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謝 歡迎同行者隨時提供個人照</p> <p class="ql-block"> 古北水鎮游畢的次日——7月9日早晨6:30,大巴載著我們36人的旅游團,從承德市郊鴻吉賓館急匆匆地駛向市區中心,8時許,我們先后開始了避暑山莊、小布達拉宮、班禪行宮的游覽。</p><p class="ql-block"> 到了承德應該弄清承德的來籠去脈,幸遇一位在文史方面博學多才的地導小張,她說,承德史上名為熱河,雍正皇帝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將當時的熱河命名為“承德州”,后來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承德的意思是“承受祖先德澤”。</p><p class="ql-block"> 承德在歷史上是清王朝的第二政治中心。雍正皇帝為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在繼承康熙帝的政治理念和實踐基礎上,通過命名,希望這個地方能夠繼續承受和發揚祖先的德澤。</p><p class="ql-block"> 如今,承德市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且是一個旅游熱點,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如避暑山莊、外八廟、磐錘峰等,這些景點不僅吸引了無數國內外游客,也為承德贏得了“紫塞明珠”的美譽。承德人民真該銘記康雍乾三位帝王了。</p> 一、避暑山莊 <p class="ql-block"> 承德避暑山莊,又稱“熱河行宮”或“承德離宮”,是中國清朝皇帝為安撫和團結中國邊疆少數民族、鞏固國家統一而修建的夏宮。座落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89年修建而成,占地約564萬平方米,宮墻周長20華里,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園林。</p><p class="ql-block"> 避暑山莊主要由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組成。而苑景區則包括湖泊區、平原區和山巒區。</p><p class="ql-block"> 游覽避暑山莊,似乎在翻閱這部鮮活的歷史長卷,感知這里獨有的鬼斧神工的自然風情,以及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每一處景點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我們認真聽講,仿佛身臨其境、穿越到了那個時代。山莊的獨特魅力,有目共睹,吸引了無數國內外游客絡繹不絕。這里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的宮殿建筑,樓臺亭閣,巍峨秀麗、湖光山色、錯落有致、兼有南秀北雄的園林風情,無不贊嘆。古人的智慧與勤勞,讓人欽佩不已。這里平原草甸的蔥蘢郁馨,青山古松的蒼翠清涼,讓我們流連忘返,使我們的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也使我們實地學習了解清朝的興衰榮辱史。</p> 宮殿區 <p class="ql-block"> 地導帶我們從避暑山莊景區的南門——麗正門入園游覽。麗正門也是避暑山莊宮殿區的正門。麗正,取自《易經》“日月麗于天”,意為光明正大的門。門前正中央門洞上方,鑲有乾隆用漢、滿、蒙、維、蒙五種文字題寫的“麗正門”石質匾額,是國家多民族團結統一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殿宮區的正宮位于麗正門至岫云門的主軸線上,共有九進庭院,“九”含有皇帝“身居九重”的意思。正宮是皇帝和朝臣夏日避暑和處理朝政的中心。進入麗正門,我們從南到北,按順序游覽了午門、閱射門、淡泊敬誠殿、四知書屋、煙波致爽殿、云山勝地樓、岫云門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回廊組成的正宮建筑。</p> <p class="ql-block"> 淡泊敬誠殿是清帝駐蹕山莊時,舉行朝賀、大典、接見文武大臣、少數民族王公首領和外國使節的地方。