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很幸運(yùn)搶到了每天60萬人次搶票,只有1.2萬人能夠預(yù)約成功的陜博,西安一趟不留遺憾……</p><p class="ql-block">?華夏文明的瑰寶,陜西歷史博物館等你來探秘!</p> <p class="ql-block">我2024年7月有幸游覽了陜西省歷史博物館.感慨萬千!徘徊于歷史的長廊中,感受著幾千年來先祖先輩們創(chuàng)造的中華文明。我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豪感,尤其是看到一串接一串的外國人。</p> <p class="ql-block">1.鑲金獸首瑪瑙杯</p> <p class="ql-block">1970年10月在陜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唐獸首瑪瑙杯高6.5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9厘米,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劃細(xì)微精確。唐獸首瑪瑙杯是至今所見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chǎn)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p> <p class="ql-block">2.旟(yu)鼎</p> <p class="ql-block">1972年陜西眉縣楊家村出土。通高77,口徑56.5厘米。</p><p class="ql-block">旟鼎承襲商代圓鼎風(fēng)格,造型厚重莊嚴(yán),紋飾十分精美,所刻銘文是研究周初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具有珍貴的歷史及藝術(shù)價值,加之鑄刻時代明確,被公認(rèn)為周康王時的標(biāo)準(zhǔn)器,是一尊著名的西周時期的國寶。</p> <p class="ql-block">3.五祀衛(wèi)鼎</p> <p class="ql-block">1975年岐山縣董家村出土,通高36.3,口徑34.3厘米。</p><p class="ql-block">五祀衛(wèi)鼎是研究西周中期社會經(jīng)濟(jì)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資料,對史學(xué)界和法學(xué)家都具有極高的科學(xué)價值。</p> <p class="ql-block">4.多友鼎</p> <p class="ql-block">1980年陜西長安縣下泉村出土。通高51.5厘米,口徑50厘米。</p><p class="ql-block">多友鼎的腹內(nèi)壁鑄銘文二十二行,記載了西周反擊獫狁侵犯的一場戰(zhàn)爭,是重要的上古文獻(xiàn),對于研究匈奴史及當(dāng)時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和民族關(guān)系,有著重要的科學(xué)價值。</p> <p class="ql-block">5.皇后之璽</p> <p class="ql-block">1968年陜西咸陽市韓家灣鄉(xiāng)狼家溝出土。高2,邊長2.8厘米,重33克。采用珍貴的和闐玉制成。螭虎鈕,四側(cè)刻云紋,印面陰刻篆體"皇后之璽"四字。其發(fā)現(xiàn)地點(diǎn)距漢高祖與呂后合葬墓長陵僅1000多米,故可能是呂后用印。它是已發(fā)現(xiàn)的最重要的古代璽印之一。此印形制與印文與漢制相合,為漢皇后呂雉之物,是漢代皇后璽的唯一實(shí)物資料,彌足珍貴。</p> <p class="ql-block">6.鎏金銀竹節(jié)熏爐</p> <p class="ql-block">1981年陜西興平縣豆馬村出土。通高58,口徑9,底徑13.3厘米焚香用具。</p><p class="ql-block">熏爐原為未央宮之物,后來被賞賜給漢武帝姊陽信長公主家。中國古代香爐,以漢晉間流行的博山爐最為精美,而此爐又為所見博山爐中最精美者,是古代罕見的藝術(shù)品。</p> <p class="ql-block">7.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p> <p class="ql-block">1970年出土于陜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p><p class="ql-block">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高14.8厘米,口徑2.3厘米。造型采用北方游牧民族皮囊形狀,銀壺兩側(cè)采用凸紋工藝各塑造一匹躍然起舞的駿馬。銀壺舞馬形象與史料記載相互印證,是難得的文物珍品。是唐代中原漢族與北方契丹族文化交流的物證。</p> <p class="ql-block">8.鴛鴦蓮瓣紋金碗</p> <p class="ql-block">唐鴛鴦蓮瓣紋金碗共出土兩件。一件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6.8厘米,重392克;一件高5.6厘米,口徑13.5厘米,足徑6.8厘米,重391克。兩碗器壁捶作出上下兩層向外凸鼓的蓮花瓣紋,每層十片,上下輪廓相合,每一個蓮瓣單元里都鏨刻有裝飾圖案,上層主題是動物紋,下層是單一的忍冬花裝飾圖案。兩碗內(nèi)壁分別墨書"九兩半"、"九兩三"。</p><p class="ql-block">唐鴛鴦蓮瓣紋金碗可能是皇室用酒器,就已出土的唐代金碗而言,這兩件唐鴛鴦蓮瓣紋金碗是僅見的最富麗堂皇的金碗。</p> <p class="ql-block">9.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p> <p class="ql-block">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p><p class="ql-block">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是迄今已知唐代銀罐中最大氣和精美的一件。不僅可以領(lǐng)略唐代金銀器的工藝水平,也是唐代審美時尚、生活態(tài)度和精神面貌的一種折射。</p> <p class="ql-block">10.三彩載樂駝</p> <p class="ql-block">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通高58厘米。</p><p class="ql-block">典型的盛唐時期的作品,制作工藝精湛,形態(tài)逼真?zhèn)魃瘢胺Q唐三彩中的極品。有助于我們研究盛唐時期的音樂、歌舞,尤其是在西域舞樂對內(nèi)地的影響方面,加深了實(shí)感性的了解。唐三彩駱駝載樂俑為研究唐代雕塑藝術(shù)、音樂舞蹈、人物如實(shí)提供了寶貴資料,它既是唐代文化藝術(shù)、制作工藝發(fā)達(dá)昌盛的重要物證,也見證了絲綢之路上的交流與融合。</p> <p class="ql-block">11.青釉提梁倒注瓷壺</p> <p class="ql-block">1968年陜西彬縣出土,高18.3,腹徑14.3CM。</p><p class="ql-block">這件提梁倒灌壺是著名的耀州窯(窯址在今陜西省銅川市王益區(qū)黃堡鎮(zhèn))產(chǎn)品。此壺造型古樸典雅,制作規(guī)整精細(xì),紋紋繁褥華麗,尤其是構(gòu)思奇特,設(shè)計巧奪天工,被認(rèn)為是國內(nèi)外存世耀州窯瓷器中最為精美的一件。</p> <p class="ql-block">12.釉油滴碗</p> <p class="ql-block">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p><p class="ql-block">這件黑釉"油滴"瓷碗具有典型的北方窯口的工藝特征,特別是環(huán)布碗底的油滴斑點(diǎn),晶瑩透亮,增添迷人的色彩,堪稱瓷中珍品。是迄今所見同類器物中體量最大的一件。</p> <p class="ql-block">歷史的長河,在陜西博物館中凝結(jié)成珍貴的文物。今天我來到這里,感受著歲月的沉淀,真的讓人感觸良多。</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萝北县|
高雄市|
布拖县|
左云县|
建瓯市|
龙陵县|
凤山市|
乐亭县|
德兴市|
武山县|
静安区|
连江县|
都江堰市|
隆回县|
新郑市|
宜阳县|
通州市|
上栗县|
浦江县|
浙江省|
沂源县|
城口县|
松滋市|
易门县|
南岸区|
汉川市|
遵义县|
宁远县|
四川省|
衡山县|
荆门市|
多伦县|
翁源县|
宝山区|
台湾省|
昭平县|
池州市|
离岛区|
大姚县|
梅河口市|
沂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