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封面標題:</p><p class="ql-block">心戀黃海潮 相聚戰旗下/杜 渺編輯制作</p> <p class="ql-block"> 黃海潮是原南京軍區守備第一團報道組的筆名,成立于1967年夏,從黃海之濱的射陽到東海前哨的浙南溫州,先后存續僅10年時間,卻成為軍區團級單位新聞報道工作的一面旗幟。我心戀黃海潮,不僅因為她取得的驕人業績,而且因為她培養了一大批包括我在內的軍地優秀的文字骨干人才。心戀黃海潮,還因為她有一批不忘潮恩、潮魂、潮誼的潮友,離開黃海潮后仍然保持了軍人的本色,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華章……</p><p class="ql-block"> 在團宣傳股老股長周長林的倡議和指導下,黃海潮潮友先后于2017年10月和2023年10月兩次相聚在黃海潮戰旗之下,重敘舊情,重訪故地,譜寫了一篇篇心系海防、心儀戰友的動人篇章。以下擷取我與黃海潮的點滴浪花,以及這兩次潮友聚會的精彩場面和花絮,配之相關詩詞和文字,以記之,并將此獻給全體潮友和老一團的老首長、老戰友……</p> <p class="ql-block"> 一、心戀黃海潮</p><p class="ql-block"> 我心戀黃海潮,首先是她培育了我新聞寫作的能力。雖然我從小愛好寫作,在小學到高中作文成績一直名列班級前茅,但新聞寫作完全是入伍進入黃海潮后才入門的。1971年夏天我剛抽調到黃海潮時,對新聞報道一竅不通,但在團新聞干事孫智林和鹽城軍分區新聞干事仰玉華(兩位后來先后調任江蘇省軍區新聞干事)的悉心指導下,加上我個人勤奮努力,很快就入了新聞報道這行的門,所寫的新聞報道逐漸登上了《新鹽阜報》(《鹽阜大眾報》當時的報名)和《人民前線》報、《新華日報》《解放軍報》《人民日報》等報刊。</p><p class="ql-block"> 轉業到黨政機關工作后,我雖然不再從事新聞報道工作,但仍在從事秘書等文案工作,是黃海潮為我打下了文字工作的堅實基礎。我在工作之余,仍動筆寫寫新聞和文藝稿件發給有關報刊。建軍70周年我撰寫的《鹽灘涂上的故事》,訴說了對黃海潮和海防之戀,被《人民日報》大地副刋紀念建軍70周年專欄發表了!</p> <p class="ql-block"> 我心戀黃海潮,是因為她提升了我新聞報道工作水平,并因此在入伍剛滿兩年后就被提拔為團政治處新聞干事,成為黃海潮的第四任"潮頭"。為此,我曾詠詩一首:</p><p class="ql-block"> 提拔潮頭</p><p class="ql-block"> 報道勤干一載余,得心應手水中魚。</p><p class="ql-block"> 機緣提拔領潮者,用稿軍區前列居。</p> <p class="ql-block"> 我心戀黃海潮,是因為她讓我初步具備了軍人的基本素質,從而讓我在軍旅生涯中不斷邁出堅實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記得我高中畢業回鄉務農不到半年,正在出席射陽縣第六次黨代會時,即被有關領導告知:駐軍守備一團團長閔慶法、政委鐘嘉麟要我到團里黃海潮報道組當文化兵。我聽此消息,比撿到一塊金元寶還高興!入伍后,閔團長親自安排我先到位于射陽河出海口的下老湖守備五連當兵鍛練。下連隊先后兩次,雖然只當了10個月兵,但我和戰友們一起模爬滾打,學會了射擊、投彈、打戰術,還參加了軍分區組織的一次抗登陸演習。五連是全團條件最艱苦的海防連隊,盡管指導員孫振聯、連長徐學凱等連首長和班排長看我是個"文化兵"都很照顧我,可我在站崗放哨、軍農生產、戰備施工、勤務出差等方面都不甘落后,謝絕領導和戰友們的好意,與普通戰友一樣嚴格要求自己。10個月的連隊生活雖短,卻訓練了我作為一名軍人的基本素養,增強了軍人意識和體魂。我曾賦詩兩首以記之一一</p><p class="ql-block"> 就地入伍</p><p class="ql-block"> 就地應征文化兵,軍要政保定前程。</p><p class="ql-block"> 先分連隊去錘煉,戰士班長崗位拼。</p><p class="ql-block"> 連隊錘煉</p><p class="ql-block"> 黃海前沿當步兵,摸爬滾打苦無聲。</p><p class="ql-block"> 投彈射擊爭優秀,放哨巡邏眼看清。</p><p class="ql-block"> 灘地割蘆魚蟹捉,農場勞動數樁精。</p><p class="ql-block"> 熔爐煉就國防志,準備隨時去出征。</p> <p class="ql-block"> 我心戀黃海潮,是因為她讓我結識了一批老首長、老戰友,特別是朝夕相處的潮友,他們給予我多方面的關心、教誨和幫助、支持,使我在黃海潮這面戰旗下健康地成長、前行……</p><p class="ql-block"> 在黃海潮,我不僅結識了團首長,更多的是結識了政治處的王春謙、朱標兩任主任,結識了宣傳股周長林股長、吉乃貴副股長和劉本夫、孫朝月、孫智林諸位干事以及其他股的股長、干事,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曾得到過他們的關心、幫助,使我常懷感恩之心。</p><p class="ql-block"> 在黃海潮,我結識最多、感情最深的當然是那些同采訪同寫作同吃住的潮友們。