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花園口決堤</b></p><p class="ql-block"><b> 沈江</b></p><p class="ql-block"><b> 今天,到了黃河的花園口,一座矚目的“黃河花園口掘堤堵口紀事碑”佇立黃河堤岸上,碑文如實地記載著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國民政府為阻滯日本侵略的進程,在花園口決堤,不但沒能阻止日軍進程,反而給中國老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到了1947年,為了回避掘堤造成的災害,國民政府又將其掘了堤堤口給堵上。一扒一堵,一東一西兩座六面碑亭都記錄的是同一件事,誰是誰非,孰輕孰重,歷史必然會做出一個正確的判斷。</b></p><p class="ql-block"><b> 1938年5月,徐州失守,日軍沿隴海鐵路西進,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根據豫東戰場上的形勢和自身軍事力量對比,決定將豫東二十萬軍隊調往豫西山地來抵御日軍。隨著軍事重鎮蘭封的失守,蔣介石感到事情嚴重,回到武漢,與眾多國民黨高層軍政人員商量,準備實施以掘開黃河堤水,“以水代兵”來阻滯日軍的冒犯,將其阻擋于黃河北岸一線。</b></p><p class="ql-block"><b> 為了實施“以水代兵”的策略,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接到決堤命令,委派國民政府53軍新八師師長蔣在珍具體實施其計劃。那一天,也就是6月6日,蔣師長帶著熊先煜來到黃河大堤選擇掘堤地點。當初,選擇的地點:并不在花園口,而是中牟正北趙口,因趙口大堤異常堅固,掘了好半天,還是沒能掘出水來,于是有人建議,報請蔣介石批準,選擇了花園口。國民政府的軍隊因阻止不了日軍的進犯,竟然憑借黃河天塹,掘堤來阻止日本人進攻。這種自殘自戕的御敵之策,也許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也讓人們看到:這個政府是多么地無能和愚蠢。焦土抗戰,必然會想到它的結果,雖是遲緩了日軍的進程,?但并未改變戰場上的形勢,殃及到老百姓身上,更是前所未有,后所不見地給老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b></p><p class="ql-block"><b> 桀驁不馴的湯湯黃水一旦大堤被掘開,奔騰而下,所經之處,無不蕩然無存。城市鄉村民生調敝、生靈涂炭,幾十萬人葬身洪水,幾百萬人無家可歸,造成了廣漠無比的黃泛區。而突入豫東地區的日軍對奔涌而至黃河水雖是有的影響,但影響不大,稍微改道,又繼續南進,逼進武漢。不決堤,鄭州再無他法可守,很快會落入敵手;決了堤,黃河泛濫,一片澤國地吞沒了千百萬人生命和財產。</b></p><p class="ql-block"><b> 這就是焦土抗戰所帶來的結果,蔣介石也深知此點,所以在他案頭上,有兩份《建議書》,其中有一份就是德國軍事顧問法肯豪森提出的:“最后的防線為黃河,宜作有計劃之人工泛濫,以增厚其防御力”的段落上,重重地劃了道紅線,并在頁眉上寫下“最后抵抗線”五個大字。殊不知,掘開黃河大堤,以水阻敵,會帶來如此嚴重的后果。國民政府為了轉嫁危機,消除國內矛盾,又在1947年3月,將掘開的河堤口又給堵上,讓橫沖直撞了八年多的黃河水重新回歸于故道,但災難造成的傷痛卻無法撫平,帶來的苦難,卻一直存在。“百里不見炊煙起,唯有黃沙撲空城。無徑荒草孤兔跑,澤國蘆葦蛤蟆鳴。”</b></p><p class="ql-block"><b> 黃河不語,徑自奔流。花園口,這凝聚著苦難的地點,字字戳心、句句遺憾,它是中華民族肌體上一道傷口,是抗戰史上永遠也抹不去的一道符號,將長久地向世人昭示著那段苦難的歷史,提醒世人珍惜和平,?