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編輯:夏魯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文中圖片來自新四軍紀念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張明秀與羅炳輝在江北指揮部</b></p> 紅? 色? 種? 子 <p class="ql-block"> 新四軍四支隊的干部來源</p><p class="ql-block">新四軍第4支隊在紅軍時期,干部都是從戰爭中培養鍛煉出來的。如:徐海東同志是窯工;高敬亭同志是稍有文化的青年農民;林維先同志是農村少年,他們都是在紅軍中經過艱苦復雜的戰爭鍛煉培養出來,逐漸成長為我軍的高級軍政干部。抗日戰爭時期,除自己培養外,黨中央很重視加強對4支隊的領導和干部配備工作。1937年7月初,毛澤東主席找鄭位三、肖望東、張體學、程啟文同志談話,讓他們代表黨中央向紅28軍傳達黨中央有關抗日戰爭和統一戰線的政策、方針。向高敬亭和紅28軍全體指戰員、老蘇區的地方干部和革命群眾致意,向大家問好。他說:你們先去,中央隨后再派一些干部去紅28軍工作。不久中央派徐海東同志到皖東地區擔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4支隊司令員,戴季英為4支隊政治部主任,譚希林為4支隊參謀長,林愷為4支隊8團政治委員、趙啟民為參謀長、徐祥亨、徐光華先后任8團政治處主任。賀德斌、成均先后為1營營長、,朱紹清為2營營長,朱國華為3營營長,胡定千,王敬群、祝世鳳為營教導員,作戰參謀吳華奪,偵察參謀張翼祥,通訊參謀郭士均、電臺臺長蔡溫良、機要員左金祥、連級干部有宋文、吳順治等同志。徐士奎為7團政治委員,高志榮為9團政治委員,呂清為政治處主任,鐘明彪為2師4旅10團政治委員,杜國平為4支隊江北游擊縱隊參謀長,趙俊為4支隊副參謀長,譚知耕為4支隊14團參謀長,謝才秀為4支隊軍醫處副處長、闕聲為醫務主任、徐文波為醫師。還有營連級干部李國厚、朱鶴云等數十人。</p><p class="ql-block">從新四軍軍部派來余立金任2師4旅政治委員,張樹才任4支隊政治部副主任、陳辛仁任敵工科長、李清泉任宣傳科長,還派來一大批軍部教導大隊畢業的青年干部。</p><p class="ql-block">從兄弟部隊調來支援和加強骨干力量的有:原湘鄂贛軍區衛生部部長阮漢清,任4支隊軍醫處處長,湘鄂贛軍區衛生部療養所長朱直光,任4支隊8團衛生隊長,新四軍第2支隊政治部主任王集成調2師4旅任政治委員,原八路軍 115師教導5旅副旅長吳世安任4旅副旅長,原新四軍第6師 18 旅51團政治委員陳光調任四旅政治委員,新四軍第1支隊1團3營教導員阮賢榜調4支隊14團政治處任組織股長兼總支書記,該團3營副營長王義勛調4支隊9團任3營教導員。1支隊參謀處參謀文盛森調4支隊9團任1營長。還有抗戰初期參加八路軍的干部劉春山調4支隊8團任連指導員,葉松盛調7團任宣教股長。原2支隊醫生邱子定調4旅10團任衛生隊長。</p><p class="ql-block">從地方黨組織調來4支隊(四旅)的干部有:原鄂、豫、皖區黨委民運部長張勁夫任4旅政治委員,組織部長何偉任4支隊政治部主任。原舒城中心縣委書記桂蓬任4支隊第2游擊縱隊政治處主任。</p><p class="ql-block">1939年底和1940年初,從大別山國統區的動員委員會撤退到津浦路西的大批工作團隊員,他們都是知識分子,其中一部分,調入4支隊工作,如馬貝禾、鐘麟、邵華、黎笑村等,這對4支隊的干部充實和知識化起一定作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1946年3月,羅炳輝在療養期間在泰山回馬嶺與戰友們合影</b></p> 消 滅 小 刀 會 <p class="ql-block">蘇北洪澤湖和高郵湖之間,水網交錯,土地肥沃,地勢平坦開闊,堤埂高大綿延,樹高林茂叢深,是一個富庶的地方。因為淮陰、淮安、寶應三城南北相望,人們便把這里稱為淮寶地區。淮寶地區與淮南、淮北、蘇北、蘇中相聯接,既是皖東抗日根據地的咽喉,又是整個華中的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然而,此時的淮寶地區,社會動蕩,治安雜亂。一個叫小刀會的封建迷信組織橫行鄉里,他們分散為民,聚眾成匪,數百人甚至上千人成一股,在刀會頭目的帶領下,練拳習武,跪經念咒,吞朱砂喝迷魂湯,自稱是“刀槍不入的天兵”,稱霸于民間。</p><p class="ql-block">半塔保衛戰后,退守三河以北的韓德勤很快與刀會沆瀣一氣,利用刀會在民間的影響,控制了淮寶地區。并經常派出武裝小分隊,或唆使刀會成員潛入路東新四軍抗日根據地,襲擾部隊。他們襲擊新四軍的哨兵,攔截新四軍的交通,捕殺新四軍官兵。他們殺人專揀夜間,不砍腦袋,而是用一種鋒利的小攮子扎。有時也在光天化日之下聚眾滋事有一次在新集,羅炳輝親自主持的一次群眾集會上,擔任警戒的第十團三營10多名戰士,竟被沖入會場的小刀會砍傷。與此同時,韓德勤仍然與桂頑時刻不忘要把新四軍置于死地而后快,繼續著東西夾擊淮南根據地的勾當。</p><p class="ql-block">為了進一步固淮南抗日根據地,策應新四軍江南部隊北上、八路軍南下部隊向東發展,創造全力發展蘇北的條件,中原局決定,在保衛淮南抗日根據地的同時,及時抽調部隊開辟淮寶地區。江北指揮部根據胡服(劉少奇)的指示命令,由羅炳輝、周駿鳴、張勁夫、馮文華組成指揮部,率第五支隊八團、十團和第四支隊七團,于1940年8月初開始向淮寶推進。</p><p class="ql-block">羅炳輝深知淮寶地區的復雜,對于部隊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區域,無論地形和群眾條件,都和過去的活動區有所不同。要在這樣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切實控制三河兩岸,創建一個抗日游擊根據地,困難和不足顯而易見。羅炳輝邁著敦實的腳步來到門前凝神而立,部隊不久就要出發,他覺得應該給部隊提個醒,想著想著,他轉過身在桌前坐定,揮筆就給第五支隊各部寫了一封指示信。羅炳輝還給這封信加了一個題目“淮寶戰役的戰術諸問題”。他從教育時、行軍時、駐軍時、戰斗時等4個方面細致地分析和闡述了22條具體事項,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他提出要研究和提高軍事技術,指出如何注意運用戰術問題。</p><p class="ql-block">羅炳輝想到了正在蘇中作戰的新四軍江南部隊迫切需要增援;想到了應當為增援華中的八路軍第五縱隊六八七團打開通路;想到了淮南抗日根據地從淮寶輸入糧、鹽的通道目前正被頑軍封鎖;想到了自己的部隊經過“七一”黨代會整訓后,情緒正高,士氣正旺,同時他還發現頑軍在三河的防線太長,兵力不足。