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 <h1><b>第8天,6月16日,周日</b></h1> 今天早餐后離開丹東,繼續朝東北方向行進。途中我們將離開遼寧省進入吉林省。 ▲ 臨行前再看一眼丹東的抗美援朝紀念塔,向這座英雄城市告別。在那場戰爭中,丹東曾為我國做出過特殊貢獻。 ▲ 黃、綠、藍、白、灰,這是這段高速公路一路上的主色調,顏色很漂亮,景色很迷人。一路上的車很少,感謝副駕幫我拍下這張照片。路邊出現了通化縣的指示牌,我們已經進入吉林省了。 ▲ 今晚我們在靖宇縣住宿,明天一早去長白山看天池。靖宇縣原名叫濛江縣。1946年2月為紀念在此犧牲的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而更名。我們在路邊看到了紀念碑,趁時間還早拐下去看一看。 ▲ 朱德題詞的紀念碑,周圍環繞著一片蒼松翠柏。碑的右側有紀念館,我們趕在紀念館下班的前一刻進入參觀。 ▲ 在中國所有的抗日武裝中,東北抗聯的作戰、生存條件無疑是最艱苦的。楊靖宇犧牲時,他身上有槍、有彈、有錢。但日偽軍殘忍剖開他的胃時,胃里僅有少量樹皮草根和棉絮。這支抗聯敗在殘酷的自然條件和日偽軍的嚴密封鎖,再加上無恥叛徒的出賣。永遠也忘不了他犧牲前對兩個老鄉說過的那句話:中國人都投降了,那還有中國嗎? ▲ 這地方名叫三道崴子,距縣城6公里。他犧牲的地方立有紀念亭和石碑。向抗日英雄致敬! 我們在靖宇縣的路邊加油站加油,這個民營加油站92號汽油的價格是7.34元/升。上一次加油是在遼寧省大連市,中石油正規加油站的同規格汽油是8.00元/升,好貴,比國家發改委的同期最高限價還要高出9分錢。晚上在網上查,這不怪大連的中石油,遼寧省的油價就是高,在全國排名老三。前兩名分別是西藏和海南。而吉林省的油價則是規規矩矩,與限價持平。遼寧省的油價這到底是怎么啦? <h1><b>第9天,6月17日,周一</b></h1> 長白山是個迷人的景區,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根據事先查詢的資料,長白山是一座由間歇性火山經歷數次噴發而形成的高山,最后一次噴發是在清康熙41年(1702年),噴發的結果形成海拔2800米左右的圓錐形長白山,山頂的火山口凹陷形成山頂湖,就是現在的天池。天池中的水來自于當地豐富的降水和山體中的地下水。池水的海拔高度為2189米,平均深204米,水面面積9.82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略大。<div> 長白山天池位于中朝交界處,水面有一半屬于朝鮮。長白山共有東、南、西、北四個景區,其中東景區屬于朝鮮。</div><div> 中國一側的游客可選擇從南、西、北三個景區進入,乘坐景區內交通車上山,到山頂后步行一段路即可以看到天池。</div> ▲ 我們去的時候,已知長白山南、西兩個景區都在維修不開放,只能從北景區進入。等我們停好車到游客中心咨詢時才得知,今天因山頂風大根本站不住人,天池暫時封閉。一定要進入景區的話只能游覽山下幾個小景點。非常遺憾,我們只能放棄了。 ▲ 既然上不去,那就跟吉祥物合個影吧。傳說天池中有大型史前不明生物,這吉祥物就是個想象中的天池水怪。其實用腳后跟想都能想得出來,天池是個火山口形成的湖,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現在湖中唯一的一種魚還是后來人工放養的。不過沒關系,就讓這想象中的水怪站在門口當個吉祥物吧。 ▲ 天池沒去成,不甘心就這樣離開長白山。我們在導航的幫助下在幾公里外的長白山腳下找到一個魔界景區。這是一大片經過初步開發的原始大森林,進去領略一下東北原始森林中千姿百態的古木奇樹。 ▲ 景區很大,極少碰到其他的游客。有木棧道,有歇腳的亭臺。沿著木棧道走就不會迷路。 ▲ 但我還是很愿意離開棧道,到鋪滿腐枝爛葉的土地上去踩一踩,體驗一下原始大森林的神奇。森林中有小片的沼澤,也看到一些小動物稍縱即逝。