因全部用楠木肇建,故又稱楠木殿。每當陰雨之際,殿內楠木清香撲鼻。清圣祖康熙御書匾額“淡泊敬誠”。淡泊,源于三國時諸葛亮的《戒子書》“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意為以簡樸的生活來保持高遠的政治志向。</p> <p class="ql-block"> 康熙修建、乾隆題字的“四知書屋”是清帝上朝、退朝途中停留休息、更換朝服的地方,也是清帝作為一種破格待遇,接見親信大臣和少數民族王公首領的場所。“四知”取自《周易》中的“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其意在于告誡王公大臣做事要張弛有度,對待少數民族要施行恩威并濟、剛柔兼用的統治策略。</p> <p class="ql-block"> 松鶴齋在避暑山莊正殿東側,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清圣憲皇太后(乾隆母)和嬪妃居住之所。</p> <p class="ql-block"> 萬壑松風是宮殿區的一組建筑,位于避暑山莊的松鶴齋之北,是康熙帝批閱奏章、召見百官和眺望湖光山色之地,由萬壑松風殿、鑒始齋、靜佳室、頤和書房、蓬閬咸映等建筑組成。其踞崗背湖,布局靈活,具有南方園林特點。周圍古松甚多,康熙據此題名。乾隆帝髻齡常在此聆聽祖訓,即位后改名紀恩堂,并作《御制避暑山莊紀恩堂記》一文紀念乃祖。</p> <p class="ql-block"> 煙波致爽殿是正宮后寢部分的主殿,也是清朝皇帝在承德時的寢宮。康熙稱這里“地既高敞,氣亦清朗”“四圍秀嶺,十里澄湖,致有爽氣”,故題名“煙波致爽”殿。殿前門殿耳房是太監住所,殿的東西兩側各有兩個小院,是東、西兩宮皇后的居住之所。</p><p class="ql-block">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咸豐皇帝帶著慈喜、慈安兩位太后,由北京逃難避暑山莊,即居于此殿,并在此殿批準恭親王奕欣代表清廷簽定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p><p class="ql-block"> 1861年8月12日,咸豐死于該殿東暖閣。之后不久,這個殿還見證了慈禧與恭親王奕欣“叔嫂合謀”奪取朝政大權的宮廷政變。此次政變將輔政的八大臣斬首抄家,解職戌邊,從此開始了操縱同治、光緒兩朝皇帝,執掌朝政長達48年的垂簾聽政。</p> <p class="ql-block"> 煙雨樓右側的假山。</p> <p class="ql-block"> 題名“云山勝地”的兩層樓在煙波致爽殿后,面闊五間,進深一間,不設樓梯,而以假山為自然蹬道,攀緣而上。因其踞崗背湖,居高臨下,有“腑瞰群峰,夕靄朝嵐,頃刻變化,不可名狀”的意趣,故而此名。</p> <p class="ql-block">附錄:</p><p class="ql-block">何為承德避暑山莊七十二景?</p><p class="ql-block"> 承德避暑山莊是中國三大古典園林建筑群之一,古稱離宮。它的最大特點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大小建筑100多組。康熙大帝用四字詞語組成三十六景。乾隆皇帝用三字詞語組成三十六景。合起來七十二景。爺孫二人用詞句題名,把避暑山莊風光秀麗,煙波蕩漾的美景描繪的淋漓盡致。</p><p class="ql-block"> 康熙大帝的四字詞語:</p><p class="ql-block">煙波致爽,芝經云堤,無暑清涼,延薰山館,水芳巖秀,萬壑松風,松鶴清樾,云山勝地,四面云山,北枕雙峰,西嶺晨霞,錘峰落照,南山積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風泉清聽,濠濮澗響,天宇咸暢,暖流暄波,泉源石壁,青峰綠嶼,鶯轉喬木,香遠益精,金蓮映月,遠近泉聲,云帆日舫,苦諸臨流,云容水態,澄泉繞石,澄波疊翠,石磯觀魚,鏡水云岑,雙湖夾繞,長虹飲練,莆田從樾,水流云在。