于是,羅炳輝決心利用夜間強渡南山河,部隊布置為:1.以四支隊七團在金溝、銀集、涂溝一帶牽制敵偽,并向寶應湖面及通高郵湖之河道警戒,防敵偽乘虛向我襲擊;</p><p class="ql-block">2.五支隊八團于8月2日由黎城移駐永豐鎮,2日午夜進占衡陽灘,強行渡南山河,奏效后,向新集攻擊前進;</p><p class="ql-block">3.十團2日由黎城移至曾家渡附近一帶隱蔽,2日午夜強渡南山河,奏效后,相機占領高家集,并與八團會攻新集,過河后要與八團取得聯絡;</p><p class="ql-block">4.五支隊司令部隨行十團前進。</p><p class="ql-block">8月1日晚上,黎城街頭的廣場上人山人海。新四軍第五支隊紀念“八一”建軍節大會正在熱烈地進行中,臺上羅炳輝慷慨陳詞,臺下軍民情緒激昂,會場上下氣氛熱烈。幾乎是在同時,在南山河的金溝、銀集、銅城一帶,幾個新四軍的小分隊正趁著夜色將悄悄征集到的船只集中隱蔽到曾家渡、衡陽灘兩處蘆葦、高粱叢中。這是羅炳輝事前的有意安排,他要達到強渡的隱蔽性和突然性,他還要部隊在各船頭以沙包、棉被、稻草等作成掩蔽工事。他規定渡河時,不允許帶牲口,還要盡量減輕行李。他還特別提醒部隊要多準備斧頭、竹竿、粗鐵絲等,以便過溝時搭橋用。羅炳輝的膽大心細又一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和體現。</p><p class="ql-block">8月2日的夜晚在新四軍戰士們焦急的等待中終于來臨了,這天部隊的晚飯還專門加了菜,戰士們一個個都肚飽勁滿。當夜幕完全合上的時候,南山河兩岸就顯得神秘起來,惟有河水依然淙淙地流著,與往日別無兩樣。午夜時分,月色朦朧,高集沿河一帶北岸幾燭火光時隱時現,一只牛角號“嗚嗚”地在夜幕里游蕩,陰森中透著怪異,偶爾還有幾聲槍響傳到南岸,孤獨而零落。羅炳輝判斷韓頑和無處不在的小刀會已經有所覺察,可是他們顯然是非常的恐慌。</p><p class="ql-block">按照羅炳輝的部署,各部隊迅速行動起來,動員已經搞過,部隊的思想早就統一,“呼啦”一下第五支隊的八團和十團就來到了河邊。第十團的3只鐵皮水劃子和3條大舵船已經下水,船頭上掩護工事后機槍手就位,嚴陣以待。就在羅炳輝的那只大手從空中揮下的同時,第一梯隊兩個團迅即起航向對岸進發。南山河面上一時間擠滿了船只,駐守北岸的韓頑第三十三師官兵在黑暗中數不清有多少船只渡河,更不知新四軍有多少人員參加,那浩蕩之勢,足以把他們震住了。心理防線一旦垮下,軍事防線也就一觸即潰。第三十三師部隊慌亂地打了幾槍后,就向新集退去。第十團在團長成鈞的帶領下,上岸后即迅速占領高集,并乘著拂曉向新集追擊,途中俘韓頑一部。此時,韓頑第三十三師一部退至仁和集、萬集、毛堆拐子,憑河據守;另一部(盱眙縣長秦慶霖部)退至趙集一帶固守待援。而刀會此時都身著便衣混跡于民間和鄉野,根本無法分清。成鈞覺得這樣貿然進攻,可能會受到韓頑的逆襲,他穩住部隊,把新集周圍及通山河以南的交通道路全部設置警戒,嚴密控制。</p><p class="ql-block">3日中午,受韓頑蒙蔽的小刀會,輕信韓頑的宣傳,怕新四軍“殺人放火”、“共產共妻”,仗著自己有一身“子彈打不中”“打不死”的“金剛之軀”,集結八九百刀會成員,向新集擁來包圍沖擊。他們手拿短兵火器、大刀、長矛發起了一次次的集團沖鋒。第十團一方面反復向刀會和群眾宣傳共產黨的政策和抗日主張,另一方面作好了充分的反沖鋒準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津浦路西財經處的同志合影</b></p> <p class="ql-block">然而,刀會一意孤行,持續進攻。成鈞被迫反擊,將刀會驅散后,在鞏固新集的同時,派出部隊去占領毛堆拐子,并迫近仁和集。韓頑據河嚴守仁和集和萬集,掩護并唆使刀會多次進攻第十團。羅炳輝分析韓頑似有待援反撲的可能,立即命令第十團鞏固新集、高集、仁和集陣地,以一部向毛堆拐子、名梁橋伸出,同時,命令第七團迅速過河向新集靠近。羅炳輝采取了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的戰術。三河地帶水地多小蘆秫,旱地多大蘆秫,羅炳輝要求部隊立即摸清地形、道路、水網、頑軍與刀會等情況,把部隊抱成一團,選擇水旱圍及堅固房屋駐扎。部隊立即挖工事、筑槍眼、做蓋溝,在道路口構建障礙,布設交叉火力網。</p><p class="ql-block">6日上午9時,八九百刀會會眾又一次向新集第八團駐地發起了大規模的攻擊。當即被第八團的交叉火力大量殺傷,迫近工事的卻因無法過溝過水,站在溝對岸猛拍胸脯,口里還信誓旦旦地說:“我是打不死的,我是打不死的。"面對新四軍的輕重武器,他們竟然就這樣不躲不藏,中毒之深令第八團官兵既感到可憐又感到可恨。可是,刀會怎么能抵擋住現代熱兵器的猛烈射擊呢,在活生生的現實面前,他們不得不又一次退將下去。第八團摸清了刀會既退便不能再攻的特點,乘勝追擊,刀會很快便潰散于仁和集和萬集之間。</p><p class="ql-block">此時,八路軍第五縱隊六八七團已開進到淮寶地區,并在蔣壩殲秦慶霖一部,與正向西推進的第八團取得聯絡,確保了新集以西地域的安全。</p><p class="ql-block">14日上午10時,第八團南田鎮防地外的田野里,高粱迎風微擺,四下里蛙叫蟬鳴。韓頑第三十三師六九七團一個連在十余名刀會成員的配合下,從雙溝出發向南田鎮急速開來。駐南田鎮的第八團一部發現情況立即進入工事。只見前面的十幾個刀會成員邊走邊拜、口念符咒,大搖大擺地向前走來。那一個連隊的頑軍則蝦背弓腰地跟在后面,時進時退,畏縮不前,哩哩啦啦像羊拉屎一般地散了一大片。新四軍大聲喝令停止,但刀會不理不睬,距離越來越近了,第八團部隊的機槍就開火了,前面的幾個被殺傷后,后面的見勢不好,立刻退了下去。第八團部隊立即轉入反攻,追出3里多路,俘虜了包括刀會會長兒子在內的3人。刀會屢次進攻均以失敗而告終,他們刀槍不入的迷信神話早已破滅,這大長了新四軍的志氣,滅了韓頑部隊和刀會的威風。羅炳輝要求部隊更加注意和加強政策宣傳,呼吁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對會長兒子以禮相待,曉以大義,第八團還寫了一封信并制作了大量宣傳品在釋放刀會會長兒子時讓他帶回去,將傷員也一并送還,一切做得都仁至義盡,使新四軍在淮寶地區的影響得到進一步的擴大,為爭取和瓦解封建刀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在以羅炳輝為首的指揮部的率領下,新四軍第七、第八、第十團和八路軍第六八七團共4個團一起,團結協作,互相配合,打一仗進一步,不斷向前推進,先后又進行了雙溝萬集戰斗、仁和集戰斗、馬棚莊戰斗、大楚莊戰斗、黃集戰斗、龍王廟戰斗等,自北渡三河以來,部隊九戰九捷,不僅開辟了淮寶這塊富庶的地區,鞏固和擴大了皖東抗日根據地,控制了洪澤湖、白馬湖和山河的航運通道,而且還牽制了部分韓頑的兵力,使之不能放開手腳向蘇中新四軍進攻,策應和配合了黃橋戰役。