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廣州文化公園十三行博物館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廣州文化公園成立于1952年3月8日,是新中國成立后廣州最為著名的綜合性文化娛樂場所。</p><p class="ql-block">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坐落在清代十三行商館區遺址上(現在的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西堤二馬路37號廣州文化公園內),占地有306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6090平方米,館內陳列著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和海內外遺存的文物約5000件 (套)。</p> <p class="ql-block">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展覽廳入口</p><p class="ql-block"> 2016年8月31日,十三行博物館啟動試運行,9月30日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館內館藏文物超過5400件(套),以“文物+文獻史料”的方式,展示了十三行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展覽大廳</p><p class="ql-block"> 展廳一層主要介紹清代廣州十三行的發展歷史。由“開海設關”“十三行風貌”“十三行行商”“十三行貿易向近代”等六大部分組成。</p> <p class="ql-block">十三行從歷史中走來</p><p class="ql-block"> 廣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秦漢時期從廣州出發的商船已抵達東南亞一帶。南北朝時期,釋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衣缽傳人達摩從古印度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在繡衣坊碼頭(今下九路西來初地)登岸。 唐代廣州成為中國第一大港,眾多外國商人聚居于“番坊”(今光塔路一帶),朝廷設立市舶使院管理對外貿易。宋元時期廣州對外貿易蓬勃發展,朝廷設立市舶司,海山樓(今北京南路附近)成為接待外商的場所。明代朝廷改海山樓為市舶提舉司看,并在西關建懷遠驛(今十八南路),供前來朝貢的貢使和隨從居住。清順治十三年(1656)朝廷頒布禁海令,但廣東海上貿易禁而不絕。康熙二十三年(1684)取消海禁,設立粵海關(今海珠廣場西側),拉開了十三行輝歷史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粵海關</p><p class="ql-block"> 清康照二十三年(1684)設立粵海關作為海外貿易管理機構。 乾隆二十二年(1757),廣N成為清政府限定對歐美唯一通商口岸后,粵海關的地位更為重要.粵海關稅收是清朝政府財政收入的二要來源之一。</p> <p class="ql-block">?康熙開海</p><p class="ql-block"> 康熙皇帝為了振興沿海地區長期潤做的經濟,以國計民生為念,實施開海通商政策,沿海居民得以“各安耕獲,樂其生業"。</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 開海設關</p><p class="ql-block"> 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皇帝實行開海貿易政策, 在東南沿海設立粵、閩、江、浙四大海關,作為管理海上對外貿易的行政機構。乾隆二十二年(1757),朝延只保留粵海關獨家管理對歐美貿易事務,廣州成為海上貿易大港。</p> <p class="ql-block"> 十三行商館是洋行商人建造、出租給外商經營和居住的房屋。各國名稱的商館實際并不限于本國人居住,只是一種慣用稱呼。 </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里面展覽的各種藏品都是由中外熱心人士捐贈的,每一樣都十分的珍貴。