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5月12日四位老同學自駕向山西出發。此次行程沒有做攻略,有個大致方向,走到哪算哪,就為晚上坐下來喝點小酒,聊天敘舊,悠哉悠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山西我去過N多次,旅游景點也去過不少,可大寨還沒去過,大寨這個名字,對我們這代人來講,可以用“耳熟能詳、耳濡目染”來形容。此生一定要去大寨看一看,走一走親身感受一下。所以第一站就就選擇大寨,這也是大家不約而同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探訪山西大寨景區:感受歷史的歲月和新的風貌</b></p> <p class="ql-block"> 曾經的大寨村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現如今的大寨村是個什么樣子。在村口可以看到毛主席親筆題詞的農業學大寨五個金色的大字。</p> <p class="ql-block"> 說起山西的大寨村,對于很多的年輕人來講,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城市,但是對于50歲以上的人來說,對這里并不陌生,因為在上個世紀60年代,我們有三個光輝學習的榜樣,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全國人民學解放軍。從此之后,大寨這兩個字就紅遍了全國,大寨精神,它也成為了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的代名詞。</p> <p class="ql-block"> 大寨位于晉中市昔陽縣城東南五公里的虎頭山下的一個小山村。大寨的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是個窮山村。</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在陳永貴,郭鳳蓮的領導下,大寨人決心組織起來改變山村落后的面貌。從53年開始,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用了十年的工夫修成了畝產千斤的高產、穩產海綿田。可是,1963年,大寨遭受了一場毀滅性的洪澇災害,山流、地沖、房倒、窯塌,群眾生活十分困難,十年心血付之東流。在陳永貴同志的帶領下開展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重建家園的熱潮。</p> 打卡黎候古城。 <p class="ql-block"> 該古城以西周古黎侯國文化為背景,黎候古城位于山西省黎城縣,按照國家4a級旅游文化景區打造,黎候古城充分挖掘黎城歷史文化,吸納全國各地先進古建筑元素,以文化為靈魂,以建筑為平臺,以三晉古民居建筑風格為主,黎候古城充分展示山西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建筑文化,人文文化,同時又適合當代人居住,工作,經商和旅游,具有山西傳統建筑風格的仿古建筑群,全力打造為三晉文化薈萃之地、山西文化旅游第一城。整個古城氣勢恢宏,融匯古今,呈現給世人的不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文化的滌蕩,精神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黃崖洞:自然與歷史的完美融合</b></p> <p class="ql-block"> 黃崖洞在山西省黎城縣境內,位于太行山脈的中部,海拔多在1500-2000米,地殼相對運動產生的巨大能量,把這里的硬紅石英砂巖、頁巖層組成的山岳切出道道峽谷,峭壁連綿數十公里,拔地而起,直沖云霄。</p> <p class="ql-block"> 黃崖洞不僅是自然風光的聚集地,更是人文歷史的見證者。這里曾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留下了許多革命歷史的印記。游客在游覽過程中,不僅可以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更能感受到那段崢嶸歲月的歷史氛圍。</p> <p class="ql-block"> 崖洞內的兵工廠舊址、碾盤溝八路軍兵工廠舊址等歷史遺跡,都見證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艱苦斗爭。這些歷史遺跡不僅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更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村落的“活化石”——張壁古堡</b></p> <p class="ql-block"> 在綿山腳下的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有一座集軍事、星象、宗教、民俗、農耕多元文化于一體的千年古城堡——張壁古堡。</p> <p class="ql-block"> 張壁古堡始建于北朝十六國時期,曾是一座軍事堡壘,專家推測為后趙豪強張平所建的眾多塢壁(古代一種防御體系)之一,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張壁古堡地面布局與二十八星宿相對應,至今堡內仍保存著可汗祠、琉璃碑等諸多珍貴地上文物。地上有明堡,地下有暗道。尤其是北朝古地道長約萬米,上中下三層,攻防兼備。