8月底,在第十團的配合下,成立了淮寶辦事處,淮寶抗日根據地的各項工作迅速展開。淮寶戰役結束不久,羅炳輝通知成鈞:張云逸同志來電,命令成鈞到江北指揮部去工作。剛剛開辟的淮寶根據地還有許多事情等待成鈞去做,對根據地建設還有許多想法他想去落實。成鈞試探地問,自己是不是可以不去。“張指揮決定了的事情,誰也改變不了。”羅炳輝斷然拒絕。不過,他告訴成鈞,去江北指揮部只是“幫助工作”,十團團長的職務沒有變。成鈞回到團部,把工作交接給已經到十團擔任團政委的趙啟民。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江北指揮部和中原局機關所在地。在這里,成鈞遇到了一個老熟人——中原局書記胡服,即劉少奇同志。不久前半塔戰役反攻,十團占領了秦慶霖的盱眙縣城,到盱眙巡視的劉少奇同志,在十團團部住了三天。成鈞向張云逸、劉少奇以及賴傳珠參謀長、鄧子恢主任匯報了淮寶戰役和根據地建設的情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1942年春,天長縣第一屆參議會與會代表合影</b></p> 金牛山破襲戰 <p class="ql-block">1941年4月上旬,日偽軍企圖在我根據地軍民生活條件極度窘迫的時候趁火打劫,在天(長)、儀(征)、揚(州)地區增設據點,修筑天儀公路,企圖鞏固其點線據點,陰謀對我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和“蠶食”。</p><p class="ql-block">淮南津浦路東的天長、儀征、揚州、六合地區,地處蘇皖邊區,東瀕大運河,南臨長江,西控津浦鐵路,北靠淮河,物產豐富,是連接南京、揚州、淮陰三角地區的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然而,這個地區曾是我根據地所在地,自國民黨軍隊從上海、南京潰退后就被日軍占領了縣城及交通線上的重要集鎮,國民黨反動武裝則盤踞在廣大農村,同當地的反動勢力及大刀會、紅槍會等反動組織,互相勾結,各自封官設卡,橫征暴斂,巧取豪奪,廣大群眾處在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因此,收復天儀揚地區,便成了我4旅面臨的最重要的任務。</p><p class="ql-block">為了粉碎日偽軍的陰謀,保衛夏收,由原新四軍4支隊改編而成的2師4旅12團與兄弟的5旅15團以及路東獨立團奉命在淮南津浦路東發起了對日偽軍的天(長)、儀(征)、揚(州) 破襲戰。</p><p class="ql-block">4月9日,4旅12團到達六合縣境內的東旺廟、小號墩一帶,采取夜襲和強攻相結合的方法兩次襲擊謝家集,殲敵近百人。并不斷破壞公路和大橋,切斷聯絡線路,伏擊日軍,配合友鄰部隊殲敵。在數日內連續作戰6次,完成了襲擊偽軍的任務后,撤至金牛山以南地區。</p><p class="ql-block">瘋狂的敵人見我軍后撤,遂糾集700余人反撲過來,卻沒想到進了羅炳輝巧設的“梅花樁”。</p><p class="ql-block">金牛山位于六合縣東北部,距縣城40多里,四面為山河環繞,南側同北峨眉山遙遙相對,兩山之間為丘陵、洼地,村莊稠密,便于隱蔽部署兵力。羅炳輝分析地形后胸有成竹地笑了笑,一套排兵布陣的方案已在腦中成形。于是,親自布下“梅花樁”(即支撐點式的部署,呈梅花瓣狀,既可以隱蔽自己,又可以據險防守,各營之間既獨立又相互聯系,既可以分散敵人的兵力,又可以對敵人分割包圍,使其有進無出)式部署宿營:</p><p class="ql-block">1營駐車篷莊、和尚莊一帶,向移居集、謝家集方向警戒,并控制樊家集通向大陳莊的道路;</p><p class="ql-block">2營主力位于烏山西南一帶,向八百橋方向警戒;</p><p class="ql-block">3營駐厲馬莊等地,向樊家集方向警戒;團部位于金牛山南面的大陳莊、錢洼一帶,形成三片花瓣。</p><p class="ql-block">午夜,12團參謀長譚知耕與首長開完會后,睡覺前再三叮嚀機要員提高警惕,有情況必須馬上叫醒他。但他沒多長時間,他就被一聲刺耳的槍聲驚醒。原來日偽軍以漢奸吳益本、楊仁和為向導,從樊家集出發,通過安樂橋后兵分兩路,一路直撲12團團部駐地大陳莊,一路進逼3營駐地。狡猾的敵人沿田溝爬行接近12團駐地。3營的哨兵聽到墻外有響聲,并看到黑影蠕動,隨即扣動了槍機。</p><p class="ql-block">譚知耕(1917-2001.4)河南省新縣人。1929年參加光山縣農民赤衛軍,次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并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十二師三十五團連政治指導員,第三十一軍軍部偵察參謀。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參謀,營長兼政治教導員。第四支隊十四團參謀長,新四軍第二師四旅十二團團長。新四軍司令部作戰科科長。蘇浙軍區司令部參謀處長,第三縱隊七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淮南軍區獨立一旅副旅長,新四軍第一師一旅副旅長兼參謀長。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十一師師長,第三野戰軍二十三軍六十九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參謀長、副軍長。1957年畢業于蘇聯伏羅希洛夫軍事學院。回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戰役法教授會主任,高等軍事學院教育長。海軍廣州基地副司令員,南海艦隊司令員。軍事科學院副院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2001年4月10日于北京病逝。</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新四軍二師六旅十六團干部合影</b></p> <p class="ql-block">突然被驚醒的譚知耕一骨碌翻下床,奔去和團長杜國平、政委徐海珊研究應敵之策。之后,團長和政委分別去1、2營指揮,譚知耕負責將團直屬隊轉移后直接指揮3營戰斗。他命作戰參謀周云速帶團直屬隊由錢洼經孫王葛向南突圍后和1營會合。當他把任務布置完時東方的云霞已經變紅了,而此時的大陳莊已被敵人從三面包圍,前后門也被敵人封死了。