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2019年再訪埃及

水岸玫瑰

2007年春節到埃及走馬看花,既被宏大壯觀的古文明震撼,又因為行程所限未能仔細觀賞而遺憾。12年以后,終于有機會重返埃及 ,與一群老朋友一起,跟隨熟悉埃及文化的塔塔慢慢欣賞,細細體會,品嘗這份文化大餐,真應了埃及的那句老話:“喝過尼羅河的水注定重返”。 <p class="ql-block">選擇2019年春節后出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川航開通了成都往返開羅的直航班機,公務艙往返才一萬,還包含國內往返成都的公務艙機票。這樣的性價比導致我們一眾朋友幾乎把公務艙的艙位包了一半。聽說川航的伙食不錯,期待值很高,從上海 去成都的航班正是晚餐時間,送上來的餐盤有點像大食堂的飯菜,一共有九個小蝶,有葷有素,有飯有面,有魚有肉,還有甜點豆豉,口味比較家常。</p> 從成都往開羅的兩餐,實在是不敢恭維,點心蒸得發硬,涼菜拌得味道不好,主菜不夠水準,真心有點失望,辜負了天府之國的美譽。 川航在其主場成都推出了免費接送機場的服務,乘坐公務艙的旅客憑電子機票的號碼即可享受這一增值服務。從市區到機場前打個電話事先預約一下,免費車可以到市區任何地方去接。問題是川航將此服務外包出去,而第三方服務商為旅客考慮得就不太周到了。候車處的招牌向著停車場,而不是候機樓,我們費了半天勁才找到,而上車后又等候了半個多小時, 成都機場離市區也就半小時路程,這樣的免費服務未免有點耽誤工夫。再說說川航的休息室。我們的國際段是深夜兩點多起飛,十點前大家就都到了機場,結果休息室沒吃的,只有方便面。休息大廳的設施水平也有待提高。回國那段更不行了,抵達成都是清晨四點,國際轉國內的休息室沒有洗澡的,空間也很小,這個體驗有點差。不過也就是說說而已,想想票價只有其他航司的一半也就沒有怨言了。 <p class="ql-block">埃及的旅游業是其重要的國民經濟支柱,所以傾其舉國之力予以確保。這一點在十一年前就已經有所體驗,這次更是深有體會:首先團隊簽證非常便利、其次旅游警察貼身保護、第三中文導游的水準迅速提高。所以雖然經常看到埃及的一些恐怖襲擊報道,但在當地作為游客的親身體驗是很安全的。另一個體驗是旅游從業者普遍比較腐敗,沒有小費寸步難行,給了小費走遍埃及。在墓室神廟圣殿不能拍照或者必須要購買照相票處,如被抓住偷拍,只要悄悄塞給保安1-2美元就可以萬事大吉。即使是五星級酒店的服務員也會私下向游客討要清涼油等等,有點煩人。</p> 我們的埃及導游是位帥哥,曾當過兵,后來在武漢大學學中文,自己起了個中文名叫高銘駿,怕游客們記不住,干脆將名字繡在外套上。高銘駿工作很努力,一路上講解得非常詳細,恨不得要把他知道的全部與我們分享,伙伴們有時嫌他講得太多耽誤我們拍照,便偷偷開小差。他的中文口語很流利,但是四聲還是不夠準確,許多時候會鬧笑話,我們一邊聽,一邊要飛快地在心里轉換四聲,以便理解他說的內容。時間長了,逐步掌握了一點規律,到告別的時候竟然耳邊一直回響起“葫蘆絲”(荷魯斯)、“筆畫”(壁畫)等高氏口音。 <p class="ql-block">3月1日 周五 成都到開羅 多云到晴</p><p class="ql-block">川航班機清晨抵達開羅 ,第一個行程是埃及博物館,時間尚早,到博物館門口后排隊等開門。12年前來此的情形好像就在眼前,那時的安檢人員問我們討要清涼油,本以為這次應該不會需要了,所以沒帶,沒想到有過之無不及,每個景點餐廳的服務人員都向我們索要“中國”油。上次走馬看花,此次希望能有充裕一些的時間仔細欣賞古埃及的瑰寶,誰知此次仍然讓高導牽著走,還是沒能盡興。不同的是這次做了一些功課,對某些人物和時代稍稍熟悉了一些。</p> 埃及博物館是法國人馬里·埃特主持建造的,博物館正門上端刻著1897和1902兩個數字,是博物館這個館址開始建設和完成開館的年份。庭院里有馬里·埃特的墓園,紀念他作出的杰出貢獻。 博物館院子里有不少雕塑文物露天展出,例如獅身人面像、拉美西斯二世和王后前后站立的雕像(象征偉大的君王身后有一位偉大的女性)。正門兩邊的女神浮雕一位手持蓮花,一位手持紙莎草,分別象征上下埃及 ;正門上方的伊西絲女神雕像莊嚴華美,頭上裝飾著公牛牛角托起的太陽,象征著埃及人對她無可爭辯的敬仰。<div>博物館珍貴的藏品實在太多,這幢建筑物根本無法有序展示,每一件擠在一堆隨便放置說明簡陋的展品都有著驚人的歷史和故事。 埃及政府已經籌資5億多美元(估計已經大大超支)在 吉薩金字塔附近新建大埃及博物館,原計劃2010年建成,可到了2019年的今天還沒有建成,據說2020年可以落成開展。<br></div> 寶藏太多,只取本次關注的幾個亮點:<br>1. 圖雅和優雅:這對貴族夫婦的墓地位于帝王谷的46號墓,于1905年發現。金棺和鍍金的面具非常精美。他們的女兒提婭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王后、阿肯那吞的母親、圖坦卡蒙的祖母。 2. 幼年拉美西斯二世受到荷魯斯的庇護:可愛的男孩和威武的神鷹非常生動,王名圈確認孩子就是將來的大帝,但是自己對照古埃及字母表怎么也拼不出來。 3. 圖坦卡蒙寶藏:19歲就去世的圖坦卡蒙法老因為來不及修建陵墓就湊合用了大臣的,位置不起眼,結果歪打正著躲過了三千多年的盜墓賊的劫掠,成為埃及考古歷史上最珍貴的發現。博物館專門獨辟一間展室展覽其黃金面具和其他珍貴隨葬品,即使有照相票也不能拍照,導游也不能入內講解。黃金面具上嵌各種寶石色彩艷麗,工藝精良,孔雀藍與黃金的燦爛相得益彰,華美異常。面具的線條流暢,精確展示主人的俊美面容,不僅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是埃及考古成就的最常見的象征。上圖是網上下載的。 專室里放不下而放在博物館公共展區的還有刻著精美圖案的王座,描繪法老與王后親切交流的溫馨場面,兩旁有荷魯斯的鷹翅護衛。 上圖:保存完好的涼鞋,其樣式即使今天上街也很時髦;下圖:三層套的鍍金棺材。 4. 受希臘、羅馬影響的雕刻:顯然沒有古王國和新王國時期的雕塑精美。 <p class="ql-block">5. 埃及紙幣上的博物館藏品:200埃鎊背面圖案是盤腿而坐的書記官塑像,埃及的文字雖然是拼音文字,但是每一個字母都是一幅圖案,學會書寫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書記官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10埃鎊背面圖像是吉薩金字塔群第二大金字塔的主人哈夫拉的塑像,他的頭像后面有一只巨鷹翅膀包圍著,象征著荷魯斯神的護佑。