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陽達黃經135°,于每年公歷8月7或8日交節。"立",是開始之意;"秋",意為禾谷成熟。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成熟。<br><br>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熱節氣。在節氣排列順序上,處暑在立秋之后,秋季第二個節氣"處暑"(末暑)才出暑。二十四節氣有"三暑"(小暑、大暑、處暑),"三暑"中間還夾一個"立秋"節氣,立秋之后才是處暑(末暑)。"三暑"與"三伏"均代表高溫酷熱天氣,"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在二十四節氣中,暑天比較長。<br><br>立秋意味著降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從立秋開始,陽氣漸收,萬物內斂。立秋與立春、立夏、立冬并稱"四立",也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秋天是禾谷成熟、收獲的季節。立秋時,古時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還有"貼秋膘"、"咬秋"等習俗。 1958年8月7日下午,毛澤東來到長葛縣宗寨村視察。早在1954年,長葛創造的適當深翻土地法,因被毛澤東稱為一大“發明”而在全國推廣。為了紀念毛澤東的這次視察,后來,宗寨村改名為“八七村”。如今,這里的毛主席紀念館被評為國家AA級景區。<br><br> 毛澤東來到宗寨村<br><br> 1958年,毛澤東視察長葛縣宗寨村時,25歲的劉水柱擔任這個村的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團支書。<br><br> 現在,從宗寨村黨支部書記任上退下來的劉水柱,在八七社區毛主席紀念館旁經營一個規模不大的百貨店,百貨店門前的這條路被稱為“視察路”。<br><br> 當年,65歲的毛澤東來這里視察時,走的就是這條路。<br><br> 55年過去了,昔日風華正茂的劉水柱,如今已是80歲的白發老人。<br><br> 但是,不管歲月如何流轉,當年毛澤東視察宗寨村的一幕,已永遠地沉淀在劉水柱的心底。<br><br> 那時隸屬于長葛縣和尚橋鄉的宗寨村,有200多戶,是一個高級社。1958年8月7日上午,火熱的太陽炙烤著潮濕的田地,劉水柱等人帶著幾十名社員在地里鋤草。<br><br> 下午1點,突然有一群人沿著田間小道向他們走來。開始,由于距離較遠,看不清來人長相,圍過去看時,發現是一位60多歲的高個子老人,正在和當時的村黨支部書記趙憲章等人說話。<br><br> 初中文化的他,由于此前看到過不少毛澤東畫像,所以很快認出了那個頭戴白草帽,身穿白襯衣的老者,正是平時只有在畫像里見過的毛澤東。<br><br> 他立刻激動得熱血沸騰起來,但是不敢聲張,只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毛澤東的一舉一動。<br><br> 而在那一天,毛澤東在宗寨村只是作了短暫停留,詢問了村里的一些基本情況,直到他離開時,大家才回過神來,高興得歡呼起來。<br><br> “長葛經驗”<br><br> 對于長葛,毛澤東并不陌生。1954年,長葛縣創造了能夠使糧食增產的方法—適當深翻土地。在1958年5月5日至23日召開的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長葛縣委第一書記呂炳光就該縣深翻土地情況作了發言,毛澤東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感謝河南省長葛縣第一書記發言,這個發言很好,我又看了一遍,一年把112萬畝土地全部深翻一遍……這是一大發明。”<br><br> 1958年5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呂炳光在八大二次會議上的《土地大翻身,爭取畝產八百斤》的發言。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之后,深翻土地成了席卷全國農村的運動。<br><br> 全國各地紛紛派人到長葛縣參觀學習,最多時一個月來了10萬人,土壤專家也到長葛縣搞調查研究,農業部還于1958年7月在長葛縣召開深翻土地現場會。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翻和改良土壤的指示》。<br><br> 按照計劃,毛澤東一行那年是去視察和尚橋鄉“五四”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秋田。當汽車行駛到宗寨村東頭時,因道路被雨水沖毀,毛澤東就下了車,在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吳芝圃、長葛縣委第一書記呂炳光等人的陪同下,走進一塊玉米地里。<br><br> 接著,又經過一塊谷子地,來到一塊玉米試驗田里。在那兒,毛澤東詢問了趙憲章玉米地翻了多深,施了多少肥,澆了幾遍水等,趙憲章一一回答。<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义市|
嘉善县|
久治县|
马公市|
崇明县|
图片|
碌曲县|
涡阳县|
靖西县|
海伦市|
邻水|
敖汉旗|
建瓯市|
湖北省|
会昌县|
津市市|
镇雄县|
区。|
行唐县|
文成县|
沁阳市|
岳阳市|
荥经县|
英山县|
高州市|
瑞金市|
定南县|
襄汾县|
馆陶县|
石家庄市|
沁源县|
凌源市|
香河县|
广西|
左贡县|
独山县|
柘城县|
大田县|
静安区|
牙克石市|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