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內蒙古五日游(中)

月照長空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4日,星期一,甲辰年五月十九日</p><p class="ql-block">雷的鼾聲如其姓,如雷,充滿了力量。但疲憊讓他的鼾聲變得縹緲,讓我像一塊在洶涌的洪水中浮沉的枯木,一直處于半夢半醒中。</p><p class="ql-block">5時,終于不情愿地醒來。大腦依舊像往常那樣,片刻不得安寧,開始在懵懂中思索攝影對文字的沖擊。</p><p class="ql-block">很早的時候我曾預言,文字終將成為化石。即使我們戀戀不舍,痛不欲生。</p><p class="ql-block">8時,上車,一個黑紅面孔、中等身材的四十來歲的男子已在車上。他是地接導游,名叫朝魯,蒙古族人。</p><p class="ql-block">“朝魯,蒙古語,石頭的意思。”他說,“未來幾天,將由我全程陪伴你們。”</p><p class="ql-block">在他的身上,看不到蒙古人那種粗獷、豪邁的風神,但他聲音響亮、干脆,勁頭十足,一口標準的北方普通話,抑揚頓挫有致。</p><p class="ql-block">出發不久,一道殘破的仿佛城垣的山崗,出現在眼前。不問可知,這是陰山!</p><p class="ql-block">陰山山脈,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屹立在內蒙古高原的南緣,河套(后套)——土默特平原之北。它的西部是狼山、色爾騰山和烏拉山,中部為大青山(狹義的陰山);東從集寧熔巖臺地、低山丘陵,止于灤河與西拉木倫河的分水嶺。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50—100公里。主峰和最高峰為西端狼山的呼和巴什格,海拔為2364米。</p><p class="ql-block">陰山山脈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主要由塊狀的中低山、山間盆地和丘陵組成。大青山以西海拔為2000米,向東遞減為1400—1600米。陰山山脈為內蒙古氣候南北差異的重要分界線,導致山脈南北兩側的景觀和農業生產差異顯著,山南為農業區,山北為牧業區。</p><p class="ql-block">陰山山脈地區先后有葷粥、土方、鬼方、林胡、婁煩、匈奴、鮮卑、突厥、回鶻、黨項、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游獵駐牧。</p> <p class="ql-block">大青山屬陰山山脈的中段,西起昆都侖河,東至烏蘭察布盟卓資縣官山止,延綿250公里左右,橫跨內蒙古包頭市、呼和浩特市和烏蘭察布市的11個旗縣區,收集著東南季風帶來的降水,是河套平原、華北平原及首都北京的天然屏障。</p><p class="ql-block">我們在內蒙這幾天里所看到的山脈,全部是大青山。</p><p class="ql-block">由于陰山山脈位于蒙古高原上,而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580米,所以陰山山脈的相對高度并不高。看上去支離破碎。</p><p class="ql-block">一說到陰山,南北朝時期流傳于北朝的樂府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和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會首先浮現在腦海。</p><p class="ql-block">朝魯自上車以后,便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他講的,雖非妙趣橫生,但涉及內容廣泛,細聽,倒也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內蒙古的羊肉為什么好吃?因為我們這兒的羊都是‘溜達羊’。”</p><p class="ql-block">“蒙古人以肉食為主,但從不吃馬肉、狗肉。”</p><p class="ql-block">“戰爭加快了民族融合,對今天版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p><p class="ql-block">“蒙古文化也是豐富多彩的。