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附注: 有朋友閱讀本文后,向我提出友好的建議,認為文中內容超出了原題目西安古城的古的范疇,在此虛心接受,改個標題,請閱者包涵。謝謝!)</p><p class="ql-block"> 三伏季節,暑期假至,家中神獸們終得放肆,今年沒有將他們強行塞進補習班,孩子們心中自是一陣狂喜。但堂學可免,心訓不廢,初次夏令營的體驗,讓他們嘗試了生活的不易,懂事的獲得了“標兵勛章”,懵懂的也獲贈混世小天王“光榮”稱號,教官的嚴格要求,生活的完全自理,對他們都是一場歷練吧。接著又帶著他們往關中平原陜西去游歷一圈,給孩子們長長見識,開開眼界。經過湖北來到陜西,古城西安久聞其名,一直想來都未能成行,不料這次沾小孩子的光終得一睹風采、愿望實現。</p><p class="ql-block"> 西安的古跡傳說很多,本想去最負盛名的陜西省博物館看看,讓孩子們也多長長見識,可連續預約了幾天都沒成功,不得已只好放棄。其次當屬最古老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咯,雖然它是從祖墳中被人刨出來的古代文化,但也確實屬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見證,原想領孩子好好地感受一下大秦時期的文化氛圍,不想暑假時期參觀人員太多,館內管理又簡單無序,特別是在一號坑,人擠人堆,坑旁擁擠的參觀人群比坑內站立的兵俑人數多了好幾倍,館內的空氣十分混濁悶堵,好不容易將孩子們推擠到坑邊的圍欄桿邊,不敢求位置好不好,只能問你能不能看到,就這樣也只能匆匆而視,不敢久留,更無法認真地拍照學習,原先準備的美好愿望只能成為一廂情愿,留下一片空曠的幻影和滿心的惆悵。</p> <p class="ql-block">這可真傻,難道“向右看齊”一定要看著他的帽沿嗎?哈……</p> <p class="ql-block"> 秦皇陵兵馬俑的展館雖未能給我們好好觀賞,但西安古城卻仍有很多的歷史文物可讓我們好好地慢慢欣賞。特別值得去的我覺得首推小雁塔,據介紹它建于唐朝武則天時期的公元707年左右,是關中八景之一“雁塔晨鐘”的所在地,八景中也好像只有這一景基本不受季節、氣候、環境的影響,可隨時來此觀賞。小雁塔建在薦福寺旁,是先有寺而再有塔,薦福寺原名獻福寺,在此地曾先后擁現出兩位非太子而立的皇帝,是以中國歷史第一位女皇武則天賜名而改。建塔資金既不是由官方出資,也不是由富商興建,而是由當時的宮女們捐建,寺和塔的故事很多,這不是我想述說的重點,我感興趣的是民間傳說小雁塔的傳奇經歷,在明、清兩朝的六次特大地震中,塔身分別出現過因地震而裂開,而每次裂開后經過數年或數拾年,在下一次大地震來臨時,又神奇地自動合攏這樣神奇的故事,歷時近三百年,據傳分別是公元1487年裂開、1521年聚合、1556年又裂開、1563年又聚合,1691年再裂開,1821年再聚合,(這些年份沒有考證,只當閑聊)這樣三次裂開又合攏的神奇現象,讓人驚嘆不已。只是在1556年第三次8.6級特大地震時震倒了塔的最高兩層,原為十五層的塔,現存的只有十三層,這十三層僅出現了巨大的裂痕,而事隔八年后在1563年大地震時,裂痕又神奇的彌合了,人們稱之為“神合”。同樣的事情在之后的歲月中又出現過兩次,據說最近的一次就發生在清朝的康熙和光緒年間,裂、合時間相隔竟達百余年。故事是否真實我不知曉,民間的傳說雖常有夸張之說,塔身上我也很難看出有丁點的裂合痕跡,但小雁塔卻是西安歷史上僅存的幾座原汁原味的唐朝時期仿印度佛教的古建筑塔樓之一,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歷史,沖著這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樣神奇的古寺、古塔、古鐘,我們也一定要懷著崇拜、敬畏的心情去拜謁、去了解、去觀賞。