</p><p class="ql-block">這次的博物館之行到中午完成,雖然很想繼續仔細回頭再消化看一看喜歡看的展品,但是展室內沒有休息場所,外出以后又不能再次入內,剛下飛機也比較疲勞,只好忍痛告別。如果真有下一次再返埃及 ,一定不跟團了,要在博物館泡幾天。</p> 午餐在尼羅河船上餐廳,正餐吃得不多,但餐前的馕連吃五個,有三種蘸醬,其中蒜味的白色蘸醬最受歡迎。也許是過了飯點太久,也許是新鮮烤制出來的特別美味,此行以后再沒有吃過這么美味的馕了。 餐后就入住酒店,尼羅河邊的康萊德,設施不錯,洗澡午睡,很舒服。 睡醒之后高導來接去當地的海鮮餐廳晚餐。經過高速公路、地面道路、深入當地居民區,總算找到預定的餐廳。 3月2日 周六 開羅 多云大風<div>早上在酒店散步鍛煉。</div>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吉薩金字塔群,它位于尼羅河西岸,開羅的吉薩區,也稱為吉薩高原,其實平均高度只有不到一千米,最高處也只有大約海拔1500米,所以沒什么感覺。差不多4500多年前,古埃及的帝王在這片土地上建造起巨大的陵墓,好讓自己安然走向更好的來世。欣賞古埃及人輕視人生重視來世的人生觀價值觀之旅從這里拉開大幕。</p> 巨大的胡夫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中最古老及唯一尚存的建筑物,上次來訪正逢大年初一覺得進入墳墓不太吉利,所以沒進金字塔,只在外面拍照留念。這次沒有了這個忌諱,但是導游介紹里面已經空無一物,而且需要彎腰向上攀登較長一段路程才能抵達中央墓室,最重要的是行前看過相關紀錄片,里面確實沒有什么可看的,為節省體力,也就放棄進入了。準備行程過程中,有朋友發來帖子,介紹俄羅斯科學家質疑金字塔是歐洲人的騙局,說這個建筑物是18世紀以后歐洲人用合成材料造成的。到實地就能看到,這么宏偉的建筑物,即使用現代技術也需要很大的工程量,況且怎么可能造成如此殘破程度不同的大小金字塔群?難道水泥能模仿出4500年前的石料?站在巨大的金字塔下,感慨能穿越時空與4500年前埃及古王國時代第四王朝的法老和他的臣民同享一種場景,想象法老生前看著這個巨大的墓地心中的滿足感,他一定滿懷著能夠步入來世幸福生活的自信閉上眼睛停止呼吸的吧? 胡夫長得什么樣?埃及博物館里有一尊小小的象牙雕像,是1903年在阿拜多斯發現的,當時其頭部和身體在不同地方發現,三個星期后才合二為一,王座右邊刻著他的紋章格式的名字,胡夫這個名字是“我有赫努姆神(創造之神)保佑”的縮寫,據說他戰功卓著,一路征戰打到現在埃塞俄比亞所在的努比亞地盤。胡夫王國的國力一定非常強盛,不僅能連年征戰,還有巨大財力建成宏偉的金字塔。 胡夫的兒子(也有說是他的弟弟)和孫子在附近分別建了卡夫 拉金字塔和孟卡拉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建在地勢稍高的地方,頂部還保留著一部分石灰石外層,從觀景臺看去仿佛比胡夫金字塔還高大。 卡夫拉金字塔的附屬建筑--神廟和獅身人面像更為出名。法老死后葬入金字塔之前要在神廟制作其木乃伊,然后順著神道送入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神廟已經難覓蹤跡,但卡夫拉的神廟尤其是花崗巖的石柱廳則保存得比較完整。巨大的獅身人面斯芬克斯雕像據說是用建造金字塔切割出來的石塊建造的,頭像則是按照卡夫拉的形象雕塑的。100埃鎊的圖案就采用了這個斯芬克斯。 在可以看到三個金字塔全景的觀景臺,都要按導游的要求拍一張手提金字塔的照片。 孟卡拉金字塔是這個地區最小的一座,它比爺爺胡夫和父親卡夫拉金字塔小很多,其原因有兩種解釋占主導地位。第一個解釋,前兩座大金字塔的成本對社會來說難以負擔,要想獲得埃及精英的支持再造一個類似大小的金字塔是不可能的。第二種解釋是,宗教焦點發生了變化,金字塔不再是國王墓葬建筑最主要和唯一的元素,其神廟建筑比前兩座金字塔的要復雜得多,也許更為重要。 接著來到一家紙莎草商店,了解紙莎草的制作方法,實際上是購物點。當年已經買過埃及景點集錦的紙莎草紀念品,這次就不買了。 午餐安排在愛姿哈爾公園。這個公園是伊斯蘭伊斯瑪儀派領袖阿迦汗四世斥資3000萬美元將市中心的一個垃圾場改建而成的綠地,1992年動工,2005年開放。在干旱臟亂的開羅市中心有這樣一片綠草如茵樹木成片配以噴泉水池的公園,實在是給這座城市的極好饋贈。 餐廳在一進門的伊斯蘭風格建筑里,從高處可以俯瞰公園全貌,并且可以遠眺阿里清真寺。烤肉食物口味一般吃飽而已。餐后在燦爛的陽光下在公園散步,很多孩子赤腳在噴泉水池中玩水,此地的孩子很少見到干凈的水池吧。 下午去哈利利市集游逛。此地原來是埃及法蒂瑪王朝國王的墓地,14世紀時哈利利在此建立市場,是當時幫助開羅從黑死病中恢復元氣的重要工程之一。市場的部分仍保留馬穆魯克風格,其特點是大拱門和拱形天花板。銷售的物品主要是旅游紀念品、首飾、香料等,買了T恤衫,上面印著圖坦卡蒙和內菲兒蒂蒂的頭像。轉完市場,在市場門口的咖啡館喝茶咖啡,看市場邊上侯賽因清真寺(下圖)風景,最有趣的是街上頭頂木架送馕的快遞小哥。 在哈利利集市附近的新疆餐廳晚餐,肉太多,大家都沒吃完。然后去附近的固立宮排隊欣賞蘇菲旋轉舞表演。途中目睹汽車頂上裝滿行李不平衡掉下來需要重裝的囧境,還有行人扎堆從馬路中央隔離網的洞中穿馬路的趣景,但高導攔著不讓拍,他可真是正能量導游。 固立宮奠基于1503-1505年間,橫跨兩街,西邊是清真寺,東邊是墓地。建筑物不像傳統的宗教建筑沿街而建,而是從街邊后退形成一個廣場,曾在此建立過絲綢市場。固立宮曾經是蘇菲教徒集會場所,21世紀初,在聯合國的協助下,對固立宮進行了保護性重建,現在庭院中晚間定期舉辦蘇菲舞表演。蘇菲舞是伊斯蘭蘇菲教派與上帝溝通的特殊方式,舞者不停旋轉,可達數小時之久,沒有功夫真做不到。我們曾在土耳其看過嚴肅的教徒穿著黑白衣裙跳蘇菲舞,但這里的舞者更多是文化的展示,身穿五顏六色的服裝,據說全身衣裙有40公斤重,一邊旋轉一邊翻轉衣裙,一層層甩出去,好像大型二人轉。看完一個多小時的蘇菲舞,表演者沒暈倒,觀眾卻都暈了:一位姐姐離場時差一點絆倒在門口,如果不是有幾位小哥擋住,要出大事。 <p class="ql-block">3月3日 周日 開羅 晴</p><p class="ql-block">九點多出發,去開羅南部的薩卡拉區繼續看金字塔。這里是古代下埃及首都孟菲斯的墓地,不僅國王在此修建金字塔,貴族和平民也在此修建墓地,舉行祭祀儀式。第一站是最早的金字塔左塞爾階梯金字塔。首先迎接我們的是宏偉的神廟大門,線條堅挺簡約,石材打磨得非常光滑,歷經數千年依然時尚,令人難以相信。神廟的柱子廳有些殘破,柱頭比較樸素,沒有后世神廟那種雕花。神廟與金字塔之間有一個巨大的廣場,側面是一個觀禮臺,據說當年的法老執政滿三十年后若想繼續執政,就要在這個廣場與公牛比武,能殺死公牛的才可以繼續執政,否則就要被送進金字塔啦。