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國槐花盛開的季節,循著灑滿黃花的街巷,走進古鎮長辛店的槐蔭大道,尋覓古槐與古鎮的故事,觸摸蒼老的古樹,仰望古樹直指天空的蒼穹,聆聽鳥兒的鳴唱,用鏡頭記錄下古鎮變遷下的時代影像。</p><p class="ql-block">在古鎮有三條槐蔭大道,一是,五里長街,二是,緊鄰長辛店火車站的教堂胡同,三是,天橋向西的陳莊大街。這三條林蔭大道的形成,與平漢鐵路的建設與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p><p class="ql-block">早期的長辛店是平漢鐵路的頭等大站,又是平漢鐵路局重要機關所在地,有長辛店機車廠為代表的多家鐵路單位。被稱為華北地區特別工業區。</p><p class="ql-block"> 早在鐵路建設之初,平漢鐵路特設林務處,專事鐵路沿線和就近村鎮植樹造林,固基防沙,并解決鐵路枕木長期依靠從國外進口的問題。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革命先驅孫中山,確定每年的3月12日為植樹節,平漢鐵路就此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1932年在長辛店設置苗圃,培育適應北方生長的種苗,對年度植樹情況進行嚴格檢查和考核。幾百年來,在古鎮人的培育和呵護下,一棵棵樹苗已成枝繁葉茂的蒼天大樹,一排排國槐,根連根,枝搭枝,鑄就了古鎮特有的林蔭大道。春天,它們抗風防沙,夏天,它們遮陽擋雨,秋天,五里長街便是金色大道,冬天,白雪皚皚它是童話的世界。</p><p class="ql-block">當下,古鎮的人搬走了,老房子正在一座座被拆除,唯有這些老樹,還在守護著這片土地,曾經,它們是古鎮歷史的見證者,今天,它們的古鎮文化的守護者。它們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必將肩負起再續古鎮輝煌歷史的新使命。如果說,古鎮是一條船,那么,古樹就是隨風飄蕩的船帆。</p><p class="ql-block">值得期待的是,在古鎮開發的規劃中有一條“南槐樹街”,這是一條生態街,也是一條文化街,它寄托古鎮人的情懷,承載了說不完道不盡的古鎮故事。它是一道風景,也是一本書。</p> <p class="ql-block">從北關到南關,五里長街,千株國槐,古鎮槐蔭大道,如天蓬似瓊頂。</p> <p class="ql-block">從車站口到曹家口古鎮的中心路段,已經全面封閉,古驛道考古挖掘工作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p> <p class="ql-block">雨中花,花似雨,喧囂中的寧靜,淡香清幽的街巷。</p> <p class="ql-block">曹家口往南,道路暢通,只是人少多了,偶爾有路人匆匆而過。</p> <p class="ql-block">店鋪都遷走了,只有蔬菜水果店在街上堅守。</p> <p class="ql-block">一條連接火車站與平漢鐵路并行的槐蔭路,,一座與平漢鐵路同期建成的天主教堂,工業文明與西方宗教形成的古鎮多元文化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作為京西最大的教堂,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依靠歐洲先進的氣象儀器,進行氣象觀測,為京城提供和積累了大量的水文氣象資料。</p> <p class="ql-block">與教堂對映的東面,斑駁的墻上至今保留著一條毛主席語錄: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彰顯了在多元文化面前,中華民族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所確立的堅定信念。</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條有故事的街巷,1971年,荷蘭著名導演伊文思與夫人羅爾丹,應中國政府之邀,來華拍攝大型紀錄片《愚公移山》,其中長達110分鐘的第十二集《一個女人 一個家庭》就是在教堂胡同92號拍攝的,在這部史詩級的紀錄片中,有七十年代長辛店的全景,有寬敞的四合院溫馨和諧的畫面,為古鎮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p> <p class="ql-block">陳莊大街,因鐵路而興的百年街道。鮮為人知的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中山街”,因上世紀三十年代,街中央有一座中山堂,只有路旁的槐樹可以見證這段歷史。</p> <p class="ql-block">長辛店工人浴池,牌樓里面的碑記,記錄了它的歷史,老槐樹守護的是一座員工自謀解放故事的歷史豐碑。