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東北三省新印象(二)

lihuiying

<p class="ql-block">  從圖們市返到吉林2小時。吉林站西廣場有多條線路公交,酒店也集中。在重慶街上吃了份牛肉“百合飯包菜”便乘車去臨江廣場,廣場在松花江的北岸。</p><p class="ql-block"> 廣場到江邊要穿過兩個人行橫道,江上的獨塔斜拉式臨江門大橋686米長。從橋北走到橋南,再從橋南返回橋北,聽濱江公園傳來的歌聲樂聲,看游艇滑過水面的波起波平,“松花江水波連波,浪花里飄出歡樂的歌”——還真是這么回事??</p> <p class="ql-block">  吉林北山公園地處市中心,今年剛好建園一百周年??????山下有三泓湖,東峰有建于清朝年間的古寺廟群,佛、道、儒三教雜糅相處,其中關帝廟的修建年代最早,始建于康熙年間,正中高懸乾隆御書“靈著幽岐”四字匾額。</p> <p class="ql-block">  農歷四月北山廟會期間這里最熱鬧,不過平日里廣場的古柳樹下、噴泉四周也是歌舞歡騰??</p> <p class="ql-block">  康熙年間建寺時發現泉水,1917年建井名“廉泉讓井”——廉潔禮讓是提示,更是渴望!</p> <p class="ql-block">  去西峰過“攬轡橋”,橋名是溥儀因康熙東巡曾在此拴馬而定。</p> <p class="ql-block">  烈士紀念塔在西峰山間??</p> <p class="ql-block">  紀念塔對面是“平安鐘樓”,石階兩邊林帶是吉林雷鋒車隊種植的“學雷鋒紀念林”,每棵樹上都掛著統一制作的包括種植者姓名、時間的紅色標牌。看來學雷鋒也在“與時俱進”,小時候學雷鋒教育第一條是“做了好事不留名”??</p> <p class="ql-block">  吉林市滿族博物館在北山公園正門停車場旁邊,原是吉林巨商王百川1932年建的宅院(據說修宅院的款是他扣留張作相督軍的存款,張作相是民國時期令人敬佩的愛國者)。宅院是東北地區為數不多保存完好的典型四合院民居,室內炕灶布局及門窗上的花紋圖案都帶有吉林滿族民居特色。</p> <p class="ql-block">  吉林烏拉(吉林滿語“邊、沿”,烏拉滿語“江、河”),是明清兩代的軍事重地,明清都在這建廠造船,清代又組建內河水師(在躍馬湖公園建有“水師營博物館”),為抗擊沙俄入侵做準備,吉林八旗兵勇參加了雅克薩之戰并取得勝利。清帝稱吉林為“龍興之地”。</p><p class="ql-block"> 滿族博物館展示了大量的滿族民俗生活史料和文物:從渤海時期的陶罐到清宮廷的青銅祭江水禽,從滿族薩滿神服、神器到滿族傳統生產生活用品,還有袁武繪制的反映乾隆在小白山望祭殿祭奠長白山神的工筆畫《乾隆祭祖》、中國軍事博物館創作的吉林八旗兵英勇抗擊沙俄的油畫《多爾袞鏖戰山海關》等。</p> <p class="ql-block">  清代有四位皇后誕生在吉林烏拉,這是多爾袞的母親——孝烈武皇后,12歲嫁給努爾哈赤,37歲為保三個兒子的安全被迫殉葬。</p> <p class="ql-block">  吉林文廟是中國東北地區最早、最大的一座孔廟,與南京夫子廟、曲阜孔廟、北京孔廟并稱為“中國四大文廟”。它的建立標志著清朝政府對漢文化傳入東北的認可。?文廟正門前是孔子廣場(我去時正門沒開),有高大的孔子立像和長40米、高5米的照壁,四周紅墻黃瓦,正門后的建筑次序依次是狀元橋、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殿形成三進院落,東西兩側是配廡。?</p> <p class="ql-block">  文廟的西配廡展示的是有關科舉制度的歷史文物、珍貴古籍和古代祭祀禮儀制度、祀禮器具。</p> <p class="ql-block">  東配廡展示的是吉林冰雪文化——從古代的冰雪絲路、雪域風情到今天的冰雪運動、冰雪旅游。</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前文冠果的四周掛滿了莘莘學子們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我在文廟街上的“古玩”攤中看到了這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常見的“工具箱”。</p> <p class="ql-block">  文廟所在的安康胡同與吉林大街相交。