</p><p class="ql-block"> 廣彩珍珠地花蝶人物紋鑲銅蓋對瓶(清·乾隆1736-1795)</p> <p class="ql-block">?廣繡花雞紋插屏(清末)</p> <p class="ql-block">銅胎畫琺瑯山水圖提梁壺(清·乾隆1736-1795)</p> <p class="ql-block">藍琉璃鑲銀座小杯、小銀勺(清代(644一1911)</p> <p class="ql-block">法國鑄銅鍍銀文具架(19世紀) 鄧柏恩先生捐贈</p> <p class="ql-block">陶彩人物鑲銅座鐘(19世紀)</p> <p class="ql-block">廣彩人物紋蓮花形大碗(清·同治1862-1874)</p> <p class="ql-block">鏨刻大銀盤(19世紀末)</p> <p class="ql-block">英國青花柳亭紋碟(19世紀)</p> <p class="ql-block">仿德國梅森瓷胎廣彩人物紋碟(清·嘉慶1796-1820)</p> <p class="ql-block">銅胎畫琺瑯西洋人物圖畫板(清·乾隆1736-1795)</p> <p class="ql-block">?外國手搖八音盒(19世紀)</p> <p class="ql-block">茶葉店</p> <p class="ql-block">絲綢店</p> <p class="ql-block">收藏品捐贈者芳名錄:</p><p class="ql-block"> 王恒、馮杰伉儷 楊瑩(英籍華人) </p><p class="ql-block"> 倪漢克(荷蘭) </p><p class="ql-block"> Alastair Blackbun(英國) </p><p class="ql-block"> Maurice Hyams(英國) </p><p class="ql-block"> 葉國富 卓潤南 鄧柏恩 謝中文</p><p class="ql-block"> 房國華 許 雯 何建輝 伍冠文</p><p class="ql-block"> 陳安熾 馮敏生 黃銳才 遲 娟</p><p class="ql-block"> 楊志峰 陳 列 陳偉謙 何宗熾</p><p class="ql-block"> 李碧珍 李石明 李振山 區 昆</p><p class="ql-block"> 葉智華 鄭雪嫻 曹葉正嬌</p> <p class="ql-block"> 嘉慶十年(1805)至成豐六年(1856)間</p><p class="ql-block"> 外國人在廣州開辦的西醫院表</p> <p class="ql-block">上圖:種牛痘的記載</p><p class="ql-block"> 嘉慶十年(1805),英國商人將種牛痘預防天花之法傳至廣州。十三行行商鄭崇謙譯刊《種痘奇書》并募人接種,行商潘有度、伍敦元(伍秉鑒)、盧觀恒出資于洋行會館為民眾接疫苗。這是《南??h志》中關于種牛痘的記載。</p><p class="ql-block">下圖:郭雷樞治病圖</p><p class="ql-block"> 1834年磨刻版畫喬治·錢納利繪威廉·丹尼爾刻印郭雷樞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外科醫生,1838年與伯駕、裨治文合作在豆欄街成立中華醫藥傳教會。</p> <p class="ql-block">上圖:西洋藥書</p><p class="ql-block"> 由法國傳教士白晉、 張誠在康熙年間編譯成滿文本(故宮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下圖:</p><p class="ql-block"> 馬禮遜牧師及其華人助手從事圣經翻譯,1820至1830年鐫刻版畫,喬治·錢納利繪霍爾刻印英國人馬禮遜專注翻譯圣經和</p><p class="ql-block">編纂《英漢字典》,1807年到廣州,曾在十三行商館學習漢語。</p> <p class="ql-block">貿易逆差與鴉片走私</p><p class="ql-block"> 歐美工業革命后,西方各國到處尋找原料產地,擴大商品銷售市場。在十三行的貿易中,中國始終處于貿易出超地位。西方殖民者為扭轉貿易逆差和牟取暴利,竟然不顧道義準則,把罪惡的鴉片作為商品,以武裝走私的形式販賣到中國。</p> <p class="ql-block">上圖:大佛寺收繳煙土煙槍</p><p class="ql-block"> 林則徐發動愛國士紳在廣州大佛寺(在今惠福東路)設立收繳煙土、煙槍總局。