</p><p class="ql-block">譚知耕毫不猶豫地下了命令:“打開后門,隨我沖,去3營!”</p><p class="ql-block">后門剛一打開,警通班長和勤務員已搶先沖了出去,敵人發現他們后,一面從樹林內向外猛烈射擊,一面哇哇地叫著沖過來,譚知耕帶領他們邊沖邊打,終于突破敵人封鎖,到了五里墩以北,與3營會合。</p><p class="ql-block">憑借著火炮和機槍的火力,敵人占領了丁崗、萬云、大陳莊、車篷莊之后又瘋狂地向五里墩高地沖來。3營在五里墩高地,連續打退了敵人的3次進攻,敵人丟下了一具具尸體敗下陣來,五里墩高地仍牢牢地掌握在我軍手中,我軍初步取得了戰斗的主動權。于是,譚知耕命3營將團直重機槍排配置在高地村莊的屋頂,用火力掩護7、9兩個連殲滅了丁崗、萬云附近的敵人,并迅猛攻占大陳莊,協同1營全殲敵人,1、3營相互側應,“梅花樁”初顯威力。</p><p class="ql-block">7時30分,金色的太陽驅散了晨霧。12團架在五里墩、厲馬莊屋頂及莊前土墩上的4挺機槍,一齊噴出長長的火舌,橫掃萬云、丁崗之敵。猛烈的火力將敵人壓得抬不起頭來,3營營長徐萬炳見時機已到,遂一躍而起,大喊:“同志們,跟我來,沖啊!”在營長精神的鼓舞下,3營7連1排的勇士猛虎一樣撲向萬云高地,2、3排由內側同時向高地攻擊,經過30分鐘的激戰,敵人被擊潰,3營又以部分兵力控制了東側橋頭,切斷了敵人的退路。</p><p class="ql-block">3營稍加調整后,向丁崗的敵人發起了第二次進攻,7連從東側攻擊,9連乘援兵立足未穩,乘勢沖人敵陣,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肉搏。寒光閃過之處,鮮血飛濺,慘叫聲、殺聲混成一片。經過近30分鐘的肉搏,敵大部被殲,丁崗等地回到了我軍手中。</p><p class="ql-block">還沒顧上喘口氣,陸家洼高地的敵人突然用重機槍、擲彈筒向3 營官兵發起了攻擊,占領大陳莊的敵人也反撲過來,企圖奪回丁崗。8連連長和副指導員立即率領部隊迅速回擊,組成以長柄大刀手為主的突擊班,從側面繞到敵后,砍死了敵人重機槍手和擲彈手數人,敵人的機槍頓時成了啞巴。3營乘機反撲,奪回了大陳莊。</p><p class="ql-block">奪回萬云、丁崗、大陳莊有利地形后,3營繼續猛攻,將殘敵壓在陸家洼一帶墳地。此時,敵人已被12團緊緊包圍,無險可守,反攻無望,企圖向東突圍,渡河逃竄。參謀長譚知耕立即趕到北峨眉山頂細觀敵情后命令3營8、9兩連,在1營3連和3營的配合下,分三路沿北峨眉山麓撲向敵群,便于協同的“梅花樁”此時又顯身手。敵我短兵相接,殺得敵人橫七豎八,死傷累累,殘敵狼狽逃至尹家河。奪路而逃的敵人紛紛擠上了河上一座簡易的獨木橋,12團立即用機槍封住橋頭。此時,儀征模范營也趕來夾擊敵人,殘敵進退無路。關鍵時刻,12團彈藥消耗殆盡,將士們就用長柄大刀同敵人展開肉搏,亂了陣腳的敵人不是被砍死就是被擠下河后淹死。在這次戰斗中,英勇的3連9班8名戰士把鮮血全部灑在了這座獨木橋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血戰,除大部被殲滅外,少數殘敵經月塘集逃向儀征。到了下午3時,一場惡戰終于結束了。</p><p class="ql-block">金牛山反擊戰,是4旅12團成立以來對日偽軍進行的第一個硬仗。由于靈活運用“梅花樁”陣形,既分散了敵人,又使各營能夠互相策應,夾擊敵人,從而在一場防守反擊戰中取得完全勝利。此戰,共斃、傷日軍200余人、偽軍300余人,俘敵32人。繳獲重機槍4挺,輕機槍5挺,步槍40余支。戰后,新四軍2師首長發來嘉獎令,羅炳輝副師長代表新四軍副軍長張云逸專門到12團慰問,稱金牛山反擊戰是“2師成立后對日軍的第一場硬仗”戰斗結束的當日下午,團政治處主任裴先白、儀征縣委書記方中立、六合縣縣長李代耕等共同商定在金牛山南側選擇了墓地 ,軍民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為烈士們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 ,安葬了烈士們的遺體,讓烈士們的革命精神與金牛山共存,與日月同輝。</p><p class="ql-block">裴先白(1916一 )湖南省灃縣人。1938年參加新四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p><p class="ql-block">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戰地服務團組長,第四支隊政治部宣傳科科科長,第四支隊七團政治處副主任。皖南事變后,任新四軍第二師四旅十二團政治處主任,十團政治處主任,十一團政治委員。</p><p class="ql-block">解放戰爭時期,任團政治委員。</p><p class="ql-block">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上海市財委副秘書長,上海市第二商業局局長,上海市人民政府財貿辦公室主任,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羅炳輝與家人在山東臨沂的合影</b></p> 陳道口攻堅戰 <p class="ql-block">1941年那頁沉重的歷史,人們發現,整個世界都籠罩在法西斯猖獗的魔爪之下,希特勒對蘇聯的不宣而戰把那場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演化成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日本法西斯對華戰略由“速戰速決”轉移到“長期持久”戰略,一方面逼迫重慶政府投降,另一方面向我敵后抗日根據地展開了瘋狂的進攻。同樣是那一年,國民黨反動派繼“皖南事變”之后不顧全國民眾的強烈反對,依舊推行其“積極反共,消極抗日”的投降政策。我新四軍在華中敵后的抗日游擊戰爭從此便進入了受日、偽、頑夾擊的嚴重困難時期。</p><p class="ql-block">1941年7月19日,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乘新四軍全力投入反“掃蕩”作戰,無力他顧之機,以第33、第112師各一部,突然向淮安、漣水間的順河集新四軍陣地猛攻,奪占了駱家蕩、小駱、時廖莊、贛河集南等地。7月20日,國民黨江蘇省常備第六旅旅長王光夏部,又乘機進占了新四軍在漣水、淮陰間的大片地區和泗陽西北的陳道口地區。8月1日,國民黨軍又以6個團的兵力,進攻阜寧、鹽城交界處的東溝、益林地區,新四軍第3師被迫轉移。日軍“掃蕩”一結束,王光夏又率3個團的兵力,增兵陳道口、史家集、仰化集一帶。