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把兩個東西從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輕的后落地。”這是亞里士多德關于物體下落速度與其重量成比例的定律。有個愛鉆牛角尖的比薩人,爬上比薩斜塔去做實驗驗證。結果,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定律。這個人就是伽利略。從此,伽利略的名字就與比薩斜塔緊緊地綁在一起,成為科學史上的絕唱!老師講完自由落體定律的典故,比薩斜塔就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腦海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次在羅馬旅行期間,我們抽出一天時間去了比薩和佛羅倫薩。在一天時間里要去260公里之外游覽兩個城市,恐怕是“旅”多于“游”。但是,我和Ken一樣,比薩和佛羅倫薩一個都不愿舍去。比薩是學生時代仰慕的經典,而佛羅倫薩又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顆璀璨明珠。經過梳理旅程,挑選重點,起早帶黑,竟然也讓我們基本玩下來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的行程是這樣:乘坐早上6:30的火車從羅馬到比薩。260公里路程大約需時2小時50分鐘。9:20左右到比薩,打的前往奇跡廣場。打卡斜塔后回火車站,乘11:30的火車,一小時到佛羅倫薩。晚上7:30返回羅馬。時間非常緊也非常累,可憐我們的小Toby ,和我們一起趕路。幸虧有意大利的冰淇淋哄著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為比薩中央火車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薩的主要景點集中在奇跡廣場。我稱之為比薩“三件套”,即斜塔、大教堂和洗禮堂?;蛟S是比薩斜塔太有名了,以至于比薩的其它景點網上少有提及。我們也和許多游客一樣,去比薩就是為了看一眼比薩斜塔,拍一張與斜塔的照片,一了心中的敬慕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比薩上午街道上是空蕩蕩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的士在城區穿行。比薩城給我的印象是,一座小城,被一條河一分為二;河的兩岸是黃墻紅瓦房子,沒有任何現代建筑,仿佛是一個中世紀風貌的小城。Ken問了司機,比薩10萬人口還差一點點。城區的那條河叫阿諾河,上游途經佛羅倫薩,在比薩入海。司機說,Pisa這個詞的意思是“嘴”,指的是阿諾河的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實,比薩的厚重底蘊絕不是一個斜塔所承載的。在比薩游客中心了解到:比薩在中世紀與阿馬爾菲、熱那亞和威尼斯,并稱海上共和國四強。這就和我們在熱那亞游覽時了解到的一些歷史關聯上了。比薩也曾經在地中海建立起海上霸權,先后征服了撒丁島、西西里島、耶路撒冷和北非等地。直至15世紀,在商業和海上霸主競爭中先敗于熱亞那,后又被佛羅倫薩征服,開始逐漸衰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比薩在文化和教育方面一直是很出色的。歷史上,比薩人將阿拉伯數字引入歐洲,為現代數學奠定了基礎。歐洲最古老的比薩大學、拿破侖占領時期創立的比薩高等師范學校,都是意大利非常有名的大學,培養出大科學家伽利略和恩里科-費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奇跡廣場被圍在古城墻里面,城門口有許多旅游紀念品攤販。據說,奇跡廣場得名于一位意大利作家的一部小說中描寫。作為世界上最知名的建筑群,1987年被列為世界遺產,除了“三件套”之外,還有比薩墓園,應該是“四件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進奇跡廣場,哇,原來這個被城墻和建筑圍著的草坪上,矗立著如此華美的建筑群!這個才10萬人的小城,竟然有如此巨大的財力和建筑技能,建造如此壯麗的建筑?當了解了比薩的歷史,這個疑問也就迎刃而解。比薩在共和國時期曾經十分富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到比薩斜塔還是有點小激動。這就是從教科書上知道的比薩斜塔?那個時候是讀初中還是高中已經記不起來了。想不到半個世紀后,我會來到這里親眼目睹這座舉世聞名的比薩斜塔,重溫自由落體定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進了廣場就不由自主地朝斜塔走去。斜塔呈圓柱形,十分精巧,外立面是乳白色帶一點灰色的大理石砌成,6層塔身用連續的拱券裝飾;塔身上有許多雕刻,幾乎每一塊石塊都是一件雕刻作品。