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周四,再不到一周時間我又會離開這里回廣州了。今天我給目己的任務是掃盲和補白,去一些自己沒有近距離接觸過的地方,我先是沿玉嶺北路、南路、三賢街,來到三賢街與新昌南路的十字路口。這里我來過,今次只是更仔細察看。從這十字路囗向南望新昌南路,是通向景德鎮市區。這條新昌南和新昌北的直道我認為是浮梁縣城的南北向中軸線。</p> <p class="ql-block">從路囗向北望的新昌南路,接新昌北路,浮梁縣的心臟城區,縣的首腦部門主要集中在北面</p> <p class="ql-block">從路囗向東望的三賢街。</p> <p class="ql-block">從路囗向西望的三賢街</p> <p class="ql-block">南苑廣場。據2019年的宣傳資料,這個廣場成為景德鎮地區唯一一處省級“法治文化示范基地”,當時省委宣傳部、省司法廳、省普法辦于命名20個基地為全省首批“法治文化示范基地”,其中浮梁縣法治文化廣場(南苑廣場)是景德鎮地區唯一上榜基地。但五年過去了,時代不斷進步、發展日新月異、我以為很大可能不是唯一了。</p> <p class="ql-block">廣場馬路對面有一中路,路囗有浮梁發展集團。有點狗血,路牌是標一中路,另一個路段管理牌顯示是育才路,百度地圖上又是育才街,給路人的我感覺好亂!</p> <p class="ql-block">景北大橋橋頭。這大橋景德鎮市跨越昌江河的直通浮梁縣城的大橋,2013年餃工通車,路橋總長2.87公里,路幅寬50米,橋長345米,橋面寬28米。浮梁這邊直上橋的路是新昌南路,橋那頭是景德鎮的昌南大道。這里昌南并非表示方位,而是景德鎮甚至浮梁縣的舊稱,橋頭兩側是白居易路。</p><p class="ql-block">吐槽一下橋的取名,橋在景德鎮北部,故故名景北大橋。我認為這顯然是格局小了,太突出地城的正副地位,令浮梁人怎么想?這也是浮梁縣南部,為什么不起名浮南大橋?我以為既然浮梁是景德鎮的一個市管縣,景德鎮人就應該認浮梁人也是景德鎮人,所以叫什么景北大橋、浮南大橋都是不對的。如果非要突出橋所在地理位置,那不如叫珠浮大橋,因景德鎮珠山區是和浮梁縣接壤,橋南便是珠山區了。</p> <p class="ql-block">橋頭有石雕,基石寫著“中國名茶之鄉”。</p> <p class="ql-block">雕塑背面是白居易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買茶浮梁去”和湯顯祖的“浮梁之茗,聞于天下”。它和橋頭兩邊望樓的“瓷源茶鄉”“詩畫浮梁”,目的很明顯,就是向進入浮梁的人們宣傳好浮梁。</p> <p class="ql-block">走到這里,才發現剛才很長的一段其實只是引橋,這里才開始正式進入大橋。</p> <p class="ql-block">橋護欄有一幅幅浮雕,內容都是和浮梁縣有關的歷史文化,包括制陶、制茶和歷史名人等。內容是不錯,但我以為有點浪費了,因為這主要是通車橋,行人很少,浮雕畫是需要閱讀細品的,而車速很快,車上的人連這些畫都很難留意到,更不要說閱讀細品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橋下的昌江河,景色迷人。</p> <p class="ql-block">看著前面凌空架起的高鐵和動車路線,不得不贊浮梁交逼位置優越?,F在景德鎮北站(高鐵站)、羅家機場,都離浮梁很近,有的直接就在浮梁縣內。</p> <p class="ql-block">?過橋不遠,就到了沙陀寺。我今天的主要目標是它。</p><p class="ql-block">志書上稱景德鎮自歷史上是一個宗教事業發達的古老城鎮,《景德鎮市地名志》說:“解放前,市區有寺廟173座,……景德鎮城區古寺觀之多,也是鮮見的。據調查,民國年間,十里長街的城區有大小寺廟91個,……以寺廟得名的地名達三十多個?!边@些寺廟中大部分應為佛寺無疑。</p><p class="ql-block">之前經常坐公共汽車或別人開的車路過這里,16號車這里設”沙陀禪寺站“,從我第一次聽到這故名,我就向往這地方,一直想找個機會。</p><p class="ql-block">這個寺位于景德鎮市珠山區,《浮梁縣志》記載:景德鎮市區南端四公里處有座沙陀山,原名象山(俗稱南山),風景異常秀麗,山麓有一弘清池,相傳逢旱年可祈雨消災。山顛有座古剎,名曰"沙陀寺" ,始建于南宋,歷經800年風雨洗禮香火鼎盛不衰。而且它不僅是一個宗教活動場所,還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紅色歷史背景被后人銘記。1926年,景德鎮第一個黨小組就是在沙陀寺成立的,這里成為了革命歷史的見證地之一。不過查資料知現在沙陀寺成立于2005年,意思應該是新建吧。又說它是一個重要的宗教和文化場所。該寺依山傍水,經堂、經樓、僧舍集藏漢建筑藝術為一體,飛檐麗閣,雕梁畫棟,金碧輝煌,莊嚴雄偉。寺內藏有大藏經《甘珠爾》、《丹珠爾》及其他經卷數百部,大小佛像近百尊,各種法器上千件。</p><p class="ql-block">來到加油站,旁邊有條路,顯示沙陀寺由此進。路邊墻上,有關于該寺的宣傳介紹。不過巳經模糊不清了。加上很曬,所以我懶得停下來閱讀。