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樓游 <p class="ql-block">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市洞庭北路, 屹立于岳陽古城西門城墻之上,背靠岳陽城,俯瞰洞庭湖、遙對君山島; 始建于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歷代屢加重修,現存建筑沿襲清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時的形制與格局;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因歷史悠久而被世稱“天下第一樓”。</p> <p class="ql-block">從岳陽古城西門城墻外看岳陽樓全景:</p> <p class="ql-block">岳陽古城西門城墻之上的岳陽樓景:</p><p class="ql-block">岳陽樓為東漢末年橫江將軍魯肅始建的“閱軍樓”, 西晉時稱之為“巴陵城樓”。東晉時曾被毀無樓;南朝宋元嘉三年(426年),重修城樓,由軍事設施轉變為觀賞樓;唐貞觀年間,重修巴陵城樓,使其初具規模;唐開元四年后曾多次擴建、重修,取名南樓(又名岳陽城樓)。至中唐(766年-835年)時期,詩仙李白賦詩后定名“岳陽樓”。</p><p class="ql-block">及至宋、元、明、清朝的幾百年間,岳陽樓屢遭遇火災、水災及雷火擊、兵禍災害等,期間分別多次修復、重建岳陽樓。</p> <p class="ql-block">這是當年修復岳陽樓時的建筑式樣圖:</p> <p class="ql-block">岳陽樓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下為岳陽樓景區游覽線路圖:</p> <p class="ql-block">讓我們一起走進有著25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岳陽,觀洞庭湖濱岳陽樓:</p> <p class="ql-block">從南門“巴陵勝狀”進入岳陽樓景區:</p> <p class="ql-block">此為由東向西拍攝的岳陽樓主樓景。岳陽樓主樓坐西朝東,為長方形體,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 為三層、四柱、飛檐、斗拱、盔頂,采用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 其造型因露明的木梁柱、構件、裝修具有線條優美的表現力;頂覆琉璃黃瓦,構型莊重大方。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獨特民族風格的原構古建筑,彰顯了古人的聰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設計技能:</p> <p class="ql-block">岳陽樓頂為層疊相襯的"如意斗拱"托舉而成的四坡盔頂式,這種拱而復翹的古代將軍頭盔式的頂式結構在古代中國建筑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是岳陽樓最突出的盔頂結構特點。</p><p class="ql-block">如下照片即是岳陽樓歷史文物陳列館內展出的建筑示意模型:</p> <p class="ql-block">“岳陽樓”頂東側匾額為郭沫若題寫,匾長5.12米,寬1.34米,重250公斤; 由7塊金絲楠木制作,堪稱“三湘第一匾”。</p> <p class="ql-block">岳陽樓主樓的"四柱"是指其基本構架: 四根承重楠木主柱直徑為50厘米,被稱為"通天柱", 從一樓直貫三樓, 承載樓體的大部分重量。除四根通天柱外,其余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數,廊柱12根支撐二樓; 梓木檐柱32根,頂起飛檐,彼此牽制,相互咬合,結為整體,穩如磐石;使整個建筑更加堅固。</p> <p class="ql-block">岳陽樓主樓一層樓的巨大《岳陽樓記》雕屏、詩詞對聯等便是定位在四根承重楠木主柱之間,如下可見:</p> <p class="ql-block">順著樓層回廊可見頂起三層樓的立柱和飛檐梓木檐柱:</p> <p class="ql-block">由此可見二樓廊柱。</p><p class="ql-block">同時可見第一層和第二層檐面的各四條角脊,第一層角脊飾茶花,翹首為展翅鳳凰;第二層角脊飾海藻,翹首為龍頭盔頂垂脊飾荷花,翹首為回紋云頭。</p> <p class="ql-block">第一層角脊飾茶花,翹首為展翅鳳。最值得一提的是鳯,鳯鳥有其歷史淵源,岳陽戰國時屬楚,在楚人看來鳯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神鳥,故岳陽樓中鳯的數量比龍要多許多,民間藝人予鳯以各種造型,表達對鳯鳥的鐘愛和尊崇。