</p> 左塞爾法老時期在古王國的第三王朝約公元前2700年,距今4700多年,這個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頭建筑,也是第一次嘗試建設金字塔。階梯金字塔附近有不少墓葬建筑,叫做馬斯塔巴,呈方形深坑,或小山包,其中有一個是提蒂金字塔遺跡,地上部分已經所剩無幾,但其地下墓室保存的很好,據介紹這是歷史上第二個有金字塔文字的金字塔。所謂金字塔文字不同于后來的棺槨文字和死亡書,主要是祭祀語和引導死者前往來世兩部分。高導沒讓我們進去參觀,而是推薦我們進入最近剛開放的兩個墓室,說更值得參觀。 第一個是梅胡墓,這個墓室從2018年中開放到2019年中就要結束,主要是政府為了吸引游客振興旅游事業。梅胡是第六王朝的首席法官,墓室的壁畫保存得很好,描繪了主人生前的生活場景,包括捕魚、捉鳥、制作金飾等,祭祀室的壁畫則描繪了主人向神靈獻祭的各種場面。右上圖描繪了努比亞奴隸將牛捆住準備獻祭的場面,非常生動。 古埃及人繪畫的正面律很有意思,把桌面豎起來愣是畫出了門板的效果。 第二個是圣牛墓,薩卡拉地區有很多封圣動物的墓地,圣牛墓是其中一個非常令人震驚的例子。孟菲斯地區的人們有崇拜公牛的習俗,根據一定的標準選出一頭公牛封為圣牛,圣牛死后要用隆重的儀式制成木乃伊,葬入圣牛墓。裝載圣牛木乃伊的石棺用花崗巖制成,最大的一個重達70噸。墓穴中間有一條寬闊的甬道,兩旁有許多巨大的墓室,放置圣牛的石棺。圣牛墓的建造時間從新王國第十八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時代一直到后王國的第二十六王朝埃及艷后克婁佩特拉時代,差不多橫跨900多年。 法國考古學家Auguste Mariette在十九世紀中期發現這個墓地時,里面已經被盜劫一空,只剩下一個完整的石棺。 薩卡拉地區有三個金字塔組成了埃及國旗的三種顏色:紅白黑。粉紅色金字塔是古王國第四王朝法老斯尼夫魯的陵墓,建造時間約在公元前2613年-2589年之間,距今差不多4600年,是歷史上第一座真金字塔,采用紅色石灰石建造,光線適當會泛出粉紅色彩,但是實際現場看并沒有特別紅的感覺,也許是正午的光線不對。大風刮起沙塵,一位伙伴快速攀登從金字塔中部的入口進去查看了一下,回來報告說里面沒啥可看的。 遠處一個棱線彎曲的金字塔就是彎曲金字塔,其彎曲的原因是建造到一半時發現照原來的角度繼續造底座無法承受石頭的重量,于是改變角度,減少高度。這個金字塔的表面最為光滑,因此被稱為白色金字塔。而黑色金字塔基本上已經塌陷,因為其表面殘破暗沉所以冠以黑色之名。 離開薩卡拉之前,來到因霍特普的博物館參觀。因霍特普生活在左塞爾法老時期,他不僅是首席建筑師,還是法老的高級顧問、高級祭司、書記官、王子、首席掌印官等等,他首創了用石塊建造金字塔的方法,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師,他還精通醫術,首創將內臟取出制作木乃伊的方法。他死后被尊為神,具有很高的歷史地位。 博物館對面是一個軍營,門口樹立著一個高大的古埃及書記官雕像,真不愧是文明古國,連軍隊都這么有文化、愛文物。 結束薩卡拉的參觀游覽已經是下午兩點半了,大大超出原來的時間預算。按計劃要在前往法尤姆的途中品嘗埃及本地美食鴿子飯。沒想到周日是當地第一個周工作日,道路擁擠不堪,而且交通秩序十分混亂,路上不劃行車道,所有車輛橫七豎八憑本事擠向前。趁機會了解了下埃及人的行車文化,撞車的雙方一般是下車看下,如果還能開,就握下手各自回家,車蹭壞了一般也不修。路上看到很多破爛車,反光鏡撞壞了,找根繩子系上,或者找個梳妝鏡代替,能開就行了,真是好脾氣隨遇而安不講究的民族。下午四點多才吃午餐,所謂的鴿子飯是將拌入佐料的米塞進鴿子肚然后烤制而成。鴿子很廋弱,米飯不入味,大家感覺這個埃及美食很一般,倒是面條湯不錯。<div>吃飽了繼續上路,走到天黑盡了,才抵達Byoum Lakeside酒店。<br></div> 3月4日 周一 法尤姆到開羅 晴<br>一早起來陽光燦爛,打開窗簾見到美麗的湖景,一下子精神起來。加侖湖沐浴在清晨的陽光中碧藍清澈,遠處是沙漠山丘,近處有粼粼波光,氣溫尚低,岸邊的陽傘和躺椅,酒店的泳池和池邊酒吧都只是靜靜的背景。 住客很少,早起的更少,離開了開羅的風沙塵土,來到湖邊,享受清新的空氣和清凈的環境,前一天的長途奔襲有了補償。 受羅馬美術影響的法尤姆肖像在公元一到四世紀在法尤姆地區非常流行。 原計劃是上午九點出發返回開羅,為了讓大家在累了一天后有充分的休息,睡到自然醒,于是前一天晚上臨時改為十點出發。但當天上午吃完早飯發現大家都已經準備好可以九點出發,于是與導游商量想改回九點出發。沒想到答復是不行,因為我們的行程全部要向警方備案,不能臨時改動。出發時,果然看到一輛武裝警車等候在酒店門口,一路跟隨我們的車護衛我們。原來一直是有這樣的官方免費保鏢默默地護送保護著我們,只不過沒注意而已。一路上經過三個防區,每個防區的警車無縫交接,下崗的警察還向我們揮手告別,服務真的太周到了。 下午一點抵達開羅,在一家叫做紅雙喜的中餐廳午餐,雖然是中餐廳,但伙計們都是當地人,團餐蔬菜多很合胃口。 午后的第一個景點是開羅城東郊的穆蓋塔姆山上的薩拉丁城堡和阿里清真寺。歷史年代一下子從四、五千年之前拉近到900多年前的十二世紀后半期。為了抵抗十字軍的東侵,阿尤布王朝的第一任統治者薩拉丁于1176-1183年間建造了這座宏偉的城堡。 為了向城堡供水,薩拉丁建了一個深85米的“旋轉水井”,因為要通過300級旋轉的臺階來到井底。城堡在十四世紀的馬穆魯克統治時期進行了擴建,十八世紀法國統治時期的總督默罕默德阿里又在城堡里建立了清真寺。 這位阿里總督最著名的損埃益法“功勞”就是在1831年將盧克索神廟內一座拉美西斯二世方尖碑贈送給法王路易?菲利普,法王為此回贈的一座時鐘就裝置于這座清真寺的庭院中。現在時鐘早已破損,而方尖碑則永遠矗立在法國巴黎的協和廣場。 薩拉丁城堡中設立了軍事博物館、馬車博物館等,還有包括阿里清真寺在內的三個清真寺,因此年輕學生絡繹不絕到此參觀。 清真寺的平臺上可以俯瞰開羅全景。197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城堡作為開羅伊斯蘭老城的一部分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評價說它是伊斯蘭世界在十四世紀輝煌年代時的新中心。 接著來到兩個相鄰的清真寺:蘇丹哈桑清真寺和里法伊清真寺。蘇丹 ?哈桑清真寺是埃及著名清真寺,占地7906平方米,建于十四世紀中期,是馬穆魯克王朝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充滿伊斯蘭建筑藝術色彩,莊嚴肅穆,有人認為它是中東最美的清真寺。有大清真寺、神學院、蘇丹 ?哈桑衣冠冢及宣禮塔等主要建筑。