</p><p class="ql-block">?下圖:林則徐虎門銷煙</p><p class="ql-block"> 1839年6月,欽差大臣林則徐將繳獲英、美等國的鴉片237.6萬斤全部在虎門海灘銷毀(由鴉片戰爭博物館提供)。</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十三行商人與清政府共同進退,為抵御英國的侵略作出貢獻。中英《南京條約》的簽署結束了十三行對歐美海上貿易的經營特權。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十三行商館區被戰火燒毀。</p> <p class="ql-block">左圖:芳村花地</p><p class="ql-block"> 是當時官府指定向外商開放的游覽區。</p><p class="ql-block">?右圖:廣州海幢古寺</p><p class="ql-block"> 約1843年T.Allom繪此畫是英國阿羅姆根據法國畫家博絮埃原作重繪的。 外商每月只有固定的幾天可以游覽海幢寺和花地等景點。</p> <p class="ql-block">王恒、馮杰伉儷捐贈藏品展廳</p><p class="ql-block"> 展廳二層主要展出的是,廣州著名文物鑒藏家、迪士普音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恒先生與夫人馮杰女士無償捐贈的清代十三行時期的珍貴文物。</p><p class="ql-block"> 捐贈情況: 2013年,王恒先生將自己收藏的廣彩瓷器、廣作家具、廣琺瑯、象牙制品、廣繡、銀器等珍貴文物1600余件無償捐獻給了正在籌建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為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順利開館做出巨大貢獻和諸多支持。此后又陸續向十三行博物館捐贈藏品,至2021年底已達5000余件(套);2008年至2021年,先后向河源市博物館無償捐贈陶器、廣彩瓷器、青銅器、書籍等共計1008件;向和平縣博物館無償捐贈陶器、廣彩瓷器、書籍等共計107件;向黃埔區海事博物館無償捐贈航海儀器、郵票、陶器等743件;向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博物館無償捐贈鋼琴、簧風琴、古琴、黑膠唱片共計338件;向中山大學博物館無償捐贈廣彩瓷器122件;向廣東省博物館無償捐贈民國廣告畫、廣彩、青花瓷共21件;向廣州市國家檔案館無償捐贈電影放映機、天平秤等8件;向嶺南金融博物館無償捐贈儲錢罐、支票機、票據、廣彩等,共計200余件;向廣州市地方志博物館無償捐贈廣彩瓷器40件;向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無償捐贈清代通草畫共計43件(套);向廣州市南粵先賢館無償捐贈各類文物共計100余件;向粵劇藝術博物館無償捐贈唱機、唱片、曲本等各類文物共計1123件。</p> <p class="ql-block">王恒 Mr Wang Heng </p><p class="ql-block">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榮譽館長,廣州市十三行文化促進會會長,廣州大學十三行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p><p class="ql-block"> 王恒,1962年11月出生于廣東省廣州市,祖籍廣東省河源市熱水鎮?,F任廣州市迪士普音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長期從事聲頻工程專業設備的研發生產與公共廣播系統工程專業技術研究工作,公共廣播國際標準、公共廣播國家標準《公共廣播系統工程技術規范》主要起草人之一。 </p><p class="ql-block"> 獲得榮譽: 2019年獲得了中國聲學學會聲頻工程分會"聲頻技術最佳應用獎",是行業內獲此獎項的唯一企業家;2018年被中國文明辦評為"中國好人”稱號、被廣東省文明辦評為"廣東好人"稱號、2017年被廣州市文明辦評為"廣州好人"稱號;2017年被中國電子學會評為“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是行業內獲此殊榮的唯一民營企業家;連續5年被行業評為“音響燈光行業十佳風云人物稱號”。 </p> <p class="ql-block">十三行商館區同文街、靖遠街</p> <p class="ql-block">紅木縷花雕花鑲廣繡花鳥屏風(清未)</p> <p class="ql-block">梅花多寶柜</p> <p class="ql-block">廣繡黑緞花鳥圖酸枝竹紋貔貅座插屏(19世紀)</p> <p class="ql-block">雙龍搶寶多寶柜</p> <p class="ql-block">木雕龍紋黑緞地廣繡盤金繡百鳥圖四折屏屏風(民國)</p> <p class="ql-block">骨雕扇骨彩繪花卉人物紋羽毛折扇(清?光緒1875~1908)</p> <p class="ql-block">成都“姚泉興”銀絲盤</p><p class="ql-block"> 虎酵偉烤印"成淋姚泉興足鋼”歡,成都 老絲工藝已有1700年歷,2008年被列人第二批家級豐物質安彬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銀錘鏨刻喜鵲登梅紋碗</p><p class="ql-block"> 梅紋碗重163克,整器采用錘摸、鏨刻和焊接多種工藝制成,碗外壁圓形徽章處刻有英文字母,應是訂制者姓名。底部有“華記""ZEEwO"款遲ZEE WO (ZW)中文名“時和”,上海名的粵幫銀樓,洋裝金銀首飾老店號,營業時間約19世紀70年代至1949年,產品曾獲1910年南洋勸業會獎勵。"華記”為銀器制造商,為HC(鴻昌)、 LW(聯和)等知名外銷銀樓制作銀器(19世紀晚期ZEEWO)。</p> <p class="ql-block">銀鏤空竹鳥紋碗</p><p class="ql-block"> 碗身及碗底均采用鏤空工藝制作竹葉紋,飾以鳥類停歇或飛行其間,更具靈動之美。底部有"怡安”、"LUENWO款識。"怡安”為外銷銀器制造商,活躍年代推測約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LUENwO",應為聯和金銀首飾號, 銷售商,上海最早和經營最大的粵幫銀樓之一,英文名稱為LUEN WO&Co,拼寫除"LUEN wO”之外,也曾經用過"LUEN WHq"款。位于上海南京路P41-43.489P號(河南路拋球場附近),約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p> <p class="ql-block">?銀累絲聯花卉紋琺瑯片桃形蓋盒(清代)</p> <p class="ql-block">?廣彩花鳥人物紋鑲銅橢圓大碗(清·光緒1875一1908) </p> <p class="ql-block">?銀雙龍戲珠紋手蜀</p><p class="ql-block"> 藤蜀是工匠們通過對特定藤條力做的鐲管再配上其他材質完成的手記錄,清代女子已將藤蜀作為嫁妝銀器純度標識(民國)。</p> <p class="ql-block">銀鏨刻嵌珠石燒藍片花卉蝴蝶紋南瓜形蓋(解放后)</p> <p class="ql-block">銀累絲燒琺瑯花卉紋摺扇</p><p class="ql-block"> 該扇扇骨采用了極為細膩繁復的累絲工藝制作,每片扇骨用粗線勾勒框架,中間用細銀絲編織而成呈現出鏤空通透的視覺效果。再用琺瑯釉料填于銀胎花紋上繼續燒制,獲得絢麗華貴的色彩體現了清代廣州金銀工匠的高超技藝。累絲銀扇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流行于意大利,是十三行外銷成扇中最為名貴的品種(19世紀)。</p> <p class="ql-block">象牙縷雕十六層象牙球(民國)</p> <p class="ql-block">銀錘梅花紋餐勺</p><p class="ql-block"> 此勺體型碩大,勺頭呈舌狀、錘出梅花紋為飾,勺柄呈梅枝形,底部有"HC"款識,"HC”即"HUNG CHONG",中文名"鴻昌”,廣州知名外銷銀器銷售商,后于上海開店,活躍于19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40年代(清代)。</p> <p class="ql-block">銀鎏金花卉紋發簪(民國)</p> <p class="ql-block">銀海珠公園模型</p><p class="ql-block"> 海珠公園面積約4000平方米,原是珠江中一石島一-海珠島,因上有海珠石而得名。1926年海珠園,公園的建筑風格中西交融,自東向西分布的景點及建筑依次有;程壁光銅像、銅壺滴漏亭、李忠處、音樂亭、噴水池、廁所等島的東西兩側,還分別建有門口牌坊日觀景玻璃屋。