</p> <p class="ql-block"> 游客從普通民居的地道口進入,穿過立體交叉、四通八達的地下迷宮,出來時已到了村外綿山腳下的懸崖絕壁旁……徜徉在古堡的青石古巷,古老的宅院、千年的廟宇、精美的琉璃、挺拔的云杉交相輝映,也可以在少林禪弓院體驗挽弓搭箭的樂趣,還可以進入地道,探究古人的軍事智</p><p class="ql-block">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b></p> <p class="ql-block">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景區位于山西省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圣地,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 洪洞大槐樹是移民史實的見證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萬人次的海內外游客慕名前來尋根祭祖,暢游槐鄉。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已成了億萬移民子孫后代追思先祖、尋根溯源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據文獻記載:從明洪武至永樂十五年,明朝政府在山西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活動,遷往地涉及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湖北、湖南等十余個省市,遍布全國各地。當時的晉南是人口稠密,而汾河下游的洪洞縣人口稀少。所以明朝政府便把移民的目光放在了晉南。一場大規模的強制性移民由此而生。當時官方在洪洞城北的賈村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手續,發放“憑照川資”。于是,成千上萬的百姓絡繹不絕于途,或十幾戶,或幾十戶結伴而行,來到了陌生的遷徙地開始了新的生活。后世人們就把當時集中辦理移民手續的場所稱作“大槐樹”。在數百年的歲月里,“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祖輩記憶一直深埋在海內外移民后裔的心中。</p> 山西云丘山風景名勝區 <p class="ql-block"> 山西云丘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享有“河汾第一名勝”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山西云丘山千年古村落——塔爾坡村</b></p> <p class="ql-block"> 山西最原始的古村落,距今2500多年歷史,猶如“世外桃源”,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爍著歷史的韻味和人間的煙火。位于山西云丘山深處的塔爾坡古村落,就是這樣一處令人心馳神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塔爾坡古村落,仿佛是一幅流動的歷史畫卷。在漫長的歲月里,這個古村落見證了無數歷史的變遷,但它依然保持著原始的風貌,仿佛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走進塔爾坡,仿佛走進了古老的夢境。這里的古屋多為窯洞式建筑,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青磚灰瓦,顯得古樸而寧靜。古老的槐樹見證了這座村落的滄桑歲月,它們挺拔屹立,枝葉繁茂,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塔爾坡的自然風光極為迷人。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仿佛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在山間漫步,可以欣賞到奇峰異石、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仿佛可以暫時忘卻塵世的煩惱,沉浸在這片世外桃源般的夢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 云丘山不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自然景觀更是超級震撼,走出塔爾坡村就來到距今已有300多萬年歷史的天然冰洞群。</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云丘山冰洞群,世界三大冰洞奇觀之一</b></p> <p class="ql-block"> 在山西云丘山,有一座誕生于300萬年前的冰河世界時期、世間罕見的神奇冰洞。</p> <p class="ql-block"> 走進冰洞,就像走進了一個美輪美奐的水晶宮,又好似徜徉在石筍林立的南方溶洞。洞內的地面、洞頂、洞壁上全是冰,就像是誤入一個冰雪童話世界。這萬年冰洞,就像有一個巨大的天然制冷系統,即使外面是三伏盛夏,洞內依晶瑩剔透,寒氣逼人,萬古不化。</p> <p class="ql-block"> 經科學考證,它是世界上發現的三大冰洞奇觀之一,現已查明有14個冰洞群,整個冰洞群由11個洞腔組成。這里每一處洞口,都像是通往神秘的世界,100余米的通道,仿佛流轉百萬余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山西古建筑李家大院——晉商三大院之一</b></p> <p class="ql-block"> 李家大院,坐落在山西萬榮縣閆景村,距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它與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稱為“晉商三蒂蓮”,素有“喬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說。