寺內的兩座宣禮塔,南面的塔有85米高,乃開羅之最。馬穆魯克王朝是阿尤布王朝第七代國王的寵妃建立,統治埃及的時間從1250-1517年,最后被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所滅,是中世紀的重要朝代。馬穆魯克的阿拉伯語意思是“解放了的奴隸”,主要從事軍事作戰的職業。 導游邀請住寺的阿訇為我們誦經,悠揚的聲音在高高塔頂下回繞,雖然一點沒懂誦經的內容,但能從他的聲調和神情中感受到神圣的宗教情懷。<br> <p class="ql-block">里法伊清真寺的歷史要短得多。它是開羅最大的清真寺之一,里法伊的意思是“皇家寺院”,因此其建筑富麗堂皇,融合多種伊斯蘭風格,從1869-1921年耗時 43 年建成。它曾是埃及王族的行宮,最后的埃及國王阿魯克曾在此下榻,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也曾在二戰前短暫下榻于此,而巴列維兒子的墓地(右圖)就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結束參觀,入住機場附近的洲際酒店。酒店大堂有許多埃及元素。晚餐在毗鄰的一個大型現代商場Citystars的一家土耳其餐廳大吃了一頓烤肉,蠻不錯的。</p> <p class="ql-block">3月5日 周二 開羅到阿斯旺 雷陣雨轉晴</p><p class="ql-block">半夜雞叫,起床趕七點的早班飛機。酒店準備了包裝豪華的早餐,出發時除了裝載行李,還要帶上餐盒。到機場的路很短,但一上車就電閃雷鳴,我們這些雨神從遠方給開羅帶來了難得的傾盆大雨。盡管是國內航班,不用過海關查驗護照,但是仍然需要經過四五道安檢,才可以坐定下來候機。</p> 飛行一個多小時來到南方城市阿斯旺 ,一下飛機就感覺到熱浪迎面撲來,好似埃及南方的文物大餐熱情地歡迎我們。 乘坐小船上島參觀菲萊神廟。 <p class="ql-block">這座在公元前四世紀到公元三世紀之間建造的神廟是現在保存最好的三座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廟宇之一,供奉的是古埃及神話中司掌生育和繁衍的女神伊西斯(左圖)。這座神廟還是不同文化的沖突和近年文物保護工程的見證。深受古希臘、古羅馬影響的托勒密王朝享有高度的文化自治,古埃及的神靈也能各得其所,受民眾國王的朝拜。但是古羅馬將基督教奉為國教之后,對古埃及的文化和神靈再不能容忍。公元437年在菲萊神廟里刻的象形文字已是古埃及文化的最后絕響,后來基督教風行,古埃及文化日漸被壓制而廢棄,信奉基督教的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關閉神廟,遣散祭司,古埃及文化的命脈就這么生生被掐斷了。再后來,基督的信徒殺入神廟,將伊西斯女神連帶法老的浮雕全部毀壞,將十字架刻上神廟石柱(右上圖),用圣母瑪利亞取代女神的頭像。用鑿子毀壞的浮雕是再也沒法恢復了,諷刺的是覆蓋在女神上面的圣母頭像反而經不住歲月的沖刷而脫落(右下圖),歷久彌新的卻是原生的古老文化。一邊看一邊在想,要爬到高高的廟門和石柱上去一點點地鑿除浮雕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得有多少深仇大恨才做得出。</p> 至于文物保護工程則是二十世紀的事。 埃及政府修建阿斯旺大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淹沒了很多沿岸的文物,菲萊神廟是其中之一,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主持下,將原址上的主要建筑搬遷到附近的阿基勒基亞小島上,耗時將近8年。 大門是托勒密十二世建的,左邊是法老手握權杖痛擊敵人,這是神廟的標準配置,這里的特別之處就是法老的雕像被鑿得面目模糊。 大門右邊的壁畫是托勒密十二世與鷹神荷魯斯的對話,象形文字記錄了他們的對話:法老說“歡樂吧,您的敵人已經死在您的腳下”,荷魯斯說“我將賜予你力量”。下面還有獻給伊西斯女神的詩。按照古埃及的神話,伊西斯女神是荷魯斯的母親,這個神廟中有一個沒有支柱的誕生殿,紀念女神在此誕下荷魯斯。在古埃及諸神中間,作者最喜歡的就是這個荷魯斯:形象討喜,名字也好聽。 這個神廟的柱頭有紙莎草(上圖)和哈索爾女神頭像(中、下圖)裝飾的。哈索爾象征豐饒,即是荷魯斯的養母,又是他的妻子,神話里的輩分實在有點亂! 神廟外面的海邊,還搬過來一個圖拉真涼亭,是為羅馬皇帝圖拉真建造的,時間大約是公元一世紀。與精美的古埃及建筑和浮雕相比,古羅馬時期石柱的藝術水平明顯差了一點。 接著參觀未完成方尖碑采石場。新王國第十八王朝的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下令建造拉特蘭方尖碑(原在卡爾納克神廟,后被送往羅馬),在這個采石場取材,但從山體取石的工程進行到一半,石碑的下半部分還未與山體分離時,因發現石塊出現裂痕而被迫放棄。如果成功采石,這個方尖碑的體量將超過現有的任何一個方尖碑,重量可達200頭非洲大象。這個未完成的工程讓我們幸運地得以遠隔數千年觀察到古埃及采石技術,而這位女法老的事跡我們在帝王谷會有更多的了解。 中午登上月亮女神號游輪,自助午餐質量不錯,起碼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下午睡個午覺,從早起的疲勞中恢復過來。 午休后去努比亞村。首先要乘坐尼羅河上的三桅帆船,這種被稱為Felucca的小船沒有動力,完全依靠風力驅動,順風時直線向前,逆風時則按照之字形前行,對船員操縱船帆的技術有一定的要求。進入支流需要換乘有動力的擺渡船,在夕陽的映照下,登上頂棚,尼羅河兩岸的風光盡收眼底。在尼羅河拐入支流之處是著名的老瀑布酒店(下圖),懸疑作家阿加莎就是在此寫成著名的《尼羅河上的慘案》。 進入支流后的景色呈現沙漠水鄉風格,一邊是碧藍河水蘆葦蕩,一邊是漫漫黃色大沙漠,埃及南方的重要民族努比亞人就依水而居。 努比亞人可能比古埃及人還要古老,有人認為努比亞人是地球上的第一個人種。在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00年左右被埃及占領,因此在古埃及的壁畫中,努比亞人的形象是黑色皮膚的奴隸。今天的努比亞人依然生活在其故土上,他們的文化與埃及 有明顯的不同,房屋被涂上各種鮮艷的色彩,不知是其固有文化還是為了吸引游客。碼頭上一大群駱駝等候著游客享用,我們算是當天最后一撥了,騎上駱駝抵達努比亞村已經日落天黑了。 大批小孩圍著游客索要錢財,原來旅游對人心的污染這么厲害,剛以為熱情合影的孩子純真可愛,下一刻伸出的小手讓人大失所望。