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閑暇(李大戰)美篇號:525886</p> <p class="ql-block"> 作為一座城市歷史變遷的最佳見證者,博物館的存在無疑能夠彰顯出這座城市的文化與底蘊。</p><p class="ql-block"> 八百里秦川文武勝地,五千年文化輝映古今。長安從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開始,先后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從而賦予了這片土地數之不盡的文化遺產。而如今,這數千年的光陰盡皆融合在了<b>陜西歷史博物館</b>之中,向世人訴說著秦始皇漢武盛唐的傳奇過往…</p> <p class="ql-block"> 陜西歷史博物館基本陳列分為三個展廳,第一展館、第二展館和第三展館。另外還有專題陳列館和臨時陳列館。</p><p class="ql-block">1、第一展館:第一單元《人猿揖別》,主要展示距今115萬年前的先民遺存,第二單元《鳳鳴岐山》,主要展示西周王都的豐富遺跡,第三單元《東方帝國》,主要展示秦帝國以兵馬俑為代表的文物。</p><p class="ql-block">2、第二展館:第四單元《大漢雄風》,主要展示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第五單元《沖突融合》,主要展示陜西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豐富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p><p class="ql-block">3、第三展館:第六單元《盛唐氣象》,主要展示中國古代鼎盛時期隋唐時代典型遺存,第七單元《告別帝都》,主要展示唐以后作為西北區域中心的陜西。</p><p class="ql-block">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170余萬件(組)藏品,一級文物762件(組),其中國寶級文物18件(組)。</p> <p class="ql-block"> 第一展館 第二單元《鳳鳴岐山》</p><p class="ql-block">主要展示西周王都的豐富遺跡</p><p class="ql-block"> 散伯車父簋(gui)、散伯車父鼎</p> <p class="ql-block"> 這里展示的五鼎四簋是士大夫所用。</p><p class="ql-block">按周朝禮儀,各階層使用的器物,都有嚴格的規定。周天子用九鼎八 簋,諸侯使用七鼎六 簋 ,士大夫使用五鼎四簋,士使用三鼎一簋。</p> <p class="ql-block"> 西周·多友鼎</p><p class="ql-block"> 陜歷博的“鎮館之寶”之一</p> <p class="ql-block"> 五祀衛鼎</p><p class="ql-block"> 是中國國寶級文物。鼎造型簡單大方,內壁鑄有銘文19行共207個字,講述了西周中期一件土地交易事件。</p> <p class="ql-block"> 它盤</p><p class="ql-block"> 它盤是西周時期的青銅禮器,主要用于貴族宴饗時盛水。</p> <p class="ql-block"> 柞鐘</p><p class="ql-block"> 柞鐘是一組西周晚期的青銅器文物,共有八件,于1960年出土于陜西省扶風縣齊家村 。</p> <p class="ql-block"> 師丞鐘</p><p class="ql-block"> 西周晚期的重要文物,寶雞市扶風縣張家村出土,鐘通高76.5厘米,重90公斤,鉦間和鼓部共有銘文48字。</p> <p class="ql-block"> 牛尊</p><p class="ql-block"> 西周中期青銅器的精品,國家一級文物。陜博18件鎮館之寶之一。1967年出土于陜西省岐山縣賀家村。通高24厘米,長38厘米,腹深10.7厘米。</p><p class="ql-block">這件文物是西周時的酒器,牛背部設計一個方蓋,蓋鈕為一立虎,牛神舌作流,運用牛身體的部位實現裝酒的實用性。外表造型生動,整個牛腹背及足部滿飾云紋和夔龍紋,雄健生動,紋飾華美流暢。</p> <p class="ql-block">周朝銅斝(古代溫酒器)</p> <p class="ql-block">西周伕卣</p> <p class="ql-block">西周日己觥</p> <p class="ql-block">西周利簋</p> <p class="ql-block">它盉</p> <p class="ql-block"> 安伽墓石榻(北周時期文物)</p> <p class="ql-block">梁其壺</p> <p class="ql-block">第三單元—《東方帝國》~秦。