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寫給王菊梅先生的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 <b>敬愛的王菊梅老師——河南省原副省長,您離開我們一晃快一年了。</b></p><p class="ql-block"><b> 我經常懷念您! </b></p><p class="ql-block"><b> 您是大好人!</b></p><p class="ql-block"><b> 您是好官員!</b></p><p class="ql-block"><b> 您是好詩人!</b></p><p class="ql-block"><b> 您是好大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您生前,與我一起學習、探討中華詩詞。</b></p><p class="ql-block"><b> 您最后一次住醫院治療前,囑托我為您的詩詞著作寫序言。</b></p><p class="ql-block"><b> 您在醫院,忍著巨大的病痛,以極大的毅力寫出了后記。</b></p><p class="ql-block"><b> 遺憾的是,您生前沒有看到您的著作付梓出版。</b></p><p class="ql-block"><b> 您的兒女能做到的,就是在安葬您時,把您的著作放進您的墓地。</b></p><p class="ql-block"><b> 您的精神千古!著作千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謹以此篇</b></p><p class="ql-block"><b> 對您寄予深深的哀思,</b></p><p class="ql-block"><b> 永久的懷念!</b></p><p class="ql-block"> 一介布衣 牛蘊</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9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王菊梅簡介</b></p><p class="ql-block"> 王菊梅(1949年1月-2023年9月),女,漢族,河南長葛人,曾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河南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中共河南省第七屆、第八屆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華詩詞學會會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王菊梅詩文選》序及后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菊香梅韻 大愛無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代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牛 蘊</p><p class="ql-block"> 本書是王菊梅先生的一部詩文選,收錄詩詞作品260首,散文作品5篇。作品從1973年至2023年5月,時間跨度半個世紀。</p><p class="ql-block"> 人品即詩品。菊梅先生在《菊花》《梅》兩首詩中,所歌詠的一身正氣,不媚俗趨炎,不追名逐利,獨綻芬芳,就是菊梅的精神品質;所描摹的冰清玉潔,清風兩袖,來也菊韻、去也梅香,就是菊梅的秉性風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仁心大愛凝詩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菊梅先生忠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詩作由心而發。在她的作品中,有對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果的熱情贊揚,有對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振奮高歌,有對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深情期許,有對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的振奮喜悅,更有對人員群眾的無限深情。她在2008年赴汶川看望河南援川人員時寫的《援川天使》,2003年非典疫情時寫的《訪農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寫的《見產假醫生·請赴疫區報道即吟》,以及《遇日喀則筑路人》《訴衷情·仰環衛工人》等詩詞中,都充滿著對民生疾苦的牽掛,對人民群眾、對基層勞動者的尊崇,仁心大愛,直撼心靈。