</p><p class="ql-block">俗話說,長了吃刀子的嘴,卻難長化刀子的腸。王光夏進占陳道口地區后,依托有利地形,筑起了號稱“固若金湯”的陳道口據點。該據點由東、西小圩子和老圩子組成,兩個小圩子與老圩子均以吊橋相通。各圩寨周圍,有7米高的圩墻,4道鐵絲網,兩道5米深、4米寬的外壕,大小6座碉堡以及地道等堅固設施,距各圩壕 2000米以內,則全部掃清射界,成為開闊地帶。在平原地區構筑這樣一個堅固據點,確實易守難攻。</p><p class="ql-block">陳道口據點像一根橛子插在我淮北、淮海根據地之間,如鯁在喉。而韓德勤則企圖以此為中心,向東西擴張,構成一條橫貫新四軍淮北和淮海根據地的東西走廊,為湯恩伯集團的東進準備通道。當時,湯恩伯部準備向我淮北地區大舉進攻,韓德勤的117師、33師各一部也沿漣水向西逼近。</p><p class="ql-block">為粉碎湯頑和韓頑將陳道口作為其東西對進的會師地點的陰謀,恢復我淮北和淮海根據地的聯系,從根本上扭轉淮北的不利局面,陳毅代軍長下定決心先拔掉陳道口據點,并親自部署和指揮這次戰斗。當時,新四軍2、3、4師以及軍獨立旅都抽出精兵強將參戰,4旅10團以及兄弟部隊的7旅19團、軍部獨立旅兩個團、4師獨立團和騎兵團組成戰役突擊團,10團及另一兄弟團被賦予主攻陳道口的光榮任務。5旅、9旅集結于皖東北地區,8旅位于淮陰和漣水之間,阻擊韓德勤向陳道口增援。宿東游擊隊則迫近津浦路西,遲滯頑固派反共軍東進,這也是新四軍自皖南事變之后最大規模的反頑行動。</p><p class="ql-block">陳毅軍長的親自指揮,大大鼓舞了前線官兵的士氣。善于攻堅的10團官兵更是摩拳擦掌,積極要求擔負最艱巨的戰斗任務。10月14日,已經按部署集結完畢的參戰部隊,當天夜里便發起了肅清陳道口外圍據點的戰斗。經過兩天戰斗,我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先后攻克了被頑軍占領的史家集、仰化集、丁莊、畢莊、張莊等地,王光夏部被逼全部龜縮陳道口,據險固守。10團和另一擔任主攻的兄弟團便馬不停蹄地開始構筑防御工事、開挖交通溝,迅速向敵人靠攏。</p><p class="ql-block">要攻克據點,關鍵是如何突破敵人的鐵絲網,這四道鐵絲網怎么破呢?陳毅鼓勵大家發揚軍事民主,各抒己見,尋找妙法,并親自參加了討論。果然,大家各有想法,有的說,用爆破的方法炸掉,有的說用剪刀鉗子剪斷,有的說用梯子壓斷……大家的方案這么多,該采用哪一種呢?最后,經過論證,認為用梯子壓最有效,而且梯子既可做吊橋,又可當云梯。于是,部隊急忙趕制木梯。</p><p class="ql-block">在忙碌的戰前準備中,一支支由當地干部群眾組成的工程隊、擔架隊,過第二運輸站,沿著六塘河河畔,潮水一樣向陳道口前線涌來,有了群眾的支援,官兵們信心更足了。</p><p class="ql-block">根據陳毅軍長在總攻前的部署,10團攻東小圩子,另一兄弟團攻西小圩子,奪取東西小圩后,兩個團同時向老圩子發起總攻。由于這是10 團進入華中后打的第一個攻堅戰,團長秦賢安一邊組織大家研究戰斗的組織、戰術、技術,一邊動員部隊:“第一仗就是一面旗幟,必須樹立首戰必勝的信心,打出我們紅軍團隊的威風來!”</p><p class="ql-block">秦賢安,河南省新縣人。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鄂東北羅山獨立團團長。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歷次反“圍剿”斗爭和鄂豫皖邊區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4支隊7團參謀長、團長,新四軍第2師4旅10團團長、旅參謀長。參加了皖東、蘇皖抗日根據地的反頑、反“掃蕩”斗爭。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4旅副旅長,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4師政治委員。1947年7月21日,在山東魯南南麻戰斗中犧牲。</p><p class="ql-block">16日18時整,暮色沉沉,秦賢安立即下達攻擊命令。隨著火炮一陣陣天崩地裂的巨響,敵人陣地頓時硝煙彌漫,一段段寨墻接二連三地轟然倒塌,接著我十多挺輕重機槍同時開火,戰士們借著火力掩護迅速躍出掩體,像離弦之箭迅疾向敵陣沖去,架云梯、越外壕、破壞鐵絲網.…</p><p class="ql-block">當雄壯嘹亮的沖鋒號在夜空響起時,2營營長率先躍出掩體,大喊一聲:“同志們,沖啊!”戰士們緊跟其后,吶喊著,潮水般沖向圩寨。圩寨東北角的碉堡早已被我火炮擊毀,王光夏滿以為我軍必將以此作為突破口,于是便集中火力,拼命阻擊。機智勇猛的2營營長一眼看穿了敵人的意圖,率部隊從東南角突破。敵人發現我軍改變突擊方向時,戰士們已經借助云梯一隊隊登上寨墻。愈戰愈勇的我軍官兵,沖進圩寨,與東小圩守敵展開了搏擊。不久,大部守敵被殲,殘敵逃入老圩子營寨。隨后,西小圩子也被我兄弟團攻克。一連數日,我軍一步步縮小包圍圈,躲在主圍子里的王光夏已如秋后的螞蚱,蹦不了幾天了。</p><p class="ql-block">21日夜,總攻主圍子的戰斗打響了。</p><p class="ql-block">10 團在秦賢安的指揮下,破障組借著團組織的火力掩護,以各種就便器材在障礙物中開辟了通路,部隊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越過水壕,手榴彈組以排子手榴彈掩護架梯組架梯,突擊隊迅速多路登梯,幾名戰士遭敵火襲擊從梯子上摔了下來,可后面的戰士毫不畏懼,勇敢地登上梯子,爬上圍墻,最后終于突入圍內,各據點的頑軍被分割包圍各個攻殲。在東西兩個小圩子被我軍攻克后,頑軍士氣就已經十分低靡,斗志全無。而當時王光夏為了躲避猛烈炮火的襲擊,又臨陣脫逃,早早躲進了地道,沒有了總指揮的督陣,頑軍更是亂作一團。</p><p class="ql-block">王光夏把最后的救命稻草寄希望于自己的同鄉主子韓德勤,想著他會星夜兼程前來增援,可是,狡猾的韓德勤獲悉王光夏大勢已去,敗局已定,哪肯前來吊喪,他給王光夏的回復是:“援兵不至,自理!”這下,王光夏像泄了氣的皮球,軟成一攤,氣得說不上話來,等他緩過神想找其心腹13團團長密謀大計時,卻發現那人比他還要怕死,扔下一堆軍裝,早已逃得無影無蹤。王光夏頓時心慌神亂,帶著十幾名保鏢鉆進秘密地道偷偷地溜出了圩寨,扔下頑縣長王乃漢、專署秘書唐凱等以下官兵1000余人做了俘虜。其中,10團俘頑旅參謀長以下300 余人,繳獲迫擊炮兩門,輕重機槍14 挺,步槍500余支,電臺一部。在10月26日的戰斗總結會上,4師師長彭雪楓對10團將士們英勇頑強,敢于啃“硬骨頭”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贊揚。