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非常十年》出版艱辛路</p><p class="ql-block"> 張祥和</p><p class="ql-block">林正德先生經過三十年鍥而不舍的努力,終于寫成長達250萬余字的長篇巨著《非常十年》。該書共三部,分別是《文革風云》《風云突變》《淪落天涯》,以全國文化大革命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學校、省市文化大革命的全過程以及上山下鄉運動,記錄了老三屆一代人在動蕩年代的種種遭遇。這是一部真實的場面宏大的新寫實小說,但是由于書的內容涉及文化大革命,加上篇幅巨大,國內出版商不但要冒新聞審查之風險,而且出版了還難以盈利,因此都不愿意出版該書。在創作完成后經歷了漫長的十幾年,《非常十年》終于在2011年12月由香港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圓夢的喜悅背后隱藏著多少艱辛,也許只有作者本人清楚。</p><p class="ql-block">壯志凌云 不畏艱險</p><p class="ql-block">如果說L××老師為首的附中青年教師的1966年4月24日的大字報《揭開我校階級斗爭的蓋子》改變了L××老師的命運,那么以林正德為首的1968屆高中(1)班四位同學為老師們辯護的大字報《我們的看法》也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盡管當時他并非“紅五類”子女,他卻十分關注政治形勢,并擔任了學校某文革組織的負責人,全身心地投入文化大革命,并拿起筆記下文革中的紛紜復雜的事件。</p><p class="ql-block">讀過該書的附中老三屆的師生都欽佩林正德“資料搜集之全面,記憶力之驚人,文字功底之深厚,觀察事件之入微。”(李××老師言)我也曾問過林正德如何記得這么清楚,他的回答令我對他刮目相看。原來在疾風驟雨的文化大革命還沒到收尾階段,他就想把我們這一代人的經歷記錄下來,寫成一部新寫實長篇小說,醞釀著動筆。后來,上山下鄉在異鄉僻壤的知青生涯,更堅定了他寫作的意志,上山回福州的空隙時間就開始斷斷續續地寫作。那時文革還沒有結束,黨內的斗爭還十分激烈,作為文壇新手,他猶如初生牛犢不怕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面臨的困難之大,道路之艱險,是年輕氣盛的他所無法預見的。</p><p class="ql-block">1977年恢復高考,1968屆高中(1)班好幾個同學都搭上77級和78級的高考末班車上了大學,這是改變老三屆人生命運的大好時機。我們都知道,憑林正德的文化水平,報考文科肯定能金榜題名,卻不見他有任何動靜。后來我問他為什么不報考,他回答說:“上了大學就沒時間寫小說了。” 原來1976年10月四人幫垮臺后,大批“傷痕文學”作品如雨后春筍般地冒出來,他意識到應該抓緊這大好時機把書寫完出版。正是為了要盡快拿出書稿,他放棄了1978年參加高考的良機,還多次放棄可以出國的機會(他有許多親友在國外)。在我看來,這股韌勁有點“傻”,只好對他說:“如果你上了中文系,會寫得更好?!逼鋵?,在“四人幫“覆滅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有關文革的文學主題主要集中在糾正冤假錯案的報道,描述文革場面的作品十分罕見。幸好他有口腔科醫生的一技之長,無謀生的后顧之憂。不然,只有付出沒有收入的寫作肯定難以為繼。</p><p class="ql-block">1981年6月29日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文革做出了定論:“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卑蠢韥碚f,文革有了定論,也就好寫了,可是事情遠非如此。文革的錯誤,特別是發動者的錯誤在很長時間內都是出版界忌諱的話題。雖然領袖神的光環已經褪去,但是描寫文革領導者的錯誤的文學作品從未正式出版。林正德的小說該怎么寫?我真替他捏一把汗。沒有接觸機要文件和檔案的條件,一介草民想寫史無前例的文革動亂,談何容易?就算寫成了,又有哪家出版社敢出版?即使獲準出版,可能得自費,還要包銷一定數量的書,這極可能是沒有稿酬的寫作,甚至還得倒貼錢。從一開始《非常十年》的出版之路就布滿了荊棘。