</p><p class="ql-block"> 心懷大愛之人,必然是有血有肉立體的人。王菊梅先生有長輩,有親人,有家庭,有子女,有后代,也有普通人的兒女情長,也有自己的私人情愫。</p><p class="ql-block"> 在父親忌日,她“愧心欠父千壺酒,跪拜升觴淚浸聲” (《父忌日》); 母親病故后,她為自己公務繁忙不能服侍病母而心懷愧疚:“母親臥榻吾何在?忠孝難兼百事稠。”(《飲痛》)母親百日忌日,她因工作未能奔祭,只能在心底默默哀悼:“百日事繁難盡孝,慈親長悼意凄凄。”(《母親百日祭未回》)父母去世多年,清明掃墓時,她跪拜父母,寄托緬懷之情:“屈膝只有滴滴淚,舉首含悲柳送青。”(《清明掃墓》)</p><p class="ql-block"> 去鄉下看望八旬的老姐,“相挽笑,萬千滋味盈懷抱”(《漁家傲·看望老姐》);女兒晉級,她高興地寫詩記之:“喜鵲穿枝又探窗,……榜上小丫新列張”(《女兒晉級》);孫輩到外地求學,她高興地寫詩鼓勵:“樹大定能參碧宇,事微勿忘取前籌”,最后不忘交待一句:“常懷家國親情在,得空傳書適意稠”《贈孫兒求學》),舐犢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先生是立體的。國事上,她是領導干部,擔綱掛帥,為民操勞;家庭中,她是賢妻良母,是女兒,是母親,是長輩,是手足,有天倫之樂,有家庭美滿,有骨肉深情……她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是一個生命統一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歸老潛心雕佳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3年春天,王菊梅先生即將退休。她填了一首詞《鷓鴣天·退休》,小結自己的大半生,并為即將到來的退休生活作了“文章今日終覺陋,春暖還鄉握筆添”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先生從小學習成績優異,作文經常被作為優秀范文在班上宣讀、張貼。她愛寫散文,雖政務纏身,也時有優美的散文從筆下潺潺流出。她愛寫詩詞,許多早期的詩詞遺失了,她保存的自己寫得最早的一首詩,是1973年秋《送叔父回隴東崇信》。工作中,時有狀物抒情、借景言志的詩詞作品存于書夾。“告老還鄉”后,她回想起自小喜愛的文學,對過去公務纏身、時有中段,特別是無暇研究詩詞格律深感遺憾。現在有了自己支配的時間,她要再度拿起文學的筆,更下決心突破格律這一關。由此機緣,在時任河南詩詞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尹宏雋同志的推薦下,我認識了先生。屈指算來,距今十年有余了。</p><p class="ql-block"> 先生位高年長,與她討論學習格律詩詞,我開始是有所顧慮的,指出問題時總是小心翼翼,甚至拐著彎說。先生看出我的顧慮,誠懇地說: “牛老師,不要把我當成什么領導,退休了,就是一介平民,說問題不用先行鋪墊拐彎抹角,那樣太浪費時間,就請您單刀直入說最好。”自此,我和她研討問題時不再迂回,也逐漸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p><p class="ql-block"> 學習過程中,先生與其他學員一樣,聽我的網絡詩詞格律教學課,聽我所作的公益性詩詞寫作講座,參加網上詩詞學習培訓,和其他學員一樣簽到、做作業,在微信上討論詩詞,先生要么稱我“牛老師”,要么稱我“您”,一貫如此。我勸她不要如此客氣,她直言道: “尊師應該!”</p><p class="ql-block"> 盡管如此,我對外從來沒有說過一句先生與我一起學習探討詩詞格律的話。倒是有一次她出面做東宴請河南詩詞學會幾位主要領導和駐會工作人員時,主動對大家說“我拜牛蘊副會長為師,學習詩詞寫作! ” 我非常感動,只能說: “本人淺陋,豈敢豈敢,一起探討詩詞寫作而已。”</p><p class="ql-block"> 平心而論,我對先生只是在格律入門上起了一點引導作用。很快過了格律關后,她突飛猛進,寫的詩詞在立意、構思、遣詞造句等方面多有奇篇,經常令我拍案叫絕。</p><p class="ql-block"> 她學習的刻苦程度,不輸年輕人。學習入聲字是學舊韻的重點,也是難點。她戴著老花鏡,逐字查工具書,總結學習入聲字規律,完成布置的作業。學習結束時,她的入聲字知識學得最扎實,應用最準確。