與我曾一起在黃海潮戰斗的潮友先后有阮生江、陳照仁、張友海、杜明祥、焦新忠、趙文彬、洪 東燦、徐志平、劉東耕、張文官、吳詠翔、符兵、李緒林等十幾位。其中相處較長的是后面6位。那時,潮友們都是剛入伍不久的新兵,包括我后來雖然提干了,但與潮友們在一起仍是朝氣蓬勃、奮發向上……大家在一起,學習研究新聞報道主題和線索,下連隊采訪素材,回報道組后互相商議報道提綱,然后分頭撰稿,常常是桃燈夜戰,甚至通宵達旦,誰也不叫苦和累,補上一覺又生龍活虎。而報道稿件見報后,大家高興得奔走向告,互致慶賀,仿佛又像充足了氣的球繼續蹦噠起來……</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曾寫下兩首詩詞,記述了當年與潮友們一起"爬格子"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采寫稿件</p><p class="ql-block"> 撰文鉆帳防蚊叮,浹背汗流寫不停。</p><p class="ql-block"> 三九嚴寒奔部隊,伏天酷暑去尋星。</p><p class="ql-block"> 約同連長講新事,傾聞兵兄難念經。</p><p class="ql-block"> 各種素材抓到手,一篇報道已成形。</p><p class="ql-block"> 漁家傲·潮涌軍營(依晏殊體)</p><p class="ql-block"> 報道組員如兄弟。一同咬嚼文和字。</p><p class="ql-block">交換素材同構思。凝共識。寫出稿件高顏值。</p><p class="ql-block"> 用稿如潮呈漲勢。等看報刊迎郵使。</p><p class="ql-block">稿子刊登多歡喜。常舉跬。參加上級評功會。</p> <p class="ql-block"> 我心戀黃海潮,是因為她在我們腦海中根植下戰無不克、攻無不勝的潮魂……</p><p class="ql-block"> 黃海潮在存續的十余年間,形成了"勇立潮頭、不畏艱難,勤奮努力、精益求精,團結奮斗、爭創一流"的24字黃海潮精神,即潮魂。幾十年來,我和每位潮友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這一集體創建的精神財富,自覺地繼承和弘揚她,百般地呵護和珍惜她。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都努力為潮魂譜寫新的篇章,為戰旗增光添彩,卻沒有一人一事為她抹黑,讓她蒙羞……</p><p class="ql-block"> 在部隊,許多潮友多次立功受獎,一些驕驕者晉升為少將或大校、上校,成為軍級或師團級首長;轉業到地方的潮友多數也成為廳處級領導,不少人成為本行業和本地、本單位的骨干力量,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我在家鄉射陽縣也有幸進入了縣四套領導班子……</p><p class="ql-block"> 下圖中戰友均為我入潮時的首長和曾經共同戰斗過的潮友</p> <p class="ql-block"> 下圖中4位戰友是我任黃海潮潮頭(新聞干事)時共同戰斗時間較長的潮友(劉東耕、徐志平、張文官、吳詠翔),還有一位是李緒林,另有焦新忠、符兵兩位潮友都在首聚后不久不幸逝世。</p> <p class="ql-block"> 下圖中幾位戰友都是在我入潮前和出潮后在黃海潮戰斗過的潮友</p> <p class="ql-block"> 我心戀黃海潮,潮友情誼難忘。正是由于大家心中都感恩黃海潮,所以對當年關心、支持黃海潮的老首長和朝夕相處的潮友們總是念念不忘,想念對方,期盼在有生之年能多多相聚。首先感恩現代通訊網絡為我們潮友架起了正常聯系、互致問候、互通信息的橋梁!2016年11月我發起創建了"黃海潮人"微信群。多年失聯的近20名潮友在網上得以天天相見!其次感恩宣傳股周長林老股長積極倡導發起、并親自參與謀劃和組織了兩次潮友聚會活動……</p> <p class="ql-block"> 二、黃海潮潮友首聚射陽</p><p class="ql-block"> 2017年10月上旬,二十幾位潮友和特邀的老首長、老戰友首次在黃海潮的誕生地一一江蘇射陽縣相聚在黃海潮戰旗下 …….</p><p class="ql-block"> 下圖為首聚潮友和老首長、老戰友分別在團部大禮堂及黃海潮潮友兩處曾經的住房前合影留念。 </p><p class="ql-block"> 本人負責具體籌辦和組織了這次聚會。事后,曾賦詩一首,以記之:</p><p class="ql-block"> 當年初創黃海潮,戰旗獵獵涌波濤。</p><p class="ql-block"> 軍隊內外傳捷報,全團上下助潮高。</p><p class="ql-block"> 首聚射陽誕生地,歷經五十多辛勞。</p><p class="ql-block"> 離別潮友得相聚,戰旗之下響軍號。</p> <p class="ql-block"> 紀念黃海潮成立50周年暨潮友首聚誕生地射陽的活動,于2017年10月5至7日在美麗的射陽河畔縣濱湖會議中心隆重舉行。</p><p class="ql-block"> 10月5日,濱湖會議中心接待大廳內陸陸續續來了一批特殊的賓客。這些人大都兩鬢斑白,滿臉滄桑,有的人甚至步履蹣跚,行動緩慢,盡管都是 70歲左右的老人,但他們精神亢奮,表情燦爛,握住的雙手久久不放,相對的雙眼充滿喜悅。