此外,十余株古棉,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這些景點之間。 為疏通珠江河道、打廣海珠島被爆破清除海珠么存在。這件銀制海珠公園模型制作精良當時海珠公園里的主津筑,并刻有制作該模型識"廣州大新街德成造“(民國)。</p> <p class="ql-block">銀累絲嵌松石瑪瑙公雞型小擺件(民國)</p> <p class="ql-block">象牙鏤雕嵌銀累絲燒藍朝珠(19世紀中期)</p> <p class="ql-block">點翠</p><p class="ql-block"> 點翠是中國傳統金銀首飾的制作工藝,它采用翠鳥的羽毛作為裝飾,起著點綴美化金銀首飾的作用。該工藝在清代乾隆時期達到頂峰, 清末民初由燒藍工藝取代。</p><p class="ql-block"> 點翠工藝大致分為三個步驟:一是用金銀制作胎體,用花絲工藝制作紋樣;二是將羽毛按照設計剪好后,用有機膠平整地粘貼在胎體上;最后是鑲嵌珍珠、翡翠等珠寶玉石。</p><p class="ql-block"> 點翠的羽毛以翠藍色和雪青色的翠鳥羽毛為上品。翠鳥羽毛光澤度好,色彩艷麗,富于變化,永不褪色,再配上金邊,鑲嵌珠宋,做成的首飾極為華美富麗。</p> <p class="ql-block">歐沙州銀錘諜帆船船模(20世紀初)</p> <p class="ql-block">?銀累絲鵝形擺件一對</p><p class="ql-block"> 這對鵝形擺件,采用了累絲、鎏金、捏塑等工藝,以粗銀為骨,架出輪廓,細銀拉絲后累絲成羽毛串在一起,通體鎏金,鵝頭、鵝腳、鵝眼用琺瑯片燒制后鑲嵌,動物形象栩栩如生(民國)。</p> <p class="ql-block">?銀鏤空竹紋套玻璃酒瓶</p><p class="ql-block"> 銀鏤空竹紋套玻璃酒瓶重614克,玻璃胎,短頸,腹部三面內凹,瓶蓋及頸部素面無紋,瓶身飾竹葉紋,設計精巧獨特。底部有“STERLING 950^"標記,均為銀器純度標識或描述。sterling是指標準純銀,即含銀量為92.5%以上的國際標準銀。此件銀器標識“950"指含銀量為95%(20世紀初)。</p> <p class="ql-block">銀鏨刻人物故事龍紋柄啤酒杯</p><p class="ql-block"> LW 直口,直腹,平底,重275克。杯腹壁由上至下漸闊;周身錘堞鏨刻刀馬戲曲人物,腹壁上方飾盾形留白徽章,內壁光素無紋飾;"S"形龍紋杯柄,四足攀附杯壁上,龍首銜杯口。底部有"I “大吉”款識,"大吉"”的英文名稱為"TAI KUT",是廣州銀器制造及銷售商,約始于19世紀70年代,所見實物最早紀年銘文為1881年,曾為WANGHING(宏興)制作高規格銀器。這件啤酒杯雕工精美,紋飾華麗,充分體現了中西結合的審美風潮(19世紀晚期)。</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銀鑄竹節形爐火架連盤龍紋提梁壺</p><p class="ql-block"> 一套3件,分別為茶壺、支架、酒精燈。壺身呈光面圓球狀,附固定竹節把手,鑲嵌象牙隔熱,雙竹節燒水架,通體鎏金,吊掛桶形鎏金酒精燈。底部刻有"和生”款識。“和生"為廣州外銷銀器制造商款識,營業時間約始于19世紀80年代(清代)。</p> <p class="ql-block">?銀鎏金“六榕寺”塔擺件</p><p class="ql-block"> 銀塔入口處刻有"六榕寺”三字?;ㄋ湓诹潘聝?,位于今天的六榕路。高57.6 米,為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外九層,被西方人歌作九層塔。由于離廣州十三行商館較近,為西方人來到廣州后必到訪的廣州標志建筑之一(民國)。</p> <p class="ql-block">?銀錘鏤空龍紋雙層果盤</p><p class="ql-block"> 通體采用鏤空錘摸技法,頂部呈喇叭狀向上,中部為圓碟狀,底承三足并配有酸枝底座。底部刻有“求記""CS”款識,"求記"是制造商名,"CS"為銷售商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代)。</span></p> <p class="ql-block">銀累絲盾牌紋名片盒</p><p class="ql-block"> 通體以粗銀絲作骨,以連珠狀細銀絲累出郁金香花形,中部為盾形徽章留白。這個名片盒造型輕盈通透,保存完整,累絲工藝純熟精湛,是廣作外銷銀號號的經典品種(19世紀)。