進入努比亞人家訪問也是行程的一部分,這家很大,院子里養著鱷魚,大家坐在客廳嘗試水煙,品嘗咖啡茶和茶點,女士們還可以嘗試刺青,在手臂手腕上刺上花朵蝴蝶等,一周即會自動消退。 最后一個節目是學習努比亞語,早已等候在小學校教室里的努比亞老師很認真地教大家念數字,沒學會的要受罰,男的打屁股,女的打手心,歡樂學習的結果是一點沒記住。 3月6日 周三 阿布辛貝、尼羅河、康翁波 晴<br>又是一個天不亮出發的日子,船上也為大家準備了一大盒早餐,抱著上車出發。離開碼頭后先到達阿斯旺某個地點與其他旅游車隊匯合,這樣警察護送的效率就高多了。路上欣賞到壯觀的沙漠日出,但主要是補覺。 阿布辛貝是此行的一個重要景點,上次的埃及行因為時間精力關系沒來,現在終于能夠彌補遺憾。 阿布辛貝神廟是古埃及最偉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石窟神廟,每年的2月22日和10月22日太陽光會穿過廟門直射內殿深處的拉美西斯二世塑像(被稱為太陽節),顯示古埃及人對于天文知識的透徹理解。與菲萊神廟一樣,受阿斯旺水壩修建的影響,神廟被整體抬高60米,后移200米,搬遷到山體的后上方。搬遷后的太陽節推遲了一天,2月21日太陽節正逢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也屬于歪打正著吧。這座神廟由于曾經長時間被沙漠掩蓋,保存得非常完好。<div>拉美西斯二世在位67年,享年92歲,他的時代即公元前1303年到公元前1213年是古埃及新王國的第十九王朝,是古埃及最輝煌繁榮的年代。他一生戰功卓著,從尼羅河三角洲打到巴勒斯坦和努比亞,他與古赫梯王國簽署的卡迭石和約是人類有記錄以來的第一個和平條約;他還酷愛建筑,不僅下令建造宮殿、神廟、雕像、石碑,還通過修復前輩建造的神廟宮殿并刻上自己的名字來擴大影響,在埃及各處看古跡,處處可以遇到拉二大帝的足跡。阿布辛貝神廟是他建造的神廟中最偉大的一座。<br></div> <p class="ql-block">神廟門外有4座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雕像并排端坐,原來古埃及人強調重點并不止三遍啊!雕塑面容端莊慈祥,形制宏偉高大,經過的人們必須抬頭仰視,這也是當年建造這座神廟的初衷,讓從尼羅河上經過神廟的當地人徹底臣服于大帝的威嚴。大帝雕像的膝下各有一些小型雕塑陪伴,分別是他的妻子、母親和兒女。</p> 正門上方的雕塑是荷魯斯與拉神結合的形象拉-赫拉克特,兩邊的大帝浮雕正向這位保護神獻祭。 神廟大廳內有八座神化后的大帝雕塑(左圖),分別頭戴下埃及的白王冠和上下埃及的雙王冠,一再強調大帝在埃及大地的絕對領導地位。大廳的壁畫描繪了大帝征戰的成就以及簽署卡迭石條約的功績。內殿很小,坐落著四尊神廟供奉的神袛的雕像(右圖),除了三位真神(太陽神阿蒙拉神、鷹神與太陽神合體赫拉克特、冥神普塔赫神)以外就是大帝本人,說明大帝的地位超出人間眾生,能夠與眾神平起平坐。 神廟不遠處安置著搬遷過來的另一座較小的神廟,供奉的是女神哈索爾,其實是拉美西斯二世獻給王后奈菲爾塔莉的。門口矗立著兩組共6尊雕塑,每一組各有兩尊大帝的雕塑,中間是以哈索爾女神形象出現的王后,大帝和王后的腳下則是王子和公主的小雕像。大帝不僅戰功卓著,而且柔情似水,為鐘愛的奈菲爾塔莉王后寫下的情詩被刻在這座神廟的門口而流傳千古:太陽因你而升起,我對你的愛獨一無二。 從阿布辛貝回程到阿斯旺的途中,睡眼朦朧中仿佛看到沙漠中央出現一條河流,中間有小島,河中有倒影,再仔細看看,還是那樣,問了導游,確認這就是海市蜃樓現象,這條路上因為溫度濕度光線合適,經常能看到這種奇觀。還好我們不是騎著駱駝口干缺水的旅隊,否則要被這景象誤導受害不淺。 <p class="ql-block">回到游輪午餐,然后午休。傍晚時分停靠康翁波,上岸參觀雙神廟。這個神廟供奉著鱷魚神索貝克和鷹神荷魯斯,二位大神分列左右共同保佑法老,這種設置的神廟在埃及并不多見。夕陽西下時多艘游輪同時靠岸,大量游客排隊參觀,蔚為壯觀。</p> 最吸引人的好像不是殘破的雙廟大門,蒼涼的斷柱大廳,而是神廟后面的一面壁畫和數間石屋。這個神廟的亮點是古埃及人在醫學上的成就,壁畫描繪了各種手術治療器械、治療過程、分娩過程,而石屋則是當時的診室,令人印象深刻。這張照片下方就是描繪分娩情形的壁畫。<div>次日要到盧克索 ,船上晚飯后播放應景的老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很想再看一遍以這些我們沿途經過的景點為背景拍攝的經典片子,可是實在太困了,只好放棄。<br></div> 3月7日 周四 盧克索 晴<br>早餐后在艾德福上岸,兩人一組乘坐馬車穿過市鎮,到艾德福神廟參觀。市鎮里市井生活是如常的臟亂,賣馕的小哥一樣穿行在街上,有座新建的小學校很整潔,不知道開學使用若干年能否保持如初。 進入神廟之后,一片安靜肅穆,做第一批游客就有這樣的好處,沒有熙熙攘攘的喧鬧,可以靜靜享受與2300多年前的古人交流的時刻。 艾德福神廟始建于公元前237年,完成于公元前57年,處于托勒密王朝,其供奉的主神是鷹神荷魯斯,現在是埃及保護得最好的神廟之一。荷魯斯是歷代法老最敬重的神袛,是死亡之神奧西里斯和美麗女神伊西絲的兒子,象征著上下埃及的王權。高導介紹,荷魯斯有好幾個版本:大荷魯斯、小荷魯斯、艾德福的荷魯斯。大荷魯斯指戰勝了叔叔賽特神(盡管在戰斗中失去了一只眼睛)的鷹神,象征王權;小荷魯斯就是鷹神小時候吃著手指的形象,是生育之神;而艾德福的荷魯斯則是托勒密王朝的守護神,為法老加冕,接受法老的獻祭,更是一位浪漫的鷹神,他的妻子哈索爾女神每年從丹達拉神廟來到艾德福與他相會之日是此地的盛大節日。鷹神威嚴而俊美的黑色大理石雕塑在這座神廟有好幾座,但是中庭通往內殿門口的一座保護得最為完美。 神廟的大門非常完整,壁畫幾乎沒有受到破壞,托勒密十二世法老奮力殺敵,荷魯斯和伊西絲兩位大神保佑著法老(好像每一位法老都必須有戰功才值得被頌揚紀念)。這位托勒密十二世就是埃及艷后克婁巴特拉七世的父親,史載他統治殘暴,喪權辱國。 神廟圣殿中有一艘精美的圣船復制品, 埃及人相信法老死后要乘著圣船在荷魯斯的護佑下駛向來世。 繞過圣殿,有一道圍墻布滿壁畫和象形文字,描述了荷魯斯出生、大戰賽特、與妻子哈索爾相會等情景,還詳細記載了祭品的種類和數量,是一幅長長的連環壁畫(左上、右圖)。神廟雖然由法老出資建設,但似乎壁畫和象形文字還是由祭司們決定,在神廟建設的時期王朝政權更替頻繁,導致祭司們對當朝國王是誰不甚了了,所以墻上有許多空著的王名圈(左下圖)。 參觀完神廟繼續乘坐原來的馬車回船,車夫因為等著領我們的1美元小費所以一定要找到我們才罷休。<br>午餐在甲板上燒烤,大廚架起燒烤爐,頓時頂樓甲板充滿煙火,還好游輪行駛中,將煙火拋在船尾。下午游輪在尼羅河上航行,記得原來對尼羅河的印象是清澈碧藍,兩岸原生態沒有工業沒有污染,一片田園風光。