他們三三兩兩聚集,時而激情交談,時而合影留念,大廳里歡聲笑語,熱情洋溢。這些來客就是原南京軍區守備第一團黃海潮報道組的潮友們,他們首次到這里參加紀念和聚會活動。</p> <p class="ql-block"> 黃海潮報道組成員(潮友)分別50后,雖然因各人職業和人生軌跡不同而帶來人生沿途風景差異,但他們忘不了當年在黃海潮的筆耕生涯和深厚友情;當他們步入老年行列、回眸往事時,更加珍愛黃海潮那段蕩氣回腸的歷史,也更加珍惜那段時間累積起來的純潔珍貴的感情,把她當著人生的一筆寶貴的財富、當著生命深處的眷念。報到那天,與會人員首先在簽名軸上簽名留念,然后領取了會議資料袋、出席證、活動指南和由我負責主編的《軍營奔涌黃海潮》的紀念文集樣書等,立即在大廳或相繼進入房間互訪和閱讀起資料來……</p> <p class="ql-block"> 5日晚間,活動籌備組為潮友們在會議中心舉行了既節儉又隆重的歡迎晚宴。我主持了晚宴,周長林老股長致祝酒詞,原政治處朱標老主任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與會潮友同應邀參加活動的一團射陽老戰友、縣報道組老同行等嘉賓相互敬酒、交談,暢敘當年友情和別后人生趣事,場面熱烈感人……</p> <p class="ql-block"> 10月6日上午八點半鐘,在濱湖會議中心一樓新聞發布廳舉行了潮友和與會人員見面會。大家訴衷腸、敘情懷,會場上情意濃濃,笑聲朗朗。</p><p class="ql-block"> 我作為原黃海潮報道組新聞干事、首聚紀念文集執行主編、縣人大原副主任,以主人和東道主雙重身份,主持了見面會,并介紹了活動的有關籌備情況。當年團政治處朱標主任以及有關老首長、老潮友、老戰友及其他嘉賓歡聚一堂,紛紛發言,隆重紀念黃海潮成立50周年,共同暢敘潮友潮事、往人往事……</p><p class="ql-block"> 1967年夏第一批進入黃海潮報道組的老潮友支才友在發言時,以“潮友首聚有感”為題,賦詩三首:</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青春相識不覺親,別后相逢淚津津;</p><p class="ql-block"> 風雨磨礪真情厚,不是血親勝血親。</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歲月崢嶸五十春,戰友聚射格外親;</p><p class="ql-block"> 青春再現憶金戈,古稀相見情最真。</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戰友情誼凱歌揚,家長里短訴衷腸;</p><p class="ql-block"> 說說笑笑特年輕,潮友情誼永珍藏。</p> <p class="ql-block"> 原南京軍區守備第一團的防區與營房都座落在射陽縣境內,當年他們與地方在共建、共防和擁軍愛民活動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部隊的許多工事里流淌過住地民眾的汗水,而射陽的農田里也留下過戰士們辛勞的足跡。因此,射陽海防是老一團和黃海潮的根。潮友們通過聽介紹、看錄相、觀現場等,深度了解了射陽近半個世紀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親睹了故地的嶄新面貌。對射陽人民戰天斗地、改天換地的精神深表敬佩,對射陽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變化深感驚訝,對射陽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與信心。</p><p class="ql-block"> 這一次在射陽首聚,對潮友們來說,是一次心靈震憾的尋根之旅和續緣之旅、聯誼之旅,他們在離別42年之后,故地重游,去追拾那已經漸行漸遠的青春歲月。 一切都星移斗轉,物是人非,如今營房斷垣殘壁,操場野草萋萋,一派破敗景象,心頭不由掠過一絲失落和滄桑之感。然而,這里是他們曾經生活過、戰斗過和采訪過的營盤,在這里曾顯現過他們矯健的身影,飄揚過他們嘹亮的歌聲,灑下過他們腥膩的汗水,撰寫過他們心動的詩文,他們對每一處營房都有深深的眷念和感受……</p><p class="ql-block"> 記得與潮友們故地相逢、海防重游后我曾寫下了一首五律記之:</p><p class="ql-block"> 海防喜重逢</p><p class="ql-block"> 金秋描彩繪,戰友久逢歡。</p><p class="ql-block"> 蘆絮同飄雪,秋花更爛漫。</p><p class="ql-block"> 營房雖破舊,海防卻如磐。</p><p class="ql-block"> 兄弟聊陳事,胸腔起巨瀾。</p> <p class="ql-block"> 6日下午和7日上午,潮友們分別赴大興鎮三營老營房、利民河畔的二營老營房丶團五七農場老營房、東小海哨所老營房、大喇叭一營二連老營房、雙洋閘一營一連老營房和縣城老團部及炮營老營房,回憶當年,感慨萬千,紛紛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潮友們趨車來到射陽港口。