李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間,是清至民國時期晉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p><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是一座南北融匯、中西合璧、三晉無匹的晉商大院,濃縮著漢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也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p> 中華第一木樓,山西飛云樓 <p class="ql-block"> 飛云樓位于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東岳廟內,被稱為“中華第一木樓”。</p> <p class="ql-block"> 這座木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現存的木結構多為明清代重修時留下。與各地近年來新建的各種鋼筋水泥名樓相比,依舊保持全木結構飛云樓顯得非常難能可貴。</p> <p class="ql-block"> 這座木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現存的木結構多為明清代重修時留下。與各地近年來新建的各種鋼筋水泥名樓相比,依舊保持全木結構飛云樓顯得非常難能可貴。</p> <p class="ql-block"> 此外,飛云樓與應縣木塔還有著“南樓北塔”的稱號,與應縣木塔相比,飛云樓雖然名氣小了一些,觀賞和研究價值卻一點都不少。</p> 千年普救寺 新夢入西廂 <p class="ql-block"> 這是我國著名歷史劇《西廂記》故事發生地的寺廟,也是天下唯一能談情說愛的寺廟。有人說它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圣地,也有人說它是“永結同心”的愛情見證。這座寺廟,就是大名鼎鼎的山西永濟普救寺。《西廂記》因普救寺而孕育誕生,普救寺因《西廂記》而名揚天下。</p> <p class="ql-block"> 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所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這座寺院。</p>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 <p class="ql-block"> 蒲津渡遺址,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西南15公里蒲州古城西門外,東臨古典戲曲名著《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西近中華歷史文化名樓鸛雀樓,處于黃河根祖文化旅游熱線,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遺址出土文物黃河大鐵牛(共四尊),為"天下黃河第一橋"蒲津橋的橋頭地錨,鑄造于唐開元十二年(724年),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經測算每尊鐵牛重約55-75噸,造型精美,威武雄特,鐵牛旁各有一鐵人牽引,分別代表維、蒙、藏、漢四個民族,為民族大團結的象征。據考證,唐代改建蒲津橋的用鐵量占當時全國年鐵產量的五分之四。專家認為鐵牛數量之多、體積之大、造型之美、歷史之久,全國僅有,世界罕見,堪稱"國寶"。</p> 中國四大名樓之鸛雀樓 <p class="ql-block"> 鸛雀樓,又稱鸛鵲樓,位于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蒲州鎮,始建于北周時期,由宇文護修建,現存的鸛雀樓乃1997年重修所建,它與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齊名并稱為中國“四大文化名樓”。</p> <p class="ql-block"> 鸛雀樓同樣因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佳作《登鸛雀樓》而聞名于世,位列“中國古代四大名樓”、</p> <p class="ql-block">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早就熟背了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今天,我總算圓夢,多年前中國“四大文化名樓”我去過三個,今日我站在鸛雀樓的頂端,眼前是滾滾的黃河與連綿的山巒,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這里,是王之渙曾留下千古絕唱的地方,也是我心中的一片圣地。</p> 本人有感習書 <p class="ql-block"> 我的旅行不得已就這樣草草的結束了,因為家中老母親身體不適,只能與哥仨告別,乘高鐵返京。此次旅行留下了不少的遺憾,不過也好,這樣還會有下次……</p><p class="ql-block"> 雖然有遺憾,但仍會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部分資料來自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木县|
普兰县|
云和县|
会昌县|
苏州市|
巴南区|
宁武县|
凯里市|
宝清县|
昌吉市|
洞口县|
开江县|
容城县|
青阳县|
广昌县|
成安县|
吉木萨尔县|
南丰县|
新昌县|
郎溪县|
琼中|
东乡族自治县|
读书|
陕西省|
东乌珠穆沁旗|
武安市|
修武县|
平安县|
鹤壁市|
合山市|
佛学|
临武县|
永昌县|
辰溪县|
贵港市|
泰州市|
鄂温|
冕宁县|
抚远县|
拉萨市|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