</p><p class="ql-block">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華夏族的一支。從秦都到秦國建立政權,躋身于各諸侯之首,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其政治、經濟、軍事諸制度,垂范后世。咸陽一直是秦國和秦王朝的都城,規劃有致,規模巨大,薈萃六國建筑藝術精華,被譽為“天下第一都”。造就了一段輝煌的歷程。</p><p class="ql-block">東方帝國所陳列文物大多是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p> <p class="ql-block">銅車馬(復制品),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陜博18件鎮館之寶之一</p><p class="ql-block"> 青銅龍,戰國,青銅龍長240、寬100、高40厘米,龍體中空,形體巨大,是戰國秦的遺物,有學者認為可能是史書上記載的秦國統一六國后,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陽,鑄以為鐘鐻(ju)”的大型樂器架的底座。</p> <p class="ql-block">鳥蓋瓠壺~戰國時的青銅酒器。</p><p class="ql-block">國家一級文物。陜博18件鎮館之寶之一。</p><p class="ql-block">資料查閱,史書記載,瓠壺為“尚禮”之用,裝的酒稱之為“玄酒”。因此有學者認為壺蓋上鳥的形狀,與我國天文典籍中所著錄的“瓠瓜星”和“天雞星”可能有一定的聯系,蓋上的鳥首可能表現的就是天雞。所以這件鳥蓋瓠壺應是戰國時期一件與祀天有關的重要酒器。</p> <p class="ql-block"> 杜虎符</p><p class="ql-block"> 秦代文物,西安市南郊山門口出土,呼符上由錯金銘文9行40字。符是古代朝廷用于傳達命令、調動軍隊的一種特殊憑證。</p> <p class="ql-block"> 第四單元《大漢雄風》</p><p class="ql-block"> 這里主要展示漢代繁榮昌盛的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時代風貌。</p> 彩繪兵俑 <p class="ql-block">國家一級文物,陜西歷史博物館18件鎮館之寶之一。</p><p class="ql-block">鎏金銀銅竹節熏爐。漢,興平市茂陵1號叢葬墓出土。五節竹節形柄,博山爐,九龍浮雕裝飾。從爐蓋外側銘文可知,此爐是西漢皇家未央宮的生活用器,建元五年(前136),漢武帝將其賞賜給姐姐陽信長公主的香爐。</p><p class="ql-block">其精美程度真正令人嘆為觀止,由衷的贊佩2000年前先祖的聰明才智。</p> <p class="ql-block">綠釉陶樓。漢,出土于漢代弘農楊氏家族墓地,是楊氏生前住宅的再現。</p> <p class="ql-block">國家級重寶,陜西歷史博物館18件鎮館之寶之一</p><p class="ql-block">皇后之璽”玉印。漢代玉印,咸陽市韓家灣鄉狼家溝村出土,距漢高祖呂后墓僅千米,故推測為呂后之印。</p><p class="ql-block">高2厘米,邊長2.8厘米,印面為正方形,上雕一只螭虎為鈕,四面刻有云紋,印面隸書“皇后之璽”書體流暢,刀法自然嫻熟,質地為新疆和田羊脂玉,極具觀賞性。</p> <p class="ql-block">金餅,漢,西安市未央區十里堡村出土,共219枚,總重54116.1克,是迄今漢代金餅出土數量重量最多的一次,絕大多數有戳記,戳印兼有文字、符號等刻銘。</p><p class="ql-block">主要用于賞賜和饋贈。</p> <p class="ql-block"> 馬踏匈奴石雕</p><p class="ql-block"> 是西漢時期的一件重要藝術品,位于霍去病墓前,是紀念霍去病的重要石刻群中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第五單元《沖突融合》(魏晉南北朝)</p><p class="ql-block">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主要分為魏朝、西晉、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由于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的影響,突出表現在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孱入。各少數民族在北方角逐、內徙、沖突、融合,十六國時期在陜西先后有前趙、前秦、后秦、大夏等少數民族政權建都,這一時期的古長安仍然是北方的文明中心。