老遠就望到了高高聳立的座式起重吊機,一字形排列,它們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氣派而威風。3.5萬噸級泊位的大貨場已經建成,5萬噸級泊位后方堆場也即將開工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大型港口指日可待。站在正在建設中的導堤上,近旁就是波濤滾滾的大海,眺望大海,一艘艘商船南來北往,別是一番景象,潮友們在此合影留念,紛紛留下難忘的??間。</p><p class="ql-block"> 車隊又來到黃沙港國家中心漁港。黃沙港是國家農業部2005年10月批準建設的國家中心漁港,是江蘇省定點對臺開放的避風港之一,是江蘇沿海海洋捕撈產品質量和總量第二大港口,黃海漁都建設初具雛形。</p><p class="ql-block"> 車隊路過縣城東郊的射陽島公園,園內已建成鹽城悅達起亞高爾夫練習球場,這里成為韓國員工度假休閑和廣大游客的旅游中心。一條寬闊平坦的幸福大道貫穿新舊城區的東西,車水馬龍,十幾公里的道路兩旁商鋪、學校、醫院、機關、公園、廣場、公寓等建筑林立,綠化茂密,一條條街區里人流如織,到處是歡聲笑語,繁華似錦。</p><p class="ql-block"> 潮友們最后來到縣城后羿公園及建在園內的原中共華中工委紀念館參觀。此館于2007年年5月建成,是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廉政教育基地。1 0年來,該館先后接待前來參觀的全國黨政軍人士近200萬人次。潮友們在參觀時深受感動和教育,認為這是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好基地,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人間沒有不散的聚會。潮友們首聚的日程已經走完,預期的目的也已達到,一個誰也不愿提及然而又無法避免的詞匯——“分別”悄然而至。</p><p class="ql-block"> 在離別期間及之后,潮友們通過“黃海潮人”微信群紛紛暢談、交流了這次首聚的感想與收獲:一是編印了一本紀念文集。二是暢敘了相互友情。三是重訪了多處故地。四是傳承了黃海潮精神。大家一致認為,每一支部隊都有自己的傳統和精神,黃海潮作為曾經的一個戰斗集體,潮友們對黃海潮精神有了深刻的闡述、評論和贊賞,紛紛表示一定繼承傳統,發揚精神,這是我們全體潮友的責任和光榮。</p><p class="ql-block"> 下圖為《軍營奔涌黃海潮》的首聚紀念文集,以及當時《射陽日報》刊登的黃海潮潮友在射陽首聚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 臨別時,大家感到總有說不盡的心里話,道不完的戰友情!但首聚道別的時刻終于來臨。他們再次握手、合影和熱烈擁抱,用這種隆重的方式詮釋深厚的情誼;他們兩手緊握、雙目相視,傳遞著雙方的思緒與祝福;住射陽的潮友和會務人員揮手向歸程者告別:祝一路平安!歡迎再來射陽!</p><p class="ql-block"> 車隱隱,霧蒙蒙,行車遠去影無蹤;翹首不見戰友面,只有花枝舞秋風。</p><p class="ql-block"> 相見時難別亦難,秋風颼颼海水寒;自古傷感多離別,唯有潮友淚不彈。</p><p class="ql-block"> 這次是潮友首次聚會,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我們相聚射陽,又從射陽出發,要將我們的友誼延續和黃海潮精神傳承下去,還有不少工作要做。今日可喜可賀,未來可期可盼。作為潮友,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真情,每個人都有一份期待,在分享榮光、分享友誼之時更有一份責任。我相信,在各位潮友的珍惜和繼續努力之下,下一次聚會一定不會遙遠,也一定會同樣精彩……</p> <p class="ql-block"> 黃海潮報道組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中誕生,又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中終結;它像一顆流星劃過天空,雖然已經熄滅,但它曾經閃爍過的光亮仍然在人們的心中燃燒。</p><p class="ql-block"> 潮友們離開射陽這片曾經戰斗過的熱土走了!他們帶著滿滿的收獲走了,他們帶著濃濃的情意走了,他們帶著諄諄的囑咐和祝愿走了,他們帶著殷殷的期盼走了。他們曾從這里出發,創造出燦爛的人生風景;如今又從這里離開,將會迎來更艷麗的夕陽!</p> <p class="ql-block"> 三、六年后潮友在溫州再聚首</p><p class="ql-block"> 自2022年11月中旬潮友們議定2023年國慶節前后在溫州舉行再聚活動之后,再聚活動籌備委員會和文集編輯委員會(下稱兩委會)即告成立,并于11月24日在群內發出了《黃海潮潮友再聚活動安排初步方案》。為了做好潮友(溫州)再聚的各項籌備工作和文集的編排、印制工作,兩委會在老首長周長林總經理的精心策劃、安排和組織下,于28~29日在無錫召開會議。會議分兩段進行:第一階段主要是審閱再聚文集來稿。編委會認為:本次應征的文章和圖片基本都符合征稿要求,總體質量較好,各具特色。