</p><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三字詞語:</p><p class="ql-block">麗正門,勤政殿,松鶴齋,</p><p class="ql-block">如意湖,青雀坊,綺望樓,</p><p class="ql-block">馴鹿坡,水心榭,頤老堂,</p><p class="ql-block">暢遠臺,靜好堂,冷香亭,</p><p class="ql-block">般若相,滄浪嶼,一片云,</p><p class="ql-block">草香泮,萬樹園,試馬埭,</p><p class="ql-block">嘉樹軒,樂成閣,宿云檐,</p><p class="ql-block">澄觀齋,翠云巖,罨畫窗,</p><p class="ql-block">清太虛,千尺雪,寧靜齋,</p><p class="ql-block">玉琴軒,臨芳墅,知魚磯,</p><p class="ql-block">涌翠巖,素尚齋,永恬居。</p> 湖洲區 <p class="ql-block"> 越樓北去,出正宮的后門——岫云門,即達湖洲區。</p><p class="ql-block"> 進入湖區先集體合影,然后悠然游覽。</p> <p class="ql-block"> 眼前是一片如詩如畫、風物奇絕的湖洲區,湖洲區共有十島九湖。湖水平靜,碧綠如玉,微風吹過,波光粼粼。湖的四周種滿了各種花草樹木,與湖水交相輝映。湖中蓮花在水面上浮動,幽香繚繞,沁人心脾;湖邊的小路上,游人漫步其中,享受著湖水帶來的清涼與寧靜。</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部分同游者,為保存足夠的體力,選擇在湖上乘船抵達熱河泉。</p> <p class="ql-block"> 同游者在不同景點留影紀念。圖的左下方是那位眾人喜愛的小朋友。</p> <p class="ql-block"> 同游者在不同景點留影紀念。</p> <p class="ql-block"> 同上。</p> <p class="ql-block"> 同上。</p> <p class="ql-block"> 同上。</p> <p class="ql-block"> 乘船游覽與沿湖漫步者在熱河泉匯合。熱河泉是避暑山莊重要的景觀要素、湖區的主要水源。導游為我們講了熱河泉的四季變化。春天,澄湖位于泉水的源頭,澄澈見底。夏天,浮萍點點,泛起陣陣清香。節令過了白露、霜降,泉水融融,水溫高于一般水體,湖中的荷花仍與秋菊同放異彩,乾隆皇帝因而寫道“荷花仲秋見,惟應此熱泉。”雖值隆冬,仍不見冰,景色幽絕;盡管白雪皚皚,這里卻藻綠水清,碧水漣畸,春意盎然,是熱河泉把春天留在了山莊。神奇的熱河泉吸引來往的游人駐足留影。</p> 附:承德賞荷曲作 <p class="ql-block">北曲 南呂宮【四塊玉】承德賞荷</p><p class="ql-block">(中原魚摸韻)</p><p class="ql-block"> 菅永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荷溢浦,微風舞,</p><p class="ql-block">暑醉蓮花滿胸舒,</p><p class="ql-block">清芳繚繞迷前路。</p><p class="ql-block">蟬韻殊,蛙競呼。</p><p class="ql-block">錦繡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7.16</p> 平原區 <p class="ql-block"> 出了湖洲區,我們進入平原區。平原區的萬樹園位于承德避暑山莊東北部。蒼松、巨柏、古榆、老柳散置其間,遮天蔽日。園中立有石碣,上刻“萬樹園”,為乾隆所書。萬樹園北倚山麓,南臨澄湖,地上芳草如茵,一派草原景色。史上麋鹿成群,山雞野兔出沒。如今,蒼翠欲滴、高大而茂密的樹木,遮避了炎炎夏日的陽光,置身其中,我們享受著承德這片獨有的清涼,身心也得到舒緩和放松。</p> <p class="ql-block"> 清帝曾在這塊土地上種瓜種菜,騎馬射獵。</p> 二、小布達拉宮 <p class="ql-block"> 結束了避暑山莊的游覽,地導將我們帶到了小布拉宮。信仰自由,不論你信不信佛教,來到這里,同樣是一次漲知識、開眼界的良好機會。我們感悟何為禪意,見識多民族的勞動成果和佛教文化藝術愧寶,開闊感觸不同的心境。</p><p class="ql-block"> 承德小布達拉宮,正式名稱為?普陀宗乘之廟,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獅子溝鎮獅子溝村,是一座為慶祝?乾隆皇帝60大壽和?崇慶皇太后80大壽而建的佛教廟宇。這座廟宇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因其仿照?