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p><p class="ql-block">文/郭明祥</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何尊是西周何族燒鑄的禮器。考古專家在這件銅尊銘文上發(fā)現(xiàn)了“宅茲中國”四個字。“中國”第一次作為一個詞組在歷史上出現(xiàn),意思是“國家中心”,這個“國家中心”到底指什么地方呢?是岐雍、是鎬京、還是洛邑、至今沒人能說的明白。</p><p class="ql-block"> 近日,為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懷著虔誠的心走進“何尊”的家——寶雞青銅器博物館。博物館建筑是用花鋼巖仿古羅馬城堡建筑風(fēng)格,濃濃異國情調(diào)里裝滿中華三千年故事。央央華夏,商彝周鼎的國之重器“何尊”就住在這里。</p><p class="ql-block"> 何尊是貴族“何”鑄造的一件青銅酒器,尊體上圓下方,暗合古人“天圓地方”之說,也造就它獨一無二的別致,以驚艷世人姿態(tài),裸妝銹青呈現(xiàn)。通高38.5厘米、口徑29厘米、圈足底徑20×20厘米,重14.6千克。尊器造型典雅莊重,通體飾四道透雕扉棱饕餮紋飾,卷角翹出器面,其紋飾繁縟華麗,工藝精湛。四道飛檐饕餮透雕紋飾使器身極具立體感,有王者歸來之氣!</p><p class="ql-block"> 何尊在漫長地下浸蝕中,器身長滿包漿與銹色。 墨綠色的銹跡不但沒有減少何尊的美感,反而更是錦上添花,銹斑猶如一枚枚歷史的印章雕塑在天花板級的國寶上,像神一樣存在。它那巧奪天工之美在人間熠熠生輝。</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1963年,何尊在賈村原破土而出,與毗鄰百里的周原一帶彼此呼應(yīng),燒鑄青銅的火光向我鋪天蓋地而來。</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上世紀(jì)六十年代某個普通的雨后,與陽光一起散落在賈村原一帶竹籬茅舍,矮屋短墻上。陳姓人家后院土崖上一枚青銅器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家中突降齊天富貴,不識貨的他竟然把它當(dāng)成廢銅爛鐵賣到了廢品收購站,尊在此差一點殞命。</p><p class="ql-block"> 1965年,又被一位懂它的人發(fā)現(xiàn),它才躲過一劫,后來寶雞文物館把它請回了家榮登鎮(zhèn)國之寶的寶座,從此尊名天下。它的豐彩把文物專家的眼球瞬間放大十倍、百倍。他們面對稀世珍寶!除了驚訝、震撼外、一個開天劈地的結(jié)論誕生了:“中國”兩字最早誕生處。也成為近半世紀(jì)“宅茲中國”文化之濫觴!</p><p class="ql-block"> 在那個天玄地黃,宇宙洪荒時,周族在岐雍文武盛地給我們啟好一個名字“中國”,它像太陽一樣從關(guān)中賈村原冉冉升起,讓我們看到了世界最早的“中國”。從此炎黃子孫們一聲聲喊著“中國!中國!我叫中國!”這一叫便是三千年的薪火相傳,它用一件尊來證明。它的重生仿佛是在訴說武王伐紂故事,仿佛是在證明這里曾是《封神演義》的故鄉(xiāng)!當(dāng)以傳說接近歷史的名義與青銅器文化根脈鏈接時,何尊在這個偉大的國度傳承著偉大的文明。再次實錘驗證,也讓世界為之震驚!</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來,不知道我們?yōu)槭裁唇小爸袊保乙缓傲司褪侨辏缃窠K于有了出處、有了鐵證!從此祖祖輩輩生活的大地有了一個最響亮的名字“中國”。從此,“中國”在三山五岳回蕩,在長江黃河回響。堯舜禹夏商周,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的千里江山都劃入她的版圖之中,臣服在她的腳下。雕刻在千年不朽的青銅器上。于是,尊以“中國”之名,縱橫大江南北,跋涉五州四海;長江的呺子喊:“中國”,黃河的船夫吼:“中國”。