會議研究了紀念文集下一步的編排、印制工作。兩委會議第二階段初擬了溫州聚會日程安排大體方案,并于6月1日發出了《黃海潮潮友溫州聚會日程安排方案(征求意見稿)》和《潮友聚會征求意見函》。</p><p class="ql-block"> 下圖為兩委會成員無錫會議現場、合影及游覽、聚餐時的留影。</p><p class="ql-block"> 為紀念無錫會議和感謝周長林老股長,與會兩委成員紛紛賦詩以記之:</p><p class="ql-block"> 贈周公</p><p class="ql-block"> 劉東耕 </p><p class="ql-block"> 軍旅勤耕育新葩,黃海潮涌綻芳華。</p><p class="ql-block"> 解甲歸錫再揚帆,太湖水潤創業花。</p><p class="ql-block"> 溫文儒雅師者范,厚德高風人皆夸。</p><p class="ql-block"> 堪羨周公奮斗曲,晚霞如火勝朝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鵲橋仙·籌備戰友聚會(依歐陽修體)</p><p class="ql-block"> 杜 渺</p><p class="ql-block"> 太湖之畔,首長特約,兩委聞令紛至。</p><p class="ql-block">主人盛意暖人心,互敬酒、情深心醉。</p><p class="ql-block"> 回眸昔日,弄潮黃海,潮涌軍營文匯。</p><p class="ql-block">今年再聚早期望,訴情誼、集文明志。</p><p class="ql-block"> 太湖小聚</p><p class="ql-block"> 杜 渺</p><p class="ql-block"> 編委審稿訴心衷,太湖之濱做仙翁。</p><p class="ql-block"> 夜游運河尋文脈,喜看拱橋似彩虹。</p><p class="ql-block"> 黿頭渚上俯波瀾,三山島旁觀蒼穹。</p><p class="ql-block"> 頓頓美味品三白,晚上小酒酌幾盅。</p><p class="ql-block"> 贈周公長林(藏頭嵌名詩)</p><p class="ql-block"> 杜 渺</p><p class="ql-block"> 周公業績令人夸,長遠謀劃真可嘉。</p><p class="ql-block"> 林茂葉繁深土扎,傳為潮友創新花。</p> <p class="ql-block"> 溫州是我們曾經守衛的地方。1975年春部隊調防,從黃海之濱轉戰東海前哨,這里是我們的第二故鄉。礬山的小街,霞關的大海,鶴頂山的天路,北關島的濃霧,團部大禮堂后每日洗漱的汩汩山泉,軍分區機關大院里冬日綻放的灼灼紅梅……都在向我們呼喚。</p><p class="ql-block"> 溫州是我們潮友當年留下奮斗足跡又一個重要的地方。下部隊采訪,山高路遠,海闊浪急。我們跋山涉水,飛舟跨海,上高山哨所,下海島班排,與官兵傾心交談,采一手鮮活資料,更有那油燈下寫稿通宵達旦,等報紙用稿望穿雙眼,點點滴滴如在眼前。 溫州是我們許多潮友喜獲提干迎來人生轉折的地方。黃海潮給我們插上了翅膀,我們從這里振翼起飛,飛向更高更遠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溫州是我們許多潮友青春勃發、情竇初開的地方。當時有的剛成家,有的正戀愛,這里留下過多少年輕妻子攜兒帶女來隊探親的辛酸和甜蜜,抑或是對家鄉女友來信的焦急等待和期盼。</p><p class="ql-block"> 經過潮友再聚籌委會、再聚文集編委會近一年的努力,在潮友熱情支持和共同努力下,2023年10月14-18日,我們潮友與部分其他老戰友終于如愿以償在溫州第二次相聚在黃海潮的戰旗下!我們來到這里,既是與闊別多年的潮友再聚,也是與親愛的第二故鄉再聚,還是與我們遠去的青春芳華、奮斗足跡和瑰麗夢想再聚。</p><p class="ql-block"> 當年的黃海潮老潮頭、團和省軍區新聞干事孫智林在再聚之時作詩一首,表達了喜悅心情:</p><p class="ql-block"> 賀潮友溫州再聚</p><p class="ql-block"> 孫智林</p><p class="ql-block"> 潮友聊發當年狂,首會射陽譽滿堂。</p><p class="ql-block"> 再聚首,心安放?</p><p class="ql-block"> 眾望所歸,溫州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為遂心愿回舊地,會戰友,走海防。</p><p class="ql-block"> 七十八十鬢已霜,出門遠行非尋常。</p><p class="ql-block"> 兩委會,早開張,</p><p class="ql-block"> 緊鑼密鼓,兩地一齊忙。</p><p class="ql-block"> 東風不負周郎面,萬亊備,已整裝!</p><p class="ql-block"> 黃海潮涌東海浪,聚會活動場連場。</p><p class="ql-block"> 頻舉杯,訴衷腸,</p><p class="ql-block"> 熱淚盈框,酒酣又何妨?