吉林大街南北橫跨松花江,由吉林大橋相聯。大橋的北端是江城廣場,南端是世紀廣場,從名字就能分出北“老”南“新”????</p><p class="ql-block"> “吉林烏拉”,如果你來吉林一定要沿著松花江走一走,和這個悠遠而浪漫的地名相融相擁????????</p> <p class="ql-block">  南京好友知道我正在東北,借去長春“探親”相約在哈爾濱相聚。</p><p class="ql-block"> 在“同合居”吃完晚飯,朋友“心滿意足”地吃著馬迭爾雪糕,我們踏著“一塊銀元一塊石”的面包石慢慢走向松花江。</p> <p class="ql-block">  這是晚上十點斯大林街松花江岸的外地游人——夏日來哈爾濱,江北的太陽島是白日的爛漫,江南的岸邊是夜晚的恬謐。</p> <p class="ql-block">  曾經,每天雷打不動收聽“夜幕下的哈爾濱”??</p> <p class="ql-block">  這座蘇聯紅軍紀念碑位于省博物館前廣場,是由駐哈蘇軍指揮部為紀念對日戰爭中陣亡的蘇軍官兵于1945年11月建立的。碑身的正面刻有俄文碑文“為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和獨立,在戰爭中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在俄文碑文下面,另有中文碑文“為中國的自由與獨立,在解放東北作戰中犧牲的蘇軍英雄們永垂不朽,1950年9月20日”??</p> <p class="ql-block">  黑龍江省博物館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國保建筑“哈爾濱莫斯科商場”舊址,</span>展廳為地下1層,地上2層。</p><p class="ql-block"> 基本陳列展覽是“哈爾濱往事——20世紀初哈埠社會生活展”,通過文物、圖版、場景復原和多媒體技術等展示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本土文化、僑民文化、融合文化的印記和</span>哈爾濱城市恢弘的發展歷程。 展覽以時間脈絡為線索,分為“移民定居——中國人的生活”、“建路興業——鐵路修建與科學方興”、“國際都市——多元文化交融薈萃”三個部分。</p><p class="ql-block"> 博物館各類藏品中除了金、宋、唐等時期的歷史文物外,還有自然標本、藝術作品及文獻資料(包括漢語、俄語、日語、英語、德語、法語等)。</p> <p class="ql-block">  哈爾濱是有名的“教堂之城”。清朝滅亡前,沙皇俄國對東北的入侵帶來了俄羅斯的文化和宗教影響。大直街是傳統意義上的哈爾濱龍脈(最早是一個山東籍姓劉的風水先生提起的),中東鐵路局的官員們聽到龍脈之說,請了相關專業風水人士選址,將圣尼古拉教堂(1900年建,1966年拆除)修建在龍腰之上,也就是今天的博物館位置,意圖鎮住哈爾濱這條龍脈,壓住中國人在這片土地上的氣運。</p><p class="ql-block"> 后來又陸續在大直街位置上修建了很多教堂和建筑,還有多處俄國人墓地。這座圣母守護教堂建于1930年屬于東正教教堂,是東大直街三大教堂之一,也是“百米之內三座教堂”之一。 </p><p class="ql-block"> 在龍首位置,1908年建了圣母安息教堂,現在的文化公園內(原俄僑新墓地)。這些教堂猶如釘子,釘在了哈爾濱這座黑龍身上。</p> <p class="ql-block">  時間推移到1917年,沙皇俄國滅亡后,在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張煥相和其繼任者張景惠主導下,在龍首銜珠的位置建造了現在的哈爾濱文廟,提振了中國人的志氣,其旁邊位置極樂寺和普照寺的陸續修建,終于完成了在“風水布局”壓下外國建筑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巨龍首身邊最宏偉的建筑群是哈爾濱工程大學,這是矗立在文廟東門斜對面哈軍工校園外東南角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哈爾濱文廟是1926年10月中外人士和政府募捐集資銀幣73萬多元,由吳縣陸士基主持設計后建造的。1985年1月,在文廟現址又創辦了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哈爾濱文廟沒有正門,文廟的大門為欞星門,兩邊無垣,無中門。