</p><p class="ql-block">陳道口戰役粉碎了韓德勤接應湯恩伯部東進的陰謀,鍛煉了部隊攻堅作戰的能力,動搖了國民黨軍隊“堡壘主義”的信心,對鞏固和發展淮海、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具有重要意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新四軍二師烈士紀念墻</b></p> 11團榮獲“鐵錘子”團光榮稱號 <p class="ql-block">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淮北局勢尚未好轉,淮南局勢又緊張起來,這一陣子,我新四軍經常四面受敵,真有點應接不暇。</p><p class="ql-block">1941年10月,桂頑171師附第8、10游擊縱隊,趁我路西地區部隊分頭迎擊日、偽軍,南翼兵力單薄之機,向我淮南路西發動進攻,4旅遂奉命率11、12團趕赴路西參戰。</p><p class="ql-block">桂頑以往進攻都是長驅直入,屢攻皆敗,這次桂頑耍開了新花樣,采取穩打穩扎的“滾筒戰術”,一步一步向北“拱”,“拱”下一個地方就搶構工事,第二批部隊再依托既設陣地朝前“拱”。10月11日,桂頑 511團1營(營長韋剛,習慣稱)和定遠縣常備大隊1000余人占領了我路西中心地區的大橋鎮,隨即加緊構筑工事,準備長期據守。截至10月中旬,桂頑竟蠶食我路西地區南部100余座村鎮。同時,桂頑 172師已集結于巢縣附近,48軍兩個師隱伏于壽縣以西,如果 171師“拱”進我路西地區腹地,后面3個師就會分路壓來,我軍勢必將被擠出路西。如果他們的企圖得逞,下一步勢必要進逼我路東根據地,配合湯恩伯第31集團軍東進蘇北和李仙洲部北犯山東,到時候,整個華中根據地都將受到威脅。</p><p class="ql-block">2師首長們聚在一起磋商對付桂頑的策略。這時,羅炳輝副師長首先說:“張師長早年是中國同盟會會員,跟隨孫中山先生鬧革命,參加過廣州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以及后來的反袁斗爭、護國戰爭和1926年的北伐戰爭,還與鄧小平同志一起領導過著名的百色起義,他又是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的創始人,指揮紅軍打退過桂系軍閥的無數次反撲和進攻。長期以來,張師長同桂頑‘抬頭不見低頭見’,對桂軍的老底子可謂了如指掌,我們就先請張師長給咱們出出主意。”</p><p class="ql-block">張云逸這位建國后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我軍高級將領,時任新四軍副軍長兼2師師長,他徑直走到作戰地圖前,指揮棒的終點落在大橋鎮,開門見山地說:“目前,華中敵后分路進犯我新四軍的頑軍總兵力有20萬人,但是最難對付的要數桂頑,只要打掉桂頑這個‘出頭鳥’,就能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其他頑軍便會聞風而逃,我華中與山東形勢將會轉危為安。炳輝率淮南部隊與桂頑頻頻交手,不過那都是先掃掉土頑,然后利用桂頑怕喪失元氣的心理,集中兵力沖垮其隊形之一角,最后造成頑軍全線崩潰。現在,作戰諸方面條件都變了,桂頑一線部隊隊形密集,多有深溝高壘的堅固工事,后援力量雄厚,而我方兵力不敷,沒有速戰速決的機會,決不可硬拼。大橋是我路西根據地的心臟,也是桂頑的主要陣地,駐守敵171師511團1營,官兵善戰,號稱‘烏龜殼’。該營營長韋剛殘忍成性,殺人如麻,詭計多端,曾被安徽省第5督察專員李本一賜為‘反共急先鋒’,這里還駐有土頑蘭榮甫和定遠縣警衛中隊,常備大隊,總兵力1100余人,據我看只要先砸掉這個‘烏龜殼’,路西戰情就會大為改觀。”</p><p class="ql-block">6 旅旅長譚希林說:“打擊桂頑,就應攻其不備,打他個措手不及。”說完他又問道:“張師長,砸掉這個‘烏龜殼’由哪個團來攻堅呢?”</p><p class="ql-block">張云逸繼續說:“我與炳輝、駿鳴(2師參謀長)碰過頭,決定讓吳華奪、蔡炳臣率領的11團攻堅,16團在新張家一帶阻擊界牌集、廣興集桂頑增援,12、13團配置在安子集、徐小集地區,隨時準備參戰,17團和定遠獨立團于大橋以北監視定遠城等地日偽軍,18團做好保障工作。為了確保這次攻堅戰的勝利,師決定在路西地區成立野戰司令部,以譚希林為司令,梁從學、鄭抱真(路西聯防司令) 為副司令,王集成為政委、黃巖(路西地委書記)為副政委,由炳輝統一指揮這次反頑作戰。”</p><p class="ql-block">蔡炳臣(1915-1978)河南省商城縣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二十五軍七十三師二一七團排長,商城縣區游擊隊指導員、便衣隊長。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七團政治處主任,第二師四旅十一團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松江軍區第二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四野戰軍四十軍一五三師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公安軍師政治委員,吉林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廣東公安總隊第二政治委員,湖北省軍區獨立師政治委員,河南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78年于北京病逝。</p><p class="ql-block">最后,羅炳輝副師長來了個激將法:“我建議,哪個團攻下大橋,就授予‘鐵錘子’光榮稱號!”而就是羅炳輝這個不經意的激將法,竟激出了 21軍第一個有光榮稱號的團隊——“鐵錘子”團。</p><p class="ql-block">大橋鎮對于11團官兵們來說,并不陌生,1939年下半年至1940年4月間,這里曾是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駐地,它是定遠縣南境一個中等鄉鎮,緊挨著池河東岸,從池河岔出一條支流沿西街而過,上有兩座老式石橋,大橋鎮因此得名。橋北稱大街,橋南稱小街。</p><p class="ql-block">經過200里的急行軍,11團于15日中午抵達大橋鎮東北20里的永寧集、泗州廟一帶宿營,當地模范隊(區、鄉武裝)擔任警戒任務,嚴密封鎖消息。