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我的家鄉,文學愛好者模仿汪老寫作的人甚多,大家習慣把這類文章叫“汪體”,我常常瀏覽“汪迷部落”里的一些文章,有模有樣的,又好像與生俱來,骨子里的風格吧,似乎已形成了一種文風。</p><p class="ql-block">許多人愛上汪曾祺,被他文章吸引,是從“吃”開始的。他是文學家中的美食家,他味蕾獨特,傳說每到一個地方出差,不愛集體聚會,總喜歡去小巷深處尋覓,他寫小吃饞得人直流口水,比如:“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咸蛋的黃是通紅的。”…… 他愛美食的同時也愛生活,鄉野草木被他寫得風流蘊藉、有滋有味:“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只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了……”</p><p class="ql-block">他是世間少有的將樂觀帶入靈魂深處的作家,筆下處處流露著狡黠的生趣場景。大家讀到《夏天》里的這段話時,有沒有被逗笑啊?“梔子花因為枝干粗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所以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p><p class="ql-block">有網友說,他是“文學界的泥石流”。一個汪曾祺,賽過1000個段子手!他愛“吐槽”,有好像不是真“吐槽”。文壇上喜歡他的人也很多,賈平凹說:“汪是一文狐,修煉成老精。”莫言說:“汪先生是短篇小說大師,遍視當代文壇,能具汪先生那般散淡心態者,確也寥寥無幾。”沈從文則說他“最可愛還是態度,榮辱不驚!”馮唐說得更是生動,汪老的作品,就像“開窗就能聞見江南的荷香”。時至今日,他淡然從容、閑適樂觀的心性仍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p><p class="ql-block">有人讓你仰望星空,而汪曾祺,讓人俯身愛這個世界。成長、求學、低谷、成家立業,包括成名以后,他把不同階段的人生感悟,都存放在內心深處。他的人生,讓我們看到徹徹底底的“草木人間”。他的作品,總是蘊含獨特的蓬勃生命力,在一草一木身上,刻畫出另一種人生滋味。</p><p class="ql-block">記得一位讀者的說過:讀汪先生的文章,即使“秋聲拂長林,寒蟬抱葉飛”,也自覺得是“草木總有情,人間送小溫”。是的,如果你覺得生活太累,人生無趣,那就讀讀他的文章。你會發現,換一種眼光,換一個心境,生活也可以有另一種快樂。欣賞他的畫作,寥寥幾筆水墨勾勒,和文字相映成趣,自然而然地染上那一份詩意,這就是他的真實心態。</p><p class="ql-block">其實,他一生歷經苦難,卻教你用生活去治愈生活。很多人被他筆下的有趣溫情所打動,可汪老的一生,比太多人都更波折起伏。他生于戰時,長于亂世,當聲名斐然之時,那個動蕩的年代卻讓他顛簸半生。即使歷經磨難,他依然能夠保持豁達樂觀,拿著一生的赤誠和童真寫生活。他沒有抱怨,處處能“隨遇而安”,淡而有味的字里行間,隨處可見他潑灑的澄澈本心。</p><p class="ql-block">在西南聯大讀書的歲月,時常要“跑警報”,躲避日軍的轟炸機。這樣的時刻在他曾調侃,那是談戀愛的好時機:“空襲警報一響,男的就在新校舍的路邊等著,有時還提著一袋點心吃食。”他常往松林的方向跑,因為“那里有賣松子的,就算被炸死,還可以不做餓死鬼。”讓人覺得,即使是苦痛的日子,在他的回憶里依舊閃著亮光:“在昆明見了長得最好的茶花,吃了最好吃的牛肉,好吃的米線可救失戀的痛苦。”“木香花濕雨沉沉”“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p><p class="ql-block">就連特殊時期的那些折磨和流離,他也只是輕輕帶過,常說“隨遇而安”。當劇作《沙家浜》《范進中舉》等轟動時,他仍然是“控制使用”的文人,他很淡然,白天畫馬鈴薯,晚上讀書,畫完薯塊就丟到牛糞火里烤了吃掉,美其名曰“日子過得非常悠閑”。