由于沒有正門,與其他文廟不同處就是狀元橋是留在最后才能走上的。</p><p class="ql-block"> 哈爾濱文廟不同于全國文廟的另一個獨到之處是主殿大成殿是按大祀祭孔儀式規格設計建造,橫闊11間的重檐廡殿超過了曲阜孔廟的橫闊9間,臺基也環以玉石雕欄。</p> <p class="ql-block">  文廟內的民族博物館是全國第一家省級專業性民族博物館,在不同展館分別展示了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錫伯族、柯爾克孜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重要藏品包括反映黑龍江三皮文化(獸皮、魚皮、樺樹皮)的皮口袋、袍皮長袍、樺皮簍,與少數民族信仰、圖騰崇拜有關的吉星神木雕(狩獵和倉庫保護神)、薩滿教愛米神小雕像、鄂倫春族薩滿服等。</p> <p class="ql-block">  文廟街上,我們在祗園齋午餐。提示一點:東北的菜量都很大,按正常情況每人一個菜的量足夠,這一次我和朋友又“沒記性”地選了三道菜,結果是朋友連主食都沒敢吃,最后還是浪費了近一半??餐廳服務員自己午餐時從窗外的壇子里取了一碟家里自制的醬剛好經過我們餐桌,看我新奇讓我用一些生菜蘸上嘗嘗——真如她預料的,我是“享受”不了的??</p> <p class="ql-block">  極樂寺的牌匾題字出自清末著名實業家張謇。進入山門,首先見到的是鐘鼓二樓。寺院內,橫向分主院、東跨院、西跨院三部分。主院建筑有四重大殿:一是天王殿,正中供彌勒佛,東西有四大天王;二是大雄寶殿,是全寺最大的殿,供釋迦牟尼;三是三圣殿,四是藏經樓。院內兩側還有配殿。</p><p class="ql-block"> 東院內建有七級浮屠塔,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高三十米。塔的正面與地藏殿緊連,這種塔、殿蟬聯的布局方式別具一格,在中國國內罕見。</p> <p class="ql-block">  在藏經閣后面有一個小殿,繞過去近看,里面供的是一尊1米多高白玉精雕千手觀音??????</p> <p class="ql-block">  在西院看到這塊紀念碑,是為紀念1948年7月5日鐵道兵的前身“鐵道縱隊”成立大會借寺院召開刻立的。</p> <p class="ql-block">  從極樂寺出來最好是返回到東路打的或乘地鐵。我們是在西路打的去圣索菲亞教堂的,路程比較擁擠。</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點多教堂正有音樂會,購票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教堂外打卡拍照的也接二連三。</p> <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亞教堂內竟然有油畫展覽——百年哈爾濱??????油畫的主創人員是畫家劉恒偉和他的團隊,他們用畫筆記錄了這座城市的發展歷史。作品分為三個部分:</p><p class="ql-block"> 《歷史的回眸》描繪的是從19世紀的開埠通商,到20世紀的戰爭與建設,再到新中國的成立和發展,呈現了哈爾濱的百年滄桑歷程。</p><p class="ql-block"> 《歷史的堅韌》描繪的是從戰爭的硝煙到自然災害的侵襲,再到經濟社會的發展,哈爾濱人民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頑強奮斗和堅實足跡。</p><p class="ql-block"> 《歷史的今天》描繪了哈爾濱市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繁榮景象。整個畫展不僅展示了這座城市的歷史底蘊,也讓人對這座城市的現代活力和輝煌明天充滿期待!!!??????</p> <p class="ql-block">  在索菲亞廣場對面兆麟街上的這家副食品商場能找到大部分哈爾濱的地方食品??????</p> <p class="ql-block">  哈爾濱“音樂之城”的展示不僅在大劇院、音樂廳、老會堂、音樂公園,還在每個商業圈的廣場四周。從傍晚5點到晚上10點,廣場上由1個人到幾個人組成的樂隊此起彼伏地喧發著,把我這種不喜歡“熱鬧”的人都代入了??