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 <p class="ql-block"><b> 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有三處代表著西藏歷史文化發展脈絡的建筑,這就是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1994年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和2001年大昭寺和羅布林卡又先后作為布達拉宮擴展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與布達拉宮合稱為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筑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巍峨壯麗的布達拉宮·</b></p> <p class="ql-block"><b> 2024年5月29日我們第二次來到布達拉宮前,登上藥王山半山腰的觀景臺,再次眺望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宏偉宮殿建筑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藥王山觀景臺看布達拉宮</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前的北京路和布達拉宮廣場。與五年前相比,廣場的美化裝飾已經煥然一新。依稀可見廣場中心矗立的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其碑身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瑪峰,表現出與天地同在的永恒性。</p> <p class="ql-block">??拉薩稱為“日光城”,這天格外晴朗,背靠藍天白云的布達拉宮顯得比五年前更加巍峨壯麗、色彩奪目。</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我們第一次自駕到拉薩,興致勃勃登上藥王山,按照人民幣圖樣的角度拍攝布宮前的留影,那時還真沒想到會再次自駕來到拉薩。</p> <p class="ql-block"><b> 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七世紀,由?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贊干布主持興建,?吐蕃王國解體后?遭到嚴重破壞。?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為鞏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地方政權,主持?重建布達拉宮,此后又經過幾次?擴建形成現今的規模并得到良好維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藏式古建筑群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 五年前我們入內參觀了布達拉宮,又圍繞著布達拉宮邊走邊欣賞這座宮殿的每一個側角,雖已時過五年,但布達拉宮還保留著傳統風貌,因此將所拍照片收入本輯。</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游客入門處,位于宮殿建筑東部的南面。</p> <p class="ql-block">??參觀布達拉宮嚴格實行預約制,游客大門內有小廣場和茶飲等店鋪,可供提早到達的游客休息等候。</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建立在拉薩市中心的瑪布日(紅日)山上,圖為布達拉宮內用石塊鋪就的坡道,稱為“圓滿匯集道”,呈之字形分布在前后山。</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主體建筑紅宮與白宮,最高的??宮殿為紅宮中的13層主樓,?高達115.7米。大眾參觀路線是從中部的黃色建筑處向右轉,上行到圖中最右側的白宮東大門“平措堆朗”進入德央廈廣場。</p> <p class="ql-block">????德央廈廣場面積1300平方米,是宮內舉行演出等大型活動的場所;南北兩側為舊時的官房,現為布達拉宮管理處。東側樓房為僧官學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德央夏廣場與白宮東大門</p> <p class="ql-block"><b> 布達拉宮的白宮為達賴喇嘛居住和日常辦公的地方,既政務之所。白宮內主要有東日光殿和西日光殿。東日光殿為十三世達賴喇嘛于1922年新建;西日光殿為五世達賴喇嘛于1645年重修布達拉宮時所建,現不對外開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白宮為政務之所</p> <p class="ql-block"><b> 布達拉宮白宮建成于1648年,用時僅三年,內部裝飾使用了大量的黃金珠寶,顯示出格魯派具有的財富實力。五世達賴正式從哲蚌寺搬進白宮后,這里就成為西藏政教合一的最高統治中心。</b></p> <p class="ql-block"> 白宮東日光殿是后世達賴舉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政治和宗教活動的地方,殿內保存著清朝順治皇帝冊封五世達賴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喇恒喇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順治皇帝賜五世達賴的金印</p> <p class="ql-block"> 白宮西日光殿中的福地妙旋宮是達賴喇嘛的朝殿,設有寶座和全套法器,布置得金碧輝煌。