吃罷午飯,團長吳華奪帶領營連干部潛至大橋附近看地形,現場區分任務。他們看到大小兩街都筑成了獨立土城,墻高兩米多,墻上有數不清的射孔,還有許多明碉暗堡;墻外有護城壕,深約3米,寬達5米,壕外還有一圈結扎得很嚴實的鹿砦另加一道鐵絲網。根據當地群眾提供的消息,韋營駐大街,土頑駐小街,街里還布置許多火力點,交通壕縱橫交錯,頑軍在陣地內機動自如。吳團長和營連長們感到,大橋之戰將是一場艱苦的硬仗。</p><p class="ql-block">當晚20時,野戰司令部在太平集召開了團以上干部會議,傳達</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新四軍第五支隊八團政委劉樹藩烈士</b></p> 大橋鎮攻堅戰 <p class="ql-block">了張云逸、羅炳輝的指示,軍政治部主任鄧子恢也發來電報,三位首長除了講明全局斗爭簡況外,特別強調務必守好路西這座“華中西大門”。會議對大橋戰斗作了最后部署,戰斗必須于16日夜打響。這樣,11團只有一夜的休息時間和一天的準備時間。譚希林對吳華奪說:“這就叫出其不意。桂頑也長于夜戰,你們一定要行動堅決,力爭17日解決戰斗。要是拖到天黑,整個戰役計劃就有流產的危險。這一點,你一定要對大家講清楚。”</p><p class="ql-block">散會后,吳華奪返回團部,決心集中主力從西南突破,并以一部兵力包圍大橋,求得首先殲滅小街土頑,然后南北圍殲大街韋營。這位上任一年多的吳團長,是中央軍委授予他的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持有者。六十年代小學課本中有一篇“我跟父親當紅軍”的文章,在全國家喻戶曉。吳華奪打仗英勇頑強,面對艱險,沉著冷靜。</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晨,4旅政委王集成親自來11團作動員講話。他站在一張方桌上,洪鐘般的聲音傳得很遠:“咱們11團要是砸爛了韋營的‘烏龜殼’,以后就可以當好華中西大門的‘頂門杠’。打好這一仗,必須做到智勇雙全,剛韌相間,代價小,戰果大。……”王政委講話最富有鼓動性,大家求戰熱情本來就很高,經他一鼓動,更加興奮,一起振臂高呼:保證完成任務。口號聲罷,團部司號長顧得勝猛地站了起來,問道:“王政委,我們保證打下大橋,你能保證給我們‘鐵錘子’團榮譽稱號嗎?”話音剛落,又站起個紅臉大漢,他是突擊隊長,1連副連長程照明:“王政委,打不爛他‘烏龜殼’,我們不回來見你!”王集成政委鄭重地說:“師首長有考慮,哪個團攻下大橋,就給‘鐵錘子’團光榮稱號,這我可以保證!”一聽將要拿到榮譽稱號,雷鳴般的掌聲和激昂的口號聲再次響起。</p><p class="ql-block">11月16日夜,11團隱蔽地進至大橋南北,順利完成了對頑軍的包圍,占領了攻擊出發位置。突擊隊120名隊員提前沿著小河東側河堤摸到小街西南土頑哨兵附近隱蔽。隊長程照明發現攻擊時間已到,率領突擊隊第一組迅速潛行至蘭榮甫大隊的后門,一刀將頑哨兵砍倒。緊接著,戰士們一齊越過土圍子沖進小街,以大刀、手榴彈與土頑展開激戰,首先殲滅小街西南土頑20多人。神兵自天降,閃電般的襲擊,嚇得土頑亂了陣腳,紛紛向小街中心龜縮。3連連長黃道鈞率領全連和一營副營長周其云帶領1連分別從兩個方向接踵而至,機槍、步槍聯合向敵人開火,手榴彈一批一批飛向敵人,使土頑來不及招架,大部傷亡。1連8班長和兩個戰士冒著熊熊大火,很快爬到房頂,向敵群連續摔手榴彈80多枚,炸得敵人血肉橫飛,墻倒屋塌,殘敵四處亂鉆。程照明帶領突擊隊殺進蘭隊部,土頑一看走投無路,紛紛繳械投降。蘭榮甫趁混亂之際,穿上士兵的衣服,鉆進柴草堆里。我突擊隊隊員四處搜查,就是不見蘭榮甫的蹤影,以為他逃跑了。一個隊員手持刺刀在柴草堆里亂戳,一下子刺在蘭榮甫的屁股上。這小子大叫一聲,爬起來雙膝跪地,一手摸著屁股上的傷口,一手扶在地上,連連叩頭直喊饒命。此人的狼狽相惹得程照明差點笑出聲來,可他仍一本正經地命令道:“站起來!我們優待俘虜。”聽這話,蘭趁機從地上爬起來,并想要逃跑。程照明的槍已經頂住他的背部喝道:“站住,你是何人?”蘭榮甫嚇慌了,忙轉身又跪在地上回答:“別開槍,我是衛兵!”“蘭榮甫跑哪兒去了?”“我……不……不知道。”蘭榮甫話音剛落,一個俘虜便指著死皮賴臉趴在地上的蘭榮甫說:“他就是隊長!”</p><p class="ql-block">與此同時,我2營掃除了大街北側小據點多處,殲韋營一個多排。韋營反應很快,知道新四軍這次來頭不小,立即北守南攻,實施反擊。桂頑一反擊果然顯出非凡的夜戰能力,他們以火力掩護,放出許多小群,多箭頭多層次地指向我1營,意在奪回小街。吳團長知道韋營孤膽作戰勇猛,敢于白刃肉搏,他沉著指揮1營和突擊隊:“你們一定要依托小街北城,全力抗擊頑軍,殺傷他們有生力量!”1營教導員李長如接到命令,在陣地上喊道:“同志們,人在陣地在!堅決消滅頑軍!”戰士們很快分成許多小群,反復沖殺,打退頑軍大小反撲 20余次。當頑軍發起最后一次反撲時,1營英雄們就依靠小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新四軍第二師抗日戰爭紀念林</b></p> <p class="ql-block">北城,跟沖過來的頑軍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廝殺。為了節約子彈和手榴彈,他們端起明晃晃的刺刀,向反撲過來的頑軍殺去。一剎那,刀光閃閃,喊殺聲混成一片。“人在陣地在,血債血還”,一連勇士大喊著向敵人沖去。正當敵我殺得難解難分之時,團突擊隊從兩面沖來,打得頑軍一片慌亂,滾滾爬爬,跌跌撞撞,向大街逃跑。團突擊隊和一連跟蹤追擊,一直追至大街,此時,2、3連相繼跟進,但攻擊受阻,3連連長黃道鈞,一連刺死七八名頑軍,后來被十多名頑軍團團圍住,他急忙拉響身上僅有的三顆手榴彈,當場與頑軍同歸于盡。</p><p class="ql-block">次日午前11點,南、西、北三面前進受阻,戰斗呈膠著狀態。吳團長令三個營暫停攻擊,召開了戰場“諸葛會”,調整組織,重新動員。這時,野戰司令部電詢戰況,問是否需要援軍?吳華奪早已定下決心,在午后全殲韋營,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求援。他當即向譚希林、梁從學兩位旅長表了決心,報告了準備從南面突擊攻擊的新布置。隨后為了便于指揮,團指揮所移至距敵百米遠的南小街。</p><p class="ql-block">午后13時30分,11團再次向頑軍發起猛攻,仍以南面為主要突擊方向。團突擊隊和1、3連,以原態勢攻擊前進,誘使頑軍全力應付;2營展開正面進攻,牽制和分散頑軍力量;3營主力調整了戰斗組織,以火力掩護,連長王德山與胡排長用排子手榴彈炸開頑軍中心炮樓,消滅了地堡群,進逼土城;同時,8連在西,2連在東南角都開始沖擊。