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 清末民初膠東傳統農耕文化</h5><h5> (璜山書院篇)</h5><h5><br></h5><p class="ql-block"><b> 芝罘圖說</b></p><p class="ql-block"><b> Chefoo Pictorial Information</b></p><p class="ql-block"><b> 第 126 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圖文/攝影/制作:荒野</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早飯剛過,太陽早就爬得很高了。春天,人本來就有點懶散,實際我們小孩子清晨也不怎么精神,正感無聊的時候,就聽到街坊鄰居家傳來了孩們的嘈鬧聲,好像嚷嚷著要看光景看熱鬧。 我的目光轉到了母親的身上,沒等我開口,母親掃了我一眼;“是街南面你高伯伯家的兒子結婚,張羅著送送禮盒”。我立馬像打了雞血一樣,心頭一震,這種光景可沒看到,何況高伯伯是在外面混得有頭有臉的人,好像是個什么文官,兒子也有不錯的工作,家是我們村里比較富裕,非常講究的人家。特別是每年春節期間,母親總是帶我到他家拜年,家里的擺設非常講究、氣派,收拾的井井有條,什么八仙桌、影屏、太師椅、梳妝臺、座鐘、首飾盒、掛屏、年畫,總讓我目不暇接。他家辦喜事一定是特別隆重,異常風光。說時遲那時快,撒腿就往門外奔。</p><p class="ql-block"><br></p> <h5>2019年10月荒野拍攝5x7黑白照片,鍋臺旁的多層大食盒。</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群祥既集,二族交歡,敬茲新姻,六禮不愆。”【1】以前膠東農村抬食盒是一種非常隆重且十分正式的禮儀活動,絕不能敷衍了事,否則對方、長輩或者街坊鄰居會挑理。因此,各種禮儀、禮盒、禮書、差人、車馬、樂隊、程序,也包括拴紅花,貼喜字,粘對聯等等,都有專門的司禮或稱“總管”進行料理安排【2】。</p><p class="ql-block"><br></p> <h5>2020年7月荒野拍攝5x7黑白照片,鴻立收藏的多層大食盒。</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到又大又高的食盒外面貼著紅色的喜字、福字和對聯,上部系著紅布扎制的大紅花,感覺非常隆重,儀式感特別強。當時雖不敢靠前掀起來看看,只是圍著食盒轉來轉去,然后拽著大人的衣襟不停地問,總想知道里面到底盛了些什么東西。</p><p class="ql-block"><br></p> <h5>2019年10月荒野拍攝5x7黑白照片,擔挑的食盒。</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人們講,這是結婚,男方家里準備好的各種蒸好的描花插葉、寓意吉祥的花餑餑、點心、烹制的肉、魚等食物,講究的人家還要放上水果、糖果等禮品,要放滿上下多層的盒子。通常提前好幾天就要請專門的廚師制作魚肉食品,誰家的媳婦手巧也被請來幫助做花餑餑。一般人家放置的面餑餑類的食物較多,而富人家備著各種各樣的山珍海味。</p><p class="ql-block"><br></p> <h5>2021年10月荒野拍攝5x7黑白照片,秦歌漢舞收藏的一對竹編食盒。</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后幫忙的人每兩位抬著一個大食盒,隨整個送禮的隊伍,敲鑼打鼓,吹吹打打地去女方家送禮。自然女方應有回禮,回禮可以將男方送來的少部分貴重禮品放回一小部分,再加上女方準備的回禮食品。富裕人家至少是抬送一對兩個大食盒,有錢人家講門面有時是兩對四個大食盒。而一般人家是小食盒,或兩人分別提著拐著,也或是由一人用扁擔挑著。民間俗稱這種儀式叫“抬食盒,送禮盒”。</p><p class="ql-block"><br></p> <h5>2019年10月荒野拍攝5x7黑白照片,多層長方形螺鈿嵌禮盒。</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人們說,抬食盒送禮盒的幫忙人,在鄉下通常都是街坊鄰居家里的年輕人,儀式結束后主人也會送點小禮或點心給幫忙人。據說以前在城鎮也有專門提供婚喪嫁娶等重大禮儀活動的生意人,由生意人安排所有的器具和人工,主人只管提要求、點銀子,數票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食盒,古時又叫櫝【dú】、攢盒。大約始于魏晉時期,明朝開始稱作攢盒,“攢”有拼聚之意。它可提可挑可抬可挎,古代民間主要用以盛放食品或其他禮物的器具,無論婚喪嫁娶,還是大型禮儀活動,它是不可或缺的禮儀之器。較小的食盒也是酒肆飯莊以及富貴人家經常盛用各種食品食物的器具。</p><p class="ql-block"><br></p> <h5>2021年11月荒野拍攝5x7黑白照片,璜山書院收藏的一對長方形食盒。