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黑龍江農墾集團閆家崗農場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近郊,這里僅有6580畝耕地,就其規模來說,只能稱得上是一個小農場。</p><p class="ql-block"> 2020年以來,閆家崗農場充分挖掘毗鄰城區這一獨特的區位優勢,在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依托本地豐富的鄉野風光、生態農業和歷史文化資源,通過產業項目建設,形成了一個以現代農業和觀光旅游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的特色業態,為農場持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科技賦能。今年,農場充分利用5G核心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感知體系,實現了全域地塊電子檔案管理,真正做到田間各個系統所采集到的所有數據直接反饋到數字中心,管理人員通過對相關數據的研判、分析,可迅速作出科學決策。平均每畝農田減少氮施肥用量約10%,利用率可提高10%%以上;減少農藥用量10%;減少灌溉用水100立方米,節水15%~20%。其中1700畝智慧農業展示區,采用高端智能機械和現代信息化設備,全部實現遠程控制,減少了風險,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能。</p><p class="ql-block"> 農場還與農墾科學院、墾豐種業、東北農大、省農科院等單位合作,開展水稻品種試驗示范。重點展示的水稻品種共58個,品種、品系、供試材料3000余份,針對種業面臨的“卡脖子”難題,開展新品種培育和技術實驗。同時,農場還承擔了智慧農業和黑土保護兩個全國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任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旅興業。農場以田園風光和稻田畫景觀為牽引,發展集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研學農業等內容豐富的特色農業文旅產業,取得了農業和文旅良性互動的綜合效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稻田畫”簡介</p><p class="ql-block"> 今年農場一共做了六幅稻田畫。其中“三江有畝田”不僅是一個精美稻田畫,在這里,消費者還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定制認養田,享受獨一無二的農事體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閆家崗農場還與黑龍江墾區八五六、建邊、江川、七星等農場合作,建設了“稻田”展示基地,實現了從種植到加工的全程透明化和可追溯,創新了農業營銷模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興百旺。閆家崗農場的農業觀光游不收門票,而是在帶給消費者以沉浸式體驗的同時,吸引游客登塔觀光稻田畫、乘小火車田間游覽、銷售特色農產品和文創產品以及餐飲、民宿等延伸服務獲取收益。去年,游客約20萬人,農場直接收入約200萬元。今年夏季,平均每天的游客都在1萬以上,周末一般達2萬左右。有理由相信,憑此勢頭,旅游服務收入超過農業種植收入指日可待。</p><p class="ql-block"> 農業觀光旅游的興起,給農場帶來了明顯的綜合效應。首先是帶動了農業的發展。農場的6588畝耕地,經過不斷標準化格田改造,從910個小格田改造成181個大格田,最大格田面積54畝。各類作物的種植,均采用優良新品種和各類先進農業技術,既令人賞心悅目,又促進增產增效。其次是增加了農業效益。如“私人定制一畝田”項目,每畝收取5800元,秋季提供400斤稻花香大米,消費者可參與田間勞動并拍攝留痕,還可遠程實時觀看水稻生產過程,實現了效益倍增。三是提高了職工收入。種植、養殖、勞務等產品和服務均可就地變現,去年農場職工人均收入超過3萬元。四是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臨近的村屯也都搞起了民宿、餐飲、運輸等旅游服務。五是為其他農場提供了展示平臺,成為展示北大荒現代農業的一個窗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農業是一個具有較強復合功能的產業。但一直以來,受諸多因素所限,人們只關注其食物和原料的生產價值,而忽略了它所特有的生態、社會、文化、休閑等多方面的價值。</p><p class="ql-block"> 閆家崗農場發展農業觀光旅游的意義在于,它拓展了人們的思路,促進了農業復合功能的深度開發、相互交織和城鄉融合,為現代農業提供了多元價值,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這條路子會越走越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鏈接:閻家崗遺址的發掘工作始于1982年,當時一位磚廠工人在取土時發現了人類頭骨化石碎片及石制品。經過連續四年的考古發掘,考古工作者發現了31種哺乳動物化石和若干件經過人工打制的骨器等,總共有2500件化石標本。出土的石制品包括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石核等,均為人工打擊而成;人工打擊的碎骨43件,骨器7件。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還出土兩個古營地遺址,相距40米,分別用300和500多塊獸骨壘砌而成。這兩處“骨圈”,在國內是首次發現。</p><p class="ql-block"> 通過對出土化石標本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測定,閻家崗遺址的年代為距今22370±300年,相當于舊石器時代晚期。這表明在中國晚期智人即現代智人時期,哈爾濱地區已經有了古人類的活動。遺址的發現和發掘,不僅對黑龍江、哈爾濱地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世界考古學界關注的某些課題也提供了重要資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方县|
榕江县|
馆陶县|
射阳县|
博野县|
霞浦县|
九龙城区|
江口县|
林甸县|
衡山县|
永吉县|
江西省|
北安市|
安庆市|
咸宁市|
东方市|
雅安市|
北京市|
曲阳县|
博客|
张北县|
合作市|
兰州市|
莎车县|
辽宁省|
兴和县|
永年县|
石棉县|
沭阳县|
绩溪县|
疏勒县|
鹿邑县|
乐平市|
吉林省|
广宗县|
泾川县|
昆明市|
保康县|
新沂市|
宁蒗|
绥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