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ont color="#167efb">邢臺大峽谷</font></b> 邢臺大峽谷景區是以石英砂巖峽谷景觀為主體,輔以山崖、瀑布、人文風情等內容的峽谷群型旅游區,其所具備的壟斷性石英砂巖峽谷群和典型性的嶂石巖砂巖地貌特點,在太行山區乃至全國山岳型旅游區中獨樹一幟。 可乘纜車上山 沿途可見山勢險峻 沿著崖壁架設的棧道 牛毛在纜車轎廂里觀山景…… 我們選擇了第一條線路……沿途景色不錯,怪石嶙峋,各種曲里拐彎,不咋驚險,稍加注意便可安全抵達索道下站。 黃巢殿前的小憩 由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黃巢峽是唐末黃巢農民起義的根據地之一,除遺存的舊城郭、練兵場、跑馬棧道外,村莊、古剎寺院和山巖名稱都留下了與黃巢起義軍有關的印跡和傳說。 氣候宜人,比較涼爽 沿著棧道,時而往上走在崖壁上,時而往下到谷底…… 崖壁上的棧道 “梧桐在哪兒喊啥呢?” 仰望百尺山崖上的棧道,我們剛剛走過…… 走到“秘境”這里就是山下了……乘纜車上山,步行下山,這是不錯的選擇。年輕人可以跑上跑下。 這里還是諸多“基地”…… <b><font color="#167efb">邢臺市博物館</font></b> 邢臺博物館,是歷史與藝術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大型市級綜合博物館。 邢臺博物館,位于邢臺市襄都區開元北路,總建筑面積78000平方米,是河北省布展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于2023年5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 序廳正面為4塊高約10米的大型浮雕,展示了邢臺自新石器時代至清末,長逾萬余年的發展歷程和歷史風貌。 <b>《井地長風——邢臺歷史文化展》</b> 位于博物館二層,以時間為主線,通過文物來講述邢臺從舊石器時代直到清朝末年,長達數萬年的歷史。有史前文化、商周文明、戰漢風云、隋唐史跡、宋元瑰寶、明清風采等6個單元。 “耳為父癸”銘獸首鋬獸面紋銅爵(商代)國家一級文物 嵌獸首直內玉戈(商代)國家一級文物 立耳獸面紋銅鼎(西周) 帶甗虎首煙道銅灶(漢代)國家一級文物 錯金四神幾何紋長頸銅壺(漢代)國家一級文物 三輪盤附觴銅溫爐(漢代)國家一級文物 綠釉庖廚陶俑(漢) <div><br></div><div><b><font color="#333333">《千年邢窯——邢瓷文化藝術展》</font></b><br></div> 邢窯是我國白瓷的發祥地,是“南青北白”的代表窯口,燒制于北朝晚期,鼎盛于唐,終于元明。邢窯白瓷的成功燒制打破了自商周以來青瓷一統天下的格局,在中華陶瓷發展史上占據重要的地位。 綠釉杯(唐) 三彩缽(唐) 三彩獅子(唐) 陶仕女俑(唐) 戴風帽立形武士俑(唐) 磁州窯白釉黑花坐形童子像(宋) 磁州窯白釉黑花“洞庭春色”四系瓷瓶(元) <div><br></div><div><b>《邢國史跡——邢侯墓出土文物展》</b><br></div> 佛龕(唐) (唐) 武士陶俑(唐) 玻璃釉陶俑(元) 釋迦牟尼佛銅造像(明) 泥金文殊菩薩銅造像(明) 精美的首飾 <div><br></div><div><b>宋金明墓</b><br></div> 邢臺自古以來為人文薈萃之地,多年以來,境內屢有古墓葬被發現——宋金明墓展通過展示近年發現的宋代、金代和明代的古墓,揭開地下世界的神秘面紗,讓觀眾近距離一睹真容。同時輔以多媒體等高科技手段,全面展現古代墓葬內部的細節,從而了解邢臺地區的墓葬文化。 復原的車馬 鎮墓獸(唐) 鎮墓獸(唐) <div><br></div><div><b><font color="#167efb">開元寺</font></b></div> 離市博物館不遠就是著名的開元寺,參觀完博物館就可以直接過馬路去開元寺參觀瞻仰。 開元寺全景鳥瞰(百度網片,一般人不可能拍到這個角度) 邢臺開元寺是大開元宗及曹洞宗的祖庭,禪宗二祖的傳缽之地和禪宗七祖神會大師的駐錫之地。歷史可追溯至后趙時期,隋文帝時名“泛愛寺”,唐武則天敕封為“大云寺”,唐玄宗賜額開元寺,元世祖忽必烈兩次幸臨,賜名大開元寺,清代時“古剎春游”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民國時“野寺鐘聲”為古邢臺八景之一。 邢臺開元寺是我國保存較為完整的唐代名剎之一,寺內現保存著大量的古代碑刻、造像、經幢及經文,其中唐十六面經幢為中國現存唯一一座。 