像胡同、大連、茅臺等,都出自蒙古語。”</p><p class="ql-block">8時45分,進入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城。</p><p class="ql-block">武川隸屬呼和浩特市,位于內蒙古中部,陰山北麓,首府呼和浩特市北。東南部和南部與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回民區和土默特左旗相連;西南和西部與包頭市土默特右旗、固陽縣毗鄰;北部與包頭市達爾罕明安聯合旗、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接壤;東部與烏蘭察布市卓資縣交界。是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王朝的發祥地,有帝王之鄉之稱。</p><p class="ql-block">“不要小看武川,這兒曾出過九個皇帝。”</p><p class="ql-block">8時52分,大巴在武川縣影視西街的一個公共衛生間旁停了下來。朝魯帶著幾絲壞笑,突然起高調門,說:“都下去方便一下。不要說沒有。擠一擠總是有的。”</p><p class="ql-block">繼續前行。</p><p class="ql-block">“我們要去的希拉穆仁草原,蒙古語是母親河的意思。‘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p><p class="ql-block">“草原英雄小姐妹”曾出現在我在上小學時的語文課文里,她們為了集體的羊而不惜凍掉自己的腳的事跡曾感動過年幼時不諳世事的我們。</p> <p class="ql-block">王小波在一篇文章里說,在那個年代,他們宣揚的思想是,集體的一根稻草都要比個體的一條生命值錢,人們就應該毫不猶豫地為了這根稻草而犧牲自己的生命。</p><p class="ql-block">希拉穆仁草原位于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的東南部。“希拉穆仁”蒙古語意為“黃河”。希拉穆仁草原俗稱“召河”,因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喇嘛召廟“普會寺”而得名。寺院原為呼和浩特席力圖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宮,建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賜匾“普會寺”。</p><p class="ql-block">蒙語中的“召”是寺廟、廟宇的意思,是對各種宗教寺院的一種統稱。這一詞匯源自藏語,用于命名藏傳佛教的場所。在西藏,漢譯用字是“昭”,如“大昭寺”,而在內蒙則使用“召”,如大召、小召、席力圖召、美岱召、五當召等,都是內蒙古著名的寺院和廟宇。</p><p class="ql-block">包頭市,內蒙古自治區轄地級市,內蒙古最大的工業城市,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包頭是蒙古語“包克圖”的諧音,意為“有鹿的地方”,又稱“鹿城”,別稱草原鋼城、中國馬城、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綠色硅都。</p><p class="ql-block">“蒙古語琪琪格,意即美女;巴特爾,意即英雄。所以,年輕的女人稱‘琪琪格’,而男人則多稱‘巴特爾’。”</p><p class="ql-block">我想,這如同在西藏,女人多稱“卓瑪”,男人多稱“扎西”一樣,不過是為了入鄉隨俗而采用的稱呼罷了。</p><p class="ql-block">“等一會兒我們下車時,會有一個敬酒儀式。面對敬酒,要說‘賽白努’,賽白努是好的意思。雙手接過酒后,要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向上下各彈一次,并向自己額頭抹一下,以示敬天、敬地和感謝主人的盛情。”朝魯繼續說。</p><p class="ql-block">蒙古人飲酒有未飲先酹(祭祀)的習俗:“凡飲酒,先酹之,以祭天地。”這是心里有敬畏的表現。這世界上最百無禁忌的民族,非漢族莫屬!