她的《習入聲字》詩,正是她刻苦學習的寫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習入聲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炎炎夏日晚來風,玉立清荷月色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亭下輕吟入聲字,逸神抬望七星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退休的生活是安逸的、愜意的,先生像多數老年人一樣,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她偶爾也會約好友水塘垂釣、喝茶聚會、出外旅游,但做得最多、用心最專,并當作最大樂趣的,還是學詩寫詩,即便外出度假,也不忘帶上詩詞工具書。2023年2月,她專門寫的三首詩《偶發》《靜享北龍湖》《漫步熊耳河畔》,“夕照桑榆韻律癡”“朗光詩韻客清心”“捧書老者醉詩行”,真切地展現了她對韻律(詩詞)的酷愛。</p><p class="ql-block"> 在先生的眼里,日月星辰、花草蟲魚、綠柳碧水、人們活動都是詩,她的眼前腦海皆是詩,她生活在詩的世界,享受著詩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格高味厚詩律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菊梅先生多地任職,明大道,知民意,入世深,感悟多。這些難得的經歷與文學修養相得益彰,在思想性、藝術性上成就了她的詩詞散文。</p><p class="ql-block"> 她的作品,情真、味厚、格高。無嘩眾取寵之意,有實事求是之心;無故弄玄虛之態,有真情實感之魂。很多詩文,是對歷史的真實記錄;很多語言,是心底涌出的佳構妙句。再加上本書體例是按照時序排列的,讀起全篇,就像是一部編年史詩,一個心路歷程,讀者可借一斑而窺全豹,閱讀她高潔的情懷和豐富的內心世界。關于“情真”,我們在前面已作了不少欣賞,這里側重從“格高”“味厚”兩方面進行分析。</p><p class="ql-block"> 先說“格高”。陳善《捫虱新語》引林倅語:“詩有格有韻,故自不同。如淵明詩,是其格高,謝靈運‘池塘生春草’之句,乃其韻勝也。格高似梅花,韻勝似海棠花。”所謂格高,即指作品能引導讀者進入一種高尚的境界。詩格取決于人格,好的詩詞, 能反映作者高尚的人格和審美趣味。讓我們來看她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干枝梅(新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裁冰剪雪笑迎風,玉透凝脂瓣蕊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莫憾綠云時未見,報春香暗世情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梅花為“先花后葉”,盛開之時除了枝就是花,沒有一片葉子。故此,人們將這時的梅花愛稱為“干枝梅” 。</p><p class="ql-block"> 前兩句用擬人手法,集中表現干枝梅的形象和特點。首句寫梅花頑強的戰斗精神。“裁、剪、笑、迎”幾個動詞的準確運用,突出了梅花不畏嚴寒冰雪、主動迎擊的姿態,充滿樂觀主義的精神。次句則從形態上具體描寫梅花,從形態和神韻上展現了梅花的高潔。</p><p class="ql-block"> 后兩句既像梅花的心靈自白,又像詩人的議論。“不要遺憾此時綠葉還未吐出,梅花報春的暗香一直對世間情有獨鐘。”一下子把梅花的境界提升了層次,“干枝梅”敢為天下先的報春使者形象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本詩無論從主題提煉上、素材選取上,還是結構安排上,都非常精彩,格調高雅,堪稱佳作!</p><p class="ql-block"> 詠物詩,是詩人詠物托志的重要渠道,要旨就是“格高”,歷代仁人志士,都喜歡用詠物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胸懷、憎惡、理想。除《干枝梅外》,先生還寫了許多詠物詩,詠物抒懷,托物言志。</p><p class="ql-block"> 她筆下的小草,開著潔白的小花,散布在野地里、田埂上,披云沐風,默默地裝點大千世界,風云雷電不改初心。當遍地芬芳、百花競艷時,它最欣慰、最開心(《卜算子·小草》) 。</p><p class="ql-block"> 她筆下的椰子樹,沐浴著炙熱的驕陽,扎根沙灘貧瘠的土壤,結出的是甜蜜的果汁(《椰樹禮贊》)。</p><p class="ql-block"> 她的七律《壺口瀑布》,描繪了壺口瀑布磅礴的氣勢,寬博的胸懷,勇往直前,日夜兼程,為民造福,永求安瀾。這種精神,不正是她內心深處所追求的嗎?</p><p class="ql-block"> 再說“味厚”。《滄浪詩話》的作者嚴羽說:“詩有別趣。”也就是說,詩詞不能說教,要有趣味。這趣味的概念似乎模糊難定,嚴羽喻為“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其實,抒情有情趣,狀物有物趣,說理有理趣,詼諧有諧趣,都可稱為詩趣,都可使讀者在閱讀中受到感染,受到啟迪。