</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過去的膠州青島地區,這種大食盒也有稱“什盒”的,意味盛用各種各樣的什錦食物的器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人抬的大食盒,高一米左右,直徑半米多,通常為四層屜格,下面有四條短腿。如果層數太多太高,二人無法抬起來。兩根立柱上嵌一橫梁,講究的食盒外部由鏤空圖案的銅片裝飾加固,橫梁中間設有扁形孔,便于將扁擔穿過,不易滑脫,也有橫梁上加鐵環插扁擔的,大食盒均由兩人抬著行走。</p><p class="ql-block"><br></p> <h5>2021年11月荒野拍攝5x7黑白照片,璜山書院收藏的多層小食盒。</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食盒的形制和材質涵蓋的內容比較廣泛,它不僅包括抬食盒當中使用的食盒,還涉及大大小小、方方圓圓,高高矮矮、以及各種材質的食盒子,如竹編的、木質的、藤條柳條的等等。也因用途各異而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檔的木制食盒用紅木等名貴材質制作,還有的雕花嵌貝,顯得富麗堂皇。上邊照片中的食盒就屬于這一類,是螺鈿嵌禮盒【3】。</p><p class="ql-block"><br></p> <h5>2019年10月荒野拍攝5x7黑白照片,多層竹編食盒。</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竹編的食盒也很講究,細細的竹簚編織的各種花樣和形狀,大的小的,胖的廋的,高的矮的,方的圓的,千姿百態。璜山書院就收藏了各式各樣的食盒、食籃。</p><p class="ql-block"><br></p> <h5>2021年11月荒野拍攝5x7黑白照片,璜山書院圓食藍,長方形食藍。</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柳編藤編的大小食盒也稱食籃。與一般籃子不同的是帶有專門編織的蓋子。這些圖片中顯示了部分各種各樣的食盒和食籃。</p><p class="ql-block"><br></p> <h5>2021年11月荒野拍攝5x7黑白照片,璜山書院單層小食盒,中間放置一泥陶湯碗。</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璜山書院還收藏了一個藤編小食盒,里面放置一個湯罐,仿佛藤編是按照湯罐的大小編制的,放在里面嚴絲合縫,真是小巧玲瓏,做工講究。</p><p class="ql-block"><br></p> <h5>清末時期煙臺手繪老明信片,迎新娘隊伍,最后的兩人抬著方形食盒。</h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食盒本身就是一種非常講究的盛食品的器具,因此也就在講究的場合使用,或在一些公眾場合顯擺一下。在食不果腹的貧家窮舍里,有個籃子、筐子、簍子就非常不錯了,甚至用碗、盆、小笸籮,乃至于用布、紙等東西包起來,拿繩一系,用手提著也就完事了。</p><p class="ql-block"><br></p> <h5><br></h5><h5>參考文獻及注釋:</h5><h5><br></h5><h5>【1】 《述婚詩二首》 漢 秦嘉。六禮: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h5><h5>【2】“總管”、“大僚”或“大料”:即主持操辦喜事的頭目稱為“大總管”,由其按主人家的要求和意圖,安排和指揮各項事宜。如:對聯、請柬、車轎、樂隊、廚師、帳房、勤雜人員、迎親、送親、宴客等等。膠東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稱呼:如青島、威海叫“總管”,而煙臺稱作“大僚”或“大料”。</h5><h5>【3】螺鈿嵌:即螺鈿鑲嵌的家具用品,這種工藝始創于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到了清代,螺鈿嵌家具發展到了鼎盛。它主要是采用螺蚌之貝殼(多為鮑魚殼),將其磨薄制成圖案,嵌入預先雕成的凹形家具表面。</h5><h5>?</h5> <h5><br></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文載于</span>百花文藝出版社<span style="font-size:15px;">《寫意福萊山》。</span></h5><p class="ql-block"><br></p><h5>原創作品 版權所有</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江县|
崇明县|
抚远县|
昭觉县|
乾安县|
黄骅市|
灵璧县|
平邑县|
小金县|
泸水县|
丹凤县|
麻阳|
穆棱市|
九江县|
湖南省|
炎陵县|
太湖县|
青岛市|
桐城市|
历史|
青海省|
吉首市|
临沂市|
宁城县|
乌海市|
平武县|
义乌市|
额尔古纳市|
景宁|
旬邑县|
安化县|
郓城县|
九江县|
江城|
威远县|
景德镇市|
友谊县|
玛纳斯县|
自治县|
乐安县|
大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