避免歷史悲劇再一次重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青玉案《花園口決堤》</b></p><p class="ql-block"><b> 日蹄踐踏黃河犯。花園口,兵丁閃;堤壩掘開洪水泛。脫韁之馬,奔流之舨,一瀉劫千難。 尸橫遍野荒蕪瞰,背井離鄉遁逃散。以水代兵焦土戰,倭兵遲緩,災民哀怨,局勢依然暗。</b></p> <p class="ql-block"><b> 重慶大轟炸</b></p><p class="ql-block"><b> 沈江</b></p><p class="ql-block"><b> 1941年6月5日下午6時許,山城重慶還籠罩著一層被日機轟炸后的煙霧,警報聲剛剛解除,人們紛紛從防空洞內涌出,向家里走去,都以為今天可以平安地度過一夜,危險已經消除。誰知:防空警報又一次響起,二十四架日機在傍晚夜色的掩護下,分三批又侵入重慶,對市區又一次實施了無差別的狂轟濫炸,持續時間長達五小時之多,釀成了有始以來,為躲避日機發生的最大慘案,堪稱抗戰時期三大悲劇之一。</b></p><p class="ql-block"><b> 具體過程是這樣的:由于當時中興路較場口的警報信號臺上紅燈籠壞了,有人就用煤氣燈套上紅布代替空襲信號,這一信號燈地出現,廣大市民誤解為敵機可能要投瓦斯毒氣彈,這樣,無論是什么人都要躲避,位于十八梯的大隧道一個洞口,幾千人容量的防空洞里涌入了上萬人的市民。人滿為患得像沙丁魚罐頭一樣,人涌人、人擠人,一點空隙都沒有;而洞里的通風和發電設備雖已裝備完工,但是尚未辦理驗收手續,故設備并沒有使用。人多洞小,人與人都擠在一起,氣少悶熱,呼吸困難,讓人喘不過氣,一下子,洞里的氣氛緊張起來,如同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噴發開來。</b></p><p class="ql-block"><b> 壁上油燈暗弱下來,漸漸熄滅,嬰兒和孩童忍不住地啼哭,大聲喊了起來;有人頭昏眼花,鼻子和嘴貼著墻壁呼吸,嗓子干得快要冒煙;有人渾身發熱,氣短暈倒了,面對著死亡,人們再也按捺不住,拼命地紛紛向洞口擠。人多,空間小,人們使足了勁往外蹭,有人倒下了,后面的人接著踩著倒下的再往前走,一寸一寸朝外挪,后面的人壓著前面的人有人被踩傷了,也有人被踩死了,還有人窒息被悶死的。由于洞口的門是從外面關閉的,守在門外人員只知道防止日機空襲,并不知道里面發生的情況,遲遲地洞門沒有打開,后面的人往前面擠,前面的人想出去,又出不去地相互擠壓,互相踐踏,造成了悲劇的發生。</b></p><p class="ql-block"><b> 外面的防空隊員聽見里面的嘈雜聲,已經遲了,才將洞門打開。霎時間,洞內的人群如同破堤的河水一樣涌出,起起伏伏,延綿不絕。一部分人得以生還;一部分人卻沒有走了出來,永遠躺在那里了。其狀之慘,彌漫著悲慘的氣息,哭泣聲與呼喊聲交織成一幅慘不忍睹的畫面無法形容。</b></p><p class="ql-block"><b> 八十多年過去了,如今這座城市仍然屹立在揚子江上。雖然那時城市的每一條街道被炸得滿目瘡痍,殘垣斷壁,死傷無數,許多家庭失去了親人,但整個重慶沒有垮,仍然是抗日的大后方。日本侵略者愈是想炸垮中國人民的抗戰意志,迫使國民政府屈服投降,卻是炸不垮、炸不爛,“愈炸愈強”抗戰意志永遠不垮。“炸不垮的城,不服輸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七律《重慶大轟炸》</b></p><p class="ql-block"><b>山城霧散日頭開,倭寇飛機呼嘯來。</b></p><p class="ql-block"><b>警報嘶嗚長短破,市民躲避遁逃還。</b></p><p class="ql-block"><b>人多洞小蜂擁至,氣少燈黑藉枕抬。</b></p><p class="ql-block"><b>愈炸愈強墻上字,冤魂無數舉國哀。