西藏布達拉宮的風格建造,而被稱為“小布達拉宮”。其占地22萬平方米,規模居外八廟之首,形制為漢藏合璧式。坐北朝南,以玻璃牌坊為界,分前后兩部分。</p><p class="ql-block"> 前半部沿中軸線依次為山門、碑亭、五培門、琉璃牌坊,至此為漢建筑風格;后半部主體建筑?大紅臺通高43米。依山就勢矗立山巔,仿布達拉宮紅宮而建,臺中央的主殿萬法歸一殿頂部高出群樓,殿頂用鎏金魚鱗銅瓦覆蓋,金頂鎏金耗資一萬多兩上等金葉。</p><p class="ql-block"> “普陀”即指“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道場,普陀宗乘之廟,意為觀世音菩薩講經說法之處。乾隆帝在這里接見過萬里東歸的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一行,并舉行了隆重的講經、說法、祝壽等活動。</p><p class="ql-block"> 承德小布達拉宮不僅是中國現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偉的藏式建筑群之一,也是承德外八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p><p class="ql-block"> 承德小布達拉宮自建成以來,一直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圣地,吸引著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來朝拜和參觀。它不僅具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更是一處具有濃郁宗教氛圍的場所,讓人們能夠感受到藏傳佛教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神秘氛圍。</p><p class="ql-block"> 普陀宗乘之廟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 宏偉壯觀、驚艷游人的頂部景色。</p> <p class="ql-block"> 小布達拉宮的頂部建筑和紅臺基座。</p> <p class="ql-block"> 進入小布達拉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門,?這是我們參觀的起點。?山門給人一種莊重而神秘的感覺。?穿過山門,?我們可以逐一觀賞寺廟內部的各個建筑,?包括大雄寶殿、?萬佛閣、?扎倉等。每個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意義,?都在那里展示藏傳佛教的文化和藝術魅力。?</p><p class="ql-block"> 小布達拉宮的山門不僅是游客體驗藏傳佛教文化的開始,?也是感受其獨特建筑風格和深厚文化底蘊的重要部分。?在這里,?我們可以感受的是濃厚的宗教氛圍和文化底蘊,?領略的是藏傳佛教獨特的藝術魅力。?</p> <p class="ql-block"> 小布達拉宮的碑亭位于其山門前,?方形三開間,?重檐黃琉璃歇山頂,?磚拱結構,?封實壁,?四面開拱門,?下承須彌臺基。?碑文用滿、?漢、?蒙、?藏4種文字鐫刻,?漢文小布達拉宮的碑亭位于其山門前,?方形三開間,?重檐黃琉璃歇山頂,?磚拱結構,?封實壁,?四面開拱門,?下承須彌臺基。?碑亭內的碑文用滿、?漢、?蒙、?藏4種文字鐫刻,?漢文為乾隆御筆。石碑記錄了普陀宗乘之廟的建立背景、?過程以及土爾扈特部的東歸事件,?這些歷史事件和人物在清朝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小布達拉宮的五塔門位于碑亭以北,?具有三拱門白臺形制,?實壁盲窗,?上砌女兒墻。?白臺上立有五塔,?從東往西分別為黑、?白、?黃、?綠、?紅五色,?每色代表一個佛教教派。其中黃色塔居中,?代表黃教(?格魯派)?,?紅色塔代表紅教(?寧瑪派)?,?白色塔代表白教(?噶舉派)?,?綠色塔代表花教(?薩迎派)?,?黑色塔代表黑教(?笨波派)?。?</p><p class="ql-block"> 每種顏色的塔身上飾有不同的圖案,?如紅色塔飾蓮花代表無量光佛,?綠色塔飾寶劍代表不空成就佛,?黃色塔飾寶貝代表寶源佛,?白色塔飾法輪代表大日如來佛,?黑色塔飾金剛杵代表不動金剛佛。?