</p><p class="ql-block"> 詩趣可以增強詩的可讀性,一首趣味性很強的詩,能使人過目不忘,銘刻于心。請看她的《卜算子·春夜》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卜算子·春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詞作適逢“兩會”召開 </p><p class="ql-block"> 飛鳥漸無聲,月照廬前杪。村野留童抱被眠,夢笑慈懷抱。 父母在何方?勞務云行峭。良策春來好解題,喜看花枝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詞!本詞起點高,詩味濃,意境美,構思奇巧。開篇營造了一個春天月夜景象:飛鳥棲息了,漸漸沒了聲音,月光照著房前的樹梢。鄉村的兒童抱著棉被進入夢鄉,夢中微笑著,進入慈親的懷抱。多么美好的畫面,背后卻是“只有在夢中才能與父母相見” 的悲苦離別,怎能不令人動容。</p><p class="ql-block"> 父母在何方?勞務云行峭。”原來父母都到外地務工去了。尤其是“云行峭”頗有深意,也符合兒童觀察事物的特點,父母到很遠的地方務工,留守孩童不可能知道具體地址,只能看著天上變幻不定的云彩,判斷著父母的大體方位。“峭”,是如山般陡峭,云峰如山,它隔開了父母與孩童的聯系——這座云峰,孩子是攀越不了的。</p> <p class="ql-block"> 詞人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備感焦心,路在何方?末尾兩句:“良策春來好解題,喜看花枝俏。”大巧大好!“良策”自然是“兩會”代表們的建言獻策,這些或有解開難題的方略,政府采納了良策,會推動解決留守兒童與父母的分離問題,終將“喜看花枝俏”。</p><p class="ql-block"> 本詞表現的是小細節,說的是大主題,小題材反映大課題。非高起點、高立意、高境界、大胸懷不能為之。</p><p class="ql-block"> 捎帶說一句,這首詞作也是寫政治題材詩詞的典范。若你去寫“兩會”詩詞,怎么寫?單純寫會場情況當然可以,但先生抓住“兩會”代表議案一個點,獨辟蹊徑,開辟新的角度,為我們避免千篇一律地表現重大事件,創新了一個思路,樹立了一個好的樣板。</p><p class="ql-block"> 再請看先生的《回家》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回 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陌上梅枝競放花,手攜背負走娘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當年茅舍不知處,綠樹紅樓嬉戲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雖是寫回家的普通題材,卻有新的角度,這是以小見大的典型。</p><p class="ql-block"> 首句寫景,明快活潑;次句寫人,鮮明生動,讓讀者不由得想起民歌《回娘家》,一雅一俗,異曲同工。此后,筆峰一轉,設計了一個找不到娘家的情節,當年的簡陋茅舍,現在變成了綠樹紅樓。本來變化就夠大了,作者還嫌不夠,又設計了嬉戲的兒童。靜態的樓房樹木,配上嬉戲的頑童,這個設計更別具匠心!畫面一下子活起來了,一動一靜,動靜結合,更顯兒童的活潑可愛。全詩沒有說一句鄉親們生活富裕安定,而祥和之狀如在眼前。至于主人公的心理活動,詫異、欣喜等,是如何找到娘家的,雖一句未說,但讀者完全可以通過聯想想象出來。到此戛然而止,造成了含蓄雋永的藝術效果。</p><p class="ql-block"> 詩人對新時代的謳歌,充滿了抒情色彩,但卻并未干巴巴地發出議論,而是賦感情于形象之中,寓故事發展于情節之中。這是非常巧妙的,本詩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再看她的《卜算子·抗疫》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卜算子·抗疫 </b></p><p class="ql-block"> 疫襲百重愁,掛在斜陽樹。月色情牽不寐人,探訊居家處。 玉女赴方艙,脈脈溫情護。汗滴千千萬萬行,都匯丹心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先生晚年的詩詞,越寫越精彩,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本詞就是2022年11月4日吟就的難得的佳篇。</p><p class="ql-block"> 這首詞,生動地描繪出醫護人員(玉女)奔赴方艙醫院,家人牽掛、夜不能寐的場景,把讀者帶入一種意境中,感受到詞人憂國憂民、盼望戰勝疫情的真摯熾熱的感情。