“在北京我也摘過灰菜炒食。有一次發現釣魚臺國賓館的墻外長了很多灰菜,極肥嫩,就彎下腰來摘了好些,裝在書包里。門衛發現,走過來問:你干什么?他大概以為我在埋定時炸彈。”</p><p class="ql-block">他看到了所有苦難,咽下了所有酸甜苦辣,把它們化成淡云輕風。用一顆赤子之心,愛著草木時光,愛著尋常日月,愛著人生中的磕磕絆絆,愛著這個大千世界。他說:“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干嘛呢?”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從來不會被生活擊倒。他一生所寫都在告訴這個世界,人這一生,要的就是這個煙火氣。</p><p class="ql-block">他師承沈從文,亦師亦友,也是他生命中的貴人。汪老曾被譽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我想了很久,為什么會有這樣評價?,他那看似樸實無華的文字,多以細小瑣碎為題材,他不喜歡刻意追求,更不去贊美高大雄偉,他把審美轉移到草木瓜果、花鳥魚蟲,巧妙地揉合了古代文化與民族風俗,開辟了新的美學而又秉承了傳統,他繼承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他用一種獨特的情感來表達他對“仁心”的理解,他富有“人情味”的思想,實際上與儒家倫理情感是一致的。也許是因為出身文人之家,他的父親和祖父,是鄉間的儒士,喜歡吟詩作賦,愛好金石書畫。所以他的文字中,有那種難得的那一代文人的娟秀和雋永,也有現代的新潮和哲思。</p><p class="ql-block">他寫高郵咸鴨蛋,湖南臘肉,昆明米粉......看似普通的地方小吃,在他筆下有滋有味。“這是我的發明,可以申請專利。油條切成寸半長的小段,用手指將內層掏出空隙,塞入肉茸、蔥花、榨菜末,下油鍋重炸。油條有礬,較之春卷尤有風味。回鍋油條極酥脆,嚼之真可聲動十里人。”寫山川草木、花鳥魚蟲、故人知己...... 細細品閱,他筆下的日子是散發著草木清香的——“西瓜以繩絡懸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他坦然、純凈的人生態度,對生活熱愛、對萬物鐘情的情趣。生命的尊貴,在人海里。他筆下的一個個故事,耽于柴米油鹽中的煙火氣,也暖暖地彌散著人性光輝。</p><p class="ql-block">如果你覺得生活太累,人生無聊,不妨走進汪老的世界:行走山川,品美食、悟人生。你會發現,換一種眼光,生活也可以好起來,最重要的是心態。汪老生前曾說: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詩意的。”……</p><p class="ql-block">汪老的《端午的鴨蛋》《昆明的雨》《故鄉的食物》《我的父親》等等多篇散文,入選了中小學課本,也出現在中高考的試卷里。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到了他作品的文學價值。汪老用他的人生告訴我們:時時留心,處處深情,人間草木,暖意人生;汪老用他“淡而有味”的文字告訴我們,當心靜下來時,喧鬧俗世中的美好與詩意自然而然會撲面而來。</p> <p class="ql-block">僅此紀念汪老離開我們27年。</p><p class="ql-block"> 韓偉 2024.5.26</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陶县|
金坛市|
平安县|
梅河口市|
长丰县|
原阳县|
北京市|
河北区|
平山县|
浏阳市|
大安市|
石首市|
伊宁市|
桐城市|
达州市|
张家口市|
蓝山县|
格尔木市|
临海市|
武鸣县|
福海县|
准格尔旗|
广水市|
当雄县|
隆安县|
梅州市|
且末县|
鹿泉市|
米泉市|
雅江县|
祥云县|
仁布县|
广西|
兴隆县|
浑源县|
海宁市|
平潭县|
开封市|
平泉县|
兴业县|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