</p> <p class="ql-block">  當年,一首“明媚的夏日里…我們來到了太陽島上”紅遍全國,那時候夏日的太陽島就是對哈爾濱的“向往”?? 如今,盡管冬日的冰雪大世界更火了太陽島,而懷舊的我們還是要有一次“夏日里來到太陽島”??</p> <p class="ql-block">  曾經去太陽島是騎上自行車,徒步創造一個個浪漫;如今上太陽島是地鐵直達,乘車去觀賞打造好的“景觀”。我們乘區間車繞島一圈,只在這個“太陽之舞”景點下了一次車就再也不敢下了(也許是中午飯點,下了車再想乘車去下一個點只能等到本站有下車的人才能排隊補上去,否則就只能徒步)。</p> <p class="ql-block">  太陽島的“于成慶雕塑園”離太陽橋和渡口都很近,不需要乘車??全部以農村農民為主題的雕像件件形象夸張,生動可愛??</p> <p class="ql-block">  乘渡船回到南岸斯大林公園,盡管是中午,但一片歡歌樂舞——一隊隊非洲鼓樂,一場場翩翩起舞,一個個歌聲嘹亮……一位86歲的老人精神抖擻地一首接一首豪邁高歌,伴奏也是兩位老人,不點贊都不行??????和朋友在江邊留念,明天我們又要各向南北了????</p> <p class="ql-block">  三天里朋友負責找吃,基本都是滿足我的喜好,這一頓要滿足朋友之愛了??慢步在去馬迭爾酒店的路上,在秋林公司舊址建筑的下面看到了這塊標牌:此標準點是1910年建筑此樓時應用的水準點。目前哈爾濱市僅存三處此類水準點標記????</p> <p class="ql-block">  傍晚朋友休息,我依然繼續到周邊找點小吃,在哈西金街口看了這個——只看不敢吃??</p> <p class="ql-block">  離開哈爾濱那天,與朋友乘地鐵2號線在博物館分手,分手時朋友再三叮囑“一定不要忘了你是一點到火車東站乘車,千萬別誤點!!!”一直替我操心的習慣改不了啦????????我繼續乘車在醫大一院站出站,騎車1公里到一曼街的東北烈士紀念館。紀念館原是偽滿洲國哈爾濱警察廳舊址,1948年10月10日成為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永久性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紀念館的基本陳列是《黑土英魂——東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烈士事跡陳列》,分為八個部分,突出展示烈士有280位(其中,抗日戰爭時期烈士162位、解放戰爭時期烈士118位),英烈群體8組,烈士名錄5.6萬位。展覽全面反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犧牲在東北以及在東北有過重要活動和作出突出貢獻的英烈事跡。</p> <p class="ql-block">  突出展示的烈示除了廣為人知的楊靖宇、趙一曼、趙尚志、楊子榮、八女投江等,還有那些我以前不知道的烈士李兆麟、朱瑞(解放戰爭犧牲的最高級別指揮員)、宋鐵巖(抗日起義軍)、金順姬(犧牲時22歲,為拒絕說出赤衛隊去向咬傷自己舌頭、手指)等!!!致敬,先烈們?????? </p><p class="ql-block"> 奶奶摟著十歲的孫子,一起讀12歲英雄少女的事跡!</p> <p class="ql-block">  仰望孫家彬大師創作的《脊梁》,黑土地上烈士們的高大、堅毅、無畏、希望躍然眼前!!!??????</p><p class="ql-block"> 哈爾濱,曾經天南海北的英雄們走向這里,鑄造成民族反抗、中國解放的脊梁!如今為國家航天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哈工大”、在國家船海核領域建功立業的“哈工程”守在這里,繼續做中華騰飛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  從哈爾濱到漠河19個小時,途經大慶、齊齊哈爾、訥河、嫩江、加格達奇(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塔河。同鋪間對面三人是七十歲的姥爺姥姥帶著十歲的孫女從北京回漠河更換社保卡。這一對曾經在圖強林業戰線工作了二十七年的夫婦,用不到半天的時間講述了他們計劃生育年代為生下二胎從伊春和別人對調到漠河的經歷——八十年代初林場職工居住“大窩棚”的場景——八七年五月七日大火從漠河燒到圖強僅用二十分鐘吞噬掉家園的悲慘——大部隊來撲火犧牲和受傷戰士的悲壯——重建家園后的工作生活——林場轉型被迫買斷工齡后的微薄待遇……他們告訴我,這些經歷讓他們對眼下的所有都很滿足!