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說過一句話:“修行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為了遇見你自己。”我想,仲來兄退休后寫的這本《情灑古稀年》也不是為了成為作家,更不是為了獲得一個什么文學獎項,而是為了給自己的人生感悟找到一個“家”而寫的。這是一種最恰當的、最有價值的、最具緣分的“遇見自己”。正像余秋雨教授說的:“當峨冠博帶早已零落成泥,崇樓華堂也都淪為草澤之后,那一桿竹管毛筆偶爾涂畫的詩文,卻有可能鐫刻山河,雕鏤人心,永不漫漶。”這也正是《情灑古稀年》的付梓意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仲來兄把自己的書定為“散文集”,我認為這個定位是準確的。散文有廣義的散文與狹義的散文之分。廣義的散文既包括詩歌以外的一切文學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學著作、論文、應用文章。狹義的散文即文學意義上的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劇本等并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它包括抒情散文、敘事散文、雜文、游記等。中國文藝學理論泰斗童慶炳在他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中說:“文學散文是一種題材廣泛、結構靈活,注重書寫真實感受和境遇的文學體裁。”顯然,《情灑古稀年》符合題材廣泛多樣,結構自由靈活,書寫真情實感的文學散文特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情灑古稀年》分為故土篇、親情篇、情趣篇、游歷篇和時光篇五個部分。以寫人、敘事、寫景、詠物、懷念、感悟、游歷等筆法,描寫了風土人情、政事倫理、花鳥魚蟲、往事回憶、情感述懷等境遇,運筆自如,不拘成法。隨手拈來,生發(fā)開去。時而勾勒描繪,時而敘述聯(lián)想,時而抒情言志,時而侃侃議論,信筆所致的內容都貫穿在深刻思想的主線上,雖然角度不同,卻緊扣主題。讀了《情灑古稀年》以后有幾點感受,與仲來兄商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語言層面的地域特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自古以來,作者的語言風格與作者所生活的環(huán)境密不可分,由此而形成了作者的修辭特點與藝術風格。亞里士多德認為:“修辭的高明,就是風格。”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而發(fā)展出了語言的地域特點就是“思想的外衣”的說法。雖然這一說法遭到了法國作家福樓拜的批判,但我認為,語言的地域特點還是一種“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如作者在《故鄉(xiāng)節(jié)氣印記》里的“就連炊煙也變得直勾勾地一動不動。”在《我看故鄉(xiāng)》里的“如同家巴雀一樣一起廝混。”“一口氣喝上一馬勺。”在《父親節(jié)前話父親》里的“打平伙”等等。這里的“直勾勾”“家巴雀”“一馬勺”“打平伙”都是本地俚語,用在文章里,顯得非常恰當,讀來順水順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烘托作用。同時,這些地域語言的應用,也正是仲來兄散文創(chuàng)作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形象層面的善良特點。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對“善”的追求,是一切文學作品的價值追求。在文學作品當中,善惡的探索和表現(xiàn),常常伴隨著強烈而豐富的情感,這種情感是感性和主觀的。在仲來兄筆下,無論是父親、母親、岳父、二舅等諸多人物形象,都是善良的大好人。其中,在《我用謊言還母親》當中,作者對“謊言”的理解,是他最大的“善良”。例如:“時過境遷,轉眼間我也老了,這些年不知何故,母親的一些謊言經常回響在我的耳邊,讓我一想起就難以抑制,淚流滿面。我想,是不是謊言也能相互交換?是不是謊言也能醫(yī)病解難?或許正是母親當年的謊言教會了我,讓我又用謊言來對付她。如果是這樣,我寧愿被這種謊言欺騙著。因為它是人世間親情溫暖的精華,它建立在內心至誠、至善的基礎上,它不是欺上瞞下,不是故意違背事實,而是一種善意的愛意或情意的情愫表達。善意的謊言編織的是美好的東西,洗滌的是靈魂的悲傷,給人們帶來溫暖、幫助和快樂。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謊言,它可以讓生命增光添彩,煥發(fā)生機和活力!”這些話,無疑是直擊人類心靈的最深處,最軟處的語言“水漂”,怎能不激起陣陣漣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表達層面的感悟特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對工作、生活、情感、讀書乃至于整個人生的感悟,是《情灑古稀年》的又一大特點,讀來令人感嘆不已。如《人生就像麻麻草》,從文章的題目來看,把人生和麻麻草放在一起,就是一種十分形象的比喻。在文中,又把鮮花與麻麻草放在一起,又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在這兩個文學意象的基礎上,緊接著加入了作者的感悟:“麻麻草,我的朋友!我覺得,作為人,還是應該像你一樣,踏踏實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裝點好自己的江山,靜靜地匍匐在故鄉(xiāng)泥土的深處,守護好每一個回家的腳印,守護好每個季節(jié)樸實的希望,自然而然接著地氣生活吧!人生一世,草木而已!”文章到此嘎然而止,一句:“人生一世,草木而已!”瞬間把濃縮到極致的感悟推向頂峰,給人心靈以極大的震撼。可見作者的感悟能力和寫作功力,非常人能比。從而達到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審美理想評價的最高標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內容層面的豐富特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情灑古稀年》故土篇、親情篇、情趣篇、游歷篇和時光篇五個篇章的具體內容,可謂是涵蓋了人生的每一個方面。