</p><p class="ql-block"> 人生美好常相憶,黃海潮,永難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再聚時有許多當年的軍嫂也參加了,我感慨良多,遂填詞一首:</p><p class="ql-block"> 江城子·獻給當年的軍嫂</p><p class="ql-block"> 杜 渺</p><p class="ql-block"> 助推軍營黃海潮。夠辛勞,重擔挑。</p><p class="ql-block"> 浪潮奔涌、你說俺英豪。功績薄中你占半,好軍嫂,令折腰。</p> <p class="ql-block"> 10月14日下午,潮友們和其他應邀與會的戰友陸續從山東、上海、江蘇、安徽和浙江各地乘坐高鐵或大巴車趕來溫州國際大酒店報到。先期趕到的周長林老股長夫婦及溫州、無錫兩地的會務人員在大灑店迎接大家到來。潮友們及其他戰友們見面后熱烈擁抱、握手,并在報到處報到和領取有關資料,大家還在黃海潮戰旗墻上莊重地簽下自己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 14日晚,老股長周長林夫婦設晚宴歡迎參加聚會的老首長、潮友、特邀戰友和部分留溫戰友,周老股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詞,徐志平將軍代表潮友致答謝詞。16日晚,留溫潮友吳詠翔和有關戰友宴請參加聚會的潮友及其他戰友,溫州軍分區宣傳科原科長陳生榮代表東道主發表激動人心的致詞,劉東耕將軍代表潮友致答謝詞。</p><p class="ql-block"> 兩次宴會上,潮友、戰友們開懷暢飲,頻頻向一團老首長王春謙夫婦、周長林老股長夫婦敬酒,大家還不停地舉杯相慶相敬,氣氛十分溫馨、熱烈……</p> <p class="ql-block"> 16日晚宴進行到尾聲,酒至多巡之后,籌委會及時推出了精心準備的文藝聯歡晚會節目。晚會開始時,首先由兩位潮友將軍向周長林老股長夫婦獻花,以表達感恩之心和祝福之情,并拉開了演出序幕。</p> <p class="ql-block"> 如果說江蘇射陽縣是我們老一團和黃海潮的根脈所在,那么溫州礬山則是我們最后的根,是黃海潮人心中的又一最愛!</p><p class="ql-block"> 10月16日,全體潮友、戰友來到當年生活、工作過的礬山鎮所在的團部探訪故地,并合影留念。全體潮友、戰友來到礬山團部探訪,如游子回鄉、雄鷹展翅歸巢。現在營房雖然破敗,但我們在這里重溫初心,重回青春,汲取新的力量,整裝再發。</p><p class="ql-block"> 礬山歸來,潮友徐志平將軍開始創作和修改長賦《相聚溫州》(內容請見以下專幅)。</p><p class="ql-block"> 潮友劉東耕將軍則吟詩一首:</p><p class="ql-block"> 礬山吟</p><p class="ql-block"> 那年調防到平陽,團部機關礬山藏。</p><p class="ql-block"> 此地始著干部服,倍覺天藍太陽亮。</p><p class="ql-block"> 今日尋根老團址,斷壁殘垣滿目傷。</p><p class="ql-block"> 潮友合影聲聲喊,永記嘹亮軍號響。</p><p class="ql-block"> 黃海潮首期潮友、80歲老叟支才友也賦詩一首:</p><p class="ql-block"> 潮友久別重逢</p><p class="ql-block"> 久別相逢潮友迎,金秋相聚溫州城。</p><p class="ql-block"> 追尋故地覓足跡,探捜當年海防營。</p><p class="ql-block"> 揮毫軍涯軼事記,舞槍戰場建功名。</p><p class="ql-block"> 豪情依在初心守,夕陽唱晚別樣情。</p><p class="ql-block"> 我作為當年的黃海潮潮頭、團新聞干事歸來后也欣然命筆賦詩一首:</p><p class="ql-block"> 黃海潮潮友故地聚會</p><p class="ql-block"> 首回合德已幾年,盛況時時腦內漩。</p><p class="ql-block"> 營中雖然無部隊,海防仍舊滿弓弦。</p><p class="ql-block"> 今朝甌地再相聚,昔日潮人又淚綿。</p><p class="ql-block"> 故址重游宣誓響,國家召喚奔前沿。</p> <p class="ql-block"> 潮友徐志平將軍在聚會期間,開了兩三個"夜車",一氣呵成了一首長賦《相聚溫州》,全面、準確、生動地再現了此次潮友們再聚溫州的情景和心情,很受與會潮友和戰友們的盛贊,因而成為此次再聚文集《大潮奔涌譜華章》第四篇章的首篇之作。</p> <p class="ql-block"> 霞關是一座浙閩通道、雄居東海前哨的海防要塞。當年我們曾在這里駐防,高聳的炮陣地上,閃爍著我們警惕的目光;崎嶇的島礁旁,留下我們巡海的腳印。</p><p class="ql-block"> 10月16日,全體潮友、戰友重返當年守衛的霞關,在碼頭上背依南關島合影或單獨攝影留念。當年曾任駐守在南關島上一連指導員、潮友徐志平將軍在山頂營部所在地回眺老街和南關島全景。我和老伴則在碼頭上留下以南關島為背景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霞關老街留下了我們很多的足跡和美好回憶。沿著老街拾級而上的山頂便是營部所在地,我們在老街街頭和網紅打地打卡留影。