</p><p class="ql-block">至此,韋營已被我四面包圍,但仍自恃彈藥充足,繼續用大量小群動作,分頭反撲,大有不打個魚死網破不肯罷休之勢。11團把繳獲的武器也派上了用場,我方火力已占壓倒優勢。戰斗有所進展,卻極為慘烈,我與頑軍在逐屋爭奪,你死我活地拼殺。</p><p class="ql-block">下午14時許,天公作美,突然刮起了西南風,吳華奪一看風向對我有利,即令3營迅速點燃稻草,進行火攻。霎時間,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大火像一條不羈的狂龍直撲敵陣。頑軍盤踞的房屋里火光沖天,煙霧彌漫,還不時發出噼噼啪啪的爆響聲。吳華奪指揮3營大膽穿插,很快將頑軍陣地分割成幾塊。韋營官兵一看大火燒起,又見我軍殺過來,以為是大部隊來增援,便顧不了許多,只想著逃命,一步步龜縮到韋剛營部大院。這時的韋剛也慌了手腳,緊急召集連以上軍官會議,決定用機槍開路,組織敢死隊突圍,可是還沒講幾句,會場就被我擲彈筒連中兩發,敵軍官們非死即傷。其余殘頑猬集一團,用四挺機槍開路,僅剩下的200余人向北突圍。他們剛突出街外,就被3營7連切斷圍殲。經過一天一夜的激烈戰斗,韋營“烏龜殼”最終被11團的“鐵錘子”給粉碎了。桂頑遭沉重打擊,被迫全線收縮,退回原防,駐扎在附近的日偽軍也聞風而逃,躲到定遠縣城去了。</p><p class="ql-block">大橋戰斗是11團戰史上一次殘酷激烈的攻堅戰,共斃頑軍300余人,俘虜800余人,攻克了大橋這個堅固的據點</p><p class="ql-block">這是一次惡仗,十一團打得十分的艱難、殘酷。這一仗傷亡很大,部隊骨干犧牲比較多。如三連連長黃運均、四連連長趙炳柱、五連連長蘇貴清、二營副營長吳坤、二營教導員黃敬,還有一些排長、副連長都陣亡了。但是,這樣巨大的傷亡,并沒有動搖吳華奪同志的決心,他根據戰斗進程,及時調整力量,集中火力,繼續發起進攻,最后把頑軍全部殲滅</p><p class="ql-block">不僅鍛煉了團隊夜戰近戰和攻堅作戰的能力,而且對于穩定淮南形勢,鞏固路西根據地都具有重要意義。11團還創造了在淮南以800人殲桂頑1000多人的作戰記錄,打擊了桂頑的囂張氣焰,提高了根據地軍民與桂頑反磨擦的信心。在這次戰斗中,涌現出諸如程照明、李長如、黃更生、耿青、黃道鈞(犧牲)、傅紹忠、張保珍(戰士)等戰斗英雄。</p><p class="ql-block">李長如(1918~2002)湖北省大悟縣宣化店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7軍第1團政治處宣傳隊隊長。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4支隊9團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解放戰爭時期,任遼北軍區警衛團政治委員,遼西軍區第4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第4野戰軍 44軍 131師政治部副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師政治部主任,師副政治委員,軍政治部副主任,中南軍區海軍政治部副主任,華東軍區海軍第6艦隊政治委員,東海艦隊政治部主任,國家海洋局政治委員,北海艦隊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顧問。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p><p class="ql-block">陳毅代軍長聞悉大橋戰斗勝利的消息,給路西部隊發來賀電:“11月17日大橋戰斗,予以破壞抗戰團結者以殲滅性打擊,此為我軍把握抗日自衛原則而獲得之勝利……此皆諸同志在師旅首長的正確領導下,英勇奮斗而獲得之成績,仍望繼續努力,嚴防報復,并完成堅持路西、開展工作之任務。”2師首長給11團發來嘉獎電,羅炳輝副師長親自來路西召開“大橋戰役祝捷大會”,他代表師領導,正式授予11團“鐵錘子”團光榮稱號,并將一面繡著“鐵錘子”三個字的錦旗授予11團。這也是21軍歷史上第一個被授予榮譽稱號的團隊。</p><p class="ql-block">大橋--新張家戰斗。1941年11月16日晚,四旅十一團強攻大橋頑軍,六旅十六團埋伏于新張家一帶,準備打援。夜間11點半,十一團向大橋發起攻擊,經一晝夜戰斗,全殲桂頑511團一營和大橋常備隊,活捉定遠、全椒、滁縣三個偽縣長。17日下午,桂頑511團二營果然來援,我十六團在團長張翼翔,政委鄧少東的指揮下,伏擊戰斗中全殲該營三百多人,繳獲機槍、步短槍110余支及其他軍用物資一部。戰斗結束后,二師首長分別授予十一團和十六團“鐵錘子團”的光榮稱號。</p><p class="ql-block">鄧少東(1910—1993)湖北省大悟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黃安獨立第七師連長、營長,紅28軍連政治指導員,手槍團分隊長。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4支隊7團副營長、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江北游擊縱隊16團政治委貝,新四軍第2師6旅16團政治委員,第5旅政治部主任。任新四軍第2師5旅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第7縱隊20師政治委員,第3野戰軍 25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邊防保衛局局長,公安部隊副司令員,西藏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大橋戰斗結束后,新四軍二師授予11團“鐵錘子”團光榮稱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授予16團“鐵錘子團”光榮稱號。</b></p> 未完待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峡县|
古浪县|
梅河口市|
大庆市|
陈巴尔虎旗|
山东省|
中牟县|
望都县|
浮梁县|
马尔康县|
沈丘县|
张掖市|
洱源县|
民和|
林甸县|
涿州市|
青浦区|
安阳市|
云浮市|
金堂县|
六盘水市|
天峻县|
保亭|
荆门市|
湖南省|
吴江市|
都安|
万源市|
玉田县|
和平区|
宣化县|
新津县|
嵊州市|
北安市|
蛟河市|
新乐市|
昌平区|
衡东县|
大港区|
西华县|
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