當然,后期有科學家們對三裂三合的現象作了探查和分析,認為塔基的鍋底式結構及塔身的橄欖形構造應是它消彌地震影響的主要因素,這也反映了唐朝時期我國民間的建筑技術和智慧已達到驚人的高度,據說該塔的建筑施工監理方就是遠渡東洋的鑒真法師的師傅,哈哈哈,這我就更無從考證,只當一個故事聽聽吧,但心中仍是涌起了一股敬畏之情。</p> <p class="ql-block"> 在參觀了小雁塔、薦福寺后,我們還可憑同一張票參觀西安博物院,它雖沒陜西省博物院的館藏珍貴,但對了解西安城的歷史也頗有幫助,這種安排也減輕了游客的奔勞負擔和駐車麻煩,值得點贊!</p> <p class="ql-block"> 現在去西安旅游,大多數游客都會去大唐不夜城看看,那里的文化演出,呈現的歷史情景,滿街的民間小吃,給人帶來了極大地視覺震撼。但它也同樣離不開古城文化的備注,這就是聳立在不夜城旁的大慈恩寺和大雁塔,大慈恩寺是唐太宗太子李治在 公元648年時為追念母親文德皇后而建,過了幾年約公元652年左右由皇家出資又興建了大雁塔,初建為五層,當時因玄奘法師從“天竺”沿古代絲綢之路取經歸來后,皇上指定玄奘法師在此理事,并在此存放帶回的經卷和供奉帶回的佛像,后據說女皇武則天執政時將塔增加為七層,玄奘法師則分別在長安和洛陽翻譯經文和為皇上著書,距今也有近1700余年的歷史。寺內面積廣闊,環境雅致安靜,確是一處著書譯經的絕妙之處。</p><p class="ql-block"> 在大唐不夜城時我們因個人身體忽感不適,故只是匆忙地沿城中大道走了一遍,感受最大的是滿大街都是身穿唐服,扮著唐妝,手持小扇或利劍的善男信女們,他們年齡小的還未滿拾歲的幼童,年齡大的已白發滿顏的老嫗,各色人等比比皆是。但說句實話,當地的化妝店鋪的化妝師技術確實參差不齊,致使很多美女的妝扮除了衣裳尚可入目,其面目真不敢恭維,被“化妝師”們活活地扭曲了,直如日本的藝妓妝扮一樣,面色慘白,相貌呆板,真有損我中華民族大唐盛世的精致扮相,奉勸有意扮妝的女同胞們,找個正規的、合適的店鋪吧,至少也看看從他店鋪妝扮出來的人上不上眼后才進去吧,我這是操空心了。</p> <p class="ql-block"> 古城西安不止是有上千年歷史的寺廟和塔樓,也還有因溫泉聞名,被五代時期歷代帝王建立和享用的離苑別墅華清池,也還有我國迄今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護城建筑城墻。西安城墻始建于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而明朝時期又得以加固擴建,現存規模達13.4公里,墻厚多達20多米,當時設計為五道防御設施,其堅固性實為罕見。所以現在人們常說到西安一定要去明城墻去看看,當然西安城墻現在的軍事性價值已經不大,但隨之而來的是它的文化價值卻越顯重要。我從抖音上也看到過對西安城墻的介紹,人們要由衷感謝八十年代西安當時的市長張鐵民,他力排眾議,說服各人大代表,堅持保存了西安城墻,他說,拆這一座城墻很容易,但是建這一座城墻太難了。當時全國各地都在拆城墻,北京、南京、濟南等等城市都拆了,拆墻風吹遍全國,西安人民在張市長的帶領下不但留住了城墻,還踴躍積極地參與到修復城墻的建設中,為我國的古城墻文化保存了最全、最好的范本。感謝張市長,感謝西安人民!</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西安城墻上每天都能看見許多的游客、本地的民眾在傍晚時分攜家帶口來到城墻上游玩,在城墻上欣賞著日出與落日,可惜我去時天氣不是很理想,沒法觀賞到那美麗的景象,只能有待下次緣紛吧。</p> <p class="ql-block"> 西安是中國歷史中皇朝建都時間最長,歷經朝代最多的一座古代名城,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不是我們只通過幾天的游歷就能看明白的,由于旅途時間的限制,我們只能依依不舍的暫別西安。