可是這次卻見到不少噴著黑白各色煙塵的煙囪,兩岸建立了不少工廠,發展的需要破壞了美麗的環境,在游客的眼中是非常可惜的,但當地人一定有另一種想法,等污染嚴重到威脅生活威脅旅游業,才會重視才會治理,逃脫不了這種循環。<div>夕陽西下時,見一座大橋跨越兩岸,橋墩上刻著紙莎草、蓮花和法老王后圖案, 盧克索到了。<br></div> 上岸后直奔盧克索神廟,抵達時已經天黑,燈光照射著這座大約3400年前埃及新王國第十八王朝建立的神廟,這座神廟規模不大,但夜景燈光營造出非常浪漫而獨特的效果。 盧克索神廟是為了慶祝新年而建,阿蒙霍特普三世和拉美西斯二世都為神廟的建設作出很大貢獻。每年的Opet奧帕特節,人們制作美食載歌載舞,將阿蒙太陽神、其妻穆特女神、其子月亮神孔蘇從卡納克神廟迎接過來,舉行盛典,祈禱尼羅河泛濫之后能有一個豐饒的收成。神廟的建筑結構設計得簡潔優雅,與卡納克神廟的迷宮風格形成鮮明對比。神廟南面那條連接卡納克神廟的三公里長的獅身人頭雕塑大道正在修復中,按照埃及人施工的速度,大概還需要幾年才能完成。古羅馬的戴克里先皇帝把法老的神殿改為朝拜羅馬皇帝之處,而中世紀時這里依然是盧克索的社區中心,神廟內外建造了各種寺廟教堂,現在可以還能看到基督教和伊斯蘭的教堂和清真寺。 神廟大門前原來矗立著兩座紀念拉美西斯二世登基二十周年的方尖碑,現在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座,另一根被阿里總督送到了法國,換成薩拉丁城堡里阿里清真寺的破鐘。大門兩側是兩座拉二的坐姿雕像和四座站姿雕像,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雕像底座上刻著尼羅河之神將蓮花和紙莎草捆綁在一起的圖案,象征上下埃及密不可分。 塔門后面的庭院被冠以拉美西斯二世的名稱,因為這位大帝將前輩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名字從雕像上全部抹去換上自己的名字,并將自己的雕像擺放在石柱之間。建造神廟的阿三法老也是一位厲害的大帝,埃及十八王朝在他38年的統治下處于全盛時期。沒想到約90年后出世的拉二大帝全然不承認前輩的功績,如此自大,無怪乎一百多年后,二十王朝的拉美西斯三世要將自己在哈布城神廟中的名字刻得一尺多深,以防再有類似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 <p class="ql-block">庭院里曾經在公元六世紀基督教統治羅馬時期建造了早期基督教教派的圣特克拉教堂,有趣的是幾百年后伊斯蘭統治了埃及,將教堂填平之后在上面建了座哈加格清真寺,直到現在還做禮拜。從庭院往上看去,清真寺的原入口好像窗戶一樣高高在上,神廟被從漫漫黃土中挖掘出來后,清真寺的入口就改到寺廟的另一側,從馬路邊直接進入了。</p> 參觀完神廟順便逛一下盧克索夜市。高明駿請我們喝當地著名的飲品甘蔗汁,到底是甘蔗產地的出品,濃度極高、真材實料,但實在太甜只能淺嘗。同行的伙伴一起選購T恤衫和頭巾,店主們見我們一大幫人,把店里甚至隔壁攤檔的存貨都翻出來讓我們挑,大家七嘴八舌討價還價,各得所愿,皆大歡喜。 回到船上,艙內已經放置了船長簽發的證書,證實某游客于某年某月某日乘坐月亮女神號游輪,因而從此受到尼羅河哈皮神的保佑,云云。 3月8日 周五 盧克索 晴<br>早餐后收拾行李離船,今天要頂著大太陽去看埃及行中最精美的部分,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首先來到位于尼羅河西岸的帝王谷。這里的黃土高坡寸草不生,新王國的法老看中了這里的山形風水,歷代法老和后來一些高官都在這里建立陵墓,現在已知的就有60多座,時間跨度從17王朝到20王朝,即公元前16世紀到前11世紀。最大的一座是19王朝的塞提一世法老墓,而保存得最好未經大規模盜墓劫掠的則是圖坦卡蒙法老墓。上圖是帝王谷地形,下圖是帝王墓穴建造過程模擬圖,包括建造和裝飾各道工序,右下方小圖是典型的墓穴構造。<br> 從大門口乘坐電瓶車到中央休息區,聽取高導介紹基本情況,然后自由參觀。每個游客可以從開放的墓室中選三個,超出的就要額外買票,其實作為普通游客看三個已經足夠了。看完幾個墓穴總結一下,法老的墓穴都是生前開始建造的,活得長久、王朝財力雄厚、社會安定、有充分時間修葺裝飾墓穴的不多,我們參觀的都是虎頭蛇尾或者鵲占鳩巢,死亡的到來打亂了墓穴建造的節奏,從一個方面說明生命對于君王而言也是那么無常、那么不可預料。 KV11:拉美西斯三世之墓。高導介紹說這個墓穴的壁畫很精美,所以被我們首先選中。拉三法老并不是拉二法老的兒子,他比拉二晚出世一百多年,是第二十王朝的法老。這座墓穴原來是拉三的父親塞特納克特法老所建。其父親死得突然而陵墓尚未完工,因此征用了塔沃斯里特女王的墓穴。拉三接手父親的工程后改建為自己的陵墓。這個墓穴結構復雜,壁畫色彩華麗筆觸生動。壁畫的內容有各種死后指南文字以及國王向各種神袛致敬的場景。在附屬房間里的壁畫展示了食物的準備和供應、《死亡之書》的解釋和殯葬器物,這是本墓穴的特色。這座墓穴因為有一幅盲人彈豎琴的壁畫而被稱為“豎琴人之墓”。 <p class="ql-block">KV6:拉美西斯九世之墓。這個墓穴離中央休息區最近,歷經無數參觀的、盜墓的和開挖的后人,據統計在19世紀之前有46位古人留下了到此一游的痕跡。拉九的棺槨沒在墓中,其木乃伊后來在女王廟中發現。這座墓穴是典型的虎頭蛇尾風格,法老生前只來得及做完第一走廊,其余部分在其死后草草收場,質量較差,連墓室都是走廊改建的,非常狹小。入口門梁上雕畫著伊西斯女神和妹妹奈菲提斯女神陪伴著太陽神,法老在向這些神袛致敬。墓穴走廊的壁畫大多數是指導死者在死后逢兇化吉、安然走向永生的各種死亡書片段和場景。不知是由于來世觀念的改變,還是因為空間的局促,第二走廊和第三走廊的大部分文本都采用縮略和簡化方式。這個墓穴不能拍照,在帝王谷有很多兜售明星片和光碟書籍的小販,買了一疊明信片,里面有一些墓穴中著名場景的壁畫照片。一幅是《大門之書》中九神護送羊頭太陽神渡過冥河(左下圖),另一幅是神武的法老靈魂穿越阿波菲斯蛇復活的場景(右圖)。</p> KV8:麥倫普塔赫之墓。這位法老是拉美西斯二世眾多兒子之一,因為老爸的長壽(享年92歲),他登基時已經70歲高齡了。當權時期還遇到許多煩心事,比如利比亞人襲擊和努比亞人起義,因此他只有十多年時間來建設自己的墓穴,墓穴結構設計得比較簡單,壁畫裝飾開始處精細,到深處就比較潦草,顯然法老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要趕快完工。這個墓穴的特點是墓室中的粉紅色花崗巖石棺,一套四層石棺的一部分,雕刻著法老的卡通身形,很是精美。左圖是麥倫法老在以鷹首形象呈現的拉神面前。 