長期在城市生活的人,到這茂密的大森林中去鉆一鉆,這種感覺很新奇。不過一定要特別小心別鉆得太深迷了路。 ▲ 這六棵白樺樹長成一堆,就編出一個小故事。 ▲ 呵呵,跟熊大、熊二兄弟倆合個影。 ▲ 原始森林中有條小河,有人租條橡皮艇玩漂流。大門口工作人員說這河水來自長白山上的地下溫泉,冬天都不結冰。我突發奇想,這里距楊靖宇犧牲的地方160多公里,自然生態條件比靖宇縣的三道葳子要好得多。而且這里毗鄰朝鮮,特殊情況下也能利用一下。當年楊靖宇若能轉移到這地方來打游擊,也許結局會不相同。當然,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也沒有也許。 ▲ 今天晚上在延吉市的白玉蘭酒店住宿。延吉市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首府,是一座很不錯的城市。 <h1><b>第10天,6月18日,周二</b></h1> 今天我們花一天時間去防川,距延吉市160公里。防川也是我們此次行程的最遠點。<div> 大家都知道鴨綠江是中朝兩國的界河。但從長白山往東,圖門江才是中朝界河。圖門江發源于長白山東麓,全長525公里。從長白山到防川的510公里它都是中朝界河,防川以東剩余的15公里它卻成了朝俄兩國的界河,這與1860年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有關。在這個不平等條約中,清政府將原先規定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日本海的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包括庫頁島以及不凍港海參崴在內)割讓給沙俄,從此中國失去了東北地區對日本海的出海口。這里包括圖門江北岸從防川至日本海出海口的這15公里,也包括中國船只在這15公里江面上的航行權。</div><div> 我們到防川,也是想看一眼這片被晚清政府弄丟的土地。這本是中國的國土,同時也是未入關前滿清大本營的一部分,整整40萬平方公里,比日本全國的面積還要大啊!</div> ▲ 防川景區的最佳觀景點是龍虎閣,但現在的游客中心設在龍虎閣之前約3公里處,禁止自駕車輛直接駛入。我們不得不把車輛停在游客中心停車場,每人花7塊錢乘坐景區交通車進入。上面照片是游客中心旁的商業街。 ▲ 這就是龍虎閣,高64米,既是個觀景臺也是個展覽館,左側還在擴建施工中。景區交通車就停在它大門外。 ▲ 電梯直接上到頂樓觀景臺,這里可以一眼望三國。這條江就是圖門江,圖門江在日本海的出海口距此僅15公里,照片中能看到天際線處薄薄的一條藍色,那就是日本海。圖門江左岸有木棧道圍起來的地方是中國領土,其余部分均為俄羅斯的地盤。江的右岸則是朝鮮。遠處那座橋是俄朝鐵路橋,在木棧道頂端以外,不經過中國。 ▲ 把鏡頭拉近仔細看看那座鐵路橋。普京訪華時曾談到要與朝方商議,允許中國輪船通過這段俄朝界河出海。如果能談成,那此橋必須要改建或重建,因為它的凈空高度不夠,稍大一點的船只即無法通過。 ▲ 向北遠望俄方,這里是個邊境小火車站,有貨運列車正在這里編組,也可能是在換軌。朝鮮鐵路的軌距與中國相同都是1435毫米標準軌,但俄羅斯用的是1520毫米的寬軌。照片中的小河不是圖門江,應當算是俄羅斯的內河。 ▲ 再轉過身看看圖門江對岸的朝方,這里是個邊境小鎮。街頭疑似有一座土黃色的雕塑。 ▲ 從龍虎閣下來后去走棧道。走到最遠處有個觀景臺,這里便是防川的盡頭,再往前可就出國了。 在我們的認知中,清末的官員們不是腐敗就是無能,像李鴻章這樣創辦了洋務運動的官員也只能說是好壞參半。 ▲ 這次游防川,我們另一收獲是認識了一位有能力有骨氣的清末官員吳大澂(chéng)。他是江蘇蘇州人,文武雙全,曾官至三品。清廷派他參與與沙俄的談判,他才華橫溢據理力爭文武并用,迫使沙俄談判代表最終做出讓步,為大清國爭回了些許利益。當年清政府所有的談判官員無一不是簽訂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唯他是個例外。 ▲ 吳大澂的功績主要有三:1 重立“土”字牌(界碑),糾正被沙俄偷移的國境線標志;2 收回被沙俄侵占了七年的黑頂子軍事重地;3 為中國船只爭得圖門江出海權(張鼓峰事件后重又丟失)。當時這些都形成了書面文件并留存至今。 當時的談判也并非一帆風順,沙俄派出軍艦在我國沿海施壓。吳大澂以牙還牙,調來北洋水師鐵甲艦開到海參崴海面,晚上用大功率探照燈把這座原本屬于中國的小城市照得如同白晝。當時甲午海戰尚未發生,沙俄的海軍比不上北洋水師的鐵甲艦,沙俄談判代表感到壓力山大,最終被迫讓步。<br> 當地百姓很敬重他。但清廷后來的當權者卻貶他為庶民,最后吳大澂在老家郁郁而終。 <h1><b>第11天,6月19日,周三</b></h1> 今天我們開始返程,沿G12琿烏高速駛向長春。沿途沒安排游覽點,輕松行車。這一路上,我們聊起三樁有趣的事: 1 昨天我們去的防川,是屬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下屬的琿春市。一路上使用高德地圖導航時,每當播報中涉及琿春時,高德都把把“琿”讀為hún,與魂同音。一開始我還以為高德讀錯了。上網查詢,才知道“琿”這個字用作地名時有兩種讀音:“璦琿”讀作ài huī,而“琿春”則應讀作hún chūn。后來問了當地人,他們很自然地就讀為hún chūn,從小就這樣讀早已習慣成自然。只有我們這些外地人才想當然地讀成huī。現在開放旅游,他們見多了也就見怪不怪。 ▲ 漢語、朝鮮族語共存的道路指示牌。 2 少數民族自治州(區、縣)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文字。這里的沿街店招,包括黨政機關、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和公路上各種指示牌,在標牌上的漢字旁一定有朝鮮族文字,如上圖所示。這種多種語言共存的現象不僅這里有,在我去過的其它少數民族自治地區也都一樣。<div> 3 吉林省、黑龍江省的東部大片地區,在幾十年或一百多年前都是一片人煙極為稀少的處女地,到處都是森林、草原或沼澤,原始狀態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這一大片土地的開發也就是近百年的事,包括黑龍江省的三江平原北大荒。所以這里的城市村鎮都十分年輕,土質都很肥沃。我曾在好幾處抓起一把土仔細觀察,跟我年輕時工作過的北大荒的土質沒啥區別,都是油黑的黑土,十分適合耕種。當年吳大澂拼死力保延邊這一方待開發的沃土免遭落入沙俄之手,我只能說他有遠見、有眼光。反觀被沙俄利用不平等條約搶去的那些土地,至今仍然荒涼,成了西伯利亞概念中的一部分。</div> ▲ 下午到達吉林省省會城市長春。這家小賓館雖看上去很迷你,但地處市中心,環境寧靜溫馨,停車方便安全。 <h1><b>第12天,6月20日,周四</b></h1> 我們住的小賓館離長春偽滿州國皇宮不遠。上午去那皇宮參觀,午餐后驅車南下去沈陽,行車310公里,相對輕松。 日俄在旅順口一戰后,日本的實力大增,逐步將沙俄勢力擠出中國東北。而“滿州國”則是日本強占東北地區后所扶植的一個傀儡偽政權,并脫離國民黨中央政府的控制宣布獨立。1934年偽滿州國定都于新京,就是現在的長春。因國民政府及國際社會對“滿洲國”政權均不予承認,故一直被稱為偽滿洲國或偽滿。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就是偽滿州國的皇帝。 ▲ 做皇帝當然要有皇宮,這個建筑就是當年的偽滿皇宮。 ▲ 偽滿皇宮的建筑極為龐大,其奢華程度比當時的南京總統府有過之而無不及。不知抗戰勝利后“蔣委員長”有沒有到這里來參觀過。 ▲ 這個花園不比南京總統府的后花園差。 ▲ 室內各種擺設完全西化,這是溥儀與他老祖宗享受的最大區別。 ▲ 溥儀還有幾次經歷是他老祖宗從未嘗試過的,那就是鉆防空洞。這是位于偽滿皇宮花園一角的地下防空洞入口,位置極為隱蔽。 ▲ 地下防空洞很深啊!北京和沈陽的兩座故宮肯定沒有防空洞,因為建故宮時還沒有飛機,無需防空。在南京總統府內也只見過一個小規模的防空洞。 ▲ 這兩個大鐵家伙,我要不說你肯定猜不出它們是什么。這是地下防空洞內各避難艙室的大鐵門。這么厚重、復雜的大鐵門都足以防原子彈了。身邊有游客問他的導游,溥儀鉆防空洞是躲避誰的轟炸?答案當然是躲避蘇聯空軍啦。 ▲ 這是展廳中陳列的偽滿建國時溥儀下發的開國詔書。詔書按照中國歷代皇帝的行文慣例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末尾蓋有“康德御璽”朱紅大印(康德是1934年偽滿新頒布的年號)。上部那兩面旗子是偽滿州國的五色國旗。 ▲ 這是溥儀坐過的老爺車,1920年美國派克公司的產品。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偽滿州國也壽終正寢。當時蘇聯紅軍已攻入東北,溥儀逃到通化臨江縣大栗子車站,并在此宣讀《“滿洲國皇帝”退位詔書》宣布偽滿政府解散,偽滿洲國滅亡。幾天后溥儀一行被蘇聯紅軍俘虜,1950年交由新中國政府關押受審、改造自新,這是后話。 下午開車到沈陽,一路順利。我們的老戰友已在我們預訂的賓館門口等候我們多時。 ▲ 老友見面分外親,東北名菜鐵鍋燉走起! <h1><b>第13天,6月21日,周五</b></h1> 到了沈陽一定要去沈陽的故宮去轉一圈。這是由清太祖努爾哈赤初建于1625年,是清朝最早的皇宮。那時的沈陽名為盛京,是清朝的大本營。到了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后,盛京成了陪都,這座皇宮便成為“陪都宮殿”。后來的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后10次東巡,拜謁祖先陵墓,瞻仰先皇的舊宮和遺物,以示對祖先功德的仰慕。 ▲ 今天是周五工作日,到此參觀的游客不少。在室外游覽還行,進入室內參觀就需要排隊。 ▲ 大政殿,沈陽故宮內的主要建筑,門柱上盤有金龍。它的正面面對著一個廣場,廣場兩側各有五個小建筑,名為十王亭。除了左翼王亭、右翼王亭外,其余八個亭分別對應滿清下屬的八旗。 ▲ 室內寶座前的金龍盤柱。 回來查資料得知,滿清的“旗”原本是努爾哈赤為了戰爭需要而創立的一種兵民合一的軍事組織,旗下臣民戰時為兵,平時為民。各旗歸由他們的都統統領,相對獨立。后來旗的概念從軍事發展到社會和生活領域,就成了清朝特有的一種社會制度。八旗中的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是皇廷的嫡系,被稱為上三旗,地位相對較高,其余五旗則被稱為下五旗。<div> 清軍入關后,清廷對八旗臣民實施大幅度稅賦優惠政策,旗下臣民的日子逐漸好過,疏于騎射和勞作,世代相傳,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說的八旗子弟概念。</div> ▲ 這整整齊齊一大摞紙名為玉碟,就是滿清皇室愛新覺羅氏的家族譜。目測紙張的大小大約相當于現在的A1。清廷很注重修譜,前后共修過族譜28次。最后一次是1921年,那時清朝已滅亡,由溥儀主持修纂。每次修譜后,都要繕寫一份恭送沈陽故宮敬典閣尊藏。所以現在研究歷史想要查詢清皇家族史,這絕對沒難度。 ▲ 到故宮來參觀的游客中,很多女孩子都喜歡復古裝,租件衣服裝扮成格格,到處拍照拍視頻。 ▲ 玩累了坐下休息,買根冷飲解饞去暑降溫。紫氣東來,拍照留念。 ▲ 今天是夏至,按照北方的規矩和老戰友的建議,到這家面館吃面。 ▲ 下午晚些時候去見我多年未見的大姐。大姐一家很客氣地熱情招待,誘人的東北口味特色菜擺了一桌子。 <h1><b>第14天,6月22日,周六</b></h1> 早就聽說好幾個地方都有所謂的怪坡,車停坡下會自動朝坡上溜車。沈陽怪坡是最早被發現的一個。 ▲ 今天老戰友夫婦倆就開車帶著我們去見識沈陽怪坡。 ▲ 沈陽怪坡原本是一條公路中的一小段。