</p> <p class="ql-block">大路旁邊有小路。</p> <p class="ql-block">上石梯級,只見上面一座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走近閱讀,得知這是沙陀祖師的塔,高五層,佛歷2565年、農歷辛丑年秋主。</p><p class="ql-block">佛歷,也稱為佛教紀年,是以釋迦牟尼涅槃后一年為紀元元年,比世界通用的公歷早五百四十四年。因此,要計算佛歷與公歷之間的對應關系,需要將佛歷年份減去543,故佛歷2565年對應是公歷2022年</p> <p class="ql-block">從舍利塔這邊看大寺。這塔是在寺的旁邊,所以從這里望去,看到寺院建筑多是側面,個別甚至是背面。好奇怪怎么雜草叢生,給人很荒涼感覺。</p> <p class="ql-block">向寺院走去。首先是看見一棟樓,我估計是寺浣宿舍和辦公樓。但現在大門緊鎖,人去樓空,也不知什么情況。</p> <p class="ql-block">然后是真正的寺廟區域。</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天王寶殿,天王殷又稱彌勒殿,是佛教寺院內的第一重殿,殿內正中供奉著彌勒,左右供奉著四大天王,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天王殿最初多見于凈土宗寺院,景德鎮寺廟多為禪宗,中國禪宗本不供彌勒,但兩宋之后中國佛教出現禪凈雙修的局面,所以天王殿開始出現在大部分中國寺院里。</p><p class="ql-block">但天王殿前也是芳草凄凄,正殿本身大門緊鎖,兩個廂房堆滿建筑廢料等雜物。</p><p class="ql-block">就在我在草叢中觀察和拍攝時,覺得大腿痛,原來是幾只巨大的黑螞蟻??爬在我腿上,其中有只很不友好咬了我一囗,好家伙,出血了??梢娀膹U如此!</p> <p class="ql-block">門前石獅一對,基座上注明捎贈者。</p> <p class="ql-block">石柱一對,也是有注明捐贈者的。</p> <p class="ql-block">彩繪門神。</p> <p class="ql-block">有聯: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p><p class="ql-block">可見里面除了風調雨神四大天王,還有大肚佛彌勒佛。</p><p class="ql-block">百度百科:彌勒佛為佛教菩薩名,梵文Maitreya的音譯,意譯慈氏。在佛教傳說中,彌勒菩薩是從佛受記(預言),將來為繼承釋迦牟尼佛位置成為未來佛的菩薩。</p><p class="ql-block">又中國一些寺廟中供奉的笑口常開彌勒像,依據的是五代時的契此和尚。因傳說其人是彌勒的化身,所以后人廣塑造像供奉。</p><p class="ql-block">彌勒信仰在古代中國民間有廣泛的影響,分為上生信仰和下生信仰兩支,宣揚彌勒菩薩以“與樂”和學識廣博著稱。</p> <p class="ql-block">從天王殿門前回望那棟象宿舍辦公樓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天王寶殿背面掛著韋馱殿門匾,這也是正常操作,因為天王殿背面供奉韋馱天尊,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百度百科: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梵文:Skanda 。后來被佛教吸收為護法諸天之一(此外,佛教中還有另外一位護法天神韋天將軍。相傳他姓韋名琨,是南方增長天王手下八大神將之一,又是護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將之首。有很多人把韋馱天和韋天將軍相混),是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凡有規模的寺廟大多供韋陀尊天菩薩像,因為韋陀菩薩是佛祖的護法神,也是佛法的護法神,也護修行佛法的眾生,寺廟供奉韋陀意為護寺安僧,</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后面有五座大殿。正中為大雄寶殿。左邊依次是大愿寶殿、三圣寶殿,右邊依次是圓通寶殿、藥師寶殿。我是從左到右一一細品:</p><p class="ql-block">最左邊三圣寶殷。門前有聯:阿彌陀佛無上醫主度眾生極樂幫,花開見佛脫苦海西方接引登彼岸。</p><p class="ql-block">由于都無開門,只能看冂口外面,因此也只能從外部信息推斷里面有可能是什么東西了。佛教西方三圣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也稱為阿彌陀三尊,是佛教中的重要組合。其中,阿彌陀佛代表無量光明、無量的壽命和無量的功德;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則是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分別代表著往生極樂世界修行中的兩大要素:普度眾生的功德和洞明一切的智慧。