帝王谷最有名的墓穴要算KV62圖坦卡蒙墓穴了。這個陵墓是帝王谷中最小的一個,也是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個,里面找到的墓葬品全部都被搬到開羅博物館,成為鎮館之寶。因為墓室非常狹小,等候時間很長,門票也很貴,探入入口處,只見排隊安靜等候入內的是日本團隊,其他游客都只是從門口飄過。少年法老圖坦卡蒙只活了19歲,沒有時間修建自己的陵墓,只好征用大臣的。形制縮小了很多,據說除了墓室有簡單的壁畫裝飾,其余地方和走廊都是白墻。這么個小法老匆匆忙忙下葬的陪葬都驚煞世人,就可以想象其他法老大帝的陪葬多么豐富,當年的埃及有多么強盛富足。 離開帝王谷,接著參觀另一宏偉巨大的神廟兼墓葬地--達爾巴赫里神廟,也稱哈特舍普蘇特神廟,中國游客都簡稱女王廟。這座神廟曾經被漫漫黃土掩蓋了幾千年,基督教最初的教派科普特在最上層平臺建造了修道院,因此下面幾層沒有遭到毀滅性破壞,直到19世紀被大規模發掘修復,重見天日。<div>女王廟原來只是阿蒙霍特普一世(公元前1526-前1506)建造的小小的太陽神廟,哈特女王將它大大擴建,可是她死后遭到兒子的肆意破壞。乘坐電瓶車來到女王廟前,立刻會被這座氣勢恢宏的建筑震撼:長長的坡道通向陡峭的懸崖,三層平臺分別連接著三排寬廣的石柱長廊。<br></div> 哈特女王(上左圖)是古埃及新王國第十八王朝的傳奇法老,她父親圖特摩斯一世去世后,她的同父異母弟弟暨丈夫圖特摩斯二世繼位,但因體弱多病,大權由哈特掌握。圖二世不久就去世了,哈特和圖二的幼子圖三世繼位,哈特好像慈禧一般攝政國事(應該說慈禧是像哈特那樣垂簾聽政)。等圖三世長大成人快要親政時,哈特卻將兒子流放遠方,昭告天下自己是太陽神的女兒,命中注定要統治埃及 。從此她著男裝、戴假胡子、命眾人用男性代詞稱呼自己。她在統治期間勵精圖治,政績突出,同時修復了許多古建筑和寺廟,在盧克索樹立了記載其豐功偉績的方尖碑。她在公元前1503年到前1482年當了22年女法老之后,兒子重返王位,此后女法老不知所終,也有傳說是哈特死后兒子重掌大權。圖三世對母親恨之入骨,將其名字從各種建筑物上涂抹干凈,試圖將女王統治的事實從歷史記載中消除,這個努力在很長一段時間成功了。可是在19世紀歐洲人發現并破解了女王廟墻上的象形文字后,歷史被還原其真面目,哈特女王也恢復了她作為埃及歷史上僅有的幾個杰出女王之一的地位。<div>第一層平臺原來應該是美麗的花園,種植著女王從遠方的彭特國帶回來的珍稀樹種,可惜現在是砂礫一片,只有兩個樹根的遺跡(上右圖)。</div> 這座神廟的亮點除了宏大的建筑以外,還有精美生動的浮雕:第一層有女王制作運送方尖碑過程的浮雕;第二層的一側描繪了女王誕生的過程,強調神的女兒不是編的(已被圖三世破壞);另一側則描繪了女王遠征西非彭特國的情景,精細刻畫出當地的民眾和動植物、彭特國王接待女王,船上裝滿了彭特國進貢的各種物品(中圖)。第三層平臺的每一根方柱前都有以奧西里斯神面目出現的女王雕塑(全都被破壞了,現在矗立著的是近代的復制品),面目莊嚴俊美(上圖)。廣場上應該有長長的獅身人面雕像排成兩行,現在只看到一座被毀壞了的雕像孤零零的給游客一點線索(下圖)。 神廟的南邊建了一座供奉哈索爾女神的小神廟,圓柱頭以哈索爾女神裝飾,還完好無損。墻上有一幅神牛形象的哈索爾女神,頭頂著太陽,外面還圍著王名圈,是不是女王以女神自居的意思? 站在女王廟最高層平臺,遠望尼羅河,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展現在眼前,哈特女王葬在這么好的風水寶地,為啥死后還被親兒子抹殺一切痕跡?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對女王忠心耿耿的建筑師森穆特,兩人青梅竹馬卻因為地位懸殊不能結為連理,森穆特終身未娶,一心輔佐女王,并設計出如此宏偉的神廟。他自己死后就埋在不遠處,希望與心中的女神永遠相伴。可惜女王的木乃伊并未埋在這座神廟,而是與她的父親在帝王谷里共享陵墓。 離開帝王谷時已近中午,來到行程中沒有但導游強烈推薦的哈布城 。哈布城是拉美西斯三世的陵廟,保存得較為完好,其面積僅次于阿蒙神廟,它是法老統治時期的最后一座大型建筑工程,也是埃及最后一段富饒時期的紀念物。這座神廟之城有一個完整的城墻,神廟處于城中,旁邊還有堡壘等防御設施,顯見法老統治到這個階段已經不大穩固。神廟的壁畫也主要反映軍事活動,第一道高門的壁畫就是拉三世在敘利亞和努比亞戰爭中殺死無數敵人獻給拉神和荷魯斯神,旁邊的象形文字記載了戰爭的經過和神袛的庇佑。 柱廊門樓天花上的上埃及保護神尼赫貝特女神(展翅禿鷲形象)壁畫,因為少了日曬風吹,所以顏色特別鮮艷。 <p class="ql-block">神廟的石柱上和墻上刻滿了精美的浮雕,其中最特別的是圖案尤其是王名圈刻得非常深,甚至可以將整個小臂伸進去,作為見慣前輩們盜取先人神廟為己用的最后一任法老,拉三世決定不給后輩任何機會來抹殺自己的名字。</p> 多柱大廳里的石柱被后世的人們搬走當建筑材料,剩下一個一個蘑菇墩石頭柱,游客只能靠腦補想象它們完整的參天密集模樣,就好像右圖這樣。 午餐乘坐小船渡過尼羅河到東岸餐廳就餐,遇到船主沒加滿油,半路把我們扔到最近的東岸碼頭,雖然沿途風景不錯,大隊人馬冒著正午的烈日急行軍十幾分鐘已經受不了了,高導最后叫了出租車送我們到餐廳。餐廳名叫御膳房,雖然伙計沒見一個中國人,但菜品很合我們的中國胃,是此行最佳正餐。 餐后繼續看景點,卡爾納克神廟是盧克索,也是整個埃及行最精彩的一個景點。這座神廟是一個巨大的混亂的無規劃的建筑綜合體,從古埃及中王國時期一直到現在橫跨4700年,各朝各代的統治者或者來這里添磚加瓦,或者偷梁換柱,有著豐富的歷史痕跡。亮點包括:塔門有八道之多,列柱廳的高大石柱多達134根,兩根高聳入云的方尖碑。<br>進入神廟的通道是一條公羊甬道,名為斯芬克斯大道,兩邊的雕塑是公羊頭獅子身,公羊下巴下站立著拉二的小雕像。 建于第30王朝的第一道塔門看上去十分破爛,表面沒有任何裝飾,塔門背面還遺留著建造工程用的土斜坡,說明這是個尚未完成的半成品,動亂的社會無法完成浩大的工程。 而第二塔門才是原來神廟的真正入口,兩個塔門中間有拉美西斯三世為自己建的神廟。 穿過第二塔門就進入最壯觀的多柱廳,這里134根粗壯高大的石柱構成當年法老想模仿的茂密的紙莎草沼澤。中間兩排12根最高的石柱用開放的紙莎草花做柱頭,其余的122根稍低一些,柱頭是閉合的紙莎草花蕾。石柱上布滿了各種浮雕,塞提一世時期的是凸浮雕,而拉美西斯二世時期的則是凹浮雕。這個大廳是塞提一世用作皇室祭祀儀式,被稱為“百萬年神廟”,后來拉二世擴建規模,在外墻加上自己的軍事功績壁畫。在下午猛烈的陽光下,這個多柱大廳不僅讓我們震撼而流連忘返,還給我們提供了遮蔭避陽的好地方。 多柱大廳后面的第三塔門后面赫然出現一座高高的方尖碑。