最美的鳯鳥當屬屋頂飛檐上那只昂其首而振其翅的鳯凌空欲飛,體現了一個充滿著旺盛生命力而異常熱鬧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第二層角脊飾海藻,翹首為龍頭盔頂垂脊飾荷花,翹首為回紋云頭。無論是屋頂上的龍還是月梁上的龍,均顯得威嚴不凡,似要搏擊蒼穹,翱翔宇宙之間,以表現其恢弘氣勢。</p> <p class="ql-block">岳陽樓屋頂有呈騰空之狀的飛龍,月梁上有與鳳爭斗的龍,木構件上也用不少的龍作裝飾。三樓回廊樑上則可見鳳展翅及作裝飾的龍頭等飾品。</p><p class="ql-block">同時可觀賞到明清式樣的貼金雕花門窗:</p> <p class="ql-block">面對浩浩湯湯的洞庭湖,自然想起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想起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北宋滕宗諒重修岳陽樓,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陽樓記》而著稱于世;此亦是岳陽樓著稱于世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進入樓內首先便見樓堂正中鑲嵌、懸掛的《岳陽樓記》雕屏及詩文、對聯、雕刻等:</p> <p class="ql-block">正面仔細品讀雕屏上的《岳陽樓記》:</p> <p class="ql-block">二樓正中鑲嵌有清代書法家張照書范仲淹《岳陽樓記》大幅雕屏原物:</p> <p class="ql-block">三樓正中懸掛有毛澤東手書杜甫《登岳陽樓》詩詞雕屏:</p><p class="ql-block">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p><p class="ql-block">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p><p class="ql-block">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p><p class="ql-block">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p><p class="ql-block">檐柱上掛"長庚李白書"對聯:</p><p class="ql-block"> “水天一色,風月無邊”</p> <p class="ql-block">岳陽樓左右與其呈“品”字并列著三醉亭和仙梅亭作為陪襯。</p> <p class="ql-block">“三醉亭”位于岳陽樓南側(右側),為岳陽樓主樓輔亭之一,與仙梅亭相對應。傳說呂洞賓因三醉岳陽樓而得此名,占地面積135.7平方米,高9米,為二層二檐頂歇山式建筑,紅柱碧瓦,門窗雕花精細,屬純木結構;門上雕有回紋窗欞,并飾有各種帶有傳奇故事的刻花;一樓樓屏上掛有呂洞賓臥像:</p> <p class="ql-block">于岳陽樓上俯瞰南側“三醉亭”:</p> <p class="ql-block">三醉亭為二層重檐歇山頂,正中豎琉璃寶頂,檐面均以綠色琉璃瓦鋪蓋,角脊和翹首與岳陽樓相呼應同為黃綠雜陳的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仙梅亭”位于岳陽樓北側(左側),為岳陽樓主樓輔亭之一,與三醉亭相對應; 是一座呈六邊形,二層三檐,檐角高翹,純木結構的小亭。占地面積44平方米,高7米,上蓋綠色琉璃瓦。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岳州推官陶宗孔主持重建岳陽樓,于樓基沙石中得石一方,去其泥水,顯出二十四萼枯梅一枝,時人以為神物,稱之“仙梅”, 乃建亭,置石其中,名“仙梅亭”。</p> <p class="ql-block">仙梅亭為二層重檐六角攢尖頂,亭頂座的寶頂也是由琉璃珠壘置而成;亭檐面均以綠色琉璃瓦鋪蓋:</p> <p class="ql-block">于岳陽樓上俯瞰南側“仙梅亭”:</p> <p class="ql-block">岳陽樓主樓北側牌樓, 匾額"南極瀟湘", 牌樓柱上對聯,由清朝張照撰, 時年九十高齡的劉海粟先生書寫: </p><p class="ql-block"> “南極瀟湘千里月, 北通巫峽萬重山”</p> <p class="ql-block">“懷甫亭”位于岳陽樓下臨湖平臺,坐南朝北,占地40平方米,高7米,四根水泥鑄構的大柱,四周環以欄桿。亭上部為純木結構,亭中豎有石碑一方,正面刻著杜甫的畫像和《登岳陽樓》詩,背面刻著他的生平事跡; 北面檐下懸掛有樟木匾額: "懷甫亭"三個蒼勁古樸大金字,出自朱德之手。</p><p class="ql-block">匾額下兩側柱上楹聯: “舟系洞庭世上瘡痍空有淚,魂歸洛水人間改換已無詩”是我國著名詩人和書法家吳丈蜀所撰書。