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26日上午,我們乘坐公交車,前往惠山古鎮瀏覽。</p><p class="ql-block"> 走進惠山古鎮,我們看到,這里的景象和其它江南古鎮的景象大相徑庭 :雖有小橋流水,但少無舟槳欸乃之聲;雖有青磚黛瓦古建筑,但少有臨水兀立之勢;雖少了些人頭宣囂,但多了幾分寧靜和沉穩…… </p><p class="ql-block"> 這里竹影婆娑,古樹古韻,既有真山真水的自然風光,更有文物林立,名人薈萃的祠堂,牌坊文化,是江南園林和露天城市歷史博物館的完美統一。</p> <p class="ql-block"> 惠山古鎮的牌坊文化是相當豐厚的,古鎮內的牌坊以建于明、清的占絕大多數,民國以后建造的,不滿五座。</p><p class="ql-block"> 石牌坊分為各種類型,如貞節坊、節孝坊、功德坊、百歲坊、睦親坊等,還有各種宗教寺廟前的牌坊。石牌坊的背后,都有說不盡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走進古鎮門口,一座高大巍峨、古典精美、十分氣派的牌坊映入眼簾,這就是惠山古鎮第一牌坊——“人杰地靈”牌坊。“人杰地靈”牌坊又名“千人報德坊”,是為明朝萬歷年間進士、湖廣提學副使的鄒迪光建造的。惠州人講起這座牌坊,還流傳著一段佳話。</p> <p class="ql-block"> 古鎮臨河的兩岸上滿是茶攤兒,三兩個人一桌,一碟瓜子或者一盤水果,每人一杯茶,慢酌淺飲,好像不是來旅游,而是來品茶。</p> <p class="ql-block"> 惠山古鎮的布局大體呈“丁”字形。一條直街東西方向,比較長;一條橫街南北方向,稍微短些。“丁”字路口也是惠山山門所在地,向西有“寄暢園”,“”天下第二泉”,“惠山寺”等景點分布;向東則多是名人故居,祠堂,牌坊之類的人文景觀布局,文化底蘊極其豐厚。 </p><p class="ql-block"> 我們先向東觀賞,一處處古舊的老建筑,竟然幾乎全是古祠堂!</p><p class="ql-block"> 據了解,恵山古鎮的古祠堂有118處之多! 這118座祠堂所祭祀的人物大都是著名的歷史人物,有唐代的李紳,張柬之,陸贄,有宋代的范仲淹,王旦,司馬光和李綱,還有元代的倪云林和明代的顧可久以及清朝的總理大臣李鴻章…… 一起串起千年吳地歷史!</p><p class="ql-block"> 這118座祠堂,記錄著古今家族的繁衍,供奉80個姓氏的祖先,是中國最大的祠堂群落,號稱無錫歷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瀏覽惠山古鎮祠堂群,可以說是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p> <p class="ql-block"> 祠堂群中有欽定官設的祠堂、民間聯宗立廟所建之祠兩大類別。主祀、配祀人物的數量之多、建筑密度之大、祠堂類型之齊全,為國內外所罕見。</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宗族都有自己家規、家風、家訓。后世子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中學習。</p> <p class="ql-block"> 大家熟知的宋代思想家文學家范仲淹也在惠山古鎮建有祠堂。</p><p class="ql-block"> 范文正公祠,坐落于惠山古鎮橫街之上,祠堂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在咸豐年間毀于兵火,如今所看到的這座祠堂為民國初年修葺而來。</p> <p class="ql-block"> 門廳前有抱鼓石,穿過庭院,第二進為“敦敘堂”。敦敘堂,堂壁正中懸掛著范仲淹畫像。目視這位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官服端正,面相敦厚,眉眼間透著慈祥,心生敬意卻也覺得親和。畫像上方的匾額上“德行傳家”四個大字赫然醒目,在腦海中久久浮現,揮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 范文正公祠后面是后花園,長方形水池石板橋后是“后樂堂”。