與白紅黃三色的布達拉宮外觀反差極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殿福地妙旋宮</p> <p class="ql-block"> 東日光殿中的長壽殊勝宮,是達賴喇嘛平日學習經文及日常起居的地方,其內部為達賴的臥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東殿長壽殊勝宮</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建筑特色之一:全部采用堅實墩厚的花崗石做墻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做墻領,分部合筑、?層層套接。結束參觀后我們意猶未盡,沿下山之路去宗角祿康公園。</p> <p class="ql-block">??拉薩市的海拔為3650米,四周都是光禿的的山頭,樹木很難成活。但紅日山南坡碧草如茵;宗角祿康湖畔百柳搖曳,布達拉宮被綠色簇擁,柔化了這座宮殿威嚴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宗角祿康湖畔是欣賞拍攝布達拉宮背影和倒影的最佳點。包括百年柳樹在內的花草樹木會讓人忘記這里的海拔高度。</p> <p class="ql-block">??宗角祿康公園初建于17世紀,?五世達賴喇嘛重建布達拉宮時,挖掘出人工湖泊;六世達賴喇嘛時期在湖中興建了龍王宮,使得這個公園具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意義。?公園內有一條轉經道,?每天吸引眾多信徒。</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布達拉宮的紅宮位于整座宮殿建筑群中部,內有歷代達賴喇嘛的?八座靈塔殿和佛堂,是舉行重大宗教儀式和政治儀式的場所。?紅宮外墻的顏料由藏紅花、蜂蜜、牛乳等珍貴食材調和而成,這些材料被大批量用來粉刷墻體,足見紅宮建筑的奢侈程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紅宮主殿為“圣自在觀音殿”,是布達拉宮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又被稱為“納木錯舍利塔”。主殿的外觀高聳壯麗,內部供奉著佛教中最崇高的精神實體舍利,被尊為佛教徒的圣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布達拉宮背面景觀</p> <p class="ql-block"> 布達拉宮紅宮之頂的六座達賴喇嘛靈塔金頂的局部,加上布達拉宮主供佛殿金頂,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布達拉宮金頂群,?布達拉宮由此被譽為世界屋脊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從布達拉宮側面看紅宮和金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從布達拉宮側面看紅宮和金頂</p> <p class="ql-block"><b> 據說布達拉宮是世界上使用黃金最多的建筑群,包括經書所用的黃金都是純金,整個宮殿建筑群內外裝飾和物品相加,黃金存量達到32噸。金銀珍寶的來源一是西藏統治階層和格魯派的長期積累;二是中央朝廷的支持和賞賜;三是藏區虔誠信眾的貢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紅宮之上的金頂群</p> <p class="ql-block">??造型各異的金頂上裝飾著祥麟法輪、八瑞相、七政寶、勝利幢、毛耋、寶瓶等形制多樣的裝飾物,使整個建筑充分表現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布達拉宮紅宮建成于1690年,此時五世達賴已于1682年圓寂,但活佛總管卻秘而不發,并按原計劃傾力建造紅宮,用于擺放佛像、佛經還有藏區流傳的佛教文物以及圓寂活佛的靈塔。而五世達賴的靈塔就是布達拉宮中建成最早且最豪華的靈塔,共用黃金12萬兩,鑲嵌珍珠、瑪瑙、寶石1.8萬顆。</b></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里最大的殿堂是紅宮中的五世達賴靈塔殿的享堂,面積725平方米,屋頂由44根巨柱支撐,四周又各有一間殿堂。五世達賴以來,這里是歷代達賴舉行宗教大典、重要法事活動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 ??銀質千手千眼觀音像:由十三世達賴喇嘛花費萬余兩白銀鑄成,供奉在殊勝三界殿,該殿是紅宮最高的殿堂,由七世達賴喇嘛所建,舉行過“金瓶掣簽”等許多重大活動。</p> <p class="ql-block">??紅宮中的“圣觀音殿”是布達拉宮的主供殿,位于其心臟部位,它的下面是法王洞,這是松贊干布時期所建的布達拉宮僅留存下來的兩個殿堂,具有其他殿堂無法比擬的歷史和文物價值。</p><p class="ql-block"> 圣觀音殿門上方懸掛著清朝同治皇帝御書的“福田妙果”匾額。匾額用漢、藏、滿、蒙四種文字書寫,中間用漢文書寫的四個大字蒼勁有力。</p> <p class="ql-block">??法王洞內法王、王子和大臣塑像,右為松贊干布;中為王子貢日貢贊;左為大臣吞米.桑布札等。法王松贊干布親自為這些塑像作過加持。</p> <p class="ql-block">??松贊干布的三位后妃塑像,左為尼伯爾赤尊公主;中為門薩赤江懷抱王子貢日貢贊;右為大唐文成公主。</p> <p class="ql-block"><b> 布達拉宮紅宮內保存著許多珍貴文物,鎮宮之寶主要有:帕巴拉康旃檀觀音像;八座達賴喇嘛靈塔;五座精美絕倫的立體壇城;銅鎏金八瓣蓮花大威德金剛曼陀羅;文成公主塑像;大量佛像佛塔、經書典籍、唐卡壁畫等,總共則有7萬多件文物,典籍6萬余函卷。