這種設計展示的是佛教五方佛的概念,?體現的是佛教五教派的和諧共存。?</p> <p class="ql-block"> 小布拉布拉宮的琉璃牌坊,在這座寺廟里是等級的象征。只有王以下、頭等臺吉以上,以及喇嘛等準入紅臺禮拜,其余的要留在牌坊外禮拜。而且王以下頭等臺吉以上及喇嘛等要從兩側的門進入。</p> <p class="ql-block"> 掛有匾額的“萬法歸一”殿,是普陀宗乘之廟的主廟,是藏傳佛教廟堂,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建于廟內大紅臺中心。</p><p class="ql-block"> 重檐攢尖頂,上覆魚鱗狀鎦金銅瓦,殿脊吻獸排列。殿內原有一塊金絲藏毯,上繡佛像,后被軍閥湯玉麟盜賣。該殿是供清帝和各少數民族上層人物頂禮膜拜的地方。乾隆皇帝曾在此廟接見過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等人。他每來承德巡幸,定到此廟拜佛。</p> <p class="ql-block"> 萬法歸一殿的金頂用鎏金魚鱗銅瓦覆蓋。</p> <p class="ql-block"> 在小布打拉宮頂部留影。</p> <p class="ql-block"> 與萬法歸一殿金頂合影。</p> <p class="ql-block"> 背景為小布達拉宮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在紅臺東墻樓梯上的留影。</p> 三、班禪行宮 <p class="ql-block"> 班禪行宮全景。</p> <p class="ql-block"> 班禪行宮,正式名稱為“須彌福壽之廟”。“須彌福壽”是“扎什倫布”的漢譯,“扎什”意為“福壽”(吉祥),“倫布”是“須彌”山,意為多福多壽如吉祥的須彌山。</p><p class="ql-block">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為慶賀乾隆皇帝70大壽,從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啟程,長途跋涉2萬余里,歷經13個月來到承德。乾隆皇帝為隆重迎接六世班禪的到來,仿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特建須彌福壽之廟,供其居住、講經之所。位于承德避暑山莊北面獅子溝的南坡上,普陀宗乘之廟的東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792萬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這座寺廟的主體建筑是大紅臺,居于全寺正中位置,大紅臺中心建有三層大殿——妙高莊嚴殿,殿頂覆蓋著用15000兩黃金制成的魚鱗狀鎏金銅瓦,四條殿脊共匍匐著著八條鎏金銅龍,每條銅龍重約一噸,做工精細,栩栩如生,騰空欲飛。</p><p class="ql-block"> 我們通過山門、碑亭、琉璃牌坊之后,直接進入眼簾的就是巨大的紅臺。大紅臺之后是呈口字形平面的金賀堂及萬法宗源殿,最后在北端陡起的山巔樹起八角形的七層黃綠琉璃寶塔為全寺劃下完美句號。</p><p class="ql-block"> 通過游覽,我們粗略地看出這座廟宇利用地形的起伏,山勢的高低配置了相應的建筑,神同形異地將藏族著名建筑在承德地方再現。漢藏結合的建筑風格反映出中國各民族間文化交流,在建筑領域內取得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 “班禪行宮”須彌福壽之廟的山門,與“小布達拉宮”普陀宗乘之廟的山門一樣,都是漢藏結合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走進班禪行宮的山門,最先看到的也是重檐歇山頂覆黃琉璃瓦的碑亭,上方懸掛乾隆御筆題額“智光普照”。碑亭四面有拱門,內有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樹立的《須彌福壽之廟碑》,是外八廟中唯一一塊設置赑屃的石碑,形制和規格最高。</p><p class="ql-block"> 須彌福壽之廟是外八廟中最后修建的一座,碑亭內設置赑屃的石碑,顯示此廟的與眾不同。從中可見乾隆對六世班禪的重視,也使得整個外八廟格外豐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 碑亭里的赑屃石碑。