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九曲黃河,裂地而來,在晉陜大峽谷延川段蜿蜒曲折,在這里黃河灣了七個大灣,形成了聞名遐邇的世界地質奇觀一黃河蛇曲地貌群。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蛇曲國家地質公園"。</p> <p class="ql-block">以乾坤灣、清水灣為主體打造的延川黃河乾坤灣景區,是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片區,也是國家水利風景區,2024年2月被國家文旅部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景區內精華景點有三大塊:乾坤灣、清水灣、會峰寨。又以乾坤灣為首。乾坤灣是黃河流轉之間形成的一個"S"型大轉彎,彎度達320度。相傳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氏,曾在乾坤灣仰觀天象,俯察地理,萌發靈感,創建了八卦,從此開啟了人類華夏文明的先河。圖為在4號觀景臺所拍。</p> <p class="ql-block">4號觀景臺拍黃河S灣。</p> <p class="ql-block">從景區南大門驅車15分鐘后可到達乾坤灣,乾坤灣有4個觀景臺。驗票進入后,在乾坤廣場右側有一乾坤亭。穿過乾坤亭便是4號觀景臺,面對乾坤亭左手邊有一下坡道,下去后便是3號觀景臺,1號觀景臺距4號觀景臺有1公里多的路,如果不想走路可花5元錢有電瓶車送你到1號觀景臺。</p> <p class="ql-block">乾坤亭藻井。</p> <p class="ql-block">藻井下的八卦圖。</p> <p class="ql-block">我們年大體弱果斷從乾坤廣場乘電瓶車到1號觀景臺,然后從一號觀景臺慢慢悠悠觀景往回走。圖為一號觀景臺至2號觀景臺途中所拍。</p> <p class="ql-block">因前一天下雨,今天上午云層較厚,天空不是很通透。照的照片有一層霧蒙蒙的感覺。圖為1號觀景臺所拍。</p> <p class="ql-block">1號觀景臺與2號觀景臺中間所拍。</p> <p class="ql-block">在1號觀景臺往2號觀景臺的山間棧道上有很多像形石。像什么自己看。</p> <p class="ql-block">此石由當地農民在開山取石時發現。形態酷似大蛇臥于懸崖上。蛇是民間神化和崇拜的動物之一。景區便就地保護當作祈福的吉祥之石。</p> <p class="ql-block">飛龍,龍頭右上側露出龍尾。</p> <p class="ql-block">鳥頭</p> <p class="ql-block">棧道邊山體巖洞。</p> <p class="ql-block">鷹嘴石。</p> <p class="ql-block">豹子頭。</p> <p class="ql-block">母親石。</p> <p class="ql-block">2號觀景臺拍的乾坤灣。</p> <p class="ql-block">在不靠黃河的一側,景區建有天壇、地壇和浮雕墻。</p> <p class="ql-block">3號觀景臺。</p> <p class="ql-block">清水關又名清水灣,是繼乾坤灣之后的第二大灣,其灣度達305度。在其西北方向有清水注入黃河,因此得名清水關。</p> <p class="ql-block">清水灣曾設有官署,衙門官員兩袖清風,愛民如子。被當地百姓贊為"清水衙門"。每年清明前后,黃河開封,清水關碼頭興隆,店鋪林立,商賈云集,是方圓幾百里的商品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戰亂年代,清水關為關津要隘,歷代多有駐軍把守。這里曾經是八路軍的防守重地。</p> <p class="ql-block">清水灣風水極好。九龍戲珠。</p> <p class="ql-block">大猴子頭上蹲著幾個小猴子。母子情深。</p> <p class="ql-block">黃河衛士</p> <p class="ql-block">中央紅軍于1935年10月勝利抵達陜北,與陜北紅軍會師。但落腳陜北的中央紅軍一方面受到當地艱苦地域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另一方面在軍事上也面臨著國民黨多方力量的威脅。此時毛澤東、彭德懷、周恩來等核心領導群以總攬全局的戰略眼光,提出了"以發展求鞏固"的戰略思想。力促中共中央作出紅軍東征的偉大戰略決策,并在瓦窯堡會議后正式組建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挺進山西。</p> <p class="ql-block">1936年5月,毛澤東、彭德懷率領紅軍東征部隊勝利回師陜北就是從清水關上的岸。</p> <p class="ql-block">1936年5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毛主席對東征勝利的意義作了高度的慨括和評價:打了勝仗,喚起了民眾,籌備了財物,擴大了紅軍。</p> <p class="ql-block">1936年5月初毛主席與東征部隊在清水關上岸后,曾在這里居住了幾日。最后于5月21日回到瓦窯堡。歷時117天的渡河東征勝利結束。</p> <p class="ql-block">在清水灣有黃河索道直通會峰寨。</p> <p class="ql-block">在索道上可清楚看到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貌及在黃土高原眾山里彎曲的公路。與過去不同的是黃土高原已有點名不符實,山體已郁郁蔥蔥。</p> <p class="ql-block">會峰寨位于乾坤灣鎮牛家山村,寨內人工遺存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是陜北罕見的古代防御工事,也是先民躲兵災匪禍的藏身之地。山寨東臨黃河,三面環水,古人憑依此處天塹修筑寨墻、寨門、哨樓等,形成了"虎距龍盤,固若金湯"之勢。被譽為陜北小華山。</p> <p class="ql-block">2013年修建了會峰寨棧道,全長600多米,可從山上下到會峰寨,也可從會峰寨下到會峰碼頭和黃河古道。</p> <p class="ql-block">不管在清水灣還是會峰寨,我們由于體力和時間因素,沒有下山。山下眾多的景點只能放棄。由于景區太大,有80多平方公里。要想看好看仔細得要兩到三天時間。景區門票是三天有效的。</p> <p class="ql-block">延川黃河乾坤灣景區距離延安市110公里。距離習主席下鄉插隊的梁家河49公里,距離文安驛古鎮44公里。因此延安旅行社推出將這兩個點與乾坤灣合在一起的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1968年12月毛主席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成千上萬的知識青年積極響應號召,奔赴農村廣闊天地。當時有2.6萬多北京知識青年到延安插隊。