</p> <p class="ql-block">曾經的頭等車站,早已沒有客運任務了,貨運列車也只是短暫停靠,古鎮曾因鐵路的發展而繁榮,也因車站的寂寞而沒有了往日的車水馬龍人聲鼎沸。一條條伸向遠方的鐵軌如同五線譜,它譜寫的高亢激昂京漢交響曲,仍在人們的心中回響。</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三十年代初,面對北方氣候寒冷,干旱少雨的自然條件,采取多項措施,加大北方地區的植樹育林力度,有力的推動了長辛店的植樹造林。</p> <p class="ql-block">在平漢的鐵路系統里,各區段都有林務工人,他們享受鐵路工人的同等待遇,除了配發路服外,還有一部分人佩服路警的警服,以履行護林使命。</p> <p class="ql-block">資料顯示,1933年、1934年兩年間,長辛店苗圃為所轄區域配發苗木達52000株。</p> <p class="ql-block">位于火車站東北角,天橋下面,有一棵高大清代古槐,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樹木。它是平漢鐵路使者,也是古鎮國槐的祖先。</p> <p class="ql-block">五里長街在平靜的年代,曾有近170家老字號,異常繁榮。</p> <p class="ql-block">長辛店大街,曾是京西南最大的集市,逢二、四、七、十開市,為農副業、小商品交易提供市場,其中有糧食、布匹、鮮果、農具、牲畜、豬羊肉、日用品等等,以糧食為最大宗交易商品。</p> <p class="ql-block">古槐樹呵護著古老的院落,在古鎮,大部分的院落都有著與平漢鐵路和長辛店鐵路工廠有關的故事,幾代人就職于鐵路是一種普遍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林蔭道旁,店鋪門前,有說不完的故事,聊不完的祖祖輩輩。</p> <p class="ql-block">古槐守護著一塊磨圓了棱角的鋪路石,傾聽著駝鈴聲聲,此起彼伏的吆喝聲,還有那鐵馬奔騰,戰火紛飛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長辛店第一小學,始建于1915年的百年學校,原名:省立長辛店鎮中心小學,比它更早一些年的是始建于1912年的由鐵路教育委員會直屬的長辛店扶輪小學。實業的興旺和經濟的繁榮,以教育事業的發展為顯著標志。</p> <p class="ql-block">刻字社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日漸冷清,但在圖章年代,這里的手藝人絕對令人尊重。早年從業鐵路的人,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印章,那是身份的憑證。</p> <p class="ql-block">長辛店照相館,不知為古鎮人留下多少難忘的時光記憶,對長辛店鐵路工廠它卻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現存的許多見證工廠發展歷史的老照片,都是在這家照相館拍的,五六十年代,作為老工業基地的長辛店工廠先后派出兩千多人支援全國的鐵路建設,或派往北京市的其它地方開疆辟土建設新廠,多少的家庭離開長辛店,舉家遷往最需要的地方,一張張老照片寄托著他們對家鄉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長辛店工人運動遺址,紅色古鎮,有古槐執著而堅定的守護。</p> <p class="ql-block">新開辟的道路有國槐為你指路。</p> <p class="ql-block">一條新開辟的道路,以兩棵古槐開啟</p> <p class="ql-block">古鎮歷經十年的等待,終于迎來了全面更新工程的啟動,解開了人們久有的心結。</p> <p class="ql-block">南槐樹街,一條寄托古鎮人情懷,守望古鎮歷史的文化之路,情感之路。</p> <p class="ql-block">春華秋實,一年又一年,古鎮必將從此開啟它的新的歷史篇章,歲月流轉,植根于千年古鎮的古槐必將以更加偉岸的身姿守護古鎮,續寫古鎮新的輝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和县|
洛阳市|
察哈|
漳州市|
邵东县|
麻江县|
曲阳县|
阿拉尔市|
丹寨县|
灵璧县|
开平市|
明星|
临桂县|
那坡县|
阿瓦提县|
延庆县|
阿城市|
衢州市|
盐城市|
会昌县|
凤台县|
廊坊市|
大庆市|
密山市|
威信县|
陆丰市|
明水县|
察隅县|
梁平县|
图木舒克市|
青阳县|
兴安盟|
和静县|
锦屏县|
玉屏|
崇州市|
乐平市|
文安县|
永修县|
增城市|
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