</p> <p class="ql-block">銀“陳張李何巡查緝捕”三桅船模</p><p class="ql-block"> 三桅帆船船模,清代官府緝捕船型制。通體銀質,重1724克。使用錘摸鏨刻技法,船體尖底,光素無紋,船上各部件一應俱全。船尾豎立四面船旗,分別鏨刻"陳”,"張"、 "李", "何",船尾分飾四開窗,內鏨"巡查絹捕"。另有"勝和” "TL85"款識, "勝和"是香港銀器制造及銷售商,英文名為"SING WO"縮寫為"SW"也為香港"宏</p><p class="ql-block">興"制作銀器。"TL”應為銷售商,"85”為銷售商標識的銀器純度(19世紀晚期)。</p> <p class="ql-block">道光二十年“安昌”四月長福銀錠</p><p class="ql-block"> 銀錠重371.9克,通長5.5厘米。印有銘文“安昌道光二十年四月長福",應為廣州十三行行商之一的安昌行鑄造。安昌行商人容有光,西人稱謂Takqua,承充十三行行商時間約為1836年-1839年期間。十三行銀錠由十三行商人專門鑄造、用于替西方商人向清政府繳納關稅(1840年)。</p> <p class="ql-block">粵海關道光二十九年銀錠</p><p class="ql-block"> 烤海關收取的關稅,絨椒。厘捐,多以銀兩方式繳納,然后回爐重新熔煉成規格,成色統一的銀再上交國庫,重新熔鑄的稅銀一般以十兩為一錠,量中間束腰、兩頭數起的砝碼按形狀,再在銀嫁上打上海美名字、紀年我館收藏的這枚銀斑,就鑄有“粵海關道光計九年“(道光二十九年,1349年)字樣,粵海關銀曾見證廣州對外貿易的輝煌,目前存世數量較少,十分珍貴(清·道光)。</p> <p class="ql-block">廣彩花鳥人物故事圖案鑲銅座燈(咸豐(i851-1861) </p> <p class="ql-block">廣彩孔雀藍珍珠地庭院人物紋雙龍耳獅鈕蓋對瓶(清·吃隆1736-1795) </p> <p class="ql-block">?廣彩花鳥人物紋萌蘆形鑲銅座鐘(清·同治1862-1874) </p> <p class="ql-block">廣彩描金人物紋獅紐蓋六角瓶(清·乾隆1736-1795) </p> <p class="ql-block">廣彩人物紋鑲小天使銅座大碗</p><p class="ql-block"> 廣彩瓷器出口外國后,歐洲工匠對它進行重新裝飾改造,甚至改變其原有功能,使之成為一件中西合璧的藝術品(清·道光1821-1850)。</p> <p class="ql-block">?廣彩人物紋雙螭耳鑲銅座油燈瓶(道光1821-1850)</p> <p class="ql-block">結束語</p><p class="ql-block"> 歷史造就了十三行,十三行也創造了歷史。長達一個半世紀的十三行,對于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都極其深遠。在許多國家的博物館、藝術館、檔案館和圖書館內,珍藏著大量有關十三行的文物、檔案、文獻等。十三行的歷史展現了廣州人誠信務實、開拓包容、敢為人先的精神。1951年,在十三行遺址(今廣州文化公園)舉辦的“華南土特產展覽交流大會”成為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的先聲,如今的十三行路仍是廣州城西一條熱鬧的商業街。</p> <p class="ql-block">廣州文化公園十三行博物館交通指引:</p><p class="ql-block"> 地鐵6號線、8號線文化公園站A、B出口出,左轉前行不遠就可見公園大門。展覽館免門票可以提前預約進場。</p><p class="ql-block"> 十三行博物館歷史資料內容豐富,收藏品極為珍貴多樣,推薦對歷史知識有興趣的朋友們前去觀看。</p><p class="ql-block">注:(十三行展覽館介紹選自百度百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县|
玛多县|
偃师市|
苍山县|
沙坪坝区|
中超|
永嘉县|
勐海县|
肃宁县|
元阳县|
电白县|
类乌齐县|
文登市|
墨江|
和政县|
兴仁县|
方山县|
社旗县|
肃南|
石台县|
麻江县|
和顺县|
赣州市|
施甸县|
肃南|
阿合奇县|
甘洛县|
新和县|
昌黎县|
凉城县|
康平县|
林甸县|
绥滨县|
昌邑市|
新昌县|
含山县|
荥阳市|
日照市|
泽州县|
遵化市|
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