</p><p class="ql-block">“蒙古的草原足夠廣闊,但都分給牧民了。這就成了牧民的私有財產。他們都用鐵絲網圈起來,你要想看,就需要花錢。你們大多都是第一次來到內蒙古,我要讓你們體驗真正的蒙古風情,看真正的草原,這就需要花錢。”</p><p class="ql-block">在一番不厭其煩的鋪墊以后,朝魯終于把話題引導到了錢上。</p> <p class="ql-block">朝魯報出幾個項目:漠南傳奇演出、乘越野車游覽草原、騎駱駝……“兩天全部項目下來,每個人需另外繳納750元。”朝魯說:“誰交錢了,我就領著他們游玩。不交錢的,下車。我們定的房間,到下午三四點才能打掃出來,你們自己找地方等我們。交錢的,晚上吃烤全羊;不交的,沒有。交錢的,晚飯后我領你們去紅格爾參加篝火晚會;不交錢的,這兒政府舉辦的有,你們在這兒參加免費的。”</p><p class="ql-block">他的彎轉得有點急。一石激起千重浪。他的這些不帶一星點人情味的話一出,無異于往一個熱油鍋里潑了一瓢冷水,當時就炸了鍋。一時間群情激憤,議論紛紛。</p><p class="ql-block">“善語結善緣,惡語傷人心。”朝魯花一路工夫搭建的人設,在瞬間崩塌。這一刻,他雖未張牙舞爪,但顯得面目猙獰。</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集各種矛盾于一身的人:似沉穩,似癲狂;似靦腆,似粗陋;似真誠,似奸猾;似敦厚,似無賴……</p><p class="ql-block">朝魯所說,與旅游海報里的承諾是不相符的。他這顯然是變相的強制消費。</p><p class="ql-block">有人說:“車是我們出錢在桐柏雇的,你憑啥趕我們下車?你說的什么草原,我們不去,但我們待在車上也不可以嗎?”</p><p class="ql-block">10時13分,我們來到“神鷹宏浩”。神鷹宏浩是一個游客接待中心。朝魯說:“在希拉穆仁,這一類的接待中心很多,這一家是政府辦的,條件也是最好的。我們將在這兒下榻。”剛進門,大巴就停了下來。旁邊是一個馬場。幾十匹馬在主人的帶領下,等待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跨上脊背,帶他們把寂寞憂傷都留在草原。這里野曠、天低、云白,空氣澄澈,地面以上都仿佛一塵不染一般。</p><p class="ql-block">雙方各不相讓,僵持下來。我想把一盤散沙凝結在一起,共同跟朝魯達成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但一些人以為真理在握,認為朝魯可以被輕松拿捏,妄想把朝魯提出的750元直接砍到200元。更有甚者,有的連一分錢都不愿再出。這種想法,既幼稚,又貪得無厭。我想起前些年流行的一句話:“世界上有兩件事情最難: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二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細思量,前者更難。我想我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把大家的思想統一起來,就退了出來,任由他們吵鬧不休。</p> <p class="ql-block">桐柏人有一句常說的話:“寧給光棍牽馬,不給眼子主謀。”何為光棍?何為眼子?審時度勢,通情達理,不為己甚,就是光棍;反之,就是眼子。</p><p class="ql-block">中午11時09分,氣溫18°。</p><p class="ql-block">一條狗,寂寞地臥在沙土地上,眼神空洞,迷茫。看上去,它已經很老了,一副生無可戀卻又沒有慷慨赴死的勇氣的樣子。</p><p class="ql-block">在將近一個小時的討價還價后,朝魯將費用降至500元:今天下午的,300;后天的,200。一些人如蒙大赦般馬上答應了,并踴躍交錢。</p><p class="ql-block">晚清首位駐外公使、被譽為“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郭嵩燾形容晚清的對外政策:“一味蠢,一味蠻,一味詐,一味怕。”想想今天的中國人,嘿嘿!</p><p class="ql-block">一些人一掃陰霾,馬上喜笑顏開地蜂擁著過去騎馬。說是免費,但一人一騎需50元。名曰保險費。</p><p class="ql-block">12時14分,我們來到餐廳。