</p><p class="ql-block"> </p> 佛菩薩三尊銅造像 <p class="ql-block"> 西魏?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p><p class="ql-block"> 質地為煤精石,呈八棱多面體,材料與形狀特別、集多面印文于一體,在中國璽印史上獨一無二。印章的主人是西魏八柱國之一、鮮卑族上層人物獨孤信(原名獨孤如愿)。</p> <p class="ql-block"> 第六單元《盛唐氣象》</p><p class="ql-block">——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p> <p class="ql-block">四鸞銜綬金銀平脫鏡(中)</p><p class="ql-block">“平脫”即將金銀紋飾片用粘漆平粘于素胎上,空白處填以漆,然后打磨光滑,粘上的花紋與漆面平行。這種特種工藝制成的銅鏡是唐代銅鏡中罕見的藝術珍品。</p> <p class="ql-block">三彩梳妝女坐俑(左)</p><p class="ql-block">彩繪持鏡女立俑(右)</p> 三彩雙龍柄執壺 <p class="ql-block"> 唐美女彩繪女立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青瓷提梁倒注壺</span></p><p class="ql-block"> 陜西歷史博物館18件鎮館之寶之一。五代時期國寶級文物,1968年陜西彬縣出土。</p> <p class="ql-block">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p><p class="ql-block"> 唐代時期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金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陜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span>花紋繁復精細,充滿了盛唐繁榮氣象。</p> <p class="ql-block">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p><p class="ql-block"> 陜西歷史博物館18件鎮館之寶之一。 這件神奇的陶俑高58厘米,長43厘米,駱駝仰著頸部站立在長方形底座上,張著嘴似乎在嘶鳴。上面坐著七個男樂俑,七位男子的中間站著一位身材豐滿的女子。七位男子手中持有笛、琵琶、笙、簫、管子(其中琵琶、箜篌、管子是西域的樂器)。造型新穎,器形碩大,駱駝健壯,人物表情豐富,形象逼真,陶塑藝術精湛,色彩艷麗,被譽為唐三彩俑中的壓卷之作。</p> <p class="ql-block"> 彩繪兵馬俑</p> <p class="ql-block"> 赤金盆</p> <p class="ql-block"> 彩繪女仕俑</p> <p class="ql-block"> 彩繪文官、武官俑</p> <p class="ql-block"> 彩繪戴惟帽女騎俑</p> <p class="ql-block"> 彩繪十二生肖俑</p> <p class="ql-block"> 西域來客 </p><p class="ql-block"> 三彩馬、駱駝及胡人俑</p> <p class="ql-block">第七單元—告別帝都,文脈綿長。</p><p class="ql-block">唐以后的陜西(公元907-1911年))</p><p class="ql-block"> 唐以后,中國政治中心東移,宋代趙匡胤黃袍加身定都開封,元、明、清分別建都南京和北京,陜西從此告別了長期擁有帝都的歷史。但仍然是封建王朝控制西北、西南的軍事重鎮,和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由于周、秦、漢、唐的燦爛文化形成一種巨大的慣性,所以這一時期陜西的經濟文化仍然保持了較高的水準和發展勢頭。</p> <p class="ql-block"> 彩繪儀仗俑群</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盐县|
汤原县|
枣强县|
长寿区|
道孚县|
夏邑县|
巴塘县|
博兴县|
那坡县|
靖远县|
滨海县|
宣化县|
榆社县|
崇左市|
烟台市|
洮南市|
辽宁省|
博罗县|
海淀区|
淳化县|
珠海市|
安国市|
凯里市|
杭锦后旗|
汉源县|
玉屏|
舟山市|
澄城县|
开江县|
同德县|
外汇|
社会|
沧源|
静宁县|
滦南县|
德钦县|
石屏县|
福清市|
高邑县|
宾川县|
离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