網上查,沈陽怪坡是1990年4月由兩名青年交警最先發現。當時他們駕駛一輛北京吉普順著山路駛到坡下,?推空檔熄火停車后,?突然發現車子自動朝坡上滑行,經過多次嘗試后仍然如此。此事傳開后引起了廣泛關注。現在這地方已經變成個收費景區,上圖是景區大門口,怪坡距大門口還有大約1公里。 ▲ 我手所指的被欄桿圍起的地方就是怪坡了。這段80多米長的路,看上去是不是下坡?但實際上它是上坡。 ▲ 再到對面去看,這位騎車的胖哥是不是在上坡?但實際上卻是在下坡。 ▲ 看一下全景。近處是坡下,遠處是坡上。我親自騎著自行車試了一下,從近處往遠處騎,上坡時需要用力蹬,但回程下坡時還需帶著點剎車,否則速度太快。 ▲ 這是在另一端,近處是坡上,遠處是坡下。兩輛自行車實際上都是在下坡。 ▲ 沈陽怪坡,實際上就是個視覺上的錯覺,并不是什么重力異常、磁場效應,更不是什么鬼怪或外星人作祟。如果手頭有臺經緯儀,甚至有把水平尺就能當場測出這段路面的坡度。您能從上面這些照片中看出為什么會產生錯覺嗎? 網上查,我國境內至少有十個類似的怪坡。最長的怪坡長約150米,位于南京市與馬鞍山市交界處的一條鄉道上。這地方離上海不遠,有機會可過去看看。 ▲ 中午,老戰友夫婦又是一通東北佳肴的熱情招待。我對這家店的熏肉大餅和鍋包肉很有興趣,飽餐一頓。 ▲ 下午游覽沈陽的北陵公園,我沒想到北陵公園的面積居然這么大,綠化的程度這么高,幾乎全程都在綠色的樹蔭下漫步。北陵又稱清昭陵,公園的正中就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與孝端文皇后的合葬陵寢。皇太極是清王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第八子。 ▲ 公園內的林蔭道。老戰友說夏天這里的氣溫普遍要比外面大街上低兩度。 ▲ 照片右側是寶城,有若干古建筑被一圈城墻圍起,是清昭陵前一座象征性的小城。左側的小山丘叫寶頂,寶頂之下就是安葬皇太極夫婦的地宮。據說他們去世后的遺體是被火化,地宮中保存的是他們的骨灰和殉葬物的灰燼。正因如此,所以這地宮從未被盜墓和考古發掘。 ▲ 感謝老戰友夫婦的招待與陪伴,明天我們將離開沈陽繼續后面的行程。依依不舍地與老戰友合影話別。 ▲ 也暫與大姐告別。愿她保重,以后我們會乘高鐵再來沈陽看她,并一定要去參觀一下遼寧省博物館。 <h1><b>第15天,6月23日,周日</b></h1> 今天離開沈陽南下,下一個目標是山海關。 ▲ G1京哈高速,單向4車道,車不多,很輕松。但我知道前方過了盤山互通后還是那段240公里長、限速80公里/小時的全程修路路段,無法繞開。有了上次的經驗,我們在到達盤山互通前停了服務區,休息、泡茶、吃飯、上廁所。由于做了充足的準備,順利通過這段體驗最差的路段一口氣到達山海關。 ▲ 山海關的海盛花園酒店。按計劃我們只在這里住一晚,抽時間玩一個景區。但我們已經出行半個月了,連續地行車游玩,身體已經感到疲勞。另一位老戰友也力勸我們安全第一不要連續作戰。于是我們決定在此多住一晚,明天可在山海關慢悠悠地玩一天。 <h1><b>第16天,6月24日,周一</b></h1> 今天準備游覽老龍頭、孟姜女廟、第一關這三個點。 ▲ 明朝時期的長城橫跨崇山峻嶺,如同一條巨龍在這里伸進渤海,所以這段長城的盡頭被稱“老龍頭”。上面照片就是長城伸入海中的那一段,那座城堡名為入海石城。這段長城的盡頭是1579年明朝的名將戚繼光派他的手下吳惟忠所建,與秦始皇的長城無關。 ▲ 現在的老龍頭城墻是1987年翻建的,城墻上保留著若干明代城墻的石料,那上面的榫卯結構清晰可見。將木工技術中的榫卯結構應用于石料上,可將相鄰的石料構件連成一體,防止水平方向的位移,增強建筑的牢固性。但我見過安徽歙縣的漁梁壩,壩體的石料上也有榫卯結構的應用,比老龍頭還要早一千多年。 ▲ 這是澄海樓,是萬里長城東端的第一座城樓,位于老龍頭的尾端(老龍頭在照片的右側)。 ▲ 下到老龍頭旁邊的海灘,回頭再看一眼。老龍頭兩側大片的海灘跟北戴河鴿子窩差不多,照樣可以下去戲水。 ▲ 海神廟。