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2號我們從玉樹的結古寺大酒店出發參觀玉樹附近的石經城</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大的嘛呢石經城”,俗稱嘉那嘛呢石堆。嘉那嘛呢石經城由結古寺第一世嘉那活佛道丹·松曲帕旺丹周尼夏于公元1715年奠基創建,并冠以創始人嘉那活佛的“嘉那”二字。</p> <p class="ql-block">嘉那嘛呢石堆氣勢恢宏,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祈福許愿之地”。</p><p class="ql-block">由于其嘛呢石的總數多達25億塊,2005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評審為“面積最大的嘛呢石堆”榮獲吉尼斯證書,同時被專家譽為“世界上唯一一座用文字堆砌的石山”。</p> <p class="ql-block">每天清晨信眾們就來轉經</p> <p class="ql-block">一般來說嘛呢堆分兩種,一種是由大小不等的石頭壘集起來的、具有靈氣的石堆,藏語 為“多崩”。還有一種是在石塊或卵石上刻有文字、圖像,以藏傳佛教的色彩和內容為其最大特征,然后堆積起來成為一道長長的墻垣,這種嘛呢墻藏語稱“綿當”。</p> <p class="ql-block">由白塔和轉經筒圍起來的石經</p> <p class="ql-block">即便腿腳不便也不忘轉經</p> <p class="ql-block">長長的轉經筒走廊</p> <p class="ql-block">大小不等的轉經筒</p> <p class="ql-block">經幡飄揚</p> <p class="ql-block">嘉那嘛呢石堆有現在的規模完全是一種民間自發行為形成,也就是說信徒每祈福一次,每許愿一次便往上添加幾片嘛呢石致使堆積成占地2.4萬平方米,高度約三米的巨大佛經的“海洋”。</p><p class="ql-block">我們邊拍照邊圍著走一圈需要40分鐘,當地習俗是轉經要是單數,我們的時間只夠轉一圈的。</p> <p class="ql-block">里面還有佛龕、佛像。</p> <p class="ql-block">浩浩蕩蕩的隊伍</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石經城,順著扎曲來到通天河邊。</p><p class="ql-block">扎曲匯入通天河,一清一濁。</p><p class="ql-block">這里還是長江的源頭區域</p> <p class="ql-block">勒巴溝</p><p class="ql-block">勒巴溝:藏語意為“美麗溝”。這里自然風光神奇迷人,溝口是歷史文化古跡文成公主廟,溝內有十多處巖畫,勒巴溝巖畫主要以佛像、菩薩、香客、瑞獸等為主。溝內流水潺潺,兩面樹林茂密,空氣清新,石經在河里、河邊、山上的石頭上。</p><p class="ql-block">不要以為這個提示是擺設,進溝的路上走在前面的人真看到了棕熊。我因為拍照沒往前看,只聽到了聲音。那熊快速的鉆進路邊的灌木叢中。</p> <p class="ql-block">河中的石頭</p> <p class="ql-block">路邊的石頭</p> <p class="ql-block">青海文旅立的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起源的說明</p><p class="ql-block">說是當年文成公主路過這里,刻下一個佛像巖畫。以后人們為紀念文成公主陸續刻了更多的石經和巖畫。</p> <p class="ql-block">三江源紀念碑在通天河邊</p><p class="ql-block">這個碑的三個方向有黃河、長江、瀾滄江的石刻,可惜工作人員不在我們無法進入,只拍到黃河的石刻。</p><p class="ql-block">三江源紀念碑是由花崗巖雕成,紀念碑碑體高6.621米,象征長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峰6621米的高度;紀念碑基座面積363平方米,象征三江源保護區36.3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基座高4.2米,象征三江源4200米的平均海拔;碑體由56塊花崗巖堆砌而成,象征中國56個民族;碑體上方兩只巨形手,象征人類保護“三江源”。碑體正面刻有原國家主席江澤民親筆題寫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八個大字。碑體背面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撰寫的碑文。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紀念碑于2000年8月19日正式落成揭碑,它標志著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正式成立。