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說起那個時代的公社文書,想起我已過世多年的父親。他從解放初就任公社的文書,一直到體制改革,大約到1985改革農村經濟結構的三級所有公有制管理模式,撒消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設鄉、鎮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體制,擔任了鎮政府的民政助理。民政助理這個職位承擔的工作量僅是公社時期文書工作量的極小部分。</p> <p class="ql-block">文書在公社時代,不是官,按現在的說法是當時公社行政窗口的工作人員。其職責,幾乎擔負了現在鄉、鎮政府所有的社會管理職能,開證明(當時農村所有的外出人員外出都要開證明否則不能住宿、買車票,相當于現在的身份證功能)辦結婚證、戶口登記、出生申報、死亡登記、糾紛調解、兵役優撫、困難戶的救濟發放、來人接待、食堂司務長等等幾乎包羅了政府的一切事務,也都只是一個人辦理,沒有第二個人經手。所以,知青下鄉時的第一接待人就是公社文書了,盡管后期公社設了公社知青辦,但也只管知青的選調和招生,可選調遷戶口、開證明,發放知青的生產、生活用品依然是文書的本分工作。</p> <p class="ql-block">記得,那時是十天一個集,每逢集日,外出的社員,知青回家(家在上海、北京外地)開證明、農民開結婚證、出生登記等都會在這時候來辦理,甚至于農村夫妻吵架、集市交易糾紛、鄰里矛盾調解,等等都會在這一天里找到公社以求解決,而接觸接待的責任人就是公社文書,辦公室就掛“辦事組”的牌子。所以,我父親這一日,經常是早晨一出門就在辦公室,辦各種事,常常由于等待的人太多,上廁所都有人等在廁所門口,中午飯都沒法吃,直到集散,一天就吃兩餐。那時候知青選調極為敏感,連夜轉戶口開證明,是常見的事,父親都是第一時間辦理,甚至連夜將選調通知送到知青手里不過夜;辦理結婚登記時,有大隊證明不全或缺失的先予登記,事后再?。遇到鬧離婚的反而拖延不辦,我曾提出疑問,父親說:“農村取老婆不易,不及時辦證,明天可能女方改主意,就娶不成了”,而“離婚可能一時氣盛,過了今天明天就不離了”;遇到出生登記沒文化的父母不懂給孩子取名,就幫助取名。這些都是老百姓的瑣碎事,也是老百姓最切身的事。這份工作的辛勞,沒有辦事公正、為人正直還有任勞任怨、不圖名利的人品是做不下去的!在那個時代,有多少個人民公社,就有多少個,這些身份卑微不登廟堂的平凡人!這些人及其文書的稱呼早已湮沒在時代歷史的浩渺煙云之中了,誰還記得他們!</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網絡媒體偶爾會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在回憶文章里出現“文書”一詞,特別是在一些知青回憶文章里。而我父親在他工作了四十多年的鄉鎮,現在五十幾歲上了年紀的人,說我起父親的姓名沒幾個人知道,但一說起以前公社里的“某文書”,就會有人說:當初不是他幫我打結婚證我就沒有現在的老婆、我的名字是他給我起的、我選調時他幫我把選調通知書,戶口遷移證連夜送到大隊來、我下放時到公社是他帶我去食堂吃飯,不然飯都沒得吃、我參軍時年齡差一個月,他幫我開了證明讓我夠兵齡,所以我參了軍。</p><p class="ql-block">逝者已逝,時光荏苒,位卑微末,雖只熒火之光,只要在漆黑夜晚一現也能給人以希望,迎來黎明。</p> <p class="ql-block">過來人,如在頭條“知青往事”的文章提到的“公社文書主管知青的老楊”的作者、回憶我父親的“我”,應該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我,還記得那時候公社里有一個“文書”,這些“文書”們姓氏名誰,我們暫且放下,只記住為老百姓“辦事公正、為人正直、任勞任怨、不圖名利”的“公社文書”則足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鄱阳县|
读书|
吴忠市|
罗田县|
琼中|
砚山县|
乐都县|
福鼎市|
乌拉特中旗|
阿瓦提县|
安吉县|
信阳市|
四会市|
正蓝旗|
塔城市|
阿拉善右旗|
北宁市|
桃园县|
武冈市|
沁源县|
九江县|
远安县|
揭东县|
平远县|
襄樊市|
庆城县|
寿宁县|
剑河县|
柘城县|
翁牛特旗|
昌邑市|
南城县|
铜鼓县|
双桥区|
永泰县|
临邑县|
汪清县|
肥乡县|
来宾市|
化隆|
天峻县|