</b></p> <p class="ql-block"><b> 文夕大火</b></p><p class="ql-block"><b> 沈江</b></p><p class="ql-block"><b> 今天,人們來到長沙天心公園,逛了 一圈,最博人眼球的是一口巨鐘赫然掛在天心閣綠草坪上,圍著這口鐘,許多人從不同的角度對著它拍照。鐘上的“警世鐘”三個大字特別顯眼,它警示什么?又告誡人們什么?發生在1938年那場文夕大火,要追溯起來,其源頭就在于此,而釀成的大火,頃刻間將長沙人民世世代代創造積累的財富化為灰燼,一座城市成了一片廢墟。</b></p><p class="ql-block"><b> 這真是一場曠世大火,焦土抗戰,火燒長沙,千年古城,付之一炬。燒了五天五夜,百分之九十多的房屋被毀,城中三萬多的百姓被燒死,許多古跡、文物、書籍連同民眾祭祀的廟址都毀于殆盡,可憐的長沙城,再也不是原來的樣子,大火將它已全部吞沒。</b></p><p class="ql-block"><b>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歷史永遠也不會忘記。就是一封電報,譯電員將其日軍抵達新墻河譯成為新河,一字之差,釀成了驚天大火。新河距離長沙十二華里,新墻河距離長沙二百多華里,距離那么遠,怎么就驚慌失措地放起火來,為的是:不能讓現有的物資和資源資助給日軍,吸取江西九江失陷前,日軍獲得了大量物資的教訓。</b></p><p class="ql-block"><b> 敵人未來,就將長沙城燒了起來,為了什么呢?輿論嘩然 ,引發了廣大民眾和普通老百姓強烈不滿,憤恨這個政府、憤怒這樣的政策。焦土抗戰,讓好好的一個家園給毀了,這個家園經營了二千四百多年,毀于這個家,卻是一瞬間。痛心、痛恨、痛斥,這件事情到底是誰做的?大家的矛頭都指向了湖南省主席張治中,要將他繩之以法,給予法辦,連蔣介石也看不下去了,11月16日也趕赴長沙,登上已經燒毀的天心閣,望著焦土一片的長沙城,也痛心疾首,憤恨不已。正如民間流傳出來的一副楹聯所說那樣:“治世無方,兩大政策一把火”,“中心有愧,三個人頭萬古冤”,橫批:“張惶失措”。三聯首字連成人名,是誰?不說便知;國民政府殺了三個替死鬼,草草地了結此事。一字之差,一座城被燒了起來,一紙密令,捏在當時的湖南省主席的手上,卻并沒有實施,一處火災,又一處火災,眼看著就變成一片火海,一張日機航空照片,極盡奚落挖苦,諷刺至極。</b></p><p class="ql-block"><b> 這就是這樣的政府所做的一件事,一座城被毀了,三萬多普通老百姓被燒死了,長沙城是唯一一座并不是毀于戰火,而是開戰前人為將其燒毀的城市。如此怯懦畏敵,聽信流言,自亂陣腳的這個當事人,做了一件“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其教訓是慘痛的、深刻的和令人深思的。所以,今天人們立了一座警世鐘,提醒人們:警鐘長鳴,永遠銘記,不能遺忘。</b></p> <p class="ql-block"><b> 鷓鴣天《文夕大火》</b></p><p class="ql-block"><b> 日占墻河未向前,謠言迭起火光先。雙方交戰相間遠,百姓奔逃火海連。 焦土策,自家炎。張皇失措楚城淹。生靈涂炭城池廢,山外云霞紅外天。</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川市|
双峰县|
牡丹江市|
临武县|
县级市|
南安市|
磐安县|
浦东新区|
常山县|
阜南县|
景泰县|
镇雄县|
高唐县|
阿坝县|
泸州市|
桑植县|
曲阜市|
兰州市|
壶关县|
西充县|
屏南县|
石门县|
三明市|
金湖县|
辛集市|
六枝特区|
昌宁县|
弥勒县|
应用必备|
三原县|
汉中市|
乌兰县|
甘肃省|
苏尼特右旗|
阿勒泰市|
无棣县|
永丰县|
娱乐|
荥阳市|
云安县|
大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