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探訪平道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平道頭,山西晉中一古老山村,村東南西是層巒疊嶂延綿大山,北邊是黃土高坡,整個村鑲嵌在坡與山之間,村里形成坡坡相連的地貌。似乎與平道這個詞毫無關系,或許平道頭這名字另有起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平道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月中旬周末,和弟弟妹妹一起來到平道頭,追憶父親艱苦的歲月。沿著水泥路,走進平道頭,村口醒目的”真武廟”直入眼簾,也很引人注目,據說這是一座道教的廟宇。轉身向左俯視,就會發現這里是村中心,也是住戶最多的地方,層次感分明的幾十孔老窯洞坐落在山坡坡,由于年份長,年久失修,顯得十分古老,現在窯洞大部分都上了鎖,據說住在這里的人不足20人。我們在村里呆了兩個多小時,沒發現一個小孩,偶爾能看到幾位老人的身影。抬眼望去。村中西南兩棵郁郁蔥蔥的槐樹煥發著青春的活力,也是村里一道別致的風景,枝葉茂盛,白花競相開放,樹干粗壯,據柴蓉介紹,兩棵唐槐,年齡均超過一千年。樹腰系著紅布,由此可見,村里人對這兩個古樹懷著敬畏之心,頂禮膜拜。也祈禱這兩棵樹為村里帶來好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向前走十幾米,距離真武廟不到20米,轉頭就會發現兩孔破爛不堪的窯洞,門和窗子都沒有蹤跡,走進窯洞里面才發現,灶臺和炕保存基本完好。窯洞前整個院子被一大堆土和一大堆糞占領,院子周圍雜草叢生,臟亂不堪。在這里我呆了很久,沉思了很多。都不敢想象,這里竟是父親60年前工作生活的地方。不足十五平方的教室以及不足四十平方的操場是如何開展教學,他又如何能在這里堅持了三千多個日日夜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老學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很幸運,因為碰到了柴叔叔的大女兒柴蓉,才找到了我爸曾經教過的學生柴鴻柱,老人家已經八十高齡,聽說我們是為父親而來,柴叔叔像換了一個人似的,顯得十分可愛,精神頭很足,忘記自己的年齡,便打開了話匣,穿越到學生時代,喋喋不休,聲音洪亮給我們姊妹三個講述父親曾經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柴叔叔講到,父親二十出頭,比他大七八歲的樣子。響應國家號召,他來到了距離老家幾十公里山路的平道頭村教書,兩孔窯洞是他工作的戰場。一孔窯洞是學生教室,另一孔是他的辦公室和宿舍,所有學生都在一孔窯洞里,由他一人來教,所以父親教學工作任務很重,但父親認真對待每一堂課,對學生特別有耐心和愛心,收到村里人一致好評和贊美。</span></p> <p class="ql-block">柴叔叔大女兒柴蓉</p> <p class="ql-block">柴鴻柱老人和弟弟交流</p> <p class="ql-block">柴鴻柱老人和我們姊妹三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為柴叔叔聰明好學,積極上進,又有奉獻精神,父親讓柴叔叔擔任班長,后來父親知道柴叔叔母親早逝,父親又在煤礦工作的情況后,父親便讓柴叔叔在他宿舍和他一起住,承擔起了照顧柴叔叔的責任,這一住就是好幾年,一起生活加深了他們師生情意,父親調走后柴叔叔常去他所在學校去看望父親,在父親和母親結婚時,柴叔叔還特別用心送去禮物。據柴叔叔介紹,父親當時工資很低,每月大約只有十五塊,生活很苦,父親也很節儉。每個周六離開學校時,到附近煤礦把一百多斤的煤碳沿著山路挑回家,這一挑就是五個多小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村里沒有文化活動,學校文化生活單調,父親組織柴叔叔和其他同學學習說書,表演說書,活躍學校文化生活。這項活動也成了學校乃至村里的文化亮點。被傳為佳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村里留守老兩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親離開我們即將三年,懷著對父親的懷念之情。我們重走父親的長征路,收集父親的故事,更深刻全面了解父親的家國情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親教書的地方都在最偏遠的山區,也是山里孩子們最需要的地方,條件十分艱苦,環境特別惡劣,父親的到來,給山里孩子帶來福音,讓他們走進教室,走進知識的海洋,父親的付出贏得山區人的尊重和贊美。我們姊妹幾個特別欣慰,為成為父親的子女感到無比驕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平道頭,父親曾經生活的場景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久久不能平靜。感嘆我父親那個年代的人,用他們寶貴青春年華和熱血撐起了共和國成長的大廈。</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要市|
遵义县|
龙里县|
黄石市|
扶绥县|
定陶县|
南开区|
灌阳县|
奉贤区|
巴林右旗|
镇巴县|
无为县|
遵义县|
澎湖县|
开平市|
神木县|
灯塔市|
虞城县|
康定县|
营口市|
原平市|
宿迁市|
沈丘县|
宜丰县|
南宁市|
六枝特区|
大理市|
刚察县|
正定县|
仪征市|
余江县|
肥城市|
新密市|
海宁市|
隆尧县|
霞浦县|
枝江市|
株洲市|
双鸭山市|
射阳县|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