</p><p class="ql-block">堅忍不拔 鍥而不舍</p><p class="ql-block">《非常十年》寫了三十多年,可謂三十余載磨一劍。沒有電腦的年代原稿是手寫本,后來把手稿輸入電腦,林正德自己打字打了半年才輸入60多萬字,打累了,還花錢請管××先生所在的福建省地方志辦公室的打字員幫助,之后,校對電腦文檔又折騰了近一年。我們班的同學和老師都是書中的人物,也是該書最早的讀者。1998年我班美籍的王××同學在福州工作期間成了《非常十年》的忠實讀者,經常通宵達旦地閱讀。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國內政治氣氛開始顯得寬松,《福州市場報》連載了《非常十年》的部分章節,林正德都會把每期的刊物寄給我等同學閱讀。</p><p class="ql-block">接著,加拿大的《中華時刊》也開始連載,我們根據書中的描述,回憶動亂年代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往事,也給他提出修改的意見。二十一世紀初互聯網的發展為《非常十年》提供了和大眾見面的平臺,不少粉絲在網上給林正德留言支持,這也加強了他的信心,看來書的正式出版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可是林正德聯系了國內多家出版社都沒有結果,有的斷然拒絕,明言不敢涉及文革題材,特別是不敢涉及領袖實名出現的內容;有的表示感興趣,看了幾章電子稿就沒了下文;還有的文化團體明確提出要多少鈔票,購買書號,還要自己包銷??傊趪鴥瓤床坏匠霭娴南M?。那幾年電視屏幕上盡是宮廷劇,有一天我和林正德又談起聯系出版的事,我調侃說:“現在我們可以戲說康熙、乾隆,說不定我們的后人也可以戲說XXX,到那時肯定能出版。” 即使面對我這樣的玩笑他也不氣餒,一直不停地根據形勢的發展對書稿進行一輪又一輪的修改,并把修改后的章節發給大家閱讀,希望同學們提出修改意見,也希望大家幫助校對。</p><p class="ql-block">那時我還不知道總篇幅是多少,承諾每天看一點,幫他校對。剛開始,我還很認真,提了些意見,也糾正了一些錯別字。后來就漸漸沒了耐心,因為他發來的都是五號字體的單倍行距的文本,看著屏幕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我就頭暈,我都要把字體放大到小四號,1.5倍行距來看,越看越覺得費眼神。看了一段后我失去了耐心,便停了下來。那年夏天我抽空去看了膝蓋摔傷的高××,還去探望了住院的林×的先生,并用電子郵件告訴林正德這些情況。林正德給我回信說:“你有這樣的精力到處走動,卻沒有精力看完《非常十年》的電子稿,我感到很遺憾。”這郵件令我感到羞愧難當。我真不知道林正德如何做到三十多年寫出250萬字的書稿,年復一年地手抄、打字、校對、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沒有報酬,看不到出版的希望,但他絕不言放棄。這需要多么堅強的意志,多么持之以恒的努力!</p><p class="ql-block">我實話相告,我受不了坐在電腦屏幕前長時間的閱讀,兩眼昏花,頸椎酸痛, 血壓升高,渾身不自在。我建議他把書稿打印出來裝訂成冊,這樣出版社感興趣時,就可以把成冊的樣書送上,也方便編輯閱讀。</p><p class="ql-block">電子書稿交給一家工廠付印裝訂成冊了,書的長度為29.5厘米,寬度為21厘米,上、中、下三部疊起來高8厘米,每套重量達到3公斤——名副其實的宏篇巨著。附中1968屆(1)班的五六個同學購買了非正式出版的全套書,并贊助了部分印刷費用,作為我們對林正德三十多年辛勤付出的支持。林正德滿心歡喜地冒著酷暑,騎著電動車把又厚又重的書送到幾位同學的家中。我告訴他不用送到我家,我到福州四中車站去拿,那里離老師家很近,我可以順便幫他送一套給班主任。</p><p class="ql-block">柳暗花明 終迎曙光</p><p class="ql-block">我很了解林正德的心思,既然國內不太可能出版,能否爭取在言論自由的香港出版呢?他很想通過L××老師聯系香港人民出版社的社長蔡敦褀老師。蔡老師是附中4月24日大字報的署名者之一,和L××老師是患難之交,非常了解附中及福州的文革事件。林正德不敢自己出面和L××老師商榷這件事,原因是在他的書中塑造的柯達和老師的原型就是L××老師,在柯達和老師的身上也聚集了文革期間發生在其他知識分子身上的事件。班主任看了會怎么想?他沒有把握。于是我自告奮勇來幫他送書。