“后樂堂”西側靠西墻并延伸到北的是長廊,轉折處有“先憂亭”,堂東甬道沿東墻雕刻著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p><p class="ql-block"> 祠堂的建筑古樸莊重,后花園亭臺游廊非常精致,粉墻青石,花木扶疏,亭臺相間,清幽雅致。</p> <p class="ql-block"> 望著堂東甬道沿東墻雕刻著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禁為其博大情懷和慷慨兼濟天下的抱負所深深折服……</p><p class="ql-block"> 記得讀書時,老師還還常常以范公“二歲而孤,……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的苦學精神激勵我們。</p> <p class="ql-block"> 我們小時候讀“砸缸救人”故事里的主角——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他的祠堂也于清乾隆年建在惠山。</p> <p class="ql-block"> 撰寫著名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明代東林黨領袖顧憲成,他的祠堂也建在惠山。</p> <p class="ql-block"> 在惠山周濂溪夫子祠,祭祀的對象是《愛蓮說》的作者、理學大家周敦頤。</p> <p class="ql-block"> 惠山古鎮唯一的一座外觀為西式建筑的祠堂,是建于1911年的楊藕芳祠 , 暗紅色的墻磚,圓弧形的拱門拱窗臺階窗臺都留有西式建筑的印記。</p><p class="ql-block"> 此祠據說是《京城81號》的取景點之一,其祭祀的楊藕芳于清光緒二十年(1895)與其兄創辦業勤紗廠,為無錫近代首家紡織廠。</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祠籌建于清雍正年間舊</span>錢武肅王祠, 祀唐末五代十國時吳越國王錢謬◇。</p> <p class="ql-block"> 此外,我們看到的還有李公祠、陶文憲公祠……這些祠堂群密集分布,依山而建,左右相鄰,成街成巷;有的莊重威嚴,有的庭院深深,圖文并茂,歷史文物林立,人文薈萃,彰表著惠山當年是人杰地靈…… 觀之令人肅然,令人仰目。由此我想恐怕當年的乾隆皇帝每次巡訪江南必來這里,大概不單單只是鐘情山水吧?</p><p class="ql-block"> 時間有限,我們目不暇接,僅能粗粗地略表其一斑。</p> <p class="ql-block"> 走出惠山祠堂群,向西走,我們來到了錫惠勝境。</p><p class="ql-block"> 清代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時,七巡惠山,在這里留下無數瑰麗的詩篇和軼事佳話。</p><p class="ql-block"> 錫惠勝境是無錫最負盛名的景點之一,被譽為江南第一山,是無錫之窗,向世界展示著無錫的自然美景和豐富文化。</p><p class="ql-block"> 走進錫惠勝境,感受到的是一片寧靜與祥和,這里有明代古園寄暢園、天下第二泉和惠山古寺……是惠山古鎮的精華</p> <p class="ql-block"> 恰逢這里舉辦2024年春季杜鵑花花展,</p><p class="ql-block"> 路旁擁簇杜鵑花,</p><p class="ql-block"> 兩道彩虹向天涯。</p><p class="ql-block"> 朵朵白潔如瑞雪 </p><p class="ql-block"> 簇簇紅艷似云霞。 </p><p class="ql-block"> 嫵媚娟秀粉有韻,</p><p class="ql-block"> 典雅高貴黃無瑕。</p><p class="ql-block"> 玉立亭亭莖葉翠,</p><p class="ql-block"> 喜慶聲中樂年華。</p> <p class="ql-block"> 杜鵑連片,一園生氣。花開醉美,豐盈雨霽。占個光,流著彩,帶了輝,繪彩流丹像伊。</p><p class="ql-block"> 看著紅艷,戀著白卉。紅顏秀眼,白顏展瑞。粉色芯,黃英朵,綠草萋,惠山風光入迷。</p> <p class="ql-block"> 春風到江南,</p><p class="ql-block"> 杜鵑美如畫。