</p><p class="ql-block">十人一桌。我看看飯菜,每人所需費用不會超過10元。</p><p class="ql-block">唯一的一個葷菜是一盤手把肉。這應該就是旅游海報里承諾的。我佩服這里的廚師,他們能把骨頭上的肉剔得這么干凈,而還能心安理得地稱一盤骨頭為手把肉!</p><p class="ql-block">跟團游所提供的飯菜,常讓我想起古代的大戶打發叫花子的場景。</p><p class="ql-block">有人說,出來玩,只要能看到好景,我們不講究吃。</p><p class="ql-block">有時候想,吃吃拉拉,勞民傷財,還費時間,真是既無聊又丑陋。可是,人活著是為了什么呢?是為了什么崇高的目標嗎?那么,舍生忘死,砥礪前行,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實現那些崇高的目標,又是為了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出去游玩,看景只是一個方面,品嘗我們在家里吃不到的,甚至聞所未聞的美味佳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這是另一種景致!</p><p class="ql-block">“好馬配好鞍。”通常情況下,在旅途中,你吃不到如意的,你也往往看不到令你心儀的。這個世界就是這么吊詭。你生氣也枉然。</p> <p class="ql-block">12時43分。陸續有人吃完走出餐廳。一個人打著酒嗝,說:“沒有美酒,男人還有什么混頭。”我隨口一問:“女人沒有什么,就沒有混頭呢?”他嘟囔道:“沒有男人的好色,女人還有什么混頭。”想想,似乎不無道理。</p><p class="ql-block">下午1時18</p><p class="ql-block">分,我們來到位于希拉穆仁鎮烏蘭圖格蘇木(蘇木,內蒙古自治區牧區的行政區劃單位,相當于鄉)的普會寺。</p><p class="ql-block">“旅游看景先看貌,要看景點先看廟。”在中國,大多數宗教寺廟都是建在風光秀麗的地方。普會寺建在鎮中,緊鄰著一個中央立著一座雕塑的廣場。這座雕塑有點意思:基座是白色的八棱形,上面浮雕著藏傳佛教的八寶圖案——八寶,又稱八瑞相、八吉祥,依次為寶瓶、寶蓋、雙魚、蓮花、右旋螺、吉祥結、尊勝幢、發輪,是藏傳佛教中八種表示吉慶祥瑞之物,寺院、法物、法器、佛塔和藏、蒙民居、服裝及繪畫作品中,多以此八種圖案為紋飾,以象征吉祥、幸福、圓滿。基座上方,通體鎏金,一頭大象,象背上盤坐著一個一手持棍、一手抱桃的猴,猴身上站著一只頭頂寶瓶、扭頭張望的大耳朵兔子。</p><p class="ql-block">在古印度和藏傳佛教里,幾乎所有的寺廟和家庭都會用到一幅寓意敬老及和睦共處,象征和諧、吉祥的“四和合”,也稱“和睦四瑞”圖:一頭大象立于結滿果實的大樹旁,象背上有一猿猴,猿猴頂著一兔,兔上又有一鳥。這其實是源于佛陀《本圣經》里的一則故事。而這座雕塑,兔子頭上卻頂著一個寶瓶,有點不倫不類。</p><p class="ql-block">象馱寶瓶是漢族文化,意思是“太平有象”。</p><p class="ql-block">普會寺,蒙古語稱為錫拉木倫召,稱召河廟。曾經多次修繕。</p><p class="ql-block">院中,一根瑪尼桿高高聳立,一座三層的功德塔爐氣勢不凡,多條五色經幡攀搭在樹木、廟宇上,隨風飄揚。</p><p class="ql-block">瑪尼桿,也稱“摩尼桿”、“瑪尼畔桿”,其重要特征是在桿上掛滿了各種色彩的經旗,故又稱“經旗桿”。</p><p class="ql-block">瑪尼桿,源于喇嘛教,是喇嘛教傳入蒙古后出現的一種祭祀物,至今仍是喇嘛教寺廟中特有的標志之一。</p><p class="ql-block">五彩經幡又稱風馬旗,藏語稱“隆達”,是一種用棉布、麻紗、絲綢等材料制成的長方形彩旗,共有藍、白、紅、綠、黃五種顏色,色序不能錯亂,分別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藏傳佛教又賦予五色為五方佛及五種智慧之含義。一些學者認為五色經幡還融入了中華民族古老的五行說,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則是自作多情,穿鑿附會。經幡上多印有經文咒語、佛像神馬等圖案,是西藏古老的苯教文化、藏傳佛教的密宗文化,并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發展的產物。