15歲的習主席在1969年1月和其他14名北京知青被分配到梁家河大隊插隊落戶。</p> <p class="ql-block">六、七十年代的梁家河十分貧瘠落后。</p> <p class="ql-block">分配到梁家河的15名北京知青,6名男生住在這座小院的窯洞里。其余9名女生分散在其他地方。</p> <p class="ql-block">從1969年1月到1971年4月居住在村民張清源家的窯洞里。</p> <p class="ql-block">村民張清源自住的窯洞。</p> <p class="ql-block">習近平71年4月到71年10月住過的2號窯洞。</p> <p class="ql-block">這里居住條件比1號要好一些,只住四個人。</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間放東西的窯洞。</p> <p class="ql-block">1970年,習近平主席和其他北京知青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在梁家河大隊社員的幫助下動手修建知青窯洞(一共6孔)。1971年窯洞修建好后,習近平從1971年10月搬進一直住到75年10離開梁家河。</p> <p class="ql-block">6孔知青窯洞。</p> <p class="ql-block">習主席酷愛讀書,老鄉們發現夜已很深了他窯洞里煤油燈還透著光亮。習主席自己講:我到農村插隊后,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圈在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我并不覺得農村7年時光被荒廢了,很多知識的基礎是那時候打下來的。</p> <p class="ql-block">習近平同志74年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后就被選為大隊黨支部書記。習近平說:要像愛自己父母一樣愛老百姓,為老百姓謀利益,帶著老百姓奔好日子。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p> <p class="ql-block">習近平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期間,帶領社員打垻淤地造良田。打壩一般是在冬天農閑時進行。數九寒天,習近平和社員們頂風冒雪,日夜奮戰在打壩工地上。</p> <p class="ql-block">習近平帶領社員給村里打了十幾個土壩,治理了好幾條爛溝。這些壩地至今仍是村里最好的耕地。圖為梁家河村壩地。</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七十年代前,梁家河村的飲用水取自河岸邊開挖的滲水坑。進入夏秋多雨季節,常被洪水淹沒。村民用水既不方便也不衛生。73年習近平同志帶領村民打下的這口飲水井,至今仍是村里的飲用水源。</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梁村民加工糧食使用石磨、石碾等古老工具耗時費力,生活極其不方便。1974年,習近平同志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后,把延安地委表彰知青先進人物獎勵給他的三輪摩托車置換了一臺手扶拖拉機和磨面機,辦起了磨坊。方便了群眾生活還降低了勞動強度和成本。</p> <p class="ql-block">1974年以前,梁家河群眾購買生產生活用品,要步行到5公里外的文安驛公社或更遠的延川縣城。習近平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后,為解決村民的實際困難,發動群眾在村里辦起了代銷店,代銷店既出售群眾所需要的煤油、火柴、食鹽、針線等生活日用品,也替縣供銷社收購農家自產的雞蛋、絲麻等農產品。</p> <p class="ql-block">習近平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后,為推動經濟74年5月到四川學習辦沼氣經驗,回來后帶領村民群策群力,很快建成了陜西省第一口沼氣井。并在1975年8月通過陜西省沼氣現場會把沼氣經驗推廣到了全省。解決了群眾做飯、點燈的問題。</p> <p class="ql-block">1975年9月習近平被推薦去北京上清華大學,行前梁家河家家戶戶都請他吃飯。10月7日走的那天,全村人都沒有上山干活,男女老少排起了長長的隊送他,一送送了十多里,大家還依依不舍。十幾個年輕人硬是擠上一輛拖拉機,把他送到延川縣城。晚上又擠在國營旅館的一間平房里打地鋪睡。那一晚他們徹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習近平帶著社員們去照相館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梁家河村已經是社會主義新農村了,欣欣向榮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好。</p> <p class="ql-block">梁家河</p> <p class="ql-block">村打谷場。</p> <p class="ql-block">村史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延川文安驛古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始建于西魏大統三年(公元537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它是陜北地區規模較大的驛站和繁華的貿易集鎮,是長安和漠北的重要驛站。</p> <p class="ql-block">城門</p> <p class="ql-block">文安驛牌樓左右又各有三座牌樓。</p> <p class="ql-block">在文安驛最里面的山坡上有一面知青墻,是按現代手法在原先的土崖上修復起來的。在那個毛主席揮手我前進的特殊年代,全國各大城市的數百萬名知青浩浩蕩蕩的到祖國最需要他們的地方,1400余名在北京生長的知識青年就來到了延川插隊。他們當中最小的15歲,最大的22歲。他的承載著濃厚的文化記憶,見證了一段不平凡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隨朝建的街道舊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嘉县|
仁布县|
资中县|
新泰市|
微博|
吉隆县|
霍邱县|
米林县|
枣强县|
梅河口市|
西平县|
县级市|
东阳市|
利津县|
扶沟县|
安丘市|
谷城县|
湘潭县|
邵阳县|
绥化市|
宝应县|
伊春市|
灌云县|
鄂托克旗|
天祝|
扎赉特旗|
南和县|
尼勒克县|
汉中市|
涟源市|
原平市|
和静县|
浦县|
长岛县|
镇宁|
拉萨市|
电白县|
承德县|
册亨县|
乳山市|
合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