</p> <p class="ql-block">此地是岳陽人民紀念詩圣杜甫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于岳陽樓頂俯瞰西面景:</p> <p class="ql-block">在岳陽樓頂遠眺洞庭湖、遙望君山島: 俯瞰洞庭湖煙波浩淼、一碧無垠、水天一色的湖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正如《岳陽樓記》中所描繪的“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如詩般湖景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長江蜿蜒流淌的懷抱中是洞庭湖,洞庭湖是遠古時代云夢澤的遺跡,其湖面寬廣,為中國的第二大淡水湖; 湖南、湖北以洞庭湖為界。洞庭湖自古為五胡之首,是湖南的“母親湖”, 是中國傳統農業發祥地之一。它橫亙于湖湘大地,北納長江分支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分流,南接湘、資、沅、澧四水,環繞君山,從岳陽樓下直奔城陵磯三江口匯入長江:</p> <p class="ql-block">沿著岳陽樓古城墻漫步,遠眺洞庭湖水, 浩浩蕩蕩, 無邊無際。正所謂: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 洞庭波浪飐晴天, 君山一點凝煙; 此中真境屬神仙!</p> <p class="ql-block">"五朝樓觀"展示了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岳陽樓的建筑模型,均為青銅鑄造而成。</p> <p class="ql-block">“五朝樓觀”外觀比對:</p> <p class="ql-block">“五朝樓觀”錯落有致地布局在岳陽樓園區內蜿蜒的小溪邊,展示了五個朝代五座精美的青銅微縮鑄造樓閣建筑模型,巍巍古樓倒影在碧水中流淌,恰如不同時代的古樓在更替變幻;給人以深沉的歷史感和精美的藝術感。同時展示了五個朝代風格迥異、特點不同的建筑藝術風格和建筑文化,也再現了岳陽樓在歷史演變進程中的發展脈絡;充滿了審美感召力。是目前亞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青銅模型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順溪流景觀逐一觀賞五朝岳陽樓觀:</p> <p class="ql-block">唐代岳陽樓: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參照現存的唐代建筑和唐代出土文物上的建筑符號于相關信息,經有關專家論證和精心設計,由江西省桐青金屬工藝品有限公司鑄造。建筑模型平面呈正方形,邊長5.39米,高5.19米,凈重12.3噸,全部采用H78黃銅微雕鑄造。</p><p class="ql-block">“岳陽樓”匾額為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所書:</p> <p class="ql-block">不同角度看到的微型唐代岳陽樓:</p> <p class="ql-block">宋代岳陽樓: 以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的宋代宮廷畫院《岳陽樓圖》為藍本,參照國內現存宋代建筑上相關的建筑符號,經有關專家論證與精心設計,由沈陽錢鑫銅工程有限公司鑄造。建筑模型平面呈正方形,面闊3.608米,進深3.092米,高4.5米,凈重12.2噸,整體為H78黃銅微雕鑄造。</p><p class="ql-block">“岳陽樓”匾額為宋代書法家米芾所書:</p> <p class="ql-block">從不同角度觀賞宋朝岳陽樓景觀:</p> <p class="ql-block">元代岳陽樓: 以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末明初界畫家夏詠所繪《岳陽樓圖》為藍本,參照現存元代建筑上相關的建筑符號,經有關專家論證與精心設計,由江西省桐青金屬工藝品有限公司鑄造。建筑模型平面呈長方形,面闊3.608米,進深3.092米,高4.3米,凈重12.2噸; 全部采用H78黃銅微雕鑄造。</p><p class="ql-block">“岳陽樓”匾額為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所書:</p> <p class="ql-block">元代青銅岳陽樓倒影佇立于潺潺小溪流中:</p> <p class="ql-block">明代岳陽樓: 以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明代宮廷畫家安正文所繪《岳陽樓圖》為籃本,參照現存明代建筑上相關的符號,經有關專家論證和精心設計,由江西省桐青金屬工藝品有限公司鑄造。建筑模型平面呈六邊形,單面闊1.86米,高4.5米,凈重9.1噸,全部采用H78黃銅微雕鑄造。