盡管倆人工齡相加七十多年而退休費相加五千多元,但他們過得很安穩,并且二十年間在煙臺把大外孫女帶到十歲后又到北京把小外孫女帶到十歲——真正是奉獻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火車過育英林場時,他們指給我看曾經騎車從居所四連到這里工作的場景。四連是圖強的一個居住區名,有一個叫“幸福屯”的居民區是火災后改的,原因是整個圖強林場和建筑被燒掉時,只有這片完好無損——奇跡!</p><p class="ql-block"> 同臥間的另一位從訥河上車的費女士是八七年火災后圖強重建去的,當知道我想去北紅村時告訴我去北紅村沒有固定的往返客車。剛好她兒子女兒是做旅游的,聯系后得知只有我一個人時有些為難,一般包車至少兩人起行。我查了下相關資料,為了方便安全,我讓她重新拔通兒子電話,述說了我希望走的線路(三天兩晚)讓他給我個價格,談定后下火車接車直奔圖強。</p> <p class="ql-block">  在車站,與來漠河辦事的祖孫三人告別,跟著來接費女士的女兒找到帶我旅行的司機小雨后就直奔圖強。小雨告訴我他原是圖強人,火災那年他十歲。因為不喜歡學習14歲就參加工作跟著他父親的一個王姓好友當通訊員(小雨說這個王局長是他的“老大”,反腐后在哈三監坐牢,每年他都去看他兩次,包括疫情期間。他說“老大”雖然拿灰色收入,但對職工的事都想辦法辦。我說如果他不拿灰色收入可能也就沒有那么多讓他“費心”去辦的職工事了。小雨說也許吧,比如火災后很多上百年的松樹只是燒了皮枝緩上兩年肯定就活過來了,但當時全按死樹給賣了,現在想想真可惜),十八歲到沈陽當兵,退役后留在沈陽用他當通訊員時“掙得”收入自己開店。感慨說:幸虧他去當兵了,幸虧他退役后沒回來,否則雖然他肯定能弄個一官半職,但現在也應該在監獄里呢。疫情時他剛裝修完新店,沒辦法苦撐著,去年老母親生活不能自理他回來幫哥哥每周分擔兩天。</p><p class="ql-block"> 經過他曾工作過的林業局(一座小紅樓),轉到“圖強林業博物館”。這是全國最早的林業博物館,從外面看建筑規模挺大,只可惜門上掛著“暫停開館”的牌子。小雨說可能是周六休息,等返回來再來看看。</p> <p class="ql-block">  這就是八七年火災時圖強居民避火的額木爾河(現在人們叫她母親河)。五月上旬冰還沒有全化,躲在橋下的居民眼睜睜看著火球是怎樣沖進自己的家,眼睜睜看著一些返回去拿自家“貴重物品”的人被大火封在里面消失……我走到河邊,輕輕摸一下河水,和圖強人一樣感恩這條救命的“母親河”??</p> <p class="ql-block">  我們是穿越林區去龍江第一灣的,小雨在辦進林許可時我在周邊轉轉。</p> <p class="ql-block">  在路邊一個瞭望塔停下,小雨和熟悉的護林員聊天,我在火災后重新播種的松樹林、白樺林里走走。林區還有成片不高的野生藍莓樹,小雨說再過十多天大批安徽人就都來集中采山了。</p> <p class="ql-block">  這里曾是采礦公司的生活基地,2016年撤離后林場的職工在這開了家飯店。屋外的兩條迎賓犬和屋內一只隨意飛的小鳥都和小雨很“熟悉”,因為近期這里封路旅游的車過不來店里可吃的東西也不多。店主給我們炒了個雞蛋和火腿腸炒青椒、三個餅子解決了午餐。在這塊高地可以向上進松樹林,向下俯視“母親河”。</p> <p class="ql-block">  出了二十八站林場我們來到龍江第一灣景區。辦好手續我改乘景區大巴行駛山路30多公里,來到景區第一站——烏蘇里淺灘。這是中國的最北點,北緯53°33′43″,國界線是黑龍江中心航道。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黑龍江從原始森林中靜靜的流過,名字是“烏蘇里淺灘”,但實際是在黑龍江畔。</p> <p class="ql-block">  繼續乘大巴前行,來到第二站——龍江第一灣。江灣環抱的島上綠樹成蔭,島的邊緣經江水的沖刷,形成了一圈由鵝卵石與黃沙構成的沙帶,有陽光映照的時候,小島就像鑲上了金邊,所以又叫“金環島”。</p><p class="ql-block"> 景區有2條登山人行步道(沿道建有觀景臺),山下有餐飲住宿、娛樂配套設施。人行步道說是九百九十九個臺階(我沒數??),新的那條臺階高寬,較旱的那條臺階低窄。