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晚報改擴版</span></p><p class="ql-block"> 石瓊</p> <p class="ql-block"> 在《大江晚報》創刊五周年時,《大江晚報》首任總編輯顧偉明在報慶特刊封面版上刊發了一篇標題為《晚報的明天在哪里》的文章,有的同事看到這個標題后覺得,在辦報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報慶特刊封面的文章應當換一個比較喜慶熱烈的標題,但顧總堅持不換,他說要居安思危。他對晚報只有一個要求:“晚報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創新求變是晚報成長壯大最成功的秘訣。</p> <p class="ql-block"> 《蕪湖晚報》(1999年1月1日更名為《大江晚報》)從1996年1月1日創刊以來,幾乎年年改擴版,年年求變。其中有影響的改擴版就達12次,版面由最初的四開8版改擴版到常規的四開36版,最多版面時達到四開128版。每一次改擴版,都是一次勇敢的嘗試,一次自我的超越,最能載入史冊的改擴版就是《蕪湖晚報》更名為《大江晚報》。</p> <p class="ql-block"> 《蕪湖晚報》創刊時,一步到位四開8版,這在全國報界起點算高的,尤其形成以欄目為支撐,貼近讀者、貼近生活的辦報風格,最能體現晚報特色的欄目有“子夜傳呼”“讀者沙龍”和“街區經緯”。</p> <p class="ql-block">2001年1月1日,《大江晚報》創刊五周年特刊封面版。</p> <p class="ql-block"> 《蕪湖晚報》創刊僅四個月就實施了第一次改擴版,其最大的特點是版面和機構一道改。在機構上,將編版部一分為二,組建要聞部和新聞部,要聞部負責頭版、第四版和新華電訊版編發,新聞部負責二、三版編發。在版面上,報頭由過去的橫排改為豎排,推出“祝你平安”四個琥珀體字,版面擴到四開12個版。這次改擴版最大的亮點是取消了第一版和第四版之間的中縫廣告,增加了新聞的容量。此外,新推出“韋月閑話”“有困難找晚報”“閃光燈”和“心心熱線”等欄目,其中,“韋月閑話”欄目是時任《蕪湖晚報》總編輯顧偉明親自撰稿的獨家專欄,它與晚報頭版的“朝聞夕談”欄目交替出現,突出晚報的觀點,在社會上產生很大的反響。</p> <p class="ql-block">1998年2月3日,《蕪湖晚報》新聞時空版。</p> <p class="ql-block"> 1997年1月1日,《蕪湖晚報》正式改擴版,最大的變化是將1-4版打通為“新聞時空”版,新聞的視覺沖擊力不言而喻,之后又推出了通版98證券。此外,增加“滄海”、“銀發世界”、“投資理財”、“漫畫半月刊”、“生活時尚”、“百城書影”等專版,容量更大,報道面更廣,服務性更強。 </p><p class="ql-block"> 1997年1月28日,《蕪湖晚報》推出《蕪湖晚報·旬刊》,每期16版,首次采用黃報紙彩色印刷,每月逢8隨《蕪湖晚報出版。</p> <p class="ql-block">1996年1月2日,《蕪湖晚報》百姓家事版</p> <p class="ql-block"> 1999年1月1日,《蕪湖晚報》更名為《大江晚報》。報頭由豎排改為橫排,版面增至四開16版,“溫馨提示”上報眼。當年12月24日,晚報再次進行改擴版,版面擴至四開20版,分AB疊。B疊12塊,出現了以“生活”作為封面的小報頭,增加了《大江晚報·蕪湖公安》周刊。</p> <p class="ql-block">1997年5月28日,《蕪湖晚報-旬刊》封面版。</p> <p class="ql-block"> 2002年1月1日,《大江晚報》版面擴大為四開20版,增加了四個新聞版面,推出一批貼近民生的版面,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市民關注”“講述聯動”“百姓手記”“新聞調查”等版。新增了“雙休日天氣”、“核實報道”、“來函照登”、“大江熱線”、“你點我登”等欄目,品牌欄目“編讀沙龍”欄目改為“凡夫沙龍”。</p> <p class="ql-block">2002年7月1日,《大江晚報-新聞周刊》封面版。</p> <p class="ql-block"> 2002年7月1日,《大江晚報》推出《大江晚報·新聞周刊》,四開16版,每周一隨《大江晚報》發行。晚報成立了獨立的《大江晚報·新聞周刊》編輯部,主打新聞的深度報道。楊秀鳳采寫的《項義水縱論步行街的盛世危言》、程代文采寫的《尋訪坐在稻穗上的姑娘》、周刊記者集體暗訪《夜幕下的色情交易》和晚報記者的“三胞胎”和小國東的故事等一批稿件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并獲獎,其中《尋訪坐在稻穗上的姑娘》榮獲中國晚報新聞特等獎。</p> <p class="ql-block">2002年7月21日,《大江晚報-蕪湖公安》封面版。</p> <p class="ql-block"> 2003年1月1日,《大江晚報》進行了一次可以載入史冊的改版。報紙由黑白印刷改為全彩印刷,版面采用國內比較流行的大標題、大圖片模式。報名“大江晚報”四字由白底紅字改為紅底白字,版面擴為四開24版,其中周日16版。</p> <p class="ql-block">1999年10月1日,《大江晚報》國慶特刊封面版。</p> <p class="ql-block"> 2004年1月1日,《大江晚報》正式擴版為四開28版,報頭改回白底紅字,并套暗紅色的字母;版面增至四開28版,分AB疊。最大看點是封面版采用了頭條新聞+大圖片+中小導讀的雜志化設計,其它版式為T字三批型模塊式,方便讀者閱讀,這也是創刊以來動作最大的一次改版。