臻于極致,它是時間與大地共同造就的藝術畫卷。</p><p class="ql-block">水彩,繪于2024年8月。</p> <p class="ql-block">古格王國遺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象泉河畔。古格王國由吐蕃王室后裔所創,始于公元10世紀前后,曾經雄居西藏西部,據傳前后世襲了16位國王,于公元1630年前后滅亡,其統治歷史持續長達700年之久,跨越了中原王朝宋、元、明三個朝代。</p> <p class="ql-block">位于青海省西寧市附近的塔爾寺,建于明洪武十二年。格魯派開創者宗喀巴大師誕生地,享有盛名。寺內供奉的靈塔,體現了藏族特殊的喪葬方式,是藏式佛塔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靈塔的建造始于9至10世紀的西藏,隨著藏傳佛教的發展,靈塔在西藏普遍盛行。</p><p class="ql-block">水粉畫“靈塔”(繪于2017年10月)。</p> <p class="ql-block"><b>朝山禮佛</b></p><p class="ql-block">朝山禮佛,是一場身心的洗禮。行進在上香路上,每一步都充滿了虔誠與堅持,盡管路途有上坡下坡,但內心始終如一,不忘初心。朝山不僅是對身體的考驗,更是對心靈的磨礪,它教會我們放下我慢,身心謙卑,才能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所有的疲乏都升華為法喜禪悅,內心感到無比清涼。</p><p class="ql-block">水粉畫:“朝山禮佛”繪於2024年7月。</p> <p class="ql-block"><b>轉山</b></p><p class="ql-block">“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p><p class="ql-block">一一倉央嘉措</p><p class="ql-block">轉山的具體形式包括步行甚至一路磕頭,圍著圣山轉一圈或多圈。</p><p class="ql-block">信徒們相信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洗清一生的罪孽,甚至在輪回中免受苦難,最終達到成佛的境界。在西藏,許多地方都有轉山的習俗,?神山岡仁波齊是信徒們轉山的重要對象。?</p><p class="ql-block">筆者水粉畫“轉山”,創作靈感來自于2018年5月,與友人出游,在藏語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一一迪慶藏族自治州,途中的一次美好邂逅。</p><p class="ql-block">畫背景取香格里拉至亞丁,稻城途中,朦朧淡出的遠山中出現的佛塔,以及轉山者著色濃重的藏服,畫中人前方的枯樹,影喻著她修行的前方,會出現的障礙……。</p> <p class="ql-block"><b>磕長頭</b></p><p class="ql-block">到達西藏的人常說:有一道讓人終身難忘的風景,那就是川藏線上那些磕長頭的虔誠朝圣者。</p><p class="ql-block">磕長頭,也就是三步一拜,它已經成為藏傳佛教地區的一種傳統禮佛方式。</p><p class="ql-block">磕長頭是藏傳佛教信仰者表達虔誠和敬意的一種方式,它體現了信徒們對佛教教義的理解和全身心的投入。這種儀式在藏傳佛教地區廣泛實踐,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和宗教現象。?</p><p class="ql-block">信徒們往往會選擇一個日子,從家鄉出發,不懼千難萬苦,三步一磕,直至目的地,如拉薩的布達拉宮、大昭寺、哲蚌寺等。這種儀式不僅是對佛的尊敬,也是對自我挑戰和超越的一種方式。</p><p class="ql-block">“磕長頭”繪於2024年8月。</p> <p class="ql-block"><b>轉經筒</b></p><p class="ql-block">對于藏民而言,?轉經筒不僅是宗教的信仰,?更是心靈的寄托,?每一次轉動都承載著對美好生活的祈愿與向往。?</p><p class="ql-block">這種深融于生命血脈中的虔誠,?使得轉經筒成為了藏族人民永不停歇的最美梵音。?</p><p class="ql-block">復河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拉卜楞寺。該寺建筑面積達40萬佘平方,極為壯觀。</p><p class="ql-block">與藏信眾,行繞寺院一匝,隨緣隨喜。</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不僅是佛家神圣的宗教禪林,而且是傳播知識的綜合性學府,有“第二西藏”之稱。