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草原漫游(二)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從騎馬場出來,導游又帶領我們馬不停蹄地驅車來到另一個讓我今生難忘的大自然景區——越野車穿越白樺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所謂穿越白樺林,就是大家在山下,五個人為一組,換乘越野車去山上玩兒。八臺準備好的越野車依次列好陣容,大家紛紛跳上車一個個像整裝待發的戰士,一聲令下,越野車像離弦的箭一樣,沿著一條左側是白樺林,右側是開滿油菜花的狹窄土路,向山頂直沖上去。十多分鐘的路程,風馳電掣的車速,刺激又過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朋友,當你感到生活諸多不順,工作感到壓力時,不妨來此地游玩兒一下,站在山頂上的你會情不自禁地打開雙手,對著空曠的草原大聲吶喊,頃刻間你會感覺很減壓。然后極眸遠眺,又會讓你心情無比舒暢。廣袤的草原上,一坡坡金燦燦的油菜花海連接著灰綠色的大塊麥田,開滿白色花朵的馬鈴薯基地與遠方彎曲的河流四面八方遙相呼應,像彩虹一樣鑲嵌在平疇一樣的綠毯之上。我在心里由衷地發出感嘆: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尋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七月的草原,午后烈日如火,但此刻的山頂上卻清涼無比,習習的夏風吹拂在身上讓人感覺心里特別舒暢。早已等候多時的兩個身著蒙族服裝的姑娘和小伙打開音箱,悠揚的馬頭琴宛如一股蕩氣回腸的清泉縈繞在山頂。婀娜多姿的蒙族姑娘在蒙族小伙粗狂豪放的歌聲中翩翩起舞。大家自發地組織起來,打起節拍踩著歡快的節奏,手拉手跳起了舞蹈,氣氛空前熱烈。導游美女一邊烘托氣氛,一邊趁機發了個航拍,把美好溫馨的一刻記錄成永恒。雖然游客都是來自東豐境內,但多數人彼此并不熟悉。這場歡樂的游戲,一下子就拉近了老哥老姐妹們之間的距離,彼此不再感到陌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游戲結束后,導游給大家半小時時間去花海拍照。因為是自拍桿拍照,所以我和小妹選了個油菜花稀疏的地方,把自拍桿調好角度放到前邊,取下遙控器,在花海里留下了一張張今生難忘的鏡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夕陽西下,結束了一天的愉快旅行,回到額爾古納市安營扎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今晚住地的賓館有三車外地游客,大家同時在賓館用餐。熱情好客的蒙族兄弟用最尊貴招待客人的方式,為我們這些遠方的每個團隊備下一只烤全羊。吃烤全羊之前,按蒙古人的禮節,需要完成一個莊重的開羊儀式——就是每個地方的團隊要選出一對能喝酒的男女,換上蒙族服裝,“扮演”王爺和王妃。上臺后,先有蒙族姑娘向王爺王妃獻上一條象征吉祥的藍色哈達,再由蒙族小伙引領,完成祭酒儀式。即用手指點酒輕彈:先敬天、后敬地、中間敬神靈。之后,按照程序每個王妃親自操刀,從羊背上劃個十字,寓意十全十美。王爺接過刀從羊腿上割下一塊羊肉一分為二,先取一塊遞給自己心愛的王妃品嘗,然后王妃拿起第二塊肉在送到王爺的嘴里品嘗。儀式進行中,蒙族姑娘小伙載歌載舞烘托氣氛,游客們紛紛掏出手機錄下了這珍貴又溫馨的場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儀式結束后,各地導游高高興興地領回自己團隊的烤全羊,在悠揚的馬頭琴聲中大家舉杯共飲,一起品嘗美味。晚餐中除了烤全羊還配了幾個小菜,進餐中,蒙族姑娘小伙手拿麥克來到臺下,在游客中繼續為大家唱歌助興,場面頗具民族特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草原的夜來得很晚,待到九點多鐘才暮色低垂。晚餐結束之后,賓館的接待人員在院子里給大家安排了一場盛況空前的篝火晚會。此時三伙游客混在一起,快樂不分你我,幸福大家共享。煙花璀璨篝火通明,陌生的面孔,熟悉的旋律。大家互相拉起手來歡呼雀躍地圍著廣場旋轉沖刺,會跳迪斯高的男女不分老少在中間與蒙古姑娘小伙互動,盡情地跳啊唱啊,吶喊聲口哨聲此起彼伏。