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道教中元節,佛教也稱為盂蘭盆節。客家地區流行一句諺語:“七月半的鴨子命不長”,七月半這天客家人家家戶戶都要“遲”鴨吃,這是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民間又稱為三大“鬼節”,中元節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方人過中元節比北方人隆重的多,供桌上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嗚鼎食之意。供品中鴨子是少不了的,人們認為己故的先人會在陰間被一道“奈河”隔住,沒有船過不了河,于是,人們會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游泳載他們回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祭祀儀式結束后,做為供品的鴨子被“散福”了,據說吃了供鴨會有好福氣,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一到七月半就吃鴨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元節吃鴨子的習俗歷史悠久,與祭祀祖先、敬祖盡孝的文化內核緊緊相關。鴨子不僅用于祭祀,還象征著孝心。也有傳說祭祀祖宗時,所用的紙錢、衣物是要靠鴨子馱過奈何橋的。所以在中元節當天的祭祀品以鴨子為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元節供桌上不能供雞,因為雞的爪子往后刨,送去的冥幣會被雞爪子給刨出來,后人的心意就到不了先祖的手里。而鴨與“壓”諧音,吃鴨子能夠“壓”住游蕩的鬼魂,避免被惡鬼纏身。所以老話說:“七月半吃只鴨,萬事不用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實際上,到農歷七月半,人們勤勞兩季后,新鮮作物都將出市了,中華民族是一個孝順的民族,有好東西自然先讓祖宗品嘗,所以就請先輩的靈魂回來品嘗鮮品,自己也剛好打打牙祭,這樣七月半吃鴨子也就順理成俗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南方己經生活32年了,以前在蘇浙滬,知道大暑時節,人們喜歡喝老鴨湯,鴨子是涼性的,有助于清除體內的濕氣,對肺部有益。但是到了江西,發現人們喜歡吃百天左右的嫩鴨,喜歡生炒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西人愛吃鴨子,那是因為農村各家各戶都養了鴨子,早稻割完以后,各家各戶都會買一些小鴨子放在稻田里,讓它們吃稻田掉落的稻谷和蟲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前,人們是開春時候開始養鴨,到七月半剛好一百天左右,鴨肉鮮美爽嫩。古代人們生活較為貧苦,只有在節日才會舍得殺鴨子吃,祭祀之后將豐收的喜悅與祖先分享,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中元節吃鴨子的傳統習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圖是我7月14日在南昌農貿市場拍的,靠里的兩只是當年產的草鴨,一只不到兩斤,每斤18元,生炒或紅燒吃;靠外面這只是五年的麻鴨,約五斤重,每斤15元,燉湯喝煮著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鴨肉適用于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發低熱、體質虛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佳。其實吧,現在的人在“七月半”吃鴨子,并沒有那么多講究,無非就是找個由頭解解饞罷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昌賣菜的有時幫顧客炒菜,收1至3元油鹽費。你若買只活鴨,現場殺了后,鴨頭、鴨脖、鴨掌、鴨腸可不要,另有人收,鴨肉可到大鍋燒鴨處請大師傅代燒,他們只收加工費,立等可取,燒好后打包回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圖就是街頭的燒鴨館,很受單身貴族的青睞,幾個人雙休日小聚,買一只鴨可以燒幾個菜,配菜另掏錢,大火伴大鐵鍋,炒出來的菜有鍋氣,十分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江西有道菜叫“蓮花血鴨”,是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的一道特色名菜,列入“十大贛菜”之一。這道菜最正宗的做法是選半年左右的仔鴨,殺鴨子時,碗里放一點水,放一勺鹽,裝鴨血時,一直用筷子在碗里面順時針攪動3分鐘,然后逆時針攪3分鐘,鴨血就不會凍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炒到最后,調小火,把摻了米酒的鴨血放入鍋中快速翻炒,讓鴨血和鍋里面的材料充分混合一起,這個時候血鴨就成功出爐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圖就是蓮花血鴨。