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千里江山圖》和《富春山居圖》,這兩幅古典名畫,一幅恰似百川綴玉青虛間;一幅仿佛家在云中聽遠風,可謂波瀾壯闊、憾人心魄,丹青妙筆,各具風華,是中國少有的傳世佳作。</b></p><p class="ql-block"><b> 然而賞之有情,觀之有感,除了對畫本身的驚嘆贊賞,我又仿佛看到了那一老一少在創作中不同的場景和心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王希孟在創作《千里江山圖》時,身處皇族一流畫院,僅僅十八歲,少年得志,意氣風發,自然功利心極強。然而在人才濟濟,高手云集的大宋朝,想出人頭地一舉成名,又談何容易。但他還是嘔心瀝血,不遺余力地繪制了這幅氣象萬千、設色清麗、雄渾壯闊的青綠山水。盡管當時也的確讓宋徵宗皇帝眼前一亮,但卻將此畫賜給了大臣,并沒有太多褒獎。而可憐的王希孟卻因此勞累成疾,兩年后病亡,用青春和生命換來了這幅曠世佳作。</b></p> <p class="ql-block"><b> 《千里江山圖》雖被現代人列為十大古典名畫,但在宋元時期并不被推崇。一是北宋動亂,二是此畫雖有蔡京提拔,但王希夢的傳記和作者名稱不祥,一直存有爭議。而且此畫后來流于民間,評價不一。我也認為,此畫盡管敷彩精細,表象宏偉,但卻筆墨稚嫩,匠氣十足,很少有傳統寫意畫的筆墨意味和氣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而元代畫家黃公望,與王希夢相比,經歷和境況大不相同。他的傳記清晰,傳奇故事又多,做為元四家之首,自然有傳世的原由,加之當今臺海兩岸盼團圓的政治需求,更加倍受青睞。黃公望自幼就有神童之稱,曾稔經史、工書法、通音律、善散曲。他一生坎坷,九死一生,在八十三歲時才傾盡一生的感悟創作出《富春山居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b><b>兩幅畫不僅風格技藝迥異,畫境和文化意蘊也有很大差異?!肚Ю锝綀D》,山勢綿亙,層巒起伏,憂如仙境;筆法設色細膩嚴謹,顯然有提前設計的痕跡。但無論如何,王希夢那種對繪畫敢為人先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的確令人敬佩和贊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富春山居圖》,則以水墨為主,千壑萬仞,氣象萬千。從山巒茐榮到繁華落盡、肅靜蒼茫,仿佛春夏秋冬的倫回;“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無處不有詩的婉約、詩的韻律。黃公望的筆墨松動老辣,皴擦點染運用自如,那線描,那墨?,無不彰顯著中國寫意畫以形媚道的含蓄之大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中國畫歷來就有匠氣和文氣之說。匠氣就是指精心設計,精雕細琢,甚至矯揉造作,給人以表象美的作品。而文氣是指那些把人生感悟,通過筆墨之形韻,彰顯象外之境,抒情狀物,詩心化境,從而達到即含蓄又有意蘊,耐人尋味的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因此,如果說黃公望是一位隱居山林,悟道求善的逸士高人,那么,王希孟便是一個崇尚藝術,對美好世界充滿憧憬和幻想的天真少年。兩人的境遇、經歷、學養不同,畫的意蘊和高妙自然不同。而今天的中國,在西方文化的浸透下,越來越傾向于視覺的沖擊力,從而色彩和寫實成了大家審美情趣的重點,中國畫也就漸浙失去了它本真的意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我想,中</b><b style="color:rgb(1, 1, 1);">國畫原本可以塑造理想美的人格,是“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藝術,是滌除內心欲念,實現心胸空靈澄明的陶冶過程,是一種“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的境界”??追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哪怕是求取功名,何必非要為了諂媚權貴,為了名利而苦苦掙扎以至損命呢!</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竹县|
宁津县|
四川省|
疏附县|
晋宁县|
民县|
阿合奇县|
宣化县|
竹山县|
红原县|
施秉县|
富民县|
梁平县|
中山市|
宁乡县|
弋阳县|
乌兰浩特市|
泸定县|
罗山县|
金山区|
姜堰市|
乌拉特后旗|
莲花县|
奈曼旗|
青龙|
和政县|
桂阳县|
都昌县|
嘉善县|
安庆市|
虎林市|
乳源|
英德市|
耒阳市|
凤山县|
黎城县|
小金县|
方正县|
淳安县|
华亭县|
花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