</p><p class="ql-block"> 疑是子規血,</p><p class="ql-block"> 滴成枝上花!</p> <p class="ql-block"> 這款白色杜鵑花,最特別的地方是花瓣不是純白的,而是白色中染了一抹紅色。</p><p class="ql-block"> 映山白花有奇妝,</p><p class="ql-block"> 杜鵑花展競芬芳。</p><p class="ql-block"> 白花瓣里抹紅色,</p><p class="ql-block"> 自有高潔心里藏。</p> <p class="ql-block"> 從杜鵑花花展出來,我們馬不停蹄地來到惠山泉,即“天下第二泉”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惠山多清泉,號稱九龍十三泉。九龍者,九個石龍頭螭吻也。錫人愛泉,自古以來,即將惠山泉水通過暗渠,引入石螭吻,淙淙流出,俗稱龍頭。十三泉中,以二泉最負盛名。二泉水經過松根蓄存和砂巖過濾溶蝕,水質明凈,且因富含多種礦物質,甘冽可口。被譽為"茶神"的唐代名士陸羽詳品天下泉水二十種后,把它列為第二,"天下第二泉"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天下名泉很多。古人評了諸多天下第一泉,有名的第一泉有康熙皇帝賜封的濟南趵突泉,茶圣陸羽評定的江西廬山谷簾泉,還有鎮江的中泠泉、北京的玉泉、峨眉山的玉液泉、衡山的水簾洞泉等等。然而,天下第二泉卻只有一個,就是無錫的惠山泉。</p> <p class="ql-block"> 二泉庭院面積805平方米,以名泉為核心,構筑起依山起伏的精致園林。</p><p class="ql-block"> 二泉有上、中、下三池,上池八角形,圍以石檻,水質最好,汲泉者都取上池水,千百年來,石檻已被汲水者踩陷十多厘米。</p><p class="ql-block"> 中池方形,緊靠上池,相距僅三尺,石底"活水細流,澄澈可愛"。上池和下池之上,筑有"二泉亭"。亭中的"天下第二泉"石匾,系宋宗室、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頻所題。據說他還題詩一首寄托感慨: </p><p class="ql-block"> 南朝古寺惠山前,</p><p class="ql-block"> 裹名來尋第二泉。</p><p class="ql-block"> 貪戀君思當北去,</p><p class="ql-block"> 野花啼鳥漫留連。</p>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來,多少騷人墨客,以至帝王將相,對二泉稱贊有加。</p><p class="ql-block"> 蘇東坡于熙寧年間,“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他品飲之后,連聲贊妙,并把泉水比作乳水,告訴人們說“乳水君當饗惠山”。</p><p class="ql-block"> 宋徽宗時期,二泉已成朝中貢品,所謂“月進百壇”。宋朝以后的明清兩朝,因王公貴族仰慕二泉之名,二泉水還一度被當作商品來交易。</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皇帝南下江南,品嘗這里的泉水后,寫下“惠泉畫麓東,冰洞噴乳竇。江南稱第二,盛名實能副”的詩句,并御封為“天下第二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時人將陸羽品泉、蘇軾試泉和王澍書泉合稱“二泉三絕”。</p> <p class="ql-block"> 在參觀二泉的時候,我們想到了著名民間音樂家阿炳那首蜚聲海內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描述的正是此泉。</p><p class="ql-block"> 每年秋季陰歷七月半的時候,一輪皓月倒映在池中,泉映月,月映泉,被稱之為"二泉映月"。阿炳當年就是在最深,最沉靜的夜,佇立池邊,開始演奏起心愛的《二泉映月》。樂曲悠揚,悲憤,凄涼,孤傲,似乎是對痛苦人生的一種傾訴,但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之間,又讓人感到一種超越痛苦的強大力量。