剛好陰天,這些年很少登山的我決定登一次“頂”??一邊上一邊回望煙霧下的黑龍江,雖然沒有晴天里的清澈與波光,但飄渺中的一灣江水隨著高度和角度不同,像一條玄色的寬帶變幻在青松與綠島間??走走望望,滿心的暢爽隨著陣陣汗出而升騰,不覺竟登上山頂。一路觀景忘了拍照,感覺有雨滴下來時匆忙在排隊拍照的空間隨手拍了張“龍江第一灣”。</p> <p class="ql-block">  傍晚我們來到北紅村。北紅村地處漠河市東北部,黑龍江上游中俄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23度17分,北緯53度33分,是中國最北端的村級行政區。</p><p class="ql-block"> 北紅村三面環山,黑龍江由西向東從村北穿過,是遠離喧囂的真正中國最北村莊。村中人口約三四百人,俄羅斯后裔占到了40%以上。</p> <p class="ql-block">  北紅村旅游近幾年才起步,大部分民宿都是村民在自家院子改造的,濃濃的生活氣息。</p> <p class="ql-block">  村口有軍營駐防,傍晚和早上在村子的龍江大街上都能看到跑步或騎車的軍人。</p> <p class="ql-block">  由于江對岸俄羅斯的山林這兩天起火(村民說俄羅斯那邊起火是沒有人去滅的,只等大雨自滅),整個村子上空都飄逸著夾有松枝焦味的煙霧,天空無晴也無云,與江水相融共色。</p> <p class="ql-block">  來這的游客基本是自駕游的,住在車上在村里待上兩三天。 村里的“最北豆腐坊”生意很好,購買豆腐按塊計價(1塊約有一公斤),自制的豆漿3元一杯——屬于濃香型的吧????</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老人有山東闖關東的后代,有五六十年代國家組織的移民,有為討生活遠嫁而來的女人……現在留守在村里的基本上五十歲以上的。有條件的開個民宿,沒條件的把地搞好,按通知參加村里的集體勞動。因為老人都有土地,生活費主要來源是土地種植補貼、集體勞動的年“工資”和不多的養老金。與村民交流,山東口音、安微口音、河南河北口音……村民的那份滿足和自在影響著我,當我說到冬天零下五十多度時,村民淡然地回我“又不是天天這樣,只有少數幾天。屋里暖和著你別出去就行了。”??????我希望全國所有的村莊都像現在的北紅村一樣:村民有地有保障,村建干凈物流通,生活安逸人和諧。</p> <p class="ql-block">  吉別純樸恬靜的北紅村,來到富麗喧嘩的北極村。</p><p class="ql-block"> 北極村位于漠河市北極鎮,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是全國觀賞北極光的最佳觀測點,是中國“北方第一哨”所在地,也是中國最北的城鎮。鎮政府就在這塊村碑的斜對面。</p> <p class="ql-block">  整個北極鎮都是旅游區,線路較長,但北極村景區觀光車特別方便,服務也相當周到????除了隨呼隨來的小型觀光車外,還有分別負責南線北線的專線大巴。北線在景區兩個出入口都能乘車,景點內“自由”徒步;南線從起點循環到起點(在中途相關景點可下可上)。</p><p class="ql-block"> “金雞之冠”、“神州北極”都在北線。</p> <p class="ql-block">  在黑龍江邊看人垂釣,想起民宿老板講的故事:他家一個朋友經常捕魚,但魚多的水域都在江北的俄羅斯境內。他連續三天晚上偷捕都非常順利,第四天“老毛子”突然出現把他扣住(原來第一天人家就發現他了,放著線等他呢),按俄國法律被判四年。今年放回來,按國內偷渡法條又叛一年半。老板說為了點魚太不值了!我聽了在想:都說魚只有三秒的記憶,那為什么它們多居住在沒人捕撈的江北而少過江南呢?!</p> <p class="ql-block">  這三張都是南線沿路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  北方第一哨。</p> <p class="ql-block">  游船渡口碼頭</p> <p class="ql-block">  七星廣場是觀光車的中轉點,白天來這里的人多是為出發,夜晚來這的人多是要娛樂。除了有組織的各類晚會活功,游人還自發興起“篝火”晚會??據說看見北極光的最佳時間是晚上9點到凌晨2點,游人晚上不眠是有“盼頭”的??這是晚上八點半的廣場。</p> <p class="ql-block">  早上到村北的后面轉轉,好美的村景呀??