廟的本身與其它廟沒啥大的區別,但這是建在海灘上的廟,全國不多見。 ▲ 澄海樓的后面是寧海城,這里有戚繼光當年操練明軍時建的龍武營。照片中是明軍士兵住的大統鋪。北方人睡火炕,睡覺時習慣頭朝外。但戚繼光下令士兵睡覺一律腳朝外,據說是為了防止夜晚被敵軍摸營。 ▲ 在龍武營操場的檢閱臺對面,有戚繼光修建的八卦陣。游客若從外圍開始走八卦陣,最終能站到中央的高臺上就算破了陣,贏了。別小看這個八卦陣,破陣沒那么容易。 ▲ 午餐后來到孟姜女廟,也叫貞女祠。這是孟姜女雕像。 ▲ 傳說中孟姜女哭丈夫,哭倒長城的地方。這只是個民間傳說,事實上這段長城是明代才修建的。 ▲ 山海關是長城最東端的關口,被稱為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城樓上“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給我的印象很深,因為以前乘坐綠皮火車進出山海關,火車站就距此不遠。在山海關停車的那幾分鐘我們就曾爬到天橋上看山海關城樓和這五個大字。當年明將吳三桂獻關引清兵入關,應當就是發生在這里。現在這里已成為景區,山海關城樓以及周邊的城墻建筑經過修繕均保存良好。 ▲ 看這張圖便可以了解山海關的重要地理位置,圖中右上方是北。圖中左側山脈與右側大海之間,有一片不寬的平原,山海關鎮就在這一小片平原上。萬里長城從左側的山上下來,經過不寬的平原后向東伸入海中,這就是老龍頭。山海關城樓在圖的正中,它的南面有城墻圍起來的地方就是山海關鎮。城樓北面是一片平原,若有北方的鐵甲騎兵來犯,城墻上的火炮足以給他們造成足夠的殺傷。 ▲ 第一關景區內還有個魚池,一位父親帶著小女孩買了魚食喂魚。黑色的魚兇猛,把其它的魚全都擠到外圍。魚食撒在腳下的石頭上,黑色的魚也敢躍上來搶食。這種大魚上岸搶食的場景我還是第一次見識到。 今天玩的三個景區都與長城有關。因為有古長城,山海關的文化底蘊深厚,我總體感覺僅就旅游而言,山海關要更勝于北戴河。 <h1><b>第17天,6月25日,周二</b></h1> 早餐后從山海關出發,行車500公里穿過天津到達德州。德州位于山東省東北角,是綠皮火車津浦線上一個較大的站。進入山東省后我們明顯感覺氣溫偏高,預報35度但實際上有37度左右。 ▲ 德州的扒雞有名。以前乘綠皮火車經過德州,不管白天還是晚上,旅客們都會在車窗或站臺上搶購德州扒雞,價格很便宜。開車即開吃,滿車廂都散發著扒雞的香味,這種場景我曾經歷過多次。今天進賓館前特意找到德州扒雞的總店,再買一只嘗嘗,重溫一下當年的情懷。 ▲ 那個年代條件艱苦,肚子里沒油水。旅途中能有只雞吃就是一種極大的享受。現在不一樣了,雞還是那種雞,但總感覺口味大不如前,甚至還沒有上海的電烤雞好吃。 德州還不錯,就是賓館門縫里的小廣告滿天飛。這種現象在全國很多城市都已經見不到了。今晚好好休息,明天400公里路到江蘇徐州,路過棗莊時下去看鐵道游擊隊紀念館。 <h1><b>第18天,6月26日,周三</b></h1> 山東省棗莊,抗日戰爭時期鐵道游擊隊活躍過的地方。這里有鐵道游擊隊紀念塔和紀念館。 ▲ 鐵道游擊隊的正式名稱叫魯南鐵道大隊,隸屬于八路軍115師戰斗序列,營級編制但鼎盛時期也不足三百人,七年間曾殲滅日偽軍及漢奸五千余人。劉知俠寫的《鐵道游擊隊》以及后來拍的同名電影都是以他們為原型并經過大量藝術加工,真實的魯南鐵道大隊與文藝作品相比完全不是一回事,他們經歷了太多的挫折和犧牲。 ▲ 魯南鐵道大隊干過最牛的一件事,是僅憑一己之力在沙溝的鐵路旁迫使一千多乘坐鐵甲列車的日軍向大隊一百多名隊員繳械投降,日軍指揮官向這支土八路的大隊政委交出自己的指揮刀。 1945年,戰敗的日軍僅有兩次直接向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投降,舉行過受降儀式。一次是粟裕指揮的新四軍在高郵戰役后接受日軍投降,新四軍的受降代表是韓念龍,后曾任外交部副部長。另一次就是這支魯南鐵道大隊。 <h1><b>第19天,6月27日,周四</b></h1> 第19天是本次行程的最后一天。