</p> <p class="ql-block">通天河第一座大橋</p><p class="ql-block">現在已經年久失修停止使用,1963年7月1號,通天河渡口的第一座大橋架了起來,南北天塹變通途,此橋的名字叫幸福橋。</p> <p class="ql-block">大橋在三江源紀念碑邊</p> <p class="ql-block">新修的橋,前面的是生命橋,后面的是騰飛橋。</p><p class="ql-block">一個公路橋一個鐵路橋</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走過的最高海拔的埡口之一,還有一個昆侖山埡口,一個巴顏喀拉山埡口。(圖片來自導游)</p> <p class="ql-block">前方是巴顏喀拉山</p><p class="ql-block">由于海拔高,下邊下雨,山上就是下雪。山頭已被白雪覆蓋,欣賞七月雪。</p> <p class="ql-block">看這波浪式路就明白什么是凍土路段</p> <p class="ql-block">和我一起走高原</p> <p class="ql-block">風景如畫</p> <p class="ql-block">遠處有經幡的地方就是巴顏喀拉山埡口</p> <p class="ql-block">牦牛在雪中覓食</p> <p class="ql-block">巴顏喀拉在蒙古語的意思,是“富饒青(黑)色的山”。藏語叫“職權瑪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p><p class="ql-block">主峰巴顏喀拉山海拔為5267米,為黃河與長江河源段的分水嶺。埡口海拔4824米,過了埡口就進入黃河源頭的自然保護區。</p> <p class="ql-block">近看經幡陣</p> <p class="ql-block">幾天高原上的路都是凍土地帶</p><p class="ql-block">很多路段都有金屬棒在路邊,預防凍土變形,專業名詞叫熱棒。</p><p class="ql-block">熱棒可以將地層中的熱量傳輸到大氣中,從而降低多年凍土的地溫,防止多年凍土發生化開。堪稱凍土公路的守護神,將中國人的智慧發揮的淋漓盡致。</p><p class="ql-block">這是青藏高原獨有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沒有安裝熱棒的高速路會像波浪一樣的起伏</p> <p class="ql-block">大野馬嶺大橋</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22日2時04分在青海果洛州瑪多縣發生7.4級地震。該區域屬于牧區,居民房屋分布分散,人口密度較低因此只傷了兩人,無人死亡。但是瑪多縣飲馬灘二號大橋塌陷這里是震中。</p><p class="ql-block">現在又在旁邊修了高速,老路保持震塌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黃河流域水資源也是非常豐富</p><p class="ql-block">夜住瑪多縣,也是海拔4200米,不過這次我們只拿必要的東西,行李箱放在前臺。</p><p class="ql-block">輕裝爬高海拔的樓梯</p> <p class="ql-block">瑪多縣的城市雕塑</p><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團友</p> <p class="ql-block">七月三日清晨我們來到黃河源頭的牛頭碑前</p><p class="ql-block">為開辟黃河源頭的旅游業,瑪多縣人民政府于1988年9月修建了一座“華夏之魂河源牛頭碑”,碑體總重5.1噸,純銅鑄造,已故十世班禪大師和胡耀邦同志分別為紀念碑題寫了藏漢文“黃河源頭”字樣。</p><p class="ql-block">此地海拔4610米</p> <p class="ql-block">在扎陵湖的一側,有一座小山,相對高度有兩、三百公尺,車子可以開上去那,但是它的海拔足有四千六百馀公尺。這座山的名字是巴顏郎瑪山,人們叫它牛頭山,因為山上有一座銅制的牛頭雕像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山的另一邊是鄂陵湖</p> <p class="ql-block">在寒風中欣賞鄂陵湖的日出</p><p class="ql-block">我們穿上所有能穿的厚衣服,在瑟瑟寒風中看美景。</p> <p class="ql-block">這一切都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晨光里的牛頭碑</p> <p class="ql-block">遠眺扎陵湖</p> <p class="ql-block">薄薄晨霧像一抹輕紗</p> <p class="ql-block">藏野驢奔跑在鄂陵湖畔</p><p class="ql-block">藏野驢還有個極特殊的習性,喜歡與汽車賽跑。