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軍事測繪紀事 <p class="ql-block">謹以此文獻給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7周年</p> <p class="ql-block">馬貢澤烈士生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作者通過AI人工智能作圖繪制的馬貢澤烈士照片</p> <p class="ql-block">記得那還是1981年6月22日。</p><p class="ql-block">那天,我正和分隊的戰友們一起撿柴禾,劈柴禾,突然聽到不遠處有人叫我排長,定睛一看是馬貢澤,我快步迎上去握住他的手:“小馬,您好!好久不見。”“排長,您好!您,身體還好吧?”“好,好……。”</p><p class="ql-block">此時,我見眼前的馬貢澤比在出測前清瘦了許多,發青的臉色很不好,心里很不是滋味。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因為交通和運力問題,墨脫測區的各個分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糧荒。</p><p class="ql-block">我問馬貢澤:“您這是要去哪里干啥?”</p><p class="ql-block">馬貢澤回答:“我去巴日和“I6”觀測點包標。”包標就是把覘標上的圓籠用醒目的布包起來,方便觀測人員找目標。前前后后,馬貢澤在我們分隊呆了兩天,完成包標任務后就急著趕回他們分隊,沒想到我與小馬的這一次分別竟成了永訣。</p><p class="ql-block">時間到了1981年9月7號,隊長李國楨來到了墨脫縣我們分隊的臨時駐地檢查任務完成情況。他沉痛地告訴我說:“馬貢澤犧牲了!”我一聽,懵了,不敢相信,又問隊長:“您說啥?”</p><p class="ql-block">“馬貢澤犧牲了!”隊長又向我重復了一遍他剛才的話,并對我說:“你們還有兩個點沒測,一定要注意安全!你格老子必須把你這幾個兵給老子安全地帶回來!聽到沒有?”</p><p class="ql-block">我堅決地回答他:“隊長,我一定安全地把他們給老子帶回去!”</p> <p class="ql-block">馬貢澤生前新兵訓練時留影。左起一為馬貢澤,左起三為班長王首曲。</p> <p class="ql-block">馬貢澤生前新兵訓練時全班合影。第二排左起第二為班長王首曲,第三為馬貢澤。</p> <p class="ql-block">小馬的犧牲讓我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p><p class="ql-block">1980年12月初,我們部隊從甘肅蘭州市榆中縣招了一批新兵,其中一連被安排在新都縣萬安鄉糧庫進行教育和訓練,我是新兵一連一排排長,馬貢澤也分在一排。點名時發現他眼睛不大不小挺有神,圓圓的臉,較西北小伙子更白凈。新訓沒過幾天,我就發現馬貢澤較其他新兵更愛學習,訓練更努力,集體活動更積極,更熱心幫助其他戰友,搶著打掃衛生,搶著幫人洗衣服。人家休息,他不是在幫別人做事,就是捧著一本書在看,或者是在筆記本上寫著什么。緊急集合時,他總是前幾名到達。他們班長王首曲特別喜歡他:“排長,馬貢澤這個兵不錯,將來分兵時您要去噻。”我笑著說了一句實話:“兵是個好兵,分到哪里豈是我能說得了算的?!”新訓差不多到一半時間時,我就休假結婚去了,歸隊后發現小馬還真分到了我們一隊,就有了想要他到我們分隊的想法,結果是想法歸想法了……</p> <p class="ql-block">馬貢澤生前在西藏墨脫執行測繪任務時同分隊的戰友岳海武現在的微信頭像</p> <p class="ql-block">當年馬貢澤所在分隊的戰友岳海武講:1981年“八·一建軍節”前兩天,分隊又要斷糧了。馬貢澤向分隊長杜紹生請求:“讓我去背運主副食吧!”這一路要翻越海拔4200多米的多雄拉山口,還要穿越奇險的老虎口,分隊長有些不放心,但又不得不同意他的請求,分隊斷糧如何完成往后的任務!于是就派我與馬貢澤一起去完成這項艱巨的背運任務。</p><p class="ql-block">一路上,我見他不到6個小時就拉了7次肚子,問他才知道他這些天來為了節約糧食自己吃了一肚子的野果子,壞了肚子,已腹瀉3天了。</p><p class="ql-block">其實,自打分隊出現糧食緊張情況以來,馬貢澤總是借口“我不餓”,偷偷去摘野果子充饑,想為分隊多節約一點糧食,這樣才造成了自己的嚴重腹泄。</p><p class="ql-block">我說:“你病成這個樣子,還爭著去背主副食,累壞了身體咋辦?”</p><p class="ql-block">馬貢澤說:“我肚子疼不好受,可戰友們餓著肚子也不是滋味呀!再說了,不去背糧食,以后的任務怎么完成!”.</p><p class="ql-block">負責轉運主副食的領導勸他說:“你在山這邊先治好病,過建軍節,過兩天我派民工把主副食背運過去。”可馬貢澤說:“不行啊,我怎么能讓戰友們過一個饑餓的建軍節呢?!”說完,背起40多斤重的主副食就向多雄拉山口爬去。分隊晚上“會餐”時,我跟戰友們講了馬貢澤帶病去背運主副食的事,大家都哽咽了。</p> <p class="ql-block">馬貢澤在他們分隊里是出了名的不怕苦。有一天,隊長李國楨問馬貢澤:“小馬,來墨脫執行任務這么苦你怕不怕?”</p><p class="ql-block">馬貢澤毫不猶豫地回答道:“不怕!