大家忘記一天的旅行疲勞,玩得不亦樂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草原漫游(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按著既定路線,來草原的第二天早上先去呼倫貝爾又一著名景點——186彩帶河,下午向滿洲里進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途中漫游中俄最美邊境線,觀賞額爾古納到滿洲里一路的自然風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路上,美女導游繪聲繪色地向我們介紹了呼倫貝爾的地理環境,礦產資源,并指著窗外遍布的風力發電,無比自豪地向我們講解草原上風力發電對祖國的貢獻。說北京天安門上的四盞長明燈其中有一盞燈就是草原風力發電供上去的。她告訴我們186是指從我國北疆線到景點的路程為186公里,彩帶河是指額爾古納河,也是中俄邊境的界河,因此景點就以186彩帶河命名。待會上去站在觀景臺上可以一眼望兩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行進途中游覽了幾個小型景點,到達186彩帶河時已臨近中午。坐纜車上山,個人須付費15元,午飯在景點內自行解決,大家取到門票后抓緊時間結伴上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86彩帶河和別的景區一樣,各種風味小吃、冷飲應有盡有,叫賣聲不絕于耳,其中生意最好的當屬天藍色哈達的銷售量。各種自費的小型游樂場所隨處可見,往來游客摩肩接踵。一個小時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在山頂上游攬拍照,盡情領略中俄邊境的異國風光!手扶防護欄向西俯瞰,山下蜿蜒九曲的彩帶河在陽光的折射下閃著五彩繽紛的光輝,如同舞者手中揮舞的彩帶,飄逸飛揚,又似畫家筆下描繪的長卷夢幻而神秘。收回目光,眼前漂浮的白云好似能觸手可及。回首北方極目遠眺,是連綿起伏的俄羅斯山脈。一馬平川的草地上有幾條白亮亮的河流隱隱約約蜿蜒在沼澤與葦叢之間。山坡下有一個小鎮和幾處零散游動的牧群。雖然俄烏戰火還在燃燒,面前的這片土地卻是那樣的安寧與祥和。如果你想近距離看看俄羅斯小鎮的清晰景觀,可以花錢租觀景臺上的望遠鏡。可此時的觀景臺早已人山人海,別說午餐座位,就是等待滑草的游客在涼棚里已排得滿滿的了。因為這是亞洲最長的滑草坡道,坡度大約45度角。從上至下滑行,瀟灑自如地如同一只在空中飛翔的鳥兒一般,幾百米的坡道凌空而下,僅需要一分鐘多的時間。在旅途中感知神奇,在生命中體會奇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租服裝拍照時間上來不及,就是想在明碼標價的石碑前留個影都是不可能的了,想花錢你都排不上號。我和小妹先在寫有186彩帶河字樣的標志牌前排隊合個影,又去觀景臺的圍欄上拍了幾個鏡頭之后便穿過一段幽長的木棧道,去彩帶河東邊的制高點處去觀賞另一個景點——莊重又神密的“敖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提到“敖包”人們自然而然會想起《敖包相會》的那首歌。其實所謂“敖包”就是用石頭堆砌的形狀類似蒙古包的圓錐形土堆,中間插一捆樹枝,樹枝向下邊的石頭上扯著一圈彩旗。“敖包”的大小取決于石頭的多少。祈福的人們在石頭上系滿了藍色的哈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說起敖包,導游美女在車上還給我們科普了一下敖包相會的故事:說是很早以前,草原上有一對相愛的青年,因愛情受阻,在一個月朗星稀的晚上相約來到敖包旁海誓山盟,向對方傾訴衷腸,后來在敖包的庇佑下兩人愛情得償所愿。人們出于對敖包的敬重,便把這個故事寫成了一首歌。史料上記載,敖包的作用原本是用來標記道路和界碑的,不知怎的,人們慢慢地把對“敖包”的敬畏演繹成了祭祀山神、路神,祈禱豐收及家人平安的美好象征。像這樣的“敖包”草原上比比皆是,每當路過有“敖包”的地方,人們都會下馬參拜,為自己討一個吉祥的寓意。