</p><p class="ql-block">隨風舞動的經幡,又被稱為風幡。</p><p class="ql-block">在藏傳佛教地區,五彩經幡隨處可見,多掛在山頂路口、江畔河邊、道旁以及寺廟等各處被認為有靈氣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信奉藏傳佛教的人們看來,隨風而舞的經幡飄動一次,就是誦經一次,在不停地向神傳達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這樣,經幡便成為連接神與人的紐帶。經幡所在,既意味著神靈所在,也意味著人們對神靈的祈求所在。經幡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p><p class="ql-block">我想,經幡若真的有如此殊勝功德,其受益者應該是擁有者和懸掛者吧?不會是見者有份吧?但即便如此,其所渲染出的氣氛,也足以讓每一個初來乍到者欣喜不已了。</p><p class="ql-block">講解員在帶著大家兜兜轉轉一通后,最后把大家領到了另一重院落。這個院落里也有幾間房舍,每間房舍里也各供有佛像。在準備就近進入其中一間時,被一個面無表情的女人擋在了門前,一指對面,以一種不容置疑的口吻說,你們先去那兒,聽“周老師”給你們講課。周老師是一個中年男子,容貌清癯,氣質冷峻,不僧不俗,待大家全部進入并站定后,先教我們合十禮的正確做法:雙掌相合,拇指抵住掌心,掌心中空,舉至胸前……然后拿出一把紅布條,鄭重其事地以家為單位分發……我想起前些年流行于寺廟道觀里的“燒高香”——今年是農歷某某年,屬相某某的,犯某煞,輕者破財,重者甚至會有血光之災……要想逢兇化吉,遇難成祥,就只有請高香……每支高香價值不等,666、888、999都有,當然,還有更貴的,也要量力而行……一般而言,當然是越貴效果越好……我想“周老師”接下來大概率要用“吉兇禍福”“降服”大家,讓大家乖乖就范,讓你嘴上心甘情愿,內心里一肚子草泥馬地把錢掏給他,最后,“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還不得不逢人就盛贊“花錢保平安——值”的理念,于是不等他往下講,就先行走了出來。</p><p class="ql-block">臺灣演員阮經天主演的電影《周處除三害》上演后,我曾勸說多人抽出時間觀看,但多被無視。</p><p class="ql-block">據說,堅持聽周老師講完的,最后各貢獻了300、500不等的香燭錢。他們舍不得交給朝魯,卻都輕而易舉地交給了“周老師”。</p> <p class="ql-block">2時17分,到達“畢力格泰民族食品廠”。一個身材壯實、黑紅臉膛、頭戴禮帽、身穿咖啡色蒙古長袍、腰束寬皮帶、腳穿黑皮靴的蒙古老漢接待了我們。他精神頭十足,說話很有鋼口,也許是經常騎馬的緣故,羅圈腿明顯,走路一搖一晃的,不慌不忙,帶些悠閑自在、歲月靜好的樣子。</p><p class="ql-block">有許多人在這兒買了這兒產的產品。實事求是地說,物有所值,獲得大家的一致好評。</p><p class="ql-block">下午3時06分,來到紅格爾敖包景區。一圈的木柵欄,像一座森嚴的古代兵營。“漠南傳奇”演藝場就位于這里。</p><p class="ql-block">敖包是蒙古語,意即“堆子”,也有譯成“腦包”、“鄂博”的,意為木、石、土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頭堆”、“土堆”或“木塊堆”。舊時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頭或沙土堆成,沙漠地帶也有用樹枝壘成的,今數量已大減。</p><p class="ql-block">敖包最早本是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標志,后來演變為祭祀山神、路神和祈禱豐收、家人幸福平安的地方,大概和漢族的土地廟差不多。</p><p class="ql-block">我最早知道敖包,是因為《敖包相會》這首歌。這首歌所要表達的意思是:牧民們每年在六七月間祭敖包,儀式結束后,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活動,姑娘和小伙則借機談情說愛,互訴衷情。但我那時不知。