</p> <p class="ql-block">2006年7月22日,《大江晚報-高考特刊》頭版。</p> <p class="ql-block"> 2005年1月1日,《大江晚報》版面擴至四開32版,第一次細分為ABCD四疊。蕪湖新聞分別有昨夜、社區、都市、熱線、法治、法苑、讀圖等版組成。同年的1月5日,推出四開5疊40版的彩印《大江晚報·金周刊》,隨晚報發行,兩年后《金周刊》與《蕪湖廣播電視》合并為《蕪湖廣播電視·金周刊》獨立發行。</p> <p class="ql-block">2011年9月4日,《大江晚報-小記者周刊》頭版。</p> <p class="ql-block"> 2006年1月1日,是《大江晚報》創刊十周年的日子,《大江晚報》推出88版報慶特刊。8個月后,在中國蕪湖新聞網開通《大江晚報·數字報》,這是晚報邁向數字化的開端。</p> <p class="ql-block">2014年5月1日,《大江晚報》速讀版。</p> <p class="ql-block"> 2007年,《大江晚報》設立系列封面版,每疊都有一個報頭,B疊以后的報頭比一版報頭略小,“大江晚報”四個字由立體暗紅色改為純紅色。</p> <p class="ql-block">2011年3月23日,《大江晚報》銳思版。</p> <p class="ql-block"> 2008年,《大江晚報》推出全新的版面理念,從版面定位、版面語言和版面樣式都有明顯變化,尤其改變了傳統新聞版面的命名模式,分別設計為大江新聞·高度、大江新聞·速度、大江新聞·熱度、大江新聞·廣度和大江新聞·深度等,很獨特,更有新鮮感。此外,推出沿江、安徽和縣域版。</p> <p class="ql-block"> 2009年1月1日,為適應蕪湖日報報業集團實施的《大江晚報》“走出去”戰略,《大江晚報》進行了一次大的改版,實現了兩個創新:一是辦報思路創新,確立“立足蕪湖,走向合肥,影響全省,服務長三角,放眼全國和國際”的辦報方向;二是用統攬全省的視角,將蕪湖新聞和合肥新聞相融合,通過聚焦、熱點、資訊、互動、社會五個板塊,全面展示《大江晚報》的開放與包容。</p> <p class="ql-block">《大江晚報》關注版。</p> <p class="ql-block"> 2011年6月15日,《大江晚報》進行改版,提出做大時政新聞和經濟新聞,做足社會新聞和熱線新聞,做深國際新聞和國內新聞,做強文體和專副新聞,大幅增加原他新聞的版面,突出對蕪湖社會經濟新聞的正面影響力和對讀者的服務性,新增銳思版、今日關注、網事悠悠版、人文蕪湖版、創富周刊、小記者周刊。</p> <p class="ql-block">2006年12月9日,《大江晚報》蕪湖新聞昨夜版。</p> <p class="ql-block"> 2013年6月,《大江晚報》改擴版,版面擴至四開40版,這也是晚報常規版面最多的一次擴版。新增教育周刊和老年周刊。這次改版最大特別是推行了三個機制:稿件統籌機制、線索共享機制和版式監審機制。2014年,《大江晚報》版面作了微調,新增環球新聞周刊和樂游會版。</p> <p class="ql-block">2010年1月1日,《大江晚報》封面版。</p> <p class="ql-block"> 受互聯網影響和新媒體沖擊,讀者的閱讀模式有所改變,《大江晚報》此后逐步開始收縮版面,做精做深新聞,做活做靚專副。2016年1月1日,《金周刊·蕪湖廣播電視》瘦身8版并并入《大江晚報》,免費發行,《大江晚報》自身版面也減少至四開32版。新增早舌尖新聞、連線新聞、最新新聞、眾創周刊。</p> <p class="ql-block"> 2018年下半年,《大江晚報》再精簡版面,并于2019年1月1日實施。主辦單位由蕪湖日報報業集團變為蕪湖傳媒集團,版面再縮減到四開16版,發行《金周刊》時,《大江晚報》只有8版。新版面有早參會版、新聞110系列版面和趣·天下版等。這個時期的版面亮點是對專副刊的整合,每周推出《儒林街》組合版,分別有封面版、老蕪湖版、鏡湖星月版和記事本版。</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簡介:石瓊,主任記者。1995年10月,考入蕪湖日報社,歷任《蕪湖晚報》(后更名為《大江晚報》)編輯、記者、總編辦主任。2009年6月起,在蕪湖日報報業集團,歷任集團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研究室主任、總編辦主任等職。2000年12月,參與編輯《情系父老鄉親-<大江晚報>新聞部策劃精品集(1996-2000年)》并由南方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2017年2月,編著《最后的蕪湖古城》并由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2020年3月,退休。2021年12月,主編(執筆)《蕪湖報業百年》并由黃山書社公開出版發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名山县|
南丰县|
永川市|
谢通门县|
丹凤县|
望城县|
中西区|
甘南县|
盐池县|
普兰店市|
喀喇沁旗|
长宁县|
黄浦区|
西充县|
城固县|
墨江|
阿荣旗|
通河县|
清流县|
信丰县|
钟山县|
乐东|
阿图什市|
育儿|
台中市|
定州市|
历史|
安宁市|
阳春市|
怀化市|
清涧县|
夏津县|
调兵山市|
游戏|
大城县|
深水埗区|
荥阳市|
东乡县|
左权县|
启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