這么多戰友為了祖國的測繪事業而辛苦勞累啥都不怕,我還怕啥!”墨脫這地方又濕又熱又潮,毒螞蟥和毒蚊子鋪天蓋地,無孔不入,馬貢澤被咬得傷痕累累,雙臂兩腿腫得發亮,黃水橫流,腳趾甲脫落了一半,但他從不說一聲苦道一聲累。</p> <p class="ql-block">曾經的測繪兵【56110】聊天群截圖</p> <p class="ql-block">這是作者根據戰友岳海武在聊天群的講述,整理后發在“今日頭條”文章的截圖。</p> <p class="ql-block">馬貢澤用綁腿在腰和腿上綁了兩圈,兩腳一抬搭在保險繩上就往河對岸滑去。小馬才滑出去四五米遠,尼龍繩突然斷裂,他掉進了奔騰咆哮的多雄河里,被水涌到一塊大石頭旁,他奮力向岸上回頭。這時副分隊長張興國從大石頭上一躍而下想抓住馬貢澤,由于水冷徹骨掙扎了幾下,馬貢澤又被河水沖到了河中心,瞬間被洶涌咆哮的大浪卷沒了,大家急得直叫喚!</p><p class="ql-block">分隊長杜紹生和我立即沿著河邊飛跑,由于灌木叢深,根本跑不動,跑了一陣見河轉了個彎,咆哮的大浪一個疊一個地向下游奔涌而去,卻看不見馬貢澤在哪里?……我倆大聲地呼喚著馬貢澤的名字卻沒有任何回應。這時副分隊長張興國從河彎處走來,說沒能救到小馬。我看見他腳上在流血,原來他的腳被夾在水中的石頭縫里,用了老大的勁才把腳從石縫里拔出來,把腳也刮破了。</p><p class="ql-block">我們仨人木頭一樣呆立在河彎處的岸上,嗓子已無力再喊出馬貢澤的名字。</p><p class="ql-block">一會兒,我們仨回到過溜索的地方,叫對岸的項宗佩去邊防一連向連長匯報并聯系營長,把小馬出事的事情向隊長李國楨報告。</p><p class="ql-block">我們放好觀測用的儀器器材,又沿著河邊搜尋,邊走邊無力地呼喚著馬貢澤的名字,馬貢澤,你在哪里?小馬,你在哪里?小馬,你……在……哪……里?我們千呼萬喚,卻沒有小馬的回音。</p> <p class="ql-block">戰友馬貢澤就這樣為祖國的測繪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此時,他才19歲。</p><p class="ql-block">馬貢澤犧牲后,大隊副參謀長王玉琨帶著戰友在林芝的烈士陵園為他建了一個衣冠冢。據戰友常耀成講,本來甘蕭榆中縣準備將烈士馬貢澤的墓遷回榆中烈士陵園,曾派他去西藏林芝烈士陵園尋找并遷回,由于林芝修高速公路已將烈士陵園分散撤遷到各處,馬貢澤的墓已無從尋找。</p><p class="ql-block">戰友們在整理馬貢澤的遺物時,發現一本小馬的日記本,其中1981年6月5日的日記是這樣寫的:</p><p class="ql-block">……爸爸,媽媽,我們現在到一個邊防地區作業。“要奮斗就會有犧牲”,假如我犧牲了,請不要沉浸在悲痛之中,而應該為有一個勇敢的兒子而驕傲。……我為人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我對組織沒有別的要求,如果為了工作我真的犧牲了,只要能批準我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我就心滿意足了。</p> <p class="ql-block">這里轉一篇2021年中國甘肅網的一篇消息:</p><p class="ql-block">2021-04-07 19:01中國甘肅網</p><p class="ql-block">青山不語,豐碑永存。4月6日,在榆中縣興隆山烈士陵園里,一排排青松翠柏默哀低垂,一座座豐碑莊嚴肅穆,烈士馬貢澤建墓立碑儀式在這里舉行。榆中縣高崖鎮、小營子村黨支部、人武部、退役軍人事務局、93856部隊共130余人參加了儀式,接受黨史教育。</p><p class="ql-block">馬貢澤,男,生于1962年3月,榆中縣高崖鎮小營子村人,1980年12月入伍,1981年8月23日(時間有誤,應為8月12日,作者注)在執行西藏戰備測繪任務中身先士卒,排險帶路,在渡多雄河時英勇犧牲,年僅19歲。</p><p class="ql-block">現場,93856部隊戰士護送烈士骨灰(這里有誤,烈士遺體都沒找著,哪里來的骨灰?據說是用一塊磚頭刻上馬貢澤的名字作為烈士遺體。作者注)前往墓區安葬,工作人員封蓋墓體后,參加儀式的黨員干部依次來到馬貢澤烈士紀念碑前,肅立默哀、瞻仰鞠躬,在追憶馬貢澤烈士英雄事跡中賡續紅色血脈,傳承革命精神,并向烈士墓碑獻上一束束潔白的鮮花,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楊龍明,男,生于1954年12月26日,1974年12月參軍入伍,在1982年中央軍委命名的“丈量世界屋脊的英雄測繪大隊”從事軍事測繪工作,曾參與我國最后一塊無圖區——西藏墨脫縣的軍事測繪工作。1987年底轉業地方工作。工程測繪工程師、經濟師。現已退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县|
安远县|
佳木斯市|
侯马市|
元江|
洪洞县|
阜平县|
黎城县|
奇台县|
个旧市|
大名县|
汉寿县|
宜良县|
庆云县|
错那县|
大足县|
石嘴山市|
阿鲁科尔沁旗|
安溪县|
文登市|
陵川县|
晋中市|
谷城县|
武夷山市|
江陵县|
衡阳县|
宁陵县|
安化县|
襄樊市|
商洛市|
和顺县|
邹城市|
武城县|
枝江市|
蒙城县|
云龙县|
瑞丽市|
大安市|
武山县|
方山县|
丰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