斜塔在綠色草坪的襯托下,如同一件放大了的玉雕作品,玲瓏剔透,精美可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祖孫三個人在斜塔下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薩斜塔是大教堂的附屬鐘樓,不過它早已喧賓奪主成為了奇跡廣場上的主角。游客們個個興高采烈地用各種姿勢、動作擺出“拯救”斜塔的樣子拍照。我也落個俗套,讓Ken為我拍了一張手托斜塔的照片,但我對斜塔為什么會“斜而不倒”更感興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薩斜塔從1173年開工建造,到1372年鐘樓完工,整個工程將近300年。經歷了塔身傾斜、基礎沉降停工,兩次戰爭影響停工1個世紀。但是,這個“先天不足”的家伙,自從誕生之后從未消停過??梢哉f,世界上沒有一座建筑像比薩斜塔那樣多災多難,也沒有一座建筑像比薩斜塔那樣讓怎么多的建筑師、工程師操碎心。據說,意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為比薩的斜塔感到羞愧,親自參與塔基修正工程,結果很糟糕,傾斜度加大。1972年,意大利政府為比薩斜塔向全世界尋求幫助,盡管收到幾十個國家近千個保護方案,但依然沒找到有效“救治”方案。比薩斜塔也因“危重”在1990年暫時關閉。后來采用了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布蘭德教授的“取土法”方案,將斜塔傾斜反方向的土移走一些,讓斜塔自行回正。方案看似簡單,但效果奇好,斜塔回正了44厘米,回到了1838年以前的傾斜度。2001年斜塔重新向公眾開放。不過,比薩斜塔身上裝有100多個傳感器,不間斷地檢測斜塔傾斜沉降的變化,就像ICU里的“危重病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薩斜塔是可以登塔的,但是有人數限制,要排隊。由于我們沒有預約,排隊又沒有時間,只得望塔興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比薩斜塔搖搖欲墜800多年間,竟然還一次次躲過了天災人禍。其中,經歷了4次大地震。專家是這樣解釋的,正因為地質松軟,地震致塔身搖晃,但搖而不倒,地震的時候像“不倒翁”?人禍說的是在二戰中,盟軍實施摧毀意大利的所有的鐘樓。因為鐘樓是德軍的阻擊和瞭望點。許多鐘樓遭到轟炸。執行轟炸比薩斜塔任務的是一名美國士兵。他在飛抵比薩斜塔上空時,被美麗的斜塔和周圍的古建筑深深觸動,動了惻隱之心。比薩斜塔幸免于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薩斜塔是一個不成功的建筑,但又一個奇跡!我相信,現在我們已擁有更多的先進科技手段,能夠讓比薩斜塔停止傾斜保持穩定,為世界游客留住這一曠世杰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薩大教堂是奇跡廣場的主建筑。它正式的名稱叫比薩圣母升天主教座堂。因為比薩斜塔名氣太大而被喧賓奪主。許多游客似乎就是來看比薩斜塔的,教堂和洗禮堂成為了附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064年,比薩打敗了強敵巴勒莫的撒拉遜艦隊,為紀念這一偉大的勝利,展示來自從西西里島財富,比薩人決定建造比薩大教堂,包括洗禮堂、鐘樓和墓園,以彰顯比薩海上共和國的威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仰望比薩大教堂外立面,灰白相間的大理石中,鑲嵌著粉色大理石圓盤,具有獨特的美感。大門上方是幾層連列券柱廊,逐層堆疊成幾何形“山墻”樣式,有點特別。墻面和立柱上鑲貼著各色大理圖案、浮雕,入口處有三扇大銅門,門上的青銅雕刻無比精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進教堂,一眼就看到主圣堂,兩旁是對稱的拱廊,黑白相間的條紋大理石裝飾好像在馬賽大教堂也看到過;四排68根科林斯式廊柱精美大氣。天花板采用木制方格形遮蓋桁架,雕花的天花藻井用金箔鎏金裝飾,金碧輝煌。主祭壇上方穹頂裝飾是拜占庭風格的馬賽克拼貼的耶穌巨型壁畫,流光溢彩,充滿神圣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薩大教堂是奉獻給圣母瑪利亞的教堂,隨處可見圣母的畫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595年比薩大教堂發生過一場火災,燒塌了屋頂。教堂災后重新整體裝修時,得到了佛羅倫薩財大氣粗的梅第奇家族資助,所以現在的金飾天花板上有梅第奇家族的紋章。彼時,比薩正處于佛羅倫薩的統治時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堂里面有一座雕刻精美的布道壇,是一件珍貴的石雕藝術品,由藝術家喬瓦尼·皮薩諾創作于1310年。講壇圍欄刻滿了圣經故事的場景。這個精美的布道壇在1559年火災中幸存,重建時被拆卸放入地下室中存放。1926年重新組裝置于教堂主圣堂和耳堂交界處。 這是我所看到的雕刻作品中,設計最為精美,裝飾及其繁復的雕刻作品,令人嘆為觀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堂南北墻壁上用大幅油畫作品裝飾。這些畫作都是出自當時的名師之手。