</p><p class="ql-block">送書那天,我提著又厚又重的兩套《非常十年》(一套送老師,一套是我自己的)走進了同心花園的大門,林正德站在小區在門外目送著我,心中還在忐忑不安,不知結局如何。老師熱情地接待了我,接過一套《非常十年》,并開始翻閱,那么小的字體,老師閱讀起來還是挺吃力的,但他說:“我會慢慢看?!?</p><p class="ql-block">幾天后,老師分別給林正德和我打了電話,高度評價《非常十年》,說很有歷史價值,值得出版,要向蔡老師爭取香港的書號。林正德給我發了一封電子郵件說:“心中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了。”老師沒有責怪他,反而贊揚作品很有價值。班主任以博大的胸懷接受了自己的學生的著作,盡管書中對柯達和老師的描述并不符合發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事實,他說這是小說,無須對號入座,他知道林正德需要他的幫助。之后,在蔡老師回到福州的時候,老師把《非常十年》推薦給蔡老師,并把林正德引薦給他。</p><p class="ql-block">高度評價 終獲出版</p><p class="ql-block">蔡老師一拿到書就開始仔細通讀,并做了讀書筆記。他看完之后,對《非常十年》給予高度評價:</p><p class="ql-block"> 該書不是曾經流行一時的所謂“傷痕文學”作品,也不能算是“歷史小說”。整體看這是部紀實小說,雖然一些角色改了名,但了解師院附中文革史的人士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是寫誰。這是我看過的文革小說稿子中最長也最真實的一部,是可以稱為“福建十年文革史紀實小說”之作。</p><p class="ql-block">作者以極為嚴謹的態度敘述了福建文革頭三年的諸多歷史事件。故事以師院附中的文革史為主線,人物、事件都是客觀事實,甚至事件發生的時間(如“4·24”、“6·3”、“8·29”、“1·26”等等)也都很準確地記錄下來。這點非常難得。而這些事件的記錄又都放到中共高層“毛劉之爭”的大背景上來寫,因而擴大了寫附中這個“點”的歷史意義,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全國文革的進程。這點也非常難得。小說第二部的故事已經發展到“殺向社會”的階段,在某種程度寫及全省的文革形勢,盡管不能寫及地縣的文革故事,但總算觸及了全省鄉城的大致動態,這點也是頗為難得的?!罢鎸崱笔沁@部小說的最大特點、最可取之處,其內容的真實性是毋庸置疑的。</p><p class="ql-block">要佩服作者有這么大的韌勁寫了三十多年,其中勞苦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都t樓夢》所謂“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何況此書寫了三四十年!寫作長篇之苦,我是深有體會的。</p><p class="ql-block">林正德拿到了香港的書號,2011年底《非常十年》在香港出版了,我們祝賀他終于圓了出版夢,但他說這只是部分圓夢,他要爭取在中國內地正式出版,到那時才算得上完全圓夢。相信隨著法制社會的健全,隨著人們對文革遺毒的危害性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林正德的夢想終將成為現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非常十年》在《福州市場報》連載</p> <p class="ql-block">《非常十年》在加拿大《中華時刊》連載</p> <p class="ql-block">《非常十年》在香港人民出版社出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子县|
洪江市|
高密市|
林周县|
神池县|
托克逊县|
绥化市|
碌曲县|
林芝县|
临沭县|
平陆县|
大理市|
惠安县|
正定县|
浠水县|
子长县|
泗洪县|
潞西市|
台中县|
建瓯市|
垦利县|
兴山县|
岑溪市|
沂南县|
福鼎市|
和硕县|
渝中区|
新田县|
六安市|
满洲里市|
云林县|
邵阳市|
巴彦淖尔市|
诸城市|
旬阳县|
开平市|
阿勒泰市|
蓬溪县|
句容市|
定边县|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