</p><p class="ql-block">“岳陽樓”匾額為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所書:</p> <p class="ql-block">順著蜿蜒的小溪拍下不一樣的明代岳陽樓青銅模型:</p> <p class="ql-block">此為明代岳陽樓宮廷畫本:</p> <p class="ql-block">清代岳陽樓: 模型平面呈長方形,面闊4.43米,進深3.152米,高4.83米,凈重10.7噸。全部采用H78黃銅鑄造,展現了清代岳陽樓的建筑風格和特點。該模型的“岳陽樓”匾額為清朝康熙皇帝所書,進一步增加了其歷史和文化價值。它不僅是五朝觀中的一部分,也是對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一種重要展示。</p><p class="ql-block">而今在岳陽城所見之岳陽樓,便是清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時的形制與格局。</p> <p class="ql-block">身著清朝服飾在微型清代岳陽樓鑄造模型前留下難忘紀念:</p> <p class="ql-block">清代岳陽樓畔蜿蜒的小溪內錦鯉成群:</p> <p class="ql-block">在“五朝樓觀”留下有紀念意義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穿過五朝樓觀, 便來到“玉衡亭”:</p> <p class="ql-block">在玉衡亭前留下到此一游的紀念:</p> <p class="ql-block">岳陽樓園區內的“雙公祠”,是專為紀念范仲淹和藤子京兩位先賢而修建,具有湘北式祠堂風格:</p> <p class="ql-block">從紀念“雙公”的理念出發,以“雙公敘憂樂”生活場景替代傳統的神龕設置模式; 人像與環境配置均以青銅鑄就,其背景是以宋代畫家范寬的《岳陽樓圖》為藍本的大型銅版畫作,以凸現“憂樂”主題, 供人們瞻仰:</p> <p class="ql-block">雙公祠內主殿中間兩尊青銅鑄造雕像: 左為范仲淹, 右為滕子京(又名滕宗諒):</p> <p class="ql-block">祠內有“岳陽天下樓”和“雙公憂樂情”兩個展廳。分別展示岳陽樓的建置沿革、形制演變和范仲淹與藤子京的生平及其弘揚“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對岳陽樓的歷史貢獻。</p><p class="ql-block">下為滕子京的簡介:</p> <p class="ql-block">此為范仲淹之簡介:</p> <p class="ql-block">“雙公祠”內展出了歷代名人諸子百家描述岳陽樓的詩詞歌賦。如下所展示: 屈原、曹操、唐·孟浩然、李白、杜甫、黃庭堅、陸游、乾隆等。岳陽樓之歷久彌新,在于它獨特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中國古代樓閣實例的研究價值; 文因樓生,樓以文名。岳陽樓從三國的烽火中崛起,從大唐的昌盛中轉身,從詩人的浪漫中偶得美名,從北宋的絕唱中橫空驚世,滿載一樓詩文,萬千氣象。據典籍統計,從南朝到清光緒十七年寫岳陽樓之詩詞歌賦作者357人,作品484篇(首)。</p> <p class="ql-block">雙公祠內陳列著岳陽樓的歷史文物,旨在展出八百里洞庭和天下名樓源逺流長的歷史,博大精深的精神內涵。如: 岳陽樓修復式樣圖紙及主樓建筑分解模型等:</p> <p class="ql-block">陳列室內岳陽樓主樓建筑分解模型:</p> <p class="ql-block"><b>結束語</b>:“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是湘楚文化的杰出代表,岳陽樓不僅是儒家文化的殿堂,還飄溢著玄學文化的仙氣。岳陽樓之美是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美,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巖疆。山、水、樓臺相映成景,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原址原貌的唯一。而今,更是旅游勝地之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宁县|
和平区|
大石桥市|
桃园县|
馆陶县|
铜鼓县|
石棉县|
浙江省|
永州市|
尼玛县|
新营市|
安泽县|
营口市|
通州市|
石首市|
岳阳市|
增城市|
南宁市|
忻城县|
沙坪坝区|
神木县|
比如县|
通山县|
丹江口市|
荔浦县|
松溪县|
新昌县|
庆安县|
红桥区|
江安县|
南乐县|
嘉兴市|
迁西县|
五家渠市|
越西县|
秦皇岛市|
海淀区|
岗巴县|
确山县|
白城市|
安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