我那時以為敖包大約相當于蒙古包,是可以居住的。</p><p class="ql-block">突然想起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里說的一句話:“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p><p class="ql-block">看到這些敖包,曾在藏區看到的那些堆積在路旁、河谷、山崗、草甸上的數不勝數的瑪尼堆,便涌上心頭。</p><p class="ql-block">紅格爾是蒙語“心愛”或“溫柔”的意思。紅格爾敖包是希拉穆仁草原上最大的敖包。位于鎮政府正北6公里處。據說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每年的農歷5月18日舉行祭敖包活動,這時,周邊的牧民都會帶上祭品,把供品放在敖包前,喇嘛誦經吹法號,焚香點火,牧民們面向主祭,圍跪在敖包前,祈求降福,保佑人畜兩旺。最后,參加祭祀的人們都要圍繞敖包從左向右轉三圈。</p><p class="ql-block">紅格爾敖包建在一個小山丘上,像一個直徑二三十米的多層蛋糕,每一層都有一兩米高;兩側各立四座稍小的,像倒扣著的巨型茶杯。自山腳至敖包有寬闊的木質步道相連。步道兩旁,是一排排的金色的轉經筒。仰望紅格爾敖包,雄偉,肅穆,神秘,壯觀,攝人魂魄。那種宗教氛圍充溢于天地間。</p><p class="ql-block">敖包前,矗立著的一根根直插云天的蘇魯錠,像一個個威風凜凜的執戟衛士,守護著這一方的神圣莊嚴;一雌一雄兩支各長兩米的牛角號雕塑橫于棧道兩側,洪亮而悠遠的號聲仿佛仍響徹長空。</p> <p class="ql-block">蘇魯錠也稱“蘇魯定”、“蘇立德”,一般高約3米左右。在桿的頂端裝有一直三叉矛,俗稱“三股叉”(亦有單叉矛的)。矛叉下有一圓盤,圍綴著一圈黑色的牦牛毛。</p><p class="ql-block">蘇魯錠,在蒙語中有旗桿和旗幟的意思。我國自古就有用牛毛牛尾絡于竿頭做裝飾制成的旗幟,以作為敬賢禮圣的標志。相傳,蘇魯錠曾是成吉思汗當年出征作戰時使用過的一種武器。以后配上了牦牛尾做裝飾,成了古代蒙古族的軍徽和旗幟的標志。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族人為了紀念他,就將蘇魯錠作為一種圣物來祭祀、供奉。</p><p class="ql-block">步道右側的一片空闊地上,一道道五彩經幡圍繞著一根經桿,呈放射性分布,像一座色彩繽紛的金字塔。</p><p class="ql-block">3時43分。我站在了紅格爾敖包旁。湛藍的天空下,白云低垂,遠山在天際成為隱隱一線,細細的路像閃電一樣在草原上迂回。此情此景讓我油然想起我曾在九曲黃河第一灣所看到的景象。那里被稱為宇宙幻境。人類對雄渾蒼莽是沒有抵抗力的。在登高遠眺的那一剎那間,頓覺心胸寬廣了,一切小肚雞腸所容不下的事,盡成雞毛蒜皮,盡皆拋到九霄云外了。</p><p class="ql-block">4時22分,陽光有些火辣,但氣溫只有22°。在太陽下有點曬,在陰涼下,有點涼。這是高緯度、高海拔地區的特征。如果是初次體驗,卻也不乏新奇。</p><p class="ql-block">5時30分,我們來到那達慕欽大營。這里是另一個游樂場,處處是可供游客騎馬的馬場,還有可以載著游客在草原公路上一路狂奔,揚起漫天塵土的的越野車。我想,如果沒有旅行社,這么偏僻的地方,是不會有游客能夠找到這里來的。</p><p class="ql-block">我們沒有交錢的,隨處漫步,倒也輕松愜意。在終于疲乏以后,我開始考慮晚飯問題。朝魯說過,交錢的,晚上吃烤全羊。不交的,只有看別人吃的份。他的這些話,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有人說,他們的旅游海報上說過提供烤全羊,而沒有把烤全羊與額外參加這些付費活動聯系在一起。他們為我們提供烤全羊,是他們的義務。</p><p class="ql-block">他們說的是對的,因為那是我們的合法權益,他們如果不一視同仁,不為我們提供烤全羊,我們完全可以投訴他們。但我素來不喜歡為“嘴頭子上的事”爭競,內心里認為那是一種低賤、可恥的事。雖然我也并不認為我這樣想是出自靈魂的高貴,當然,也不是懦弱。我只是覺得不值。我明白,我持這種狹隘的觀點對己尚可,對別人則無異于“圣人婊”。但我不想改變初衷。我對大家說,我們吃飯的地方是食堂,應該是可以點菜的。