</p><p class="ql-block"> 劉東耕游畢霞關后留下了七言詩行:</p><p class="ql-block"> 霞關行</p><p class="ql-block"> 霞關古鎮浙閩通,炮臺雄踞臨海風。</p><p class="ql-block"> 猶記當年家書到,滿坡盛開映山紅。</p><p class="ql-block"> 昔日小街潮且暗,石階曲徑彎如弓。</p><p class="ql-block"> 今朝喜變旅游地,處處高掛紅燈籠。</p> <p class="ql-block"> 當年一部以海島女民兵軍民聯防守海疆為原型創作的電影《海霞》曾經風靡全國。10月15日,全體潮友、戰友來到"海上花園"洞頭島、軍分區防區的海霞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參觀。潮友中有人曾來洞頭島采訪過,有人曾在駐島連隊蹲點工作過,今日重返故地格外親切。祝愿軍民團結之花更加鮮艷,祝愿祖國萬里海疆更加固若金湯……</p><p class="ql-block"> 潮友們在海霞紀念館前紛紛合影留念。我們部分登上洞頭島制高點望海樓的潮友觀賞海島全景,我請潮友幫我留了影。周長林老股長老倆口和許多潮友夫婦都在"海誓山盟"小島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全體潮友在前往洞頭島等故地重游時,反復練習合唱《黃海潮之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潮友們在再聚活動中還安排時間夜游甌江,觀賞雁蕩山美景。</p><p class="ql-block"> 10月15日晚,全體潮友、戰友及夫人一起在甌江邊上的海鮮館品嘗了美食后,乘游船觀賞了甌江美麗的夜景和燈光秀,并在游船上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素有"東南第一山"之譽的雁蕩山是溫州大地上的一顆明珠。10月17日下午和晚上,全體潮友、戰友及夫人一起游覽了雁蕩山的旖旎風光。大家在導游指引下觀賞靈巖周圍風景,并在靈巖寺觀賞戰旗峰與雙柱峰之間的飛渡表演。夜幕降臨后,大家饒有興致地觀賞"靈峰夫妻月下戀"等美麗夜景……</p> <p class="ql-block"> 曾在溫州軍分區工作過的潮友專程前往分區大院,并在大門口和政治部老辦公樓前合影留念。尋訪的潮友還重游軍分區前面的中山公園和東側的華蓋山景點。當年政治部宿舍樓就在中山公園東側,我和老伴在宿舍樓靠中山公園一側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相聚日子轉眼即逝,盡管心中萬般不舍,但分別時刻還是如期而至。18日早飯后,潮友們陸陸續踏上歸程。團里老政委王春謙和陳生榮、吳詠翔等駐溫老戰友前來溫州大酒店送行。潮友們、戰友們在大灑店,在高鐵站互相握手、擁抱,依依惜別……</p><p class="ql-block"> 潮友們此時都在心中默念:時光啊,你慢些走!我們多想將老首長、老潮友的笑瞼再多看幾眼,我們還有許多話沒有聊完!問君何時再相逢?執手相約在明朝……</p> <p class="ql-block"> 四、潮友再聚取得的四大精品成果</p><p class="ql-block"> 一是一本內容豐富、編印高檔的再聚紀念文集《大潮奔涌譜華章》</p><p class="ql-block"> 二是一部反映再聚主要場景的精彩視頻</p><p class="ql-block"> 三是一首鼓舞斗志、旋律優美的《黃海潮人之歌》</p><p class="ql-block"> 四是一臺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的文藝聯歡晚會</p><p class="ql-block"> 我為這四大精品寫了七絕一首以賀之:</p><p class="ql-block"> 題潮友再聚四大精品</p><p class="ql-block"> 杜 渺</p><p class="ql-block"> 再聚期間出典藏,眾書文集譜華章。</p><p class="ql-block"> 視頻記錄群英譜,唱響潮歌潮魄揚。</p> <p class="ql-block"> 五、溫州再聚詩詞唱和選輯</p><p class="ql-block"> 為黃海潮戰友溫州聚會歌詠</p><p class="ql-block"> 陳 生 榮</p><p class="ql-block"> 10月14日至18日,黃海潮戰友來溫聚會。作為昔日戰斗在部隊同一新聞戰線上的親密戰友,我們一起度過了忙碌且歡樂的相聚時光。今雖已惜別,激情仍縈懷。聊詠短句,乃為永記。</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十月金秋桂郁濃,故人潮友鹿城逢。</p><p class="ql-block"> 欣觀儕輩多翹楚,把酒抒懷唱大風。</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回首當年業績煌,軍營內外盛名揚。</p><p class="ql-block"> 青春潮友龍蛇舞,黃海掀濤奏錦章。</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歇鞍老驥氣猶雄,歷歷征程憶在胸。