年齡不饒人,我們已經感覺到疲勞,今晚我們就將回到上海好好休息。<div> 但臨走前我們一定要去看看徐州博物館,這里有本地出土的西漢時期的金縷玉衣,這也是我們把最后一個住宿點選在徐州的原因。</div> ▲ 徐州是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城市,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我清楚地記得劉邦項羽的彭城之戰和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呂布的徐州大戰。近代史中的臺兒莊大戰和淮海戰役也都發生在徐州地區。上面照片是徐博的大門。 ▲ 盡管今天只是個普通的工作日,但徐博一開門就擁進不少游客,可見這家僅是地級市的博物館受歡迎的程度。 ▲ 先看徐博的鎮館之寶金縷玉衣,1995年在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出土。全身共4248片玉片,用1576克金絲編綴而成。曾被盜墓者剪去大部分表面的金絲,發掘時不同大小和形狀的玉片散落一地。考古工作者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重新修復。 ▲ 放大看看面部的細節和每根金絲打的結。每個結需穿過四片相鄰的玉片將它們連接在一起。 ▲ 金縷玉衣旁邊還有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可能是死者級別不同,死后享受的待遇也不同。還有另一種絲縷玉衣沒有展出。金的化學性質穩定,長埋地下,極難被腐蝕。其它材料的縷就難說了,特別是絲縷,下葬時光鮮亮麗,用不了多久就化作塵土,玉衣也就成了碎片,考古人員還得花大力氣去為它們復原。 ▲ 這是西漢時期的宮內小擺設,一個陶制的豬圈,圈內還有一頭豬。西漢距今已有兩千多年,贊嘆那時的陶器工藝已經可以達到這種水平。 ▲ 瞧瞧這些陶俑的陣仗!看過這里豐富多彩的各種俑,西安的兵馬俑不看也罷。 ▲ 其它的壇壇罐罐就不細說了,總之它的展品要比我見過的其它地級市博物館的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甚至可以與上博有一拼。 中午啟程返回上海,600多公里路程計劃跑8個半小時,含停車休息吃飯。我們安排晚上到上海是為了避開進城晚高峰。<div> 天黑時分進入無錫梅村服務區用晚餐。此時天轉陰有下大雨的跡象,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的好心情。江浙的高速上車多人多,服務區的規模普遍較大,設施齊全,供應充足,餐飲的花色品種多選擇余地大,這跟北方的服務區形成鮮明的對比。</div><div> 餐后,我們在夜幕和大雨中繼續行車。安全完成此行程中最后的120公里我們就勝利了,晚上九點多我們順利到家。</div> 這次探親出游歷時19天,安全行車6200公里,車無損人無恙。我們的足跡踏遍魯冀遼吉蘇五省,一路了解歷史和民情,飽覽祖國大好河山。回家后要好好休息,總結經驗以利再戰。 全文完。 <div>2024-7-31</div><div> </div><div> </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超|
横峰县|
梅河口市|
牡丹江市|
临城县|
四平市|
西平县|
卓资县|
永丰县|
宁德市|
大关县|
确山县|
呼玛县|
固始县|
仁寿县|
自贡市|
中山市|
屏东市|
东源县|
峨眉山市|
专栏|
元谋县|
柳州市|
阜康市|
务川|
乌拉特中旗|
剑川县|
曲阜市|
南溪县|
淄博市|
霍山县|
慈溪市|
中阳县|
呼和浩特市|
金寨县|
宁强县|
雅安市|
白河县|
清新县|
南宫市|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