</p> <p class="ql-block"> 漢式琉璃牌坊,三間四柱七樓,翼角飛翹,斗拱層疊。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題刻的乾隆御題匾額“總持佛境”,鐫刻在正門之上。</p> <p class="ql-block"> 主殿妙高莊嚴殿位于裙樓圍合的大紅臺臺頂中心位置,高28.8米,三層上下貫通,正方形,面闊七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妙高莊嚴殿第一層殿內正中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像,稍前位置供奉著格魯派(黃教)祖師宗喀巴大師的塑像,東側是六世班禪講經時用的寶座。第二層供奉釋迦牟尼佛祖和阿難、迦葉,以及十八羅漢像。第三層是為乾隆皇帝祈求長壽的轉塔。</p> <p class="ql-block"> 位于大紅臺西北的吉祥法喜殿,與妙高莊嚴殿、東群樓形成了不對稱的均衡之美,是一座面闊五間、進深五間的方形殿宇,重檐歇山頂上覆鎦金龜鱗銅瓦,龍頭翹脊。</p><p class="ql-block"> 分上下兩層,一層匾額為“芬陀普涌”,是六世班禪的居所。二層匾額為“吉祥法喜”,是佛堂,原來收藏著六世班禪從西藏帶來的諸多佛像、唐卡、經卷等珍貴文物,可惜在軍閥混戰時期被洗劫一空,部分流失海外。</p> <p class="ql-block"> 大紅臺后面的高臺上是藏式院落萬花仲院,外觀是白臺,是班禪弟子居住和翻譯經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位于大紅臺西北的吉祥法喜殿,與妙高莊嚴殿、東群樓形成了不對稱的均衡之美,是一座面闊五間、進深五間的方形殿宇,重檐歇山頂上覆鎦金龜鱗銅瓦,龍頭翹脊。</p><p class="ql-block"> 分上下兩層,一層匾額為“芬陀普涌”,是六世班禪的居所。二層匾額為“吉祥法喜”,是佛堂,原來收藏著六世班禪從西藏帶來的諸多佛像、唐卡、經卷等珍貴文物,可惜在軍閥混戰時期被洗劫一空,部分流失海外。</p> <p class="ql-block"> 萬法宗源殿在庭院的北面,面闊九間,黃琉璃瓦蓋頂、綠琉璃瓦剪邊的單檐歇山頂,檐下懸掛有乾隆御筆的“萬法宗源”匾額。萬法宗源殿呈凸字形平面,南面正中突出的三間抱廈就是金賀堂。</p> <p class="ql-block"> 金賀堂,建在萬法宗源殿南面的石砌高臺上,面北,平面呈凸形,面闊、進深均三間。南部單層,北部雙層,陽面設檻窗。此殿由東西抄手廊與北面萬法宗源殿相連組成獨立院落。在金賀堂親見手繪唐卡,回味藏民俗特色,感受藏民族智慧;在千佛閣體驗皇家福壽文化,于一千零一十九尊無量壽佛前求福祈壽。</p> <p class="ql-block"> 最后,在中軸線的最北端、須彌福壽之廟的最高點,在陡起的山巔樹起的琉璃萬壽塔,為全寺劃下完美的句號。</p><p class="ql-block"> 樓閣式琉璃萬壽塔琉璃塔建在巖石疊砌的方形臺基上,臺基邊緣的矮墻也用琉璃磚瓦砌成。臺基正中是巨大的漢白玉八角形須彌座塔基,雕刻著蓮瓣云龍花紋,上方有雕欄環護。須彌座的上方是八角形閣,中心有八角形塔心柱。塔身是八角形七層密檐塔,每層塔身都有八個壺門,每個壺門里雕刻一尊無量壽佛(阿彌陀佛)像,寓意祈祝乾隆皇帝萬壽無疆,所以也稱為“萬壽塔”。各層塔面由綠色琉璃磚砌成,塔頂是八角攢尖琉璃寶頂,陽光照耀下,晶瑩艷麗、秀麗挺拔的琉璃萬壽塔,又像是須彌福壽之廟的一個完美的驚嘆號!</p> <p class="ql-block"> 在班禪行宮內的留影。</p><p class="ql-block"> 下午,結束班禪行宮的游覽,回到賓館已是18:20了。</p> 四、磬錘峰 <p class="ql-block"> 7月10日早飯后,我們一行36人7時準時出發,導游在車上一路滔滔不絕地講解當地朱砂、瑪瑙、蘑菇、杏仁粉等特產功用及其真假識別,帶我們先進了購物店。理論結合實物,同樣也增加了一些日常生活知識。出于良心和需要,我在店內買了野生杏仁粉,店外買了些當地李子。之后趕到位于承德市區東部的棒槌峰景區,?也稱磬錘峰國家森林公園,?這個景區是一個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的旅游勝地。?</p> <p class="ql-block"> 因為體質和愛好的緣故,只有本人和審計局老姜,乘坐中國最長的吊椅式索道纜車上到山頂,其他同行都到步行上山的西側賞景游玩去了。