</p><p class="ql-block"> 千里志存情熾熱,壯心不已晚霞紅。</p><p class="ql-block"> 和答陳生榮兄</p><p class="ql-block"> 劉東耕</p><p class="ql-block"> 與生榮兄相識相知已近五秩,近日重逢溫州,歸來喜讀華章,遂賦詩作答,以表心聲。</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攜手調防東海濱,相識四十八年前。</p><p class="ql-block"> 弟去金陵赴新任,兄臺贈詩礪我心。</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回首青春吐芳華,激揚文字意氣發。</p><p class="ql-block"> 朝夕相處結厚誼,華蓋山下留佳話。</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潮友再聚甌越行,留溫戰友掃徑迎。</p><p class="ql-block"> 感君宴前一席話,抒發大愛軍旅情。</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同是古稀銀發翁,初心如火仍從容。</p><p class="ql-block"> 吾在石城翹首望,問君何日再相逢?</p> <p class="ql-block"> 溫州行禮贊</p><p class="ql-block"> (和韻陳生榮戰友)</p><p class="ql-block"> 孫智林</p><p class="ql-block"> 陳生榮老戰友激情澎湃致詞,熱情洋溢之詩,久久索懷,時時在耳,遂唱和應答,以謝友恩,延續友情。</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回望當年戰旗紅,攜手揮毫情亦濃。</p><p class="ql-block"> 魂牽夢繞回故地,朝思暮想喜相逢。</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青春歲月多崢嶸,同一戰壕皆稱雄。</p><p class="ql-block"> 昔日輝煌成共憶,把酒言歡唱大風。</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難忘鹿城宴老朋,激情致詞猶在胸。</p><p class="ql-block"> 依依惜別君相送,深深友誼銘心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相聚在黃海潮戰旗下(三首) </p><p class="ql-block"> 杜 渺</p><p class="ql-block"> 和韻陳生榮老戰友(一首)</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一別多年故地逢,舊時友誼亦然濃。</p><p class="ql-block"> 短期相聚衷腸訴,黃海潮魂記在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和東耕、智林,依中華新韻(二首)</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黃海潮連東海濤,戰旗獵獵鹿城飄。</p><p class="ql-block"> 洞頭島上海霞憶,南關營盤遠處瞄。</p><p class="ql-block"> 團部礬山尋故地,溫州市內訪居巢。</p><p class="ql-block"> 甌江雁蕩觀風景,晚宴聯歡情誼滔。</p><p class="ql-block"> (三) </p><p class="ql-block"> 潮友稀齡白發梢,期求見面把心掏。</p><p class="ql-block"> 兩回相聚戰旗下,個個心潮逐浪高。</p><p class="ql-block"> 三個潮魂存腦海,四樁精品自為豪。</p><p class="ql-block"> 離別潮友永相聚,網絡群中聽發號。</p><p class="ql-block"> 注:三個潮性即潮恩、潮友、潮魂,四項精品即形成的一本再聚紀念文集、一部影視作品、一首《黃海潮之歌》、一臺自娛自樂的聯歡晚會。</p> <p class="ql-block"> 黃海潮潮友于2017年和2023年國慶節過后的兩次聚會,是尋根聯誼的盛會,是不忘初心、弘揚黃海潮精神的誓師大會。我們堅信:在黃海精神鼓舞下,在全體潮友的共同努力下,黃海潮的戰斗旗幟一定會高高飄揚,永遠飄揚……</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宁县|
明光市|
平乡县|
汉中市|
南京市|
新和县|
岑巩县|
汽车|
金山区|
什邡市|
五寨县|
股票|
乌恰县|
洛浦县|
互助|
耒阳市|
时尚|
怀柔区|
台北县|
景谷|
延川县|
柏乡县|
南投县|
迭部县|
资阳市|
宜章县|
蓬莱市|
赣榆县|
邢台县|
桐梓县|
济源市|
涟水县|
开远市|
南丹县|
旌德县|
三亚市|
丰台区|
达州市|
巩义市|
安平县|
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