比薩市民也為這些藝術創作捐助了大量資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教堂里有一盞著名的吊燈,與伽利略有關。伽利略在比薩大學讀書時經常到教堂靜坐。他觀察到頭頂上的那盞吊擺動的規律性,提出了鐘擺等時性原理。如今大教堂內的那些吊燈應該不是原物了,伽利略當年觀察的吊燈是哪一盞,我無法了解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薩大教堂里安葬了一些名人,其中包括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七世、羅馬教皇格里哥里八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作為比薩人的伽利略卻沒有葬在比薩大教堂,而是葬在了佛羅倫薩的圣十字大教堂。伽利略在天文學、物理學和科學方法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但是,他一生經歷坎坷,晚年十分悲慘,遭到羅馬“宗教裁判所”的迫害和軟禁,1642年因病逝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我在佛羅倫薩圣十字大教堂拍攝的伽利略石棺和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比薩大教堂南側和后廳外部,羅曼式裝飾極為華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教堂對面的圣約翰洗禮堂,建于1152年,完成于1363年。洗禮堂與斜塔、教堂一樣,同是白色大理石建造,底部是圓形拱門,上方是哥特式三角連拱裝飾,頂部是巨大的圓頂。白色大理石圓柱體,和鉛紅色的穹頂,在綠色草坪的襯托下顯得非??蓯邸?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座洗禮堂是獻給圣約翰的。施洗者約翰曾用約旦河水為基督洗禮。圣約翰是基督教的先行者。他極力推行洗禮為入教和獲得救贖的神圣儀式。圣約翰推行的洗禮儀式,在基督教中具有重大意義,列七種圣禮之首。洗禮被視為入教立約的標志。入教后才能享受到教會提供的婚喪嫁娶、嬰兒接生、接受教育和醫療等社會公共服務。這對當時政府無力提供社會福利的老百姓來講,入教的好處是顯而易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洗禮堂中圣約翰的青銅雕像。圣約翰有的書上稱圣諾望,這是早期譯本用的是阿拉伯文翻譯的緣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薩圣約翰洗禮堂有三大特點,首先是體量大,高約55米,直徑34米,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洗禮堂。其次是光線好,白天不用開燈也很明亮。再次是音響效果極佳。洗禮堂穹頂內部為喇叭口的錐形,而非球面造型,使得教堂內部產生出強烈的聲音共鳴。游客在洗禮堂參觀時,碰巧會遇到這里的工作人員用美聲唱法吟唱歌劇,讓你感受到這座洗禮堂的聲學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游客可登上二樓俯視整個洗禮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薩大教堂廣場南側的一排古老紅磚樓房,原是中世紀設立的圣基亞拉醫院,上個世紀后期被改建為博物館和游客服務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堂的北側是墓園。這是正門。由于時間關系,我們沒有進去。墓園安葬了比薩的名人,譯為“圣地紀念墓地。這座墓地占地面積很大,有完整封閉的庭院、教堂和圍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奇跡廣場匆匆一瞥,我們就打的回火車站。我特意讓司機在市區轉一圈,瀏覽一下市容。路過騎士廣場,看到彎曲的小巷中行走的馬車,駛過緩緩流淌的阿諾河上的石橋,遇見跨越街巷拱廊,一切都充滿了古典氣息。比薩真是一個美麗又安靜的小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比薩,所有的光環都被比薩斜塔占有了。比薩斜塔不僅代表比薩,甚至代表意大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備注:少部分照片由Ken拍攝。</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舟山市|
鹤峰县|
龙南县|
佛山市|
涪陵区|
林口县|
仁化县|
介休市|
读书|
九龙县|
军事|
全南县|
泰顺县|
新安县|
怀化市|
鹤庆县|
彰化县|
峡江县|
洛阳市|
兰考县|
梨树县|
哈尔滨市|
松原市|
奇台县|
清徐县|
铁岭市|
南靖县|
滕州市|
东宁县|
玛曲县|
蓝山县|
松江区|
时尚|
瑞丽市|
杭锦后旗|
林口县|
澄迈县|
威海市|
平泉县|
纳雍县|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