不僅如此,人們還會為“敖包”添上幾塊石頭或幾捧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站在神秘的“敖包”前邊,我和小妹也按導游的指點,雙目微閉,左手五指并攏放在胸前,右手摸著敖包上的哈達,隨著人流,無比虔誠地由左向右轉三圈,邊轉邊在心中默默許愿,不管靈與不靈,入鄉隨俗嘛,大家也都紛紛照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結束了168彩帶河的游覽,下午我們沿中俄最美邊境線來到一個叫“哈薩爾蒙古圣地”的景區,在這里大家可盡情領略蒙古族風情,了解牧民的生活習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進入景區,大門兩側一邊各有兩位騎著馬的蒙古兄弟列隊迎接我們這些遠方的游客。女主人則如同美女導游和我們初次見面時一樣,平端著酒碗,右手放在左肩下方微微頷首,對我們恭敬地說了一句蒙語“賽音百努”。之后女主人開始向我們傳授敬奉長生天的喝酒方法。首先斟滿一小杯酒放在左手平端胸前,用右手的無名指沾一下酒與拇指相碰向天空輕輕彈一下,表示先敬天,再沾一下酒向地輕輕彈一下,是敬地,再沾一下酒點一下自己的腦門兒,表示敬神靈。這時兩邊騎馬的蒙族兄弟從馬上跳下來,女主人雙手端起酒杯輕輕抿一小口,整個儀式就完成了——這就是蒙族人迎接遠方客人的方式叫“下馬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游客們依次按照女主人教的方法接過酒杯敬完長生天之后方可隨女主人進入景區參觀她們的蒙古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景區內場地很寬敞,西側有幾匹駱駝拉著象花轎一樣的小車,小車里坐著游客,轉圈游玩,駱駝拉車我還是第一次看見。北邊并排有幾個藍白相間的蒙古包,每個蒙古包的女主人都在熱情地接待分給她們的游客。蒙古包的門框很低,女主人叫我們進門時不可以踩踏門檻,否則會不吉利的。這是我第一次進入牧民的蒙古包,氈房里邊和我想象的有些出入,地面沒有錦繡圖案的地毯,而是東北裝修風格用的木質地板。沒有窗戶,光線卻很充足,因為蒙古包吊頂用的材質類似一種半透明的塑料。整個氈房的舉架為鋼筋結構從里邊看一目了然。一塊類似舞臺上序幕的拉簾把臥室遮擋得嚴嚴實實,看不見里邊的擺設。外間就如我們東北的客廳,圓形寬敞的大廳中間放一個小茶幾,前面呈半圓放兩排接待游客的小凳子。縱觀整個房間除了充足的光線,用“家徒四壁”來形容好似又不太恰當,因為我發現房間的圍墻上除了有一圈掛有生活物品的線繩之外,還有一件與之反差極大的家用電器——空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女主人小巧玲瓏,精明干練,談吐之間感覺應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蒙族少婦,她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向我們娓娓講述了馬背上這個民族的悠久歷史,婚嫁習俗,兒童教育等大家關心的話題。又向我們闡述了草原牧場的分布與牧民的收入狀況,以及政府部門對牧產品產業鏈的銷售和開發旅游業的雙項扶持,給牧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善等等。聽完女主人的講述我由衷地驚嘆,在東北農村,我們每個農民平均只能分上兩畝農田,而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生活的每個牧民竟能分到上千畝的牧場。一般每戶牧民家都有幾十至上百頭的牛羊,由此可見草原的面積是多么的幅員遼闊,還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草原上的牛羊別看外表瘦弱其身體卻是很強壯的,因為這些牲畜長年飼用的牧草除了是純綠色之外,牧草中還含有50多種中草藥成份,且從不喂任何含有添加劑的飼料。所以草原上牛羊駱駝所產的奶和肉是純天然綠色食品,就如同我們農村自家養的土雞一樣。這次草原之行受益匪淺,不光游覽了草原的山河美景,還增長了不少知識。(精彩待續)</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川县|
金湖县|
龙胜|
绥宁县|
揭西县|
石柱|
贵州省|
广水市|
云林县|
临桂县|
固阳县|
道孚县|
左云县|
陆良县|
安新县|
罗甸县|
襄垣县|
衡水市|
吉安县|
余江县|
西乡县|
霸州市|
青阳县|
云梦县|
贡嘎县|
石林|
库尔勒市|
额尔古纳市|
紫阳县|
高碑店市|
和林格尔县|
保亭|
治多县|
镇宁|
灵山县|
汉中市|
孝感市|
同仁县|
噶尔县|
容城县|
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