九十九道灣里掛起“中國”的風(fēng)帆;大漠孤煙處,茫茫昆侖巔,所到之處人們都稱之為“中國”;它從黃土高原中走來,從西走到東,漫過四季輪回;它在地下和先人遺骸靜靜地躺了三千年,默默地承載著兒孫們在她身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建舍、耕作、五谷豐歌伴著春花秋月,縱觀華夏歷史長河。</p><p class="ql-block"> 瑕想場景一 ,何族工匠揮汗如雨,手拉風(fēng)箱,“噗哧、噗哧”聲吹的爐火正旺,先民們圍著用白炭燒的土陶泥爐,其熱不可近,襯衫濕透,粒粒汗水灌滿了饕餮脈紋。仿佛穿越被眼前的這種火樹銀花,漫天飛舞的景色迷住,光影猶如盛放于天空中的璀璨煙花,爐堂內(nèi)五彩斑斕的銅液打開文明的曙光。變幻莫測中讓我看到了八百里秦川星光閃耀,紅彤彤的銅水沐浴了炎帝古原。也照亮何族工匠們一路風(fēng)塵、篳路藍縷、披荊斬蕀,捧出了我們的靈魂之器,讓尊登頂封神。</p><p class="ql-block"> 何尊先人的酒器,盛滿了神農(nóng)酒香。在此我與古人推杯換盞,問盤古歲重。先人用它,我也用它。喝出我們西鳳酒鳳香綿長。把酒言歡時,唱一曲穿筋透骨的秦腔。那種古樸、蒼涼、渾厚、悲愴、悠長的旋律天籟之音回蕩黃土臺塬,讓板胡的悲憫之聲穿過天際噴發(fā)出“中國”第一腔。青銅煙火彌漫著這方大地時,我從它身上聞到父親的酒香,也聽到了母親美醉人間的歌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不知何族工匠們一次次冶煉青銅器的文化魅力會影響未來有多久。此刻,我看到千年爐火點亮了人間青銅器的史詩篇章,定會照耀千載,循環(huán)不息。在此目睹著一枚枚青銅器,臆想如果它不是千年的我,便是千年的你。于是,我學(xué)著祖先模樣手舉燒溶的銅液,挺立爐旁,夢想在歷史長河里此起彼伏。不知道當(dāng)年何族工匠是怎樣叱吒風(fēng)云、匠心獨運,燒制神器的。才有如今你在世界上看到任何一枚青銅器那必定是中國,另全世界的人都仰望著它的盈盈風(fēng)采。</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突然明白祖先在青銅器上用文字記錄文明,奠定了華夏民族是一個最偉大,最了不起的民族。不知道古原下還埋葬著多少個“中國”,還埋葬著多少個未知的文明。此時,我對腳下的每一粒黃土都是心存敬畏,都不敢用力踩踏。如今還有像何尊一樣青銅器在大地下長眠不醒。湮沒于鬧鬧嚷嚷的人間、隱匿四季交疊的阡陌,遁入雞鳴狗吠吵雜聲之中。人們在猜想,假如有朝一日再出一神尊,那必定又是震驚世界,璀璨華夏。 </p><p class="ql-block"> 寶雞作為何尊的故里,是一件多么另人羨慕的事。天意也好,機緣也罷,永遠不變的是岐雍文明的偉大,以火的名義冶煉著洪荒,盛開出千年文明的火花,傳遞著人類冶煉艱難的步履,傳遞著那個時代高超冶煉技術(shù)的榮光。</p><p class="ql-block"> 還想問問“何尊”,這世上道底有沒有神仙?聽武王伐紂,講神仙打架的故事里你就知道了。當(dāng)文明不能用量子力學(xué)解釋時,人們只能在科幻玄學(xué)演繹出另一個神奇世界,同時映射出西周先民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剎那間被凝聚成智慧的結(jié)晶,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與何尊先后出土還有王簋蓋、逨盤、逨鼎、方鼎、毛公鼎等器物。瞬間讓我看到他們治煉青銅的火光和渭水一起流淌。枚枚青銅器演化成華夏民族的圖騰、岐雍文明的符號。彰顯“周禮德治傳千古,銘金刻石敘春秋”的浩然正氣。如詩如畫般演繹著岐雍鼎盛。</p><p class="ql-block"> 近日,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見到了“何尊”,頓時,瞬間淚目。目睹圣尊,欲借來一縷青銅火光追尋祖先三千年風(fēng)雨之旅。從而讓每個身背“中國”標(biāo)簽的人走進岐雍大地,聽“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讓靈魂在這里耕耘種月,尋根問祖。