我們今天沒有參加他們的活動,每人省下了三百塊錢,十個人合起來就是三千塊錢了,足可以烤一整只羊了。但烤全羊不好吃。我們可以組織十個人,每人拿出一百塊錢,讓食堂專門為我們做我們想吃的。怎么樣?我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一時間,都有點躍躍欲試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傍晚,返回神鷹宏浩。</p><p class="ql-block">晚7時13分。白玉說:“肚子飽了,心里餓。”這話,聽得我心頭一震。言簡意賅,輕飄飄地道出了一種幾乎每個人都曾遭遇過的現象。</p><p class="ql-block">人呢,很多時候不需要有多么高深的文化,只需要宿根里有一種質樸的不事雕琢的靈動和清妙,以無意發之,便如“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令人回味無窮。</p><p class="ql-block">7時30</p><p class="ql-block">分,我們來到了中午吃飯的餐廳。我們按計劃,愿意每人出一百元的人坐在了一起,一共八個人。我們點了手把肉,黃燜牛排,又買了兩瓶“悶倒驢”,每人竟然只花了五十塊錢,而菜竟然沒有吃完——不是做得不好,而是太實惠了!</p><p class="ql-block">蒙古人的實在之處在于,價錢可以要,但決不缺斤少兩。</p><p class="ql-block">蒙古人的羊肉做的太好了,鮮美,軟爛適中,沒有腥膻之味,卻又明白無誤地知道吃的是羊肉。我想,這與兩個方面的條件密切相關:一是羊肉的質量——“溜達羊”;二是他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做羊肉的手藝——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熟能生巧。</p><p class="ql-block">那份黃燜牛排,幾乎見不到骨頭,每一塊都有半個手掌那么大,味道濃郁,只是有點太咸了。</p><p class="ql-block">朝魯最終主動給我們端來了一份“烤全羊”。但大家滿懷期盼地嘗了嘗,都說不好吃。那一份“烤全羊”幾乎原樣沒動地留在了那里。</p><p class="ql-block">他們去參加有償篝火晚會的,吃完就走了,我們這一桌堅持到了最后,直到每一個人都酒足飯飽。</p><p class="ql-block">成年人了,我的人生我做主,為什么要把自己的人生交給那些我們并不信任的人安排?</p><p class="ql-block">我們還在杯觥交錯時,外面廣場上震耳欲聾的樂聲已經響起了。</p><p class="ql-block">廣場上聚有上百人,亂哄哄的。起初,幾個老太太,聞聲而翩翩起舞。漸漸的,激情澎湃,素不相識的人之間手拉手地繞篝火蹦蹦跳跳。那種由內心里散發出來的自由、隨性、放松,也許只有在酒后,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和一群陌生的人一起完成。</p><p class="ql-block">在這狂躁的音樂聲中,做什么動作的都有,如同群魔亂舞。突然之間,你會發現,人類竟是這么癲狂的物種。</p><p class="ql-block">夜深了,夜空高遠,寒意逼人,漫天星光下,一頂頂蒙古包里透出柔和、迷離的燈火。突然想起納蘭容若的兩句被王國維譽為“千古壯觀”的詞句:“夜深千帳燈”,“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只覺得古人把我們心里想說而沒有能力說出的話,都說盡了!</p><p class="ql-block">我的心中,蕩漾著一種快活的疲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渝北区| 寿宁县| 柳林县| 山阴县| 贡觉县| 濉溪县| 长岛县| 云浮市| 南平市| 宜丰县| 灵山县| 宕昌县| 敖汉旗| 乌什县| 平阳县| 和林格尔县| 闵行区| 洮南市| 建平县| 惠安县| 长沙市| 吉水县| 浦江县| 岗巴县| 潮安县| 辰溪县| 柘荣县| 长武县| 潼南县| 泰宁县| 六盘水市| 黄冈市| 屏南县| 泸水县| 江阴市| 环江| 湖北省| 原平市| 仁怀市| 富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