阿炳留給世界的這首絕世名曲,宛如天籟之音,感動了無數人的心靈。也抒發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無限憧憬。</p><p class="ql-block"> 如今,大部分游客來到"二泉",不單是因為泉水本身,重要的是來這里體驗“二泉映月”的魅力,感受這里千百年來蘊積的遺風雅韻,體會那"色味兩奇絕"的茶香與愜意悠閑……</p><p class="ql-block"> 二泉在七十年代逐慚枯竭(現出水是抽水供給), 只留下它曾經的模樣供世人回味 , 二泉的文化和傳說,仍然代代相傳……</p> <p class="ql-block"> 初夏的寄暢園,淺夏幽幽,掩映在翠綠中。</p><p class="ql-block"> 我們離開二泉庭院,信步游寄暢園,濃盛的光影,滿目的綠意,幽寂淡雅……</p> <p class="ql-block"> 走進寄暢園大門,正門內是一個不大的庭院,綠樹成蔭,湖石、老藤點綴其中。 </p><p class="ql-block"> 庭院正對面是入園的第一個建筑:門前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石碑,入室為古樸門廳三間,正中懸“鳳谷行窩”一額,系朱屺瞻所書,兩側抱柱一聯,系取翁同和舊名,高石家書。聯云:雜樹垂蔭,云淡煙輕;風澤清暢,氣爽節和。 </p><p class="ql-block"> 主人舍棄文人慣用的堂、軒、別墅等命名,取用“行窩”二字,正是園主人追求樸素、避世隱居的心理映射。</p> <p class="ql-block"> 堂內梁枋上的“松風水月”匾額為康熙帝御賜;匾額下的對聯“清泉白石自仙境;玉竹冰梅總化工”同樣來歷不凡,是乾隆帝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第二次下江南游歷寄暢園時所賦《游寄暢園題》。</p> <p class="ql-block"> 出“鳳窩行谷”庭院,可見寄暢園的主體建筑—— 臥云堂。</p><p class="ql-block"> 臥云堂始建于明萬歷二十至二十七年(1592-1599年),坐西朝東,前后兩進,中隔天井。清皇帝南巡,園主人曾在此堂接駕,并以康熙御書山色溪光命名此堂,故又稱御書碑廳。</p> <p class="ql-block"> 臥云堂左側的墻壁上可以看到"玉戛金樅"和"山色溪光"兩塊石匾額,分別是乾隆和康熙所御賜,至今保存非常完好。</p> <p class="ql-block"> 從“鳳谷行窩”左出,便到八音澗。</p><p class="ql-block"> 八音澗其實是一條路,用 黃石 堆砌而成,有山洞,有曲折的回廊,總長36米。巧引“天下第二泉”泉水入園,經曲潭輕瀉,石路迂回,水流婉轉跌落,泉聲悅耳,空谷同響,如八音齊奏。走在泉水之上,之下,或之間,頗有樂趣。 </p> <p class="ql-block"> 走出八音澗,豁然開朗,前面正是寄暢園的中心——錦匯漪。寄暢園的景色,圍繞著一泓池水而展開,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樹影、花影、鳥影,盡匯池中。池北土山,喬柯灌木,與惠山山峰連成一氣;而在嘉樹堂向東看,又見“山池塔影”,將錫山龍光塔借入園中,成為借景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 走過最北邊的七星橋便是錦匯漪東岸一排的連廊,連廊墻壁上有古樸的碑刻,無論是行草還是篆隸,那充滿古意的一筆一劃都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曲廊中間是先月榭,前后敞開的先月榭,取"近水樓臺先得月"之意趣,明代建筑風格。南臨水設美人靠,周邊綠樹、碧水掩映,是臨水賞月之處,也是觀賞寄暢園全景的極佳位置之一。</p> <p class="ql-block"> 質樸自然、清幽曠古的錦匯漪與錫山頂的龍光塔相輝映。</p> <p class="ql-block"> 橫跨在錦匯漪上的七星橋,由七塊黃色石板直鋪而成,平臥在波面之上,在池中留下了一道清晰的倒影。 乾隆曾吟有"一橋飛架琉璃上"之說。</p><p class="ql-block"> 過橋往北有嘉樹堂,堂旁有廊橋,通向涵碧亭,并以曲廊、水廊連接于嘉樹堂。