</b></p><p class="ql-block"><b>注:</b>布達拉宮宮殿內部和文物有關的照片圴引自[跟我去旅行]發表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檀香木質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銅鎏金八瓣蓮花大威德金剛曼陀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銅質鍍金九尊無量壽佛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德卻壇城</p> <p class="ql-block">??回到布達拉宮前側的觀景點,當年這里裝飾著鮮花臺,我們恰與隨團入藏的幾位高中同學相會于此。</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廣場位于布達拉宮正對面,已成為布達拉宮歷史建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場東西寬600米,南北長400米,可同時容納4萬人舉行大型集會活動。</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廣場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建筑標示。(網圖)</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夜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藏傳佛教共尊的大昭寺·</b></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位于拉薩市老城區八廓街,由藏王松贊干布建造,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不僅是藏傳佛教宗教信仰的中心,也是拉薩的文化和歷史象征,每年都有大量的朝拜者來到這里進行虔誠的祈禱。</p> <p class="ql-block">??我們對拉薩的歷史文化比較有興趣,準備入寺參觀。</p> <p class="ql-block">??由入口進入大昭寺前庭院。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p> <p class="ql-block">??由樓梯上去到達二樓,大中庭東面便是主殿中心大殿和環殿一圈的“囊廊”。</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主體建筑中心大殿。</p><p class="ql-block"> 中心大殿坐東面西,殿高四層,屋頂有四座鎏金銅雕金頂。西面金頂之下為殿堂大門;東面金頂下為主供佛祖釋迦牟尼的佛殿,因此金頂也最為豪華;北面金頂下是供奉十一面觀世音的佛堂;南面金頂下是供奉未來佛的佛堂。四座金頂不僅象征著大昭寺的輝煌,更承載著與信仰有關的文化意義。</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建立之初是為供奉兩尊佛祖等身佛像,一尊是尼泊爾赤尊公主出嫁時從加德滿都帶來的不動金剛佛像,即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現供奉在小昭寺;一尊是唐代文成公主和親時從大唐長安帶去的覺阿佛像,即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現供奉在大昭寺釋迦牟尼佛殿,為大昭寺主供佛像。</p><p class="ql-block"> 1995年11月29日,經國務院批準,認定十世班禪大師轉世靈童的“金瓶掣簽”儀式在大昭寺釋迦牟尼佛像前舉行,那曲市嘉黎縣的堅贊諾布中簽,繼任為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的建筑風格融合了藏式、印度式、尼泊爾式和漢式的特點,展現了西藏獨特的建筑美學。圖為大中庭北面的佛殿建筑也很華美,前閣裝飾得金碧輝煌。</p> <p class="ql-block">??精致的細節圖為轉經輪佛殿的一個金色吊臺。</p> <p class="ql-block">??“囊廓”轉經道內、外側的壁畫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為明代繪制,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p> <p class="ql-block"><b> 大昭寺與西面的藥王山相距約一公里;與北面的布達拉宮相距約一公里;與小昭寺相距不遠。大昭寺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形成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轉經路線。三環轉經路線中內環稱為“囊廓”;外環沿大昭寺外墻一圈稱為“八廓”;大環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稱為“林廓”。</b></p> <p class="ql-block">??藥王山全景。松贊干布時期曾在此建王后宮殿。</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中心大殿正殿有大木柱二十根,?柱上斗拱、?架梁浮雕精美;四周回廊和殿堂滿布藏式壁畫,?繪有歷史人物、?神話故事近千米。內庭四周分為眾多小堂,陳列的文物十分珍貴,足以讓參觀者為之贊嘆不已。因不允許拍照,特附平面圖。</p> <p class="ql-block">??辯經場景。辯經是僧人們的日常功課,就是圍繞佛教有關的問題進行辯論,通常在下午進行。辯經時,兩三個人一組,坐著的人提出觀點看法;站著的人進行辯駁。</p> <p class="ql-block">??辯經過程中,站立辯駁者經常會用肢體語言,如拍手,這個動作表達幾層意思,一是?象征眾緣合和:?二是表達世事無常:?三是激發智慧和慈悲:?