蓮花血鴨作為江西特色菜之一,色澤紫紅油亮,鴨肉脆嫩,味鮮可口。我宴請陜西老家來的朋友,在夏季就愛點這道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記得前年老同學志建四人來贛,他們饒有興趣地看我當場驗活鴨,看放血。直到剁成黃豆大的鴨子端上桌來,他們嘗過說,連骨頭都入味了,越嚼越香,江西這血鴨滋味忒色,讓人吃了就難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南昌一般酒店,一份蓮花血鴨是70元,那年我去萍鄉旅游,見東門橋頭有小販在黃魚車上支個鍋現炒,20元一份,我怕鴨血不新鮮,沒敢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燒鴨子講究“三放三不放”,三不放是不放料酒、不放醋、不放花椒和大料。但我見街頭師傅炒鴨子時放醋,師傅說是米醋,去腥的,真是各家有各家的高招。聽說湖南的永州血鴨、攸縣血鴨做法和蓮花血鴨差不多,味道也很鮮美,一份才46元,什么時間轉到湖南去嘗一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農歷七月,江西有道酸芋梗燜鴨最美味。酸芋梗是芋頭梗做的酸菜,南方常見,北方不多,它和鴨肉是天生一對。粵袿湘贛一帶,農村能見到,在“農家樂”可以品嘗到,拌飯太香了。上圖就是酸芋梗燜鴨肉的照片,在大城市飯館里要吃到很難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種酸菜,比芥菜做的酸菜好吃多了,淡淡的黃顏色,有一股清香味,久煮不爛,酸香不酸牙。端午節前后開始腌竽梗,一般要腌2個月以上,等到農歷七月半前后就可以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酸芋梗燜鴨,雖說是家常菜,但做時也需要有技巧。鴨肉先要汆燙,把多余的油脂煮出來,撈出后要用溫水洗,不能用涼水沖,這樣燒出的鴨肉就香而不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中國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也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沉淀凝聚的過程。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北方人十月一送寒衣,儀式就比南方人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方寒冷,人們耽心在冥間的祖先缺衣少穿,因此,十月初一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講究一點還送全套紙鋪蓋。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南方在“燒衣節”冥衣的品種、式樣比北方少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方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農歷七月十四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一天,相傳古代婦女為了壯陽,都會在這一天叫一個男子來陪自己過夜(叫鴨),可是慢慢發現叫男人太花錢,不少婦女就用吃鴨肉來替代叫鴨的習俗,演變至今南方有些地方還把男的性工作者叫做“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中元節是公歷8月18日,眼下新鴨開始上市,但還沒到高潮期,紅火時農貿市場買豬肉的攤位都會賣鴨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兩年,鴨子也與時俱進了。現在長江中下游以南各省出了一種騾鴨,又稱半番鴨。毛色以黑麻色為主,頭、頸、背、胸、尾等處羽毛有藍色光澤,體型遠比麻鴨大,甚至超過番鴨。題圖那張圖片就是江西贛州的一群騾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騾鴨是日本廣島大學家畜繁殖學家渡邊守之與臺灣同行,利用北京填鴨和原產南美的麝香鴨為親本培育而成。是當今世界上優秀的肉用鴨之一,肉質細嫩,味道鮮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月半,吃鴨子。如果你這個時節到江西來,就去品嘗一下老祖宗也沒吃過的騾鴨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阳市|
彩票|
桐梓县|
张家港市|
揭阳市|
黎川县|
洪洞县|
儋州市|
新竹县|
固阳县|
益阳市|
武功县|
西乌|
灯塔市|
同德县|
彰化县|
中西区|
克什克腾旗|
夏河县|
阜新|
毕节市|
孟津县|
延津县|
德保县|
潮州市|
崇仁县|
星座|
屏东县|
洛川县|
天柱县|
万州区|
宜春市|
讷河市|
永吉县|
宜良县|
东乡县|
车致|
西和县|
宕昌县|
海阳市|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