到了陜西,沒理由不去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一一黃河壺口瀑布看看,去體會黃河大合唱的洶涌和激昂,去感受黃河的咆哮與澎湃。驅車三百里,我們來到了陜西宜川縣境內的壺口瀑布岸邊,距離瀑布壺口尚有幾里路,我們便已聽到了瀑布的巨大浪潮聲,洶涌的浪頭由巖石上滾滾砸下,濺起的水花形成巨大的水霧鋪天蓋地,隨著景區音響播放的黃河大合唱音樂的起伏,我們的心情也在激動興奮,滾滾黃河長流水,奔騰萬里潤華夏。黃河河水在此也是陜西省與山西省的界河,一條黃河兩景區,各領風騷千百年,從陜西這端能欣賞到壺口瀑布的中下段的美妙風景,由于水位上漲的原因,我們到不了最前面一段去看壺口瀑布的落差奇景,而眼見得山西省那邊的游客可以一直到前面觀賞,真是羨慕極了。因我們還要趕路,不便繞道,只好把這份遺憾藏在心里暫時離開。</p><p class="ql-block"> 在旅程結束返回家鄉的路上,我忽然發現路牌指示上又出現了壺口瀑布,難道我走了原路返回?隨后的指示牌告訴我,我們已來到了山西省吉縣壺口鎮邊,眼看就要駛過景區的叉路口了,一種對壺口瀑布落差氣勢強烈的好奇情緒涌上心頭,我方向盤一轉,車子駛入了去往山西省端壺口瀑布的車道,彌補了我前幾日在陜西省端觀賞壺口瀑布未能幸臨壺口端部的遺憾。而到了景區觀賞之后,自已真不后悔,這一轉來對了!從山西端觀看瀑布落差口的水量、落差、氣勢都比另一端要更勝一籌,欲看氣勢、觀源頭要在山西端,看流量、找風景陜西端更佳,各有千秋,都不應錯過!離開景區,萬事都總會留有已知的遺憾,才能始終保持對事物的追求。那么我又有遺憾嗎?有,在山西壺口景區內有一洞口稱“龍口”,剛到時人不多,沒引起我注意,它能從洞中深入到瀑布的下端,據說從里面的洞口能讓人從下往上觀看瀑布水流的跌落,等我發現時,排隊欲進洞的人已排了很長,但我卻不能耽擱更多的時間了,只好又留下一個遺憾,俗話說殘缺美也是一種美吧。</p> <p class="ql-block"> 一曲《黃河大合唱》激勵著中華民族幾代人團結奮斗的戰斗激情,其高昂的弦律,震撼的歌詞,凡血肉之軀都將被喚醒,投身到戰斗的序列中。</p> <p class="ql-block"> 這次行程驅車約三千公里,途經湖南、湖北、陜西、山西,沿途欣賞了恩施山區的秀美,西安古都的繁華,黃河波濤的洶涌,延河岸邊的寶塔,普救寺中西廂情,鸛雀樓上更上樓。“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千古名言也是在激勵人們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到名山大川去感受自然,陶冶情操,了解歷史,尊重科學,走出去磨練自己,希望我們的良苦用心能有一定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南泥灣、寶塔山、楊家坪、金延安,來到革命先輩戰斗過的地方,體驗南泥灣精神,學習先輩們的榜樣。</p> <p class="ql-block">登鸛雀樓 唐 · 王之煥</p><p class="ql-block">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p><p class="ql-block">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潢川县|
白河县|
南开区|
黔西县|
长武县|
日土县|
诸城市|
安阳市|
大厂|
中方县|
青河县|
麻江县|
宁城县|
固镇县|
乌什县|
潮州市|
石渠县|
老河口市|
天祝|
沙湾县|
剑阁县|
静海县|
商河县|
峨山|
宣威市|
长泰县|
从化市|
宁安市|
广宁县|
鄂托克旗|
双鸭山市|
钟祥市|
寻甸|
柞水县|
韩城市|
获嘉县|
延寿县|
吴江市|
曲周县|
高安市|
颍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