</p><p class="ql-block"> “何尊”是我們最驕傲的“中國”,它是饕餮盛宴的主角,綠銹是它千年最華貴的衣裳、幾分莊嚴、幾分淳樸、幾多感慨、三千年滋味、誰能解得開!</p><p class="ql-block"> 何尊除了華麗的外表,更令它聞名于世的是尊腹底部刻有的122字銘文。記載了周成王在其親政五年時,對其臣子講“宅茲中國”的訓(xùn)告。其中“宅茲中國”是指何地呢?為此兒孫們已經(jīng)為此爭吵了將近半個世紀(jì)。</p><p class="ql-block"> 122個字就是122個照耀華夏大地的星辰!西周王朝留下的這份重器,可謂是字字千金!河南、陜西的兒孫們都想抬回自己的家中,因為份量太沉,抬它不動時卻成了他們爭執(zhí)的話題。更沒想到他們會為何尊,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各不相讓。</p><p class="ql-block"> 猛想起陜西人和河南人在牧野之戰(zhàn)中的祖先們都已成為《封神演義》里的神仙,他們是為德而戰(zhàn),為道而戰(zhàn)。如今,兩地兒孫們?yōu)椤白稹倍鴳?zhàn)。兩地諸侯在網(wǎng)絡(luò)上為“宅茲中國”花落誰家,其言之鑿鑿,旁征博引、引經(jīng)據(jù)典、演繹出一部現(xiàn)代版的《封神演義》但至今卻無一人封神。為了爭奪地域性文化遺產(chǎn)。甚至邀請學(xué)者大佬為其站臺搖旗吶喊,可以說硝煙彌漫,各顯神通!至今難分勝負!但我始終堅信未來,文明盛世會給人們一個最完美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一日,登原拜訪賈村原上出土何尊的陳姓老者,他說:“管它是洛邑、鎬京、我只知何尊是在我家后院重見天日的。是的,我沒有資格妄論別人,但是也不希望賈村塬上的“何尊故里”成為別人的冠名。寧愿相信歷史永遠活在傳說里,因為傳說遠比歷史真誠得多,像《封神演義》的神仙一樣不朽。</p><p class="ql-block"> 于是,站立古原手捧何尊,和祖先來個開懷暢飲。大喊了一聲“中國”!母親答應(yīng)了,父親也跟著答應(yīng)!與他們傾訴三千年重逢后的喜悅。 讓那些遠去的西周往事傲然挺立在青銅器銘文中,讓民族之魂深深地耕植于中華兒女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一日,信步渭河邊上,看著那方紅紅的“何尊”佇立在陳倉之濱,雍客賦詩一首:“何族鑄尊赤練空,青銅燒鑄中國魂,鳳鳴西岐翔雍地。 秦風(fēng)引月三千城。” </p><p class="ql-block"> 很幸運與何尊的出土在同一個故鄉(xiāng)。而且還能在有生之年再次遇見,終于讓我有一個理由告訴世界:“看中國,來寶雞!”</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郭明祥,陜西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天水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天水市詩歌學(xué)會會員、寶雞市雜文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中國藝術(shù)報》《華夏文明導(dǎo)報》《飛天文藝微刊》《秦嶺文學(xué)》《天水文學(xué)》《漢江文學(xué)》雜志刊物網(wǎng)絡(luò)平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仁县|
海宁市|
梓潼县|
滦平县|
高要市|
滕州市|
宜昌市|
大新县|
合作市|
锡林郭勒盟|
普洱|
上虞市|
三门县|
惠安县|
池州市|
颍上县|
镇平县|
郴州市|
米易县|
青海省|
防城港市|
荣昌县|
新津县|
乌海市|
高阳县|
宣武区|
大渡口区|
宁津县|
长春市|
汉中市|
凯里市|
龙山县|
安达市|
邯郸市|
普安县|
嘉善县|
沾益县|
邵阳市|
望江县|
固原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