四是增強氣勢和表達尊重;五是促進交流和理解,保持思維節奏同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精典藏式園林羅布林卡·</b></p> <p class="ql-block">??羅布林卡前的園林綠化充滿濃郁的藏式風情。2024年5月28日我們來到這里,彌補了五年前的遺憾。</p> <p class="ql-block">??羅布林卡大門為藏式垂花門樓+樓頂金色裝飾,體現了拉薩地區藏式門樓的突出特點,成為參觀羅布林卡的絕佳起點。</p> <p class="ql-block">??羅布林卡:自七代達賴喇嘛起的夏宮,全園分為三個區:東部宮前區,包括入口和威鎮三界閣之前的前園;中部宮殿區;西部金色林卡。</p> <p class="ql-block">??羅布林卡是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歷史建筑群的組成部分;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模最大、風景最佳、古跡最多的園林。</p> <p class="ql-block">??宮前區的綠地。羅布林卡達賴喇嘛傳統的夏宮,綠化面積占比較大,收集的植物種類與其海拔高度相比十分豐富,有蒼松翠柏等樹木49種;名花異草62種;飛禽走獸15種。</p><p class="ql-block"> 修葺工整的花池草坪,玲瓏別致的涼亭水榭,戲臺和木制的桌凳,呈現出這座藏式園林的精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羅布林卡形成現今的規模,主要經歷過四個發展階段,即七世達賴喇嘛初建期和八世、十三世、十四世達賴喇嘛擴建期。</b></p> 七世達賴與格桑頗章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格桑頗章(賢劫宮)</b>:建筑群位于第二重圍墻內南院的東南部,是羅布林卡最早的宮殿之一,由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于1755年興建,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p> <p class="ql-block"> 格桑頗章初建時為二層建筑,八世達賴將其護建為三層,并增加了恰白康(達賴閱經室)。</p><p class="ql-block"> 格桑頗章第一層為集合大殿和經堂;第二層為乃堆拉康(羅漢殿)、貢康(護法殿)、閱經室;第三層為達賴接見僧俗官員的地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層主殿設有七世達賴喇嘛的寶座,懸掛著近百幅珍貴的度母唐卡像和護法神像。</span></p><p class="ql-block"> 二層羅漢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兩側有十六羅漢像,壁畫記載松贊干布等吐蕃藏王的傳記故事;擴法殿供奉一尊六臂護法神像。</p> <p class="ql-block"> 經清雍政帝批準,七世達賴每年在格桑頗章消夏理政,后被歷代達賴沿用,作為夏天辦公和接見西藏僧俗官員之用,羅布林卡即成為達賴喇嘛的夏宮,七世達賴以后的歷代達賴均在每年的藏歷三月十八日從布達拉宮移居羅布林卡,至藏歷九、十月之交返回布達拉宮。親政之前的達賴則常年在此習經學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格桑頗章主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格桑頗章集合大殿</p> 八世達賴喇嘛擴建期 <p class="ql-block"><b> 八世達賴時朝除將格桑頗章由二層擴建為三層外,還新建康松司倫(威鎮三界閣)、曲然(講經院);將舊有的水塘開挖成湖,興建措吉頗章(湖心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康松司輪</b></p><p class="ql-block">??格桑頗章、康松司倫、達旦明久頗章的圍城連為一體,形成一道非常明亮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康松司倫(威鎮三界閣):</b>是羅布林卡正面(東面)最醒目耀眼的建筑,它實際上是一座觀戲樓,專供達賴喇嘛看戲用。</p><p class="ql-block"> 藏區有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雪頓節,雪頓節期間達賴喇嘛會邀請戲班演出藏戲。未建羅布林卡前哲蚌寺為主演場地,自七世達賴起羅布林卡成為雪頓節演出活動的中心,并形成哲蚌寺、布達拉宮、羅布林卡三位一體的拉薩雪頓節格局,一直持續到現在。</p><p class="ql-block"> 我們2019年在拉薩正碰上雪頓節,各公園都滿是歡渡節日的人群,想到羅布林卡時又下雨又找不到停車位,只得作罷,本輯的編排也一放五年。</p> <p class="ql-block">??康松司倫與羅布林卡的前園區綠地。在藏語里“林卡”是風景優美之地的意思,相當于內地的園林、度假村。雪頓節期間羅布林卡會對平民百姓開放五天,表示神、王、百姓同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措吉頗章:</b>大門高大氣派,正對著的西龍王宮全然入畫。</p> <p class="ql-block">??以西龍王殿和湖心殿為主體的措吉頗章水景建筑群是羅布林卡中最美的景區,也是漢藏園林建筑手法融會貫通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西龍王殿位于綠樹環繞的湖面中心位置,</span>在建筑造形上,吸收了漢民族坡面屋頂的歇山、攢尖形式,又飾以金色的藏式神像和經筒,優美造型倒映在水光瀲滟的湖面,令人憶起江南。</p> <p class="ql-block">??湖心殿掩映在綠色中,與西龍王殿之間有石橋相連。</p> <p class="ql-block">??