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郭沫若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8號,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原是清朝年間是恭王府的馬號,1963年至1978年郭沫若在此居住,于1988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1994年更名為“郭沫若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故居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大門坐西朝東,為三間一啟式王府大門。大門東側建有磚砌一字影壁。門內為一座大型庭院,是故居的前院,前院的西南角建有翠珍堂。主體建筑位于庭院北半部,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前院為辦公區,后院為生活居住區。郭沫若故居展示了這位詩人、學者兼戰士的一生及其在文學、歷史、考古、翻譯等領域中的成就和為和平運動所作的貢獻。這五個燙金大字的匾額是鄧穎超同志書寫的。</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曾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第一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全國文聯一、二、三屆主席。</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是中國現代文學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思想家、書法家、政治家。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p> <p class="ql-block"> 1921年,郭沫若發表第一本新詩集女神,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之作,他也因而成為中國西詩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在五四運動時期,他以充滿革命激情的詩歌來歌頌人民革命,同時也創作了大量的話劇劇本,鼓舞迷心,事跡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鸛草、孔雀男、高漸離六出歷史悲劇作品,其中屈原最受歡迎。郭沫若一生創作大量作品,合集編程郭沫若全集38卷。</p> <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13日,郭沫若故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3月27日,郭沫若故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宁县|
循化|
科技|
台东县|
永清县|
恭城|
宣城市|
正安县|
葵青区|
塔城市|
东丰县|
鸡泽县|
威远县|
金门县|
含山县|
青海省|
灵丘县|
海盐县|
定结县|
卓尼县|
万安县|
榕江县|
老河口市|
福州市|
泸水县|
江西省|
恭城|
扎兰屯市|
榆树市|
盈江县|
江津市|
涟水县|
邯郸市|
乌鲁木齐市|
恩施市|
宜兰县|
尚义县|
中超|
招远市|
健康|
昭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