天王寶殿里的彌勒菩薩坐像 圓通寶殿 殿內供奉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坐像,佛像用產于江南的香樟木雕成,比例勻稱,紋飾細膩,寶相莊嚴,是我國大型木雕佛像藝術珍品。邢臺大開元寺自宋代起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新修的大寺對大悲菩薩的金身重塑依舊十分敬重。 每年的農歷二月十九日是觀世音菩薩圣誕,六月十九日是觀世音菩薩成道日,九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出家的日子,也是開元寺的傳統節日和紀念日。 大雄寶殿 殿內供奉著法相莊嚴金碧輝煌的“三身佛”,它們分別代表著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報身佛盧舍那佛和應身佛釋迦牟尼佛。 唐十六面經幢 我國現存唯一一座 寺內建筑也是值得仔細欣賞的…… 參觀結束,跟門口的韋陀佛爺告個別…… <div><br></div><div><b><font color="#167efb">普利寺塔</font></b></div> 普利寺塔(又名千佛塔) 位于邢臺市臨城縣城關東北,始建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普利寺塔不僅是一座非常漂亮的佛塔,而且該塔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神秘”故事,我們慕名前往參觀。 普利寺塔為磚塔結構樓閣式,平面呈方形,高33米,共8層,坐落在高5.83米,東西長22.44米,南北寬24.64米的高大石砌臺基上,塔基為磚砌方形,每邊寬7.17米,上三層疊收至一層塔身墻根。<br> 據傳說,臨城普利寺塔隱藏著佛教史上的一個重大秘密:宋仁宗在臨城普利寺內建造方塔,塔成后有異僧奉舍利入內。古稱“異僧”,多是西域“洋僧”,為佛教高僧,大宋王朝把如此重大的佛事活動交給一個“異僧”辦理,想必這個“異僧”非同一般。異僧所奉舍利,應當是唐武宗滅佛“法難”中被僧人們冒險轉移、保護,歸隱山野的極其珍貴的國寶級的舍利。從異僧奉送舍利入塔的時間安排上看,行蹤十分神秘,塔建好了送舍利的異僧也準時到了,時間上沒有任何空隙。這說明臨城普利寺塔是專門為國寶級的“舍利”而建的。 普利寺塔是中國唯一保存的北宋方形密檐式仿木磚塔,塔身曲面、曲線的使用也獨具特色,為研究古代建筑造型藝術提供了實物例證。 “爽亭”(北宋 蔡京) 塔身內部空間狹小,幾位大媽在做禮佛的準備…… 往上看,啥也看不著……。 2001年6月25日,普利寺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國時期的普利寺塔及千佛碑(網傳老照片) 毛大夫對這些碑刻、石像、浮雕等頗感興趣,認真地拍照研究……很多史記、傳說、景致,都是她追考出來的并成為我們游歷的新目標。 塔院里有一些古舊碑刻,其中有一通石碑竟然刻著“漢順平侯趙云故里”,那應該是正定縣的吧,咋跑這兒來了呢? 邢臺好多好玩兒的地方,我們時間有限,再加上美篇篇幅不宜過長,所以只能點到為止了。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4qop3dk" target="_blank">牛毛細雨冀南行(一、省博)</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5htfe8s" target="_blank">牛毛細雨冀南行(二、正定 )</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5pelnxt" target="_blank">牛毛細雨冀南行(四、響堂山石窟)</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运城市|
九江县|
婺源县|
竹北市|
翁源县|
仙桃市|
安泽县|
浙江省|
兴义市|
陵水|
顺义区|
灵丘县|
维西|
惠州市|
峨山|
阜南县|
塘沽区|
伊通|
蚌埠市|
黎川县|
谷城县|
香格里拉县|
刚察县|
宁安市|
西和县|
岗巴县|
博客|
泗阳县|
建德市|
红桥区|
井冈山市|
东乡族自治县|
报价|
那坡县|
巴青县|
新蔡县|
东乌|
大田县|
湘西|
娄烦县|
抚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