寺內有豐富的藏書,經卷,令人贊嘆。現存八萬余部,有歷世嘉木樣大師和其空高僧編撰的經文,尤其珍貴的是印度圣賢及宗喀巴大師等用金汁書《貝葉論》,《賢劫經》……</p> <p class="ql-block"><b>藏舞</b></p><p class="ql-block">藏舞的精髓,就是讓身體自由舒展,隨意地揮灑著手臂。</p><p class="ql-block">愿您余生有人共舞,更能瀟灑獨自起舞!</p><p class="ql-block">“藏舞”繪于2024年7月。</p> <p class="ql-block"><b>雪絨花</b></p><p class="ql-block">是一種珍貴的植物資源,也是高原自然景觀中最美的風景之一。</p><p class="ql-block">為了保護這些珍稀的植物資源,許多國家都進行了保護工作。在中國西藏境內設立了康巴藏區、阿里地區以及珠峰自然保護區等,保護了大量的雪絨花。</p><p class="ql-block">雪絨花在西藏不僅是一種自然存在的植物,而且在藏族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義,被視為神圣之花。</p><p class="ql-block">雪絨花,?大自然中最浪漫的秘密,?它們在冰雪中頑強綻放,?以純凈的白色姿態向世界展示著生命的奇跡。?</p><p class="ql-block">水粉“雪絨花”繪于2024年7月。</p> <p class="ql-block"><b>“318此生必駕”</b></p><p class="ql-block">這條全長約5000多公里的公路連接了?上海和?西藏拉薩,是許多自駕愛好者和探險者的夢想之路。</p><p class="ql-block">但318卻非人們想象中的美好,據不少有此行的自駕者感受,因為高原,所以平原上看不到的高原景象是有的:天很藍,水很清,能看雪。但雪線上不長樹和草,自然災害多,高原缺氧人煙少,物價昂貴,氣候多變。自駕要有充分心理準備,和較好的身體條件,只是近十多年交通道路條件有很大改善。九十年代即便越野車每天只能走四、五十公里。相比以前泥石流、飛石、洪水、坍塌少了許多,但6、7、8月汛期自然災害特別多,5月、9月是最好的自駕季節,其它時段容易遭遇冰雪行路非常危險。沒有冰雪路駕駛經驗的最好莫入。</p><p class="ql-block">多元化的民族文化發現是一門大學問,一旦接觸,往往會產生一種渴望,被其中?爛多采的民族風情和文化滋養所吸引,甚至被它改變。</p><p class="ql-block">沒有信仰,不懂歷史,對自然人文沒有興趣的人還是不要去西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背景音樂:德乾旺姆“雪絨花”。</p><p class="ql-block">歌者德乾旺姆,出生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昂拉鄉尖巴昂村,1993年畢業于青海師范大學藝術系美術專業,后又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習。</p><p class="ql-block">她是一位在雪域高原深有影響力的民歌手,對音樂有著極富個性化的追求 ,致力于發掘和傳承歷史悠久的純正的西藏民族民間音樂。</p><p class="ql-block">德乾旺姆在演唱過程中除了繼承傳統的藏式唱法:這是一種喉聲的婉轉拐唱技法,不僅是藏戲“朗塔爾”的重要演唱技法,也是藏族民歌演唱所特有的聲樂演唱技法。</p><p class="ql-block">同時,還可能運用了一些特定的發聲技巧,如共鳴、顫音等,這些技巧的運用進一步豐富了她的歌聲,使得她的演唱具有極高的藝術表現力。</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聽到一個藏族歌手演唱音樂之聲的“雪絨花”,被深深打動。</p><p class="ql-block">“雪絨花,雪絨花,為我祖國祝福吧”!</p><p class="ql-block">希望與您分享這份獨特氣質的音樂作品。</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9日制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县|
喀喇沁旗|
清流县|
普兰县|
遂平县|
鹤庆县|
晋中市|
灌云县|
崇明县|
泗阳县|
瑞安市|
柳河县|
怀安县|
塘沽区|
沿河|
长丰县|
咸丰县|
烟台市|
临海市|
曲沃县|
呼图壁县|
延安市|
沅江市|
郸城县|
赤峰市|
措美县|
信阳市|
眉山市|
石台县|
高唐县|
怀仁县|
临沧市|
阳山县|
建宁县|
威宁|
崇义县|
景谷|
株洲市|
化隆|
永城市|
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