當汽車駛入有藏野驢活動的地方,遠處的野驢就會好奇地注視著逐漸接近它們的汽車。當汽車與它們比較近時,野驢隨即朝前猛跑,并竭力與汽車保持平行。野驢與汽車賽跑,最后總要跑到汽車的前邊,并且要從汽車前經過,才肯罷休。野驢越過汽車后,往往要繼續奔跑一會兒,然后停下觀望。</p> <p class="ql-block">從車前跑過的“肥驢”</p> <p class="ql-block">聰明的藏野驢在干旱缺水的時候,會在河灣處選擇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掘井”。它們用蹄在沙灘上刨出深半米左右的大水坑,當地牧民稱為“驢井”。這些水坑除了它們自己飲用外,還為藏羚、藏原羚、鵝喉羚等動物提供了水源。</p> <p class="ql-block">與汽車賽跑的藏野驢</p> <p class="ql-block">可愛的藏野驢</p> <p class="ql-block">藏原羊青藏高原特有種,有“西藏黃羊”之稱。學名藏原羚,分辨藏原羚和藏羚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看哪個有“白屁股”——藏原羚有一塊較大的白色臀斑,因此藏原羚又被當地百姓俗稱為“白屁股”。</p> <p class="ql-block">高原也是鳥類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列隊前進</p> <p class="ql-block">花與經幡相映紅</p> <p class="ql-block">一年一度的賽馬節在草原上舉行,牧民用汽車拉著心愛的馬去參加比賽。</p> <p class="ql-block">藍天白云映著星星海</p> <p class="ql-block">怎樣一個美字能形容的了!</p> <p class="ql-block">油菜花陸續開放,妝點著大美青海。</p> <p class="ql-block">返回西寧的途中進入共和縣,路邊大片的光伏發電的設備進入眼簾。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發電基地。</p><p class="ql-block">共和縣光伏規模表現為這是該園區已入駐企業46家,總裝機量為15730兆瓦,年均發電量達到100億千瓦時,年節約標準煤31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80萬噸。</p> <p class="ql-block">有一片曾經荒蕪的戈壁灘,如今卻閃耀著科技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光輝,這就是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的塔拉灘。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太陽能方陣延展至天際,每一方陣的規模之宏大,足以與一座小型城市媲美,而整體基地的廣闊更是超乎想象,總面積達到驚人的609平方公里,這相當于一個中等規模的二線城市的市區面積,甚至比其所在省份青海省會西寧的市區還要龐大近兩倍。</p> <p class="ql-block">過去,由于過度放牧和風蝕作用,塔拉灘曾面臨嚴重的土地沙化問題。而今,光伏板的遮擋減少了地表水分蒸發,促進了植被的恢復,昔日荒漠逐漸變為綠洲,生態得到了顯著改善。同時,光伏產業園區還創造性地融入了畜牧業,光伏板下種植牧草,羊群在光伏板的陰影中悠閑地吃草,實現了“板上發電,板下牧羊”的綠色循環發展模式,為當地牧民開辟了新的生計來源,促進了經濟與生態的雙重發展。</p><p class="ql-block">走在這巨大規模的發電設備之間,自豪感悠然而生。我為我們的祖國有這么先進的技術和成就而自豪!為我們這么壯美的河山而自豪!為我們勤勞勇敢的人民而自豪!</p><p class="ql-block">這四天走過了三個海拔高度在4600米以上的埡口:昆侖山埡口4647米;哈秀山埡口4815米;巴顏喀拉山埡口4824米。看到了高原特有的野生動物,看到了壯美的高原風光,領略到了四季的氣候,此次行程收獲滿滿!</p><p class="ql-block">四號從西寧打道回府,心里留下對青海滿滿的回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普县|
乌兰察布市|
含山县|
尼玛县|
宁国市|
宿迁市|
长岛县|
望谟县|
鄂托克旗|
甘德县|
黎城县|
福州市|
呼玛县|
海阳市|
汉源县|
绥中县|
嘉禾县|
舒兰市|
大丰市|
嵊州市|
宁乡县|
长寿区|
砚山县|
西充县|
徐闻县|
新邵县|
安化县|
谷城县|
曲阜市|
德庆县|
兴安盟|
罗城|
房山区|
苏尼特右旗|
包头市|
博客|
庄浪县|
北海市|
平度市|
新巴尔虎左旗|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