</p><p class="ql-block"> 纜車耗時約20分鐘,走完全長1620米的索道。在緩慢的上升時,我倆欣賞了千巖競秀、異峰崢嶸的丹霞地貌的壯觀景色,感受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坐纜車上到了磬錘峰售票處,憑身份證,從檢票口進入棒槌峰景區,然后再走400多級臺階,就到了磬錘峰這塊巨石根部。</p><p class="ql-block"> 在磬錘峰遠望,?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的宗教建筑等全部映入眼簾,這個絕佳的觀景點,?開闊壯觀,可以俯瞰整個承德市區的美麗風光。?</p><p class="ql-block"> 棒槌峰景區不僅是一個欣賞自然美景的好去處,?也是一個了解承德歷史文化的窗口。?無論是攝影愛好者、?歷史文化追尋者還是普通的旅游者,?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和收獲。?</p><p class="ql-block"> 上上下下的游客絡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 磬棰峰位于市區東部的磬錘峰國家森林公園內,磬錘峰國家森林公園的山上景區,有一挺拔峭立的石柱擎天而立直插云端,石柱高59.42米,其上粗下細,形如洗衣用的棒棰,故康熙皇帝賜名“磬錘峰”,俗稱“棒棰山”,當地人都叫棒槌山。導游講,承德在數百萬年前是汪洋一片,經過數百萬年的地殼變遷,海水的沖刷,風化剝蝕,逐漸形成許多隨處可見的奇峰怪石,形成千巖競秀的“丹霞地貌”。</p> <p class="ql-block"> 因為磬錘峰外形高聳入云,像舊時手工洗衣用的棒槌,所以當地人習慣稱其為棒槌山。</p> <p class="ql-block"> 除了自然景觀,?棒槌峰景區還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歷史。?我們在拾階而上過程中,途徑清末的寺院寶山寺,?寺內的摩崖石刻生動精美,?是游客了解歷史文化的一個窗口。?</p> <p class="ql-block"> 磬錘峰海拔596.26米,這是登上山頂后由遠及近拍攝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 磬錘峰上遠眺景色。</p> <p class="ql-block"> 多看了一眼棒槌山。</p> <p class="ql-block"> 下山時纜車上拍攝的普樂寺外景。</p> <p class="ql-block"> 從上山到下山,我們在磬錘峰游玩了約一個多小時,10:30下山,10:40打馬回程,跨越三省市,行程600余公里,晚上9:20回到小區門口,三天的旅行疲憊而愉快地結束。</p> <p class="ql-block"> 這次旅行,有緣結識了不少新面孔。除了前述那位可愛的小朋友外,還有地導小張,滿族人,文史知識淵博,講解聲情并茂,繪聲繪聲,引人全神貫注,似乎有一種聽了還想聽的感覺。年輕的帶隊主管小和,熱情周到,敬業盡責。司機小白長途奔波,駕駛技術、服務一流。短暫的三天相處,他們都給我們留下美好印象,在此真誠地感謝他們提供的旅行所有保障和滿意服務。</p> <p class="ql-block"> 承德的避暑山莊果真是歷史厚重、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消夏避暑的洞天福地,確實是一次不虛此行的充實旅游,期待再來一次觀賞,相信會有更深更細更熟的美好感受。</p> <p class="ql-block"> 乾隆真實相貌(中),網傳全世界僅存一張的照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津县|
皮山县|
拜城县|
逊克县|
巴楚县|
鄄城县|
康马县|
昌平区|
普安县|
白银市|
五华县|
富源县|
陆河县|
宜章县|
墨脱县|
老河口市|
盖州市|
宁都县|
富源县|
阳西县|
修文县|
林周县|
荃湾区|
湟源县|
岑巩县|
会泽县|
静安区|
长海县|
平乡县|
长白|
普兰县|
绥宁县|
平潭县|
侯马市|
鄱阳县|
全南县|
和静县|
宜宾市|
安阳市|
通化县|
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