這個組合體現了佛教中關于慈悲和智慧的核心教義。?</p> <p class="ql-block">從三圣寶殿望開。</p> <p class="ql-block">大愿寶殿,有門聯:眾生度盡方證菩提</p><p class="ql-block">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芍@是地藏菩薩的大殿。</p><p class="ql-block">“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語出《唐譯地藏經跋》。據絕:地藏王菩薩在久遠劫以前,曾發下誓愿,要度盡一切苦難眾生,自己才證得圓滿菩提;只要地獄中還有一個眾生,就誓不成佛。</p><p class="ql-block">百度百科:地藏菩薩,佛教菩薩名。佛經中稱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囑咐,在釋迦既滅、彌勒未生之前,自誓必盡度六道眾生,拯救諸苦,始愿成佛。由于佛典記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并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愿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所以這位菩薩被認為具“大孝”和“大愿”的德業,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愿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相傳其說法的道場在安徽九華山。據《宋高僧傳》卷二十等文獻記載,地藏菩薩降誕為新羅國王族,姓金名喬覺,出家后于中國唐玄宗時來華,居九華山數十年后圓寂,肉身不壞,以全身入塔。</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門口有聯:暮鼓晨鐘與有佛源成無上道,松風水月間天無愧是大菩提</p><p class="ql-block">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寶殿即正殿,也稱大殿。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寶殿中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這是大殿前的大鐘。寺院的鐘為報時、集眾而敲擊的法器。梵鐘的產生是佛教東來、寺院興起的產物,最早源于印度。梵鐘就是佛鐘,顧名思義是供寺廟做佛事用的,或召集僧人上殿、誦經做功課,另外諸如起床、睡覺、吃飯等無不以鐘為號。</p> <p class="ql-block">從大雄寶殿望開。</p> <p class="ql-block">圓通寶殿,門外有聯。南無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見法界護持眾生廣大道心,可見是觀音菩薩的大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觀音池</p> <p class="ql-block">藥師寶殷,冂外有兩對聯,其一:藥師琉璃光如來消災免難延壽王,吉星高照沐恩光佛力加持保安康;其二:藥師佛延壽王光臨水月壇場,悲心救苦降吉祥免難消災障。</p><p class="ql-block">百度百科:藥王菩薩,與藥上菩薩,有時取代文殊、普賢菩薩,被作為佛陀的左右脅侍。藥王、藥上本為兄弟,兄名星宿光,弟名電光明。因供養比丘僧眾,并施藥救人,得眾人贊賞,被尊稱為藥王和藥上。后兄弟施醫行善,雙雙修成菩薩。佛陀曾對彌勒預言,這兩兄弟將在未來世成佛,號凈眼如來和凈藏如來。</p> <p class="ql-block">從藥師寶殿看開,對面是三圣寶殿等。</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后,我等16號公共汽車回天湖壹號,很快就等上了。</p><p class="ql-block">說一下我參觀后的總體感覺吧,這個沙陀禪寺并不大,遠不如我以為的。既沒什么歷史感,而且也不知道何故,它現在有點成為廢墟的感覺,是準備大修嗎?</p><p class="ql-block">但它也有優點,離市區近,交通方便,特別是公共汽車站,幾乎就是在門囗,相信它會有將來的,值得期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阳县|
航空|
湖口县|
高陵县|
巢湖市|
林周县|
兴安盟|
信丰县|
若尔盖县|
潼关县|
福安市|
梓潼县|
奇台县|
云安县|
彩票|
双牌县|
简阳市|
万全县|
江阴市|
罗甸县|
台前县|
安徽省|
宜阳县|
罗甸县|
保靖县|
泾阳县|
白山市|
离岛区|
敦煌市|
北流市|
读书|
邯郸市|
株洲市|
军事|
古交市|
辉县市|
蒲城县|
靖安县|
安吉县|
社会|
宁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