湖心殿為一座方形三間周回廊亭殿,重檐四角攢尖頂,殿頂采用瑩頂形式,銅瓦、金脊飾,檐下施斗棋,屋頂飛檐翹角,漢藏建筑藝術結合得非常融洽。</p> <p class="ql-block">??從這處門樓進去,沿著曲橋可以走到湖心殿和西龍王殿,以及湖對岸的準增頗章。</p> <p class="ql-block">??在這個角度可見措吉頗章水面兩座水上宮殿和一座臺榭,與江南園林水景中常見的一池三島頗為相似。</p> <p class="ql-block">??措吉頗章一湖三島的第三島沒有建筑,準增頗章就在其后的湖畔。</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準增頗章:</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為雙層藏式平頂建筑,主要用途是歷代達賴喇嘛的藏書閣。</span></p> <p class="ql-block">??東龍王殿:位于湖畔以東,體量較小,裝飾簡樸,看上去已有些失修。</p> 十三世達賴喇嘛擴建期 <p class="ql-block"><b> 1922年至1926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對羅布林卡再興土木,在康松司倫旁修建夏典拉康和噶廈政府部門辦公用房;在西側建金色頗章宮、格桑德吉宮、其美曲吉宮和金色林卡,并種植大量花草樹木,使羅布林卡更趨完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夏典拉康:</b>建于二十世紀初十三世達賴喇嘛時期,位于康松司倫以西。是座二層佛殿,下層主殿堂主供無量壽佛銀質像,北景為泥塑的雪山修行洞;上層佛櫥內供有觀音菩薩、白度母、第十三世達賴銅像。該佛殿主要是誦經和進行祈福禳災的法事場所。</p> <p class="ql-block">??夏典拉康內的佛殿是誦經和進行祈福禳災的法事場所,一層主供無量壽佛銀質像,北景為泥塑的雪山修行洞;上層佛櫥內供有觀音菩薩、白度母、第十三世達賴喇嘛銅像。</p> <p class="ql-block">??夏典拉康外墻與西側的噶廈地方政府辦公用房相連,形成長達百米的建筑規模。 </p><p class="ql-block"> 夏典拉康和噶廈用房的門窗周圍都有梯形的黑色邊框裝飾~“巴卡”,?這種裝飾不分建筑場合和等級被普遍應用,?是藏式建筑裝飾風格的主要表現元素之一。</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西區金色林卡游覽過,但記不清什么原因錯過了金色頗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色頗章主要建筑(網圖)</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金色林卡</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位于羅布林卡西區,以自然叢林野趣為特色。</p> <p class="ql-block">??假山甬道與水景。</p> <p class="ql-block">??藏式風情長廊</p> <p class="ql-block">??藏式風格的小橋流水與亭臺。</p> <p class="ql-block">??古木森森,花草萋萋,確是拉薩夏季很好的避暑之地。</p> 十四世達賴喇嘛擴建期 <p class="ql-block">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4年中央政府批準并出資興建達旦明久頗章。</p> <p class="ql-block">??達旦明久頗章的宮門,從此門進去還可通往措吉頗章。</p> <p class="ql-block">??達旦明久頗章與措吉頗章之間以林蔭道相隔,西藏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竹子在這里生長茂密,形成高大的綠蘺,措吉頗章一側有宮墻。</p> <p class="ql-block">??達旦明久簡介。</p> <p class="ql-block">??達旦明久頗章也稱永恒不變宮,宮殿建筑共二層,內有修行室、經堂、會客室、臥室、盥洗室等三十多間房屋,俗稱新宮。</p> <p class="ql-block">??二樓小天井。身后是小經堂,右是十四世達賴喇嘛的臥室、會客室、經堂,一切陳設還是原來的樣子,傢具、陳設、用品、衛生間設施在當時已是比較高級的。</p> <p class="ql-block">??宮殿建筑側面觀。達旦明久宮建筑兼有寺廟的特點與宮殿的藝術風格,有自己的時代特色。</p> <p class="ql-block">??宮殿建筑背面觀。</p> <p class="ql-block">??達旦明久頗章中樹木茂盛,花卉繁多。宮殿左右兩棵高大的樹木直沖向上,寓示著羅布林卡將不斷獲得新生機。</p> <p class="ql-block"><b> 本輯的編輯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西藏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又與藏傳佛教密不可分,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使我們在參觀布達拉宮歷史文建筑群時難免有遺漏和未解之處,請在瀏覽時給予包涵。</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许昌县|
永嘉县|
黄浦区|
禄劝|
龙州县|
修武县|
江都市|
天峻县|
新乐市|
忻州市|
监利县|
克拉玛依市|
安陆市|
和硕县|
松溪县|
卓尼县|
龙口市|
双柏县|
耒阳市|
达日县|
依兰县|
广东省|
扎囊县|
山西省|
昭通市|
门头沟区|
新密市|
卓尼县|
台中县|
石台县|
醴陵市|
建水县|
客服|
汪清县|
崇明县|
亚东县|
东城区|
莎车县|
镇宁|
塘沽区|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