尤其是首兩句“疫襲百重愁,掛在斜陽樹”,用通感修辭手法,把無形的愁緒形象化了,可以“掛”到樹上;夕陽斜照、更添愁緒,更有意境。這種愁,是憂國憂民的愁,無關個人的“小我”之緒。真詩家語,大好!</p><p class="ql-block"> 再看她的一首絕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無奈(新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豬月夜競兜風,結黨越欄橫路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速新城十里外,泊車成海尾燈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詩后作者加注:小豬句,2007年1月自西安返鄭途中,見運輸車沒罩網,一群小豬在公路上亂竄。</p><p class="ql-block"> 出差途中,一次意外的小小插曲,一次無奈的經歷,竟被她納入詩中。前兩句的“兜風”“”“結黨”等詞,巧用擬人手法,寫出了當時狀況,詼諧、幽默,讓人忍俊不禁。這就是諧趣。</p><p class="ql-block"> 最后說“詩律細”。杜甫有詩云:“晚節漸于詩律細”“新詩改罷自長吟”。也就是說,杜甫的后期詩歌創作,在聲律、意象、情感等方面都更為講究,不斷精益求精。</p><p class="ql-block"> 先生早期詩詞作品,信手拈來,不太注重格律。在刻苦學習熟練掌握了詩詞格律以后,寫詩填詞總是千推萬敲,為吟妥一字,反復斟酌,反復查找工具書,反復修改,直到自己完全滿意為止,并以超強的毅力,對往期作品逐首按律修改,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她的后期詩作,既注重主題的提煉、意境的營造,詞句的推敲、角度的新穎,又特別注意格律的準確、對仗的工整等詩詞要素,有不少作品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p><p class="ql-block"> 最后談談她的散文。收入本書的散文有五篇。入篇讀來,立刻被她真摯的感情、細致的觀察、優美的筆觸感染。我們可以看到她對故鄉、對英模有化不開的情愫,可以看到她對客觀世界紅塵生活有獨到的視角,可以看出她深厚的文學功底。如果不是從政,她完全可以是一位優秀的知名作家;即便是繁忙的政務,也沒有耽誤她成為一位優秀的詩人、作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詩心長存成追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王菊梅先生最后的歲月里,詩詞始終伴隨著她,豐富著她對生命的理解,鼓勵著她與疾病抗爭。</p><p class="ql-block"> 我查了2023年我與先生的微信聊天記錄: </p><p class="ql-block"> 3月27 日,討論她的一首詩。</p><p class="ql-block"> 4月 3日,討論她出版詩集的體例設計。</p><p class="ql-block"> 5月30日,她在朋友圈看到我去新鄉縣采風寫的十幾首詩詞(其中有在新鄉縣劉莊采風的詩),特意在微信里留言:“牛老師,欣賞了您采訪新鄉縣時賦的一組詩,很受教育。詩詞充滿了深情, ‘新村久佇思噴泉’一語使我淚泉涌,振精神,百倍懷念英模,懷念人民公仆。謝謝您的作品!王菊梅 2023年5月30日。 ”此時,她正在上海療病,仍關注著故鄉的勞模人物,關注著我寫的組詩。</p><p class="ql-block"> 6月10日,她微信發來了她撰寫的詩集的后記。</p><p class="ql-block"> 8月1日,為出書事宜向她打微信電話,未接,又接著兩次打手機電話,仍未接。我心中已有不祥之兆!第二天,她的親屬打來電話,證實了我的猜測,來電說,她身體不好,不便接電話,有事可以通過親屬轉達。</p><p class="ql-block"> 又過幾天,我再次向她的親屬問候她的病情,親屬仍說她身體不太好,不適合接電話。至此,除了她親屬只言片語地轉達她的意思外,我與先生聯系徹底中斷,微信上也再沒有一行她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9月20日,我到安徽出差途中,接到她親屬打來的電話,告訴我她已于當天去世的消息,簡直如晴天霹靂!</p><p class="ql-block"> 先生逝世后, 她的親屬給我發來她生前保存在手機里的三首絕句——可以說是她的絕筆。