</p> <p class="ql-block"> 錦匯漪中心的知魚檻,突出池中,三面臨水處,皆設美人靠,檻名出自《莊子》:“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之句。亭中有數位游人在此憑檻觀魚,怡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 依岸壓水而建的涵碧亭,形制與知魚檻相類,周圍高大的樟樹,濃蔭四合,上下映照,池水皆綠,甚是清幽。</p> <p class="ql-block"> 秉禮堂是寄暢園中的園中園,這組庭園面積不足1畝,卻有整潔精雅的廳堂、碑廊;又有自然得體的水池、花木和太湖石峰,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使你盡情享受中國造園藝術的異趣神韻。</p> <p class="ql-block"> 含貞齋曾經是寄暢園第三代園主秦耀的書齋,四周多植古松,秦耀曾有"盤恒撫古松,千載懷淵明"之吟。</p><p class="ql-block"> 內有錢南周撰王汝霖書一聯</p><p class="ql-block"> 池含林采明于纈</p><p class="ql-block"> 山露臺華媚若細</p> <p class="ql-block"> 凌虛閣為園內最高建筑。登樓可俯視園內外景色,近看惠山街景,遠眺惠山、錫山。</p> <p class="ql-block"> 凌虛閣前有御碑六角亭,乾隆御筆作畫"介如峰圖"。</p> <p class="ql-block"> 時值春天,寄暢園內種的植垂絲海棠花,正在盛開,你能看到一幅幅美麗的“銀紅臺閣”圖畫:花綴枝頭,庭閣掩映,來日綺窗前,海棠花紅,畫意醉人。</p> <p class="ql-block"> 人行錦江漪,</p><p class="ql-block"> 春在園色中。</p><p class="ql-block"> 精美因天巧,</p><p class="ql-block"> 寄暢有古風。</p> <p class="ql-block"> 寄暢園與千年古剎惠山寺隔墻相伴,幾百年來,寄暢園就在晨鐘暮鼓中沉寂著,優雅著,一如既往地向世人訴說著它精美的水、古拙的樹、巧妙的景、凝練的園。</p><p class="ql-block"> 惠山寺禮佛始于1500多年前的南朝,惠山寺建于半坡,誦經鳴鐘,為現存無錫最古老的佛教寺廟。作為著名的禪宗道場,歷史上這里香火旺盛,高僧眾多,盛極一時,也是帝王們參禪的福地。</p><p class="ql-block"> 從20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初,惠山寺廟園林大量精彩的文物古跡得到修繕和保護,有“國保”的唐宋石經幢、“省保”的宋代金蓮橋、明洪武古銀杏、唐代聽松石床、御碑亭、竹爐山房、龍眼泉、松泉、碧露泉等。</p><p class="ql-block"> 詩書禮樂,晨鐘暮鼓。泉流淙淙,松濤陣陣,杏葉漸黃。這是祥和而超凡的惠山寺。</p><p class="ql-block"> 我們離開寄暢園,路過惠山寺,面對這座千年古寺,充滿敬畏之意……</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覺中我們在惠山古鎮里,已經漫步走了四個多小時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過小橋、走過流水、走過人家……找著古鎮的韻律風情,感受著古鎮的風情萬種,觸摸著古鎮的滄桑痕跡,不禁感慨萬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次來無錫,到惠山古鎮漫步游覽,確實不枉此行!</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树县|
富锦市|
江安县|
封开县|
潍坊市|
同德县|
土默特左旗|
尖扎县|
泾源县|
浮山县|
车致|
松阳县|
来宾市|
钦州市|
普宁市|
长白|
察雅县|
尼勒克县|
裕民县|
康乐县|
喜德县|
弥渡县|
哈巴河县|
南江县|
稻城县|
定日县|
阆中市|
苏尼特左旗|
玛纳斯县|
若尔盖县|
南康市|
建瓯市|
鸡西市|
五寨县|
大埔区|
资源县|
丰城市|
江山市|
敖汉旗|
英吉沙县|
东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