還有妻子王翠梅的《懷念我的婆婆》等四篇散文,在附錄里面,還錄入了本土作家陳寶君的一篇評論,使整個散文集在內容層面上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特點。較為全面地再現(xiàn)了作者主觀世界以外的客觀世界,面對現(xiàn)實,正視現(xiàn)實,忠實現(xiàn)實,而不是繞開現(xiàn)實,躲避現(xiàn)實。文中有些話甚至還很犀利,直擊時弊死穴,讀來使人“拍案叫絕,酣暢淋漓!”如在《從貓與老鼠的故事中想到的》一文中對執(zhí)法和罪犯之間的微妙關系的描述。在《讀書偶感》中對人與動物的相似之處的描述。特別是在《詩和遠方》一文中對個人情懷與現(xiàn)實生活展開了極為豐富的想象,從人性的深度,挖掘出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一段原文摘錄如下:“我認為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帶著詩意來的,關鍵在于如何布局謀篇,啟動和展示詩意走向遠方。是的,人生之幸莫過于有一幫好同學好弟兄。平時說說掏心窩的話,有事互相幫襯著,有樂相互分享著。嬉笑怒罵其樂融融,其樂無窮。回頭,有一路的故事;低頭,有堅定的腳步;抬頭,有清晰的遠方。一個人在精神天地里,總要嗅著氣味找到同類,沒有同類的生活是孤獨的。孤獨就是,你活得精彩沒人欣賞,活到落魄沒有人疼惜,盡管身邊人來人往,卻好像被全世界遺忘。這樣的孤獨,是多么深的蒼涼。你瞧,這就是對人性的科學評估,這就預示著與‘詩和遠方’在心理上結為了朋友。”由此看來,《情灑古稀年》內容層面上的豐富性,是極其厚重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五、意蘊層面的積極特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閱讀《情灑古稀年》,不論是那個篇章,那篇文章,都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不論生活如何艱難,遭受何種挫折,受到任何不公,作者都能真實面對,且毫無畏懼,始終是勇往直前,克服重重困難,戰(zhàn)勝任何艱難險阻,披荊斬棘一路向前。這種精神,最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和好感。使讀者借助于文本的符號,進入一個積極向上的空間,而不是導入頹廢。通過作者營造的這種文本環(huán)境,使閱讀者從共鳴中得到感悟與理解,進入一種詩情幻化的哲學境界,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和宇宙的奧妙,閱讀情感得以大幅度凈化,從而得到自我的超越和人格的提升。由此我想到,這就是文學作品發(fā)揮審美和教育作用的獨特方式吧。既不是以理服人的說教,也不是直截了當的勸諭,而是憑依情感的溝通和震撼,激發(fā)人心靈中潛在的向往真善美和追求自由的天性,以令其掙脫物欲和私利的束縛,不由自主地進入一種超凡脫俗、高尚純潔之境。這正是《情灑古稀年》意蘊層面的積極特點,實在是難能可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馬克思曾贊揚英國的一批杰出的小說家:“他們在自己卓越的、描寫生動的書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會真理,比一切職業(yè)政客、政論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還要多”。恩格斯幾乎用同樣的口吻提到了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能夠以生動的形式揭示真理,向讀者提供豐富的社會知識,因而具有一種全面的認識價值、審美價值和教育價值。我認為,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這一觀點來評判《情灑古稀年》,無疑它是一部揭示真理,褒善貶惡,弘揚正氣,很接地氣的散文集。是啊,讓我們從《情灑古稀年》中,聽著那遙遠的哭喊聲和笑鬧聲,去體會一個農村孩子成長的心理路程、人生感悟和對生命的獻禮,以及仲來兄所說的:“最后的香味與愛意。”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二〇二四年六月二十日于井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本文作者:侯青山,筆名:侯戈,1964年出生,中共黨員,畢業(yè)于山西大學教育學院,先后在山西藝術職業(yè)學院、山西大學教育學院、中國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yè)、北京大學戲劇文學研修班進修、學習。兼任北京大呈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藝術總監(jiān)。北 京軍區(qū)地方軍事志編撰學會會員、中國山老區(qū)經濟發(fā)展促進會會員、中國影視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會員、山西教育學會理事、朔州市藝術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朔州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第三屆副主席兼秘書長、平魯區(qū)作家協(xié)會主席。先后在文化站、文化館、李林中學、渾源師范學院、朔州教育電視臺、朔州教育雜志社等單位工作。歷任音樂教師,藝術欣賞教師,歌舞團長,校團委書記,記者,文創(chuàng)園管委會主任,總編等職務。</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安市|
西畴县|
建阳市|
宽甸|
平果县|
永州市|
洛川县|
宝山区|
通海县|
宾川县|
家居|
克东县|
许昌市|
仁怀市|
宽城|
左云县|
高碑店市|
通化县|
通榆县|
肇州县|
西乌珠穆沁旗|
汾西县|
四平市|
江北区|
黄平县|
巩义市|
台安县|
吴江市|
特克斯县|
沾益县|
武穴市|
南城县|
邯郸市|
昔阳县|
连平县|
五大连池市|
扎囊县|
安阳市|
房产|
旌德县|
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