這里原來有圖一世和圖三世各建的兩座方尖碑,現在只剩下這個圖三世碑(左圖),雖然看著很高,但其實才22米,比圖三他媽哈特女王在第四塔門后面建的那座方尖碑(右圖,高30米)矮很多。哈特女王在第四塔門也造了兩座碑,但只剩下一座依然聳立,另一座斷下的頂部放置在圣湖邊。當年圖三世對老媽恨之入骨,用石墻將女王的石碑團團圍住,沒想到這一招卻無意中保護了女王碑免遭破壞,只是現在游客想要靠近欣賞也比較困難。女王在方尖碑的基石上寫到:“懷著對我父親阿蒙神的摯愛,我下令修建了這座方尖碑……我為了它徹夜不眠……我坐在宮中牢記創造我的阿蒙神,我的虔誠命我為他建造兩座金銀合金的方尖碑,碑頂尖在列柱大廳高聳入天……碑身用堅實的花崗巖打造,全無縫隙瑕疵……” 順著東西中軸線經過第四和第五塔門間的狹窄的紙莎草大廳、中王國廣場,就到了圖三世的節慶大廳,也被稱為“杰出建筑”。這個神廟是圖三法老不在別人的地盤造神廟的結果,這個神廟的柱子大廳都涂上了模仿木頭的紅色,底座也被切割得更小,據說是為了讓游行的圣船有更多的空間。 這里最特別的是圖三把在外國見到許多奇花異草和動物都刻畫在神廟的幾個房間墻上,因此這里無花無草的卻稱為“植物園”。 經過圣湖繞到南北軸線的第七門塔,這里曾經發掘出大量新王國時期祭司埋在地下的古埃及雕塑作品,具有極高的考古和藝術價值,現全部存放在開羅博物館。圣湖旁的廣場上有一個巨大的圣甲蟲雕像,據說女人繞行多少圈就能懷孕。 圣甲蟲旁擺放著斷下來的女王方尖碑頂部,橫放下來使游客有難得的機會近距離觀察上面描繪女王加冕的雕刻。為了看清浮雕,特意將照片豎起來放。 這一天的古跡精品轟炸有點猛烈,頭腦消化不了,身體也吃不消,離開卡納克神廟經過門農巨像時,伙伴們已經沒有下車拍照的欲望了。<div>驅車直奔位于國王島的的度假酒店,放下行李,在夕陽西下的臨河餐廳享用自助晚餐。<br></div> 酒店所在的國王島是一個私人物業,很安靜,客房建成一個個小單元,周圍滿是花園和花架。但是因為太親近大自然,很容易遭到蚊子襲擊,黃昏時分服務員用噴灑器在整個酒店區域噴霧滅蚊,感覺會連人一起滅掉,趕緊躲進屋內避風頭。 <p class="ql-block">3月9日 周六 盧克索-赫爾格達 晴</p><p class="ql-block">早晨享用酒店早餐,然后到島上四周閑逛,考察酒店設施,給小動物園的牛和驢喂草玩。悠閑退房,然后踏上去紅海之濱的赫爾格達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途中遇到拉甘蔗的農民,塔塔下車表演“偷”甘蔗,連帶司機和高導也一起加入,其實人家運甘蔗的根本不在乎,愛拿多少拿多少。上車野蠻處理,用膝蓋折斷甘蔗分給大家,卻發現原來這是榨糖用的,纖維很老不宜生吃啊。中午在途中吃大盤路餐,印象深刻的倒是五星級的洗手間。</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點左右幾經周折終于找到紅海邊的信天翁度假酒店,安排妥貼房間,放下行李,開始考察這家占地廣大、遍地花草、伊斯蘭風格的酒店。</p> 這家酒店有13家餐廳酒吧,我們入住的價格包括了全部餐廳的餐飲費用,只要餐廳開放就可以隨便吃喝,這種做法有點像郵輪上的日子。可惜第一天晚上沒明白這個規定,局限在東方餐廳一家。后來知道了就放開享用了。最后發現各個餐廳雖然各有特色,但是主流的餐食差不多,稍微有幾個菜品或主食具有餐廳主題的特色。大家最喜歡的是海鮮市場,自己挑好鮮魚,讓廚師放進烤爐里,幾分鐘后就可以享用了。不過埃及人做魚不太有水平,所以烤魚的滋味也就只能是湊合了。 3月10日 周日 赫爾格達 晴<br>清晨欣賞海灘日出。 領隊塔塔的朋友是意大利裔埃及人,在紅海邊做潛水教練,太太是中國人,最喜歡中國的方便面。為了慰問這位遠嫁中東的閨蜜,領隊提前幾天就向大家征集沒吃完的方便面。一路上似乎沒有機會動用儲備,眼看就要結束行程回家,大家快樂地捐出帶了一路的儲備糧給她當人情。因此一大早就在酒店大堂擺滿一桌各式方便面,好像小型方便面博覽會。<br> 今天的重頭戲是乘游艇出海。到了碼頭,上得游艇,航行在翡翠般的紅海之中,微風拂來,心曠神怡。可惜的是氣溫稍低,不能下水與透明的海水親密接觸。塔塔帶來事先在市場買好的花蛤和螃蟹,用游艇的廚房做出美味,大家一邊賞景一邊品嘗美味,十分愜意。 上岸之后大部分伙伴去當地超市考察購買手信,二位男士則去當地魚市場考察兼品嘗烤魚。晚上明白了酒店餐廳的規則,開始從一個餐廳吃到另一個餐廳,最后發現大同小異,肚子容量也有限,因此都是淺嘗而作罷了。 3月11日 周一 赫爾格達-開羅 晴有大風<br>清晨起床立刻感覺到風大了很多,后來聽說當天出海的計劃全部取消了,天有不測風云,我們運氣太好了!<br>行程大部完成,踏上回程之路。本來計劃是從赫爾格達飛回開羅,但是似乎機票比較緊張,因此決定乘車走海邊公路,欣賞一邊是海水一邊是沙漠的風景。<div>當天在酒店再次享用不限餐廳不限種類不限數量的早餐和午餐,直吃到不想再吃了,才告別信天翁酒店,告別紅海之濱的 赫爾格達,驅車上路。</div> 我們途中在一個叫做Zafarana House的休息站休息,這個餐廳聲稱摩西過紅海就在他們這個地方(上、中圖),沒想到在伊斯蘭國家的紅海岸邊,《圣經》故事還是很重要的賣點。再往北就到了蘇伊士省,公路邊出現了艾因蘇赫納附近的大片別墅和酒店,像一堵彎曲的城墻似的巨大酒店是波爾多蘇赫納海灘度假酒店(下圖),雖為四星級,但當地人只要700人民幣左右一晚,外國人則要付1200多。這里距離開羅160多公里,大概是開羅人到海邊度假的地方。出發前聽說埃及酒店看國籍定價,中國游客的房價是美國護照持有人的一半到三分之一,這樣看來是有可能的。<div>離開羅不遠的一段經過許多大型煉油廠之類的工業區,路上很多貨車。進入城區前道路才通暢起來,行車速度也提高不少。從一點半出發,晚上六點多抵達開羅機場附近的餐廳,匆匆吃完簡單的晚餐,然后直奔機場艾美酒店休息。<br></div> 3月12日 周二 開羅 晴<br>早餐不錯,居然有蘑菇粥,回到文明世界的感覺很好。退房,送到機場,告別在開羅一直辛苦幫我們聯系各個景點安排的地陪小助理(右圖是他裝卸行李的樣子),登上川航班機,原路返回。 再見,尼羅河!再見,尼羅河三角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邑市| 诸城市| 广水市| 汉川市| 红安县| 延庆县| 砀山县| 阿合奇县| 宁安市| 洱源县| 那坡县| 东港市| 定襄县| 富平县| 新平| 五华县| 津市市| 石棉县| 南郑县| 新民市| 上犹县| 寿光市| 淳安县| 贵州省| 岳池县| 青海省| 奉新县| 开封市| 沅江市| 桐庐县| 教育| 河东区| 德令哈市| 元氏县| 乌鲁木齐市| 彰武县| 马关县| 绥宁县| 永丰县| 盐池县| 沾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