我含著熱淚讀了這三首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病榻吟(三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其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浦江名盛久縈懷,滬上每臨風駕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衣重力微今遠望,浪花無語未帆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3年5月16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其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穿云鉤月落西山,病痛并煎夜不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再世華佗療痼疾,別坊破曉倚窗前。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3年5月28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其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蜃樓遠眺淺涵煙,俯瞰綠蔭江照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羸弱露臺多慰藉,陣風約過可舒顏。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3年5月28日</p><p class="ql-block"> 這三首詩原散見在她的手機里, “其一、其二、其三”是我后來編輯時加的。從詩里可以看出,此時的先生,身體已經非常虛弱,病痛并煎,夜不能眠。但她仍不想麻煩別人,怕人們牽掛。這是她的一貫作風,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只怕麻煩別人,寧可苛求自己。</p><p class="ql-block"> 2023年中秋節夜晚,我望著一輪皎月,寫下《中秋月夜》一首,懷念王菊梅先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中秋月夜(新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桂魄一輪穿樹明,姮娥疑照故人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東風渠水波光閃,也覓高天那個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3年10月8日于鄭東新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后 記</b></p><p class="ql-block"> 余從政數十年,浴沐黨的陽光,走過平湖煙雨,跨過歲月山河,嘗過百味人生,雖盡心盡力,于事干凈,但為民效力多有不盡人意,深感駕馭命運的舵將是一生不懈的奮斗。</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在這素簡的日子里,為守心字暖安放好生靈,余疏雨幽窗,靜然讀書,興趣所致,習作詩賦。盡管才疏學淺,但愿將所為所見所感和生活中不經意的瞬間攝下,攢一段流年時光,留一份相隨的愛,剪一寸風雨里漫生的綠意,藏一枝翠色的美,摘一朵小小的盛開。</p><p class="ql-block"> 說實話,我愛詩而不懂詩,更不懂格律嚴謹的近體詩。所成之作,多失律出韻。遂急切地參加了河南詩詞學會牛蘊同志舉辦的格律詩詞網上培訓班,繼而眼界大開,方知深淺。但初始之作,似纖弱無力,索然寡味,常常低就。牛老師不棄拙陋,悉心輔導,特別使余驚殊的是他“一字千金”的修正,竟使一些詩句達到了別出新意、振起全篇的藝術魅力。在此深表敬意! </p><p class="ql-block"> 同時對支持余詩心守持的河南詩詞學會的領導、方家,也表示誠摯的感謝!</p><p class="ql-block"> 王菊梅2023年6月10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王菊梅先生著作后記手跡</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县|
延吉市|
宁海县|
福鼎市|
平凉市|
漯河市|
沁源县|
侯马市|
博湖县|
太康县|
北安市|
得荣县|
乌兰察布市|
扎兰屯市|
民勤县|
吉安市|
盐津县|
蛟河市|
宁远县|
常宁市|
澄江县|
乡宁县|
公主岭市|
丽水市|
桑植县|
永善县|
湄潭县|
富川|
宁陵县|
涟源市|
香格里拉县|
葫芦岛市|
泗水县|
平果县|
喜德县|
和田县|
沁源县|
芷江|
辛集市|
高尔夫|
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