在靜逸的曠野,遠望龍江北岸俄羅斯的迷蒙山色,近看遍地盛開的鮮黃野菊苔,不透亮地舒暢都對不起這良辰美景??????在車轍的邊上,我竟看到了柳蘭??</p> <p class="ql-block">  除了農家樂,北極村的餐飲大都集中在七星廣場南側的黑龍江大街和北極大街。東北菜~野菜餃子~手工面……我竟然還喝上了一到東北就惦記的大碴粥??</p> <p class="ql-block">  在最北郵局的斜對面就是“漠河供銷社”,這是七十代的產物,也曾是鎮上唯一一個國營單位。路邊攤煎餅的大姐告訴我,她是八十年代初最早從興安盟突泉來這里做小生意的,來時只有這個供銷社,周邊全是生產隊。為漠河的變化欣喜,也對大姐四十多年的堅持嘆服!!!</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到漠河只想去北極村,不需要跟任何旅行團,從客運站乘車就很方便(乘車時長應該不到2小時),這樣你可以在村里想待多久待多久。</p><p class="ql-block"> 進村公路新造了一段彩色音樂路,車輪輾過音樂響起。路的色彩是“紅綠黃藍”組合,可能色彩不同音樂也不同,我通過時錄下的是“我和我的祖國”????</p> <p class="ql-block">  回到漠河住進這家民俗。這片居民區是“六區”,是八七年火災后由前東德捐款重建的,八八年十月全面竣工,住進去能感受到當年的建筑質量是優質的????民宿這套房原是自住的,后因兒子兒媳考公到黑河那邊工作改作了民宿,平時操作都是兒媳遠程管理,女主人只負責接待、清潔。女主人把房間清潔的一塵不染(至少比我家干凈),看我下午沒出去自己做冷面時還貼心地給我送來一碗??????</p> <p class="ql-block">  出門走小巷一百多米就進到這片神奇的松苑。說它神奇是因為八七年火災時,她的四周整體在火海中消失,這片松林和公廁竟奇跡般地沒受任何傷害!!!走在高高的松樹林中,撫摸著那些大都一二百年樹齡的身軀,我無法想象是什么樣的護佑能使她們在火海中安然無恙!!!</p> <p class="ql-block">  大興安嶺“5·6”火災紀念館就在離我住地二百多米的中華路上。展館通過圖片、場景、雕塑、沙盤、環幕電影等展示手段,再現了“5·6”大火從起火、成災、撲火、救災、重建家園以及生態建設的全過程。</p><p class="ql-block"> 1987年5月6日~7日,大興安嶺地區的西林吉、圖強、阿木爾和塔河所屬的四處林場相繼起火,引起建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災。初步統計,過火面積達101萬公頃,被燒毀的森林占41.2%,房舍61.4萬平方米(居民住房40萬平方米),喪生211人,燒傷266人,震驚國內外。58800多名軍、警、民(其中解放軍官兵3.4萬人,森警、消防干警和專業撲火人員2100多人,預備役民兵、林業職工和群眾2.27萬人)經過28個晝夜的奮力撲救,于6月2日將火場明火、余火、暗火全部熄滅。</p> <p class="ql-block">  ??????火災起因??????</p><p class="ql-block"> 自然因素:1987年春季,大興安嶺遇到了超常的干旱。貝加爾湖暖脊東移,形成了一個燥熱的大氣環流,加之風多物燥,增大了林區的火險等級。</p><p class="ql-block"> 人為造災:汪玉峰、王寶晶、傅邦蘭、郭永武、李秀新這些人的兩種引火行為——(1)啟動割灌機引燃了地上的汽油造成,且滅火時只熄滅明火,沒有打凈殘火余火;(2)野外吸煙。</p> <p class="ql-block">  現在的漠河市是87年火災重建的,街路規整,方向清晰。東面額木爾河岸有徒步、健身的初心廣場,西面振興街的東端是北極星廣場,這里也是漠河市休閑娛樂的集中場地。</p><p class="ql-block"> 這是在北極廣場上拍下的傍晚8點15燈光打開時的振興街。振興街與商業區人民路、政府所居區中華路相交。</p> <p class="ql-block">  北極星廣場很大,矗立在153個臺階之上的“北極星雕塑——騰飛”是漠河的標志性建筑:左面是一只展翅欲飛的天鵝,右面是一只引吭高歌的金雞,意為漠河是“金雞之冠、天鵝之首”,最頂端的星是北極星,意為漠河是祖國北陲的一顆璀璨明星。</p><p class="ql-block"> 廣場的東北角有一座銀色弧形建筑,記錄了2023年1月22日6:39漠河氣溫是“-53度”???廣場的南圍墻是系列描述鄂倫春民族狩獵、生活習俗的雕刻。在看雕刻時,一道彩虹“橫空出世”????</p> <p class="ql-block">  我住在中華路東側的園林街上,棲林集就在中華路西側的育才街,這里是鼎峰商業廣場,漠河市的商業中心。集市除了農副產品、早餐攤還有一些野生果出售。我選了個鹽水煮熟的松塔,攤主耐心幫我把外皮一個個剝離,告訴我從下向上一粒粒嗑,嫩的皮也可吃,實際吃起來還真是“麻煩”,我從底到腰也沒嗑出一個整仁,只好放棄了??還是吃野藍莓(圓型的)和羊奶子(長型的)方便??</p> <p class="ql-block">  鼎峰巷的張紅粘豆包店生意火爆??????出售是按包(9個一包),剛出鍋不久,我還在考慮一包吃不完怎么處理時,一鍋豆包只剩4包了,我趕緊拿上一包,正在掃碼又來一個人邊說“怎么就剩3包了?”邊掃蕩清空????????</p> <p class="ql-block">  在集市后門的商貿街上,看到了這家“樺樹皮藝術品館”(杜拉爾氏燙畫)。杜拉爾氏燙畫是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家店里的作品都是非遺傳承人鄂倫春族?杜輝創作的。店里的作品都是孤品,禁止拍照,我征得同意后拍了張背墻上的小型樺樹皮畫??</p> <p class="ql-block">  喊我姐姐的民宿女主人秀麗也是六十年代人,人如其名??像大多數東北人一樣,敞亮的性格幾次嘮嗑就把家里有趣的故事順了一遍——初中畢業為了城鎮戶口從哈爾濱的木蘭縣到了漠河,87年大火后的第二年派出所工作的姑夫把她介紹給公安局政委的兒子(她現在的丈夫),沒想到這個一直在三挑四選的“丈夫”和她相識2個月還沒來得及戀愛就在婆婆的“肯定”下娶了她(她說緣分到了沒辦法??)……婆婆確實好眼光,秀麗不僅漂亮,勤快、包容、善解人意都占了????她說她命好,現在她做婆婆了,兒媳婦也特別好,我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二天要走,晚上秀麗發信息讓我早餐在家吃,她給我燉茄子??住過很多地方的民宿,她家是最和“家”一樣的,走時她讓丈夫給我倆合影,說來的人多時間長了怕忘記我的樣子???????????我不用天天見不同的客人,沒有照片也記得這善良的一家人,還有那扎著羊角辮的可愛小孫女????</p> <p class="ql-block">  上午信息還提示按時乘車,中午去火車站司機告訴我“聽說火車因洪水停運了”,我匆忙查看確認后直接改奔機場——還好最后還有一張機票我買上了??退掉準備去撫遠的票和住宿馬上結束旅行。雖然有點缺憾,但我很知足,對一路東北行的順暢十分感恩,該停下時就停下,不可“貪心”??</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來,了解東北人的歷史——多民族雜居的相爭相融、外來侵略的教化奴役、自然環境促成的“群聚”……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總看到東北人成群結隊、遇事必爭的表象了。你看,凡是祖籍是東北的應該都是少數民族,而非少數民族的東北人應該都是不同年代“闖關東”的非“東北籍”。“闖關東”需要勇氣、體力、智慧、抗爭、合群,這就是基因。</p><p class="ql-block"> 東北人的平房建筑,客廳前后都有窗戶,每家都能從自家院子看到前排人家的活動,但每家除了晚上遮擋好窗戶,其余時間都與鄰里坦然面對。這種開放、包容使他們容易接納“外人”,也特別不喜歡“孤獨”。東北行后,再不會奇怪東北人成群結隊地大聲談天說地,也能理解東北人“先發制人”的習慣了——這些都是表象,只要你一直保持與人為善,看到的一定是善(當然那些世界每個角落都有的惡種除外)。</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仁县| 衡阳市| 万源市| 龙泉市| 塔河县| 丰城市| 景谷| 尼玛县| 东宁县| 沐川县| 巴楚县| 天台县| 崇仁县| 临沧市| 宁陵县| 乐至县| 潞西市| 永济市| 镇江市| 延庆县| 舒城县| 稻城县| 九龙县| 巴东县| 遂溪